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三十一章 文采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三十一章 文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4959 更新时间:2024/2/10 17:21:21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三十一章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老子的大道论。圣贤学说皆为劝世之论,唯一目的就是劝人走大道,大道就是正道。正道就是遵道循理之道,按律而为,一是按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为,二是按社会法规、规矩而为,总之,凡事都合于规矩,遵于律法。人生,无外乎就是随时间走完生命之路,时间我们控制不了,始终我们掌握不了,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在世之时,所以圣贤不谈时间本身,也不论生前死后,只说在世当下,让我们珍视生命,善待生活。《道德经》就是这么一部经典,先论道路,后说品性,再谈行径。道,就是自然之道,分为自然法则与社会法规。德,就是慈爱,包容阴阳事物与事物的阴阳。行,就是生活,生活的核心就是解决问题。生活,就要做正确的事,行大道,解决问题就要正确的做事,正确的做事就要全面真实地了解情况,正反看待问题。

与正道相对的就是邪道,邪道分两种,第一种本就是与正道相违的,违反事物发展规律与社会法规规矩的,第二种是自以为是的“大道”,执迷不悟将小路视为大路,不思悔改一条道走到黑。生活中,邪道也就这两种,一种就是明显违法与违规的,另一种就是自以为是看似“正确伟大”的,但实质还是违法违规,如传销网贷,这都是让欲望蒙蔽了心志的“大道”,这是最为可怕,危害无穷的邪道。

人生之路,没有导航随时指引,需要我们去悟去走,圣贤之说也只是灯塔,只为我们指明方,悟与走还要靠我们自己。正邪本不两立,却同时存在于世,这就是圣贤存在的价值。

大道废,邪道兴的后果就是“朝甚除”意思是官厅很脏,为什么呢?韩非子认为“狱讼繁也”意思是诉讼案件繁多。行邪道的人多了,自然诉讼案件繁多,官厅使用频繁,都没时间打扫,自然是很脏了。行邪道是国贫的原因,韩非子认为“狱讼繁,则田荒;田荒,则府仓虚;府仓虚,则国贫。”意思是诉讼案件繁多,田地荒芜;田地荒芜,仓库空虚;仓库空虚国家就贫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行邪道的恶果,也能看清行正道的好处,就是诉讼少,民众专注于农耕,农耕发达,就会丰收,丰收粮仓就满,国家就富足。这也是圣贤劝世行大道的目的。行大道,不管是从个人层面看,还是从社会国家层面看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选择。

行邪道会致国家贫困,后果就是“国贫,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绝;衣食之业绝,则民不得无饰巧诈;饰巧诈,则知采文;知采文之谓‘服文采’。”意思是国家贫困,民俗就淫逸奢侈;民俗淫逸奢侈,农织行业就荒废;农织行业荒废,民众就不得不粉饰偷奸取巧;粉饰偷奸取巧,就知道了漂亮;知道了漂亮,也就是说“穿着华丽”。国家越贫困,民众就越行邪道,淫逸奢侈就会成为风气,这会让农业荒废,没有生活生产资料,百姓为了生活就会粉饰自己,欺骗他人,偷奸取巧,结果这种邪行就会盛行。因粉饰自己,能欺骗他人,会得到生活资料,所以这种粉饰成了一种漂亮的形式,这就是“服文采”。

“朝甚除”有解释为朝政非败坏,也有解释为宫殿很整洁。不管是败坏还是整洁,总之都是不正常的现象,都是官员行邪道的表现。“服文采”就是漂亮的衣服,不管是君主服文采,还是偷奸者服文采,在国家贫困的情况下这种行为总是不对的,这是行邪道的表现。

【“朝甚除”也者,狱讼繁也。狱讼繁,则田荒;田荒,则府仓虚;府仓虚,则国贫;国贫,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绝;衣食之业绝,则民不得无饰巧诈;饰巧诈,则知采文;知采文之谓“服文采”。】

“朝甚除”与“服文采”都是恶性循环,如不能强有力地挽回局面,最终的结果就是灭亡,而挽回局面的唯一办法就是行正道,合于规矩,尊于律法。

标签: 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邪道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章 德得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本性,禀赋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章 德得韩非子没有从“道”开始讲,而是从“德”开始讲,可见“道”有多难理解,按老子的话: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不知道怎么命名,只好叫“道”。从德开讲,这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通常做法,就是从事物的属性开始认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而“德”就是“道”的最高最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六章 显主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臣子,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六章 显主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释了十五个臣子具体的贤能之处。韩非子所推崇的贤能之臣,要通天地之道,也就是政治规矩;要懂君臣之礼,也就是职场规则;要知治国之法,也就是专业知识;要明世俗之道,也就是社会关系,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晓律法,遵纪守法。如果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三章 礼者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道家,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三章 礼者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总结了何为“义”?“义者,谓其宜也,宜而为之。”各类关系处理得很适宜,适宜的才能去做。这几乎是中国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类关系中。关系,成了中国人的资本与资源,并将其市场化与商品化,其实,关系的实质是权力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二章 用民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治国,仁义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二章 用民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开篇就为我们讲明了治国理政的原则与方法,从君主权柄奖罚说起,奖罚不仅是针对具体的人与事,更重要的是要起禁止奸邪的作用,要防患于未然。韩非子归纳出禁奸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攻心禁其奸心,中策攻利禁其奸言,下策攻事禁其奸事。其实,在中国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四章 帝术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君主,臣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四章 帝术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释了公孙鞅(商鞅)的法制,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国家律法的出处,国家颁布,解决了权威性与强制性;二是律法的作用就是约束与规范社会行为;三是律法的核心就是奖赏,按人性原始特质设定,解决了律法的内在原力。最后韩非子告诉君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二章 上利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治国,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二章 上利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重点讲解了赏罚必出于君主一人的道理。这是一个既浅显又深奥的课题,浅显在于世俗于理,深奥在于本质于道。人性的特质与人类社会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的从属性,天下没有人能够独立存在,必须依托和依靠于某个群体而存在。基于这种属性,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第六章 韩患

    历史解密编辑:清风不解细语x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奸臣,法令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第六章韩患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借三家分晋韩地成国后,新旧律法同存而不一,臣子无所遵循而奸邪滋生,这一景象回答了第二个问题的前部分,就是“徒术而无法”的后果是什么。申不害作为韩国韩昭侯的辅助大臣,只让君主行君术颁布韩国律法,却没有废除晋国旧法,新旧法令不统一,相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八 动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圣贤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八 动亡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老子的“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后人大多数解释是活着的有十分之三,死了的有十分之三,但韩非子的解释是人的生死由以四肢为代表的骨骼与九窍这十三件所决定。在笔者看来,四肢代表的肌体,九窍代表感知,九窍的感知集中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三章 国削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治国,重罪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三章 国削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重点讲解了轻罪重罚。韩非子认为轻罪重罚对于君主有利,这里的“有利”并不是指单纯的利益,而是指对君主治国有利。轻罪重罚的好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刑明民,用严厉的刑罚促使民众明白取舍,让民众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要能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章 有德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章 有德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说明了失德之为,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德失,韩非子的解释是为之、欲之、用之、思之。在老子看来“德”是“道”先天本有的特质,至纯至真。人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面对“德”只有遵从,只有认命,绝不能自以为是、欲望贪婪、为私而用、思虑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