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是投降敌人,为什么关羽和张辽没有污点,于禁却被侮辱呢?

同样是投降敌人,为什么关羽和张辽没有污点,于禁却被侮辱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体验娱乐说 访问量:418 更新时间:2024/2/20 2:07:53

于禁在水淹七军之后的投降,可以说是于禁一生之中的败笔,不但是行为上让曹操倍感失望,就连之后回到了曹魏,还是被曹丕给暗讽了一顿。总而言之,于禁如果是没有这么一出,或许会以一个非常高的身份去世,让曹魏人难以忘怀,原来曾经还有这么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只可惜这一切都在于禁投降之后发生了转折,但奇怪的是三国之中投降的人并不少,为什么相比起关羽、张辽等人,于禁的投降无法原谅?

于禁

现实角度上去看于禁的投降本身是和张辽以及关羽没有太大分别,不管如何都是想要保住性命,也许目的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张辽留下性命是为了建功立业,关羽是为了找回刘备,保护刘备的家人。但抛开这些,投降就是投降,哪里有什么好坏之分。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于禁的投降,不但是没有博得好感,反而是让人讨厌呢?

于禁

三国时期有三种投降的结局,第一种是在投降之前地位很高,但是在投降之后却开始泯然众人,这一类的代表人物就是于禁。在于禁选择投降关羽之前已经是成为了曹魏集团的重要将领,在曹魏集团的外姓武将之中,地位最高的一个。在襄樊之战当中,除去曹仁之外则于禁是二号人物。所以于禁的地位很高,而在投降之后于禁不但是没有了立功的机会,还几次受到羞辱,自然也是在历史之中留下了败笔。

张辽

而第二种则是投降前地位不高,但是在之后却是高光时刻的。这类代表正是作为比较的关羽和张辽,先看张辽。张辽本是雁门郡的郡吏,是一个很小的官职。后来丁原接任了并州刺史,就举荐了张辽给何进。而后何进派张辽去河北募兵,但是回来时发现何进被宦官杀了。这时候张辽则是跟随部众归为董卓,董卓死了以后则是从属吕布。不过张辽虽然属于吕布,却并不是吕布的直系下属,而是以北地太守的名义保持独立。这么解释,张辽的投降也就不存在背主了,另外张辽本来就是朝廷任命的将领,回归曹操代表的东汉朝廷,并无污点可言。

张辽劝降关羽

而后则是关羽,关羽投降时是处于一种刘备全面崩盘,甚至是连生死都不得知的情况下的选择。而当时关羽只能是依靠下邳城顽抗,而且事前关羽是力战不敌,面对绝对实力的差距才只能投降。但是关羽即使是到了这个地步,还是亲自找来了张辽说要决一死战。所以不管关羽实际举动是什么,关羽也是有战死这一个选择的,也就是有杀身成仁的想法。其次则是关羽事后的一系列举动,证明了自己不是贪慕虚荣,也不是不忠不义。另外为了报答曹操的收留之恩,关羽阵斩颜良,做了这些才离开,所以欠的已经还了,算不上背主。

严颜

第三种投降的人物则是投降便是高光时刻,其后没了下文。比如义释严颜,还有张达、范疆这类小人。严颜投降了之后就再无下文,也没有任何立功的记载,所以这儿也就造成了无差别状态,自然也没人对这些记挂在心上。至于张达、范疆则是投降之后也没有好下场的代表,最后也是被杀。这一类的武将因为投降前后没有差距,所以并不那么起眼,至于正义与否,也主要看投降后的主公。

再回到于禁的身上,于禁的投降如果不是襄樊之战,或许也不会背负一个骂名。因为这个时间点太尴尬了,对于禁来说此时的于禁已经是近六十,事实上在襄樊之战两年以后于禁就去世了。所以时间上对于禁来说没有了立功的可能,也没有再戴罪立功的机会。其次于禁能得到曹操的赏识源自于于禁的威严毅重,但偏偏于禁是败在了这里。当年于禁奉命平定昌豨之乱,而昌豨和于禁是旧相识,所以在打不过之后选择了投降。于禁则是以昌豨围而不降,不杀不足以定心为由,杀了昌豨。

曹操和于禁

曹操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则是感慨于禁治军严谨,而且对于禁也是越发的看重。但是同样的场景出现在于禁的身上,于禁的做法却是投降。这前后的对比差距,曹操看在眼里能不感到失望吗?这一点就算是在东吴也一样是被人看不起,东吴的虞翻就是几次怒骂于禁,于禁对此也是毫无话说。另外于禁投降的时间点,正好是处于三国阵营正式划分时期,于禁在219年投降,此时曹操称王,刘备也称王。也就是说不再属于军阀割据的情况了,于禁的投降自然也就成为了真的投敌。

所以于禁在被东吴送回了曹魏之后,于禁遭遇曹丕的羞辱,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但对于禁来说也的确有些不划算,不但是晚节不保,而且投降之后还给后人带来了相对的麻烦。但乱世之中人心之想,实属难测。

标签: 关羽张辽于禁曹操刘备吕布

更多文章

  • 从四个方面分析关羽不肯义释于禁的原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关羽,于禁,刘备,曹操,庞德,张郃

    曹操叹息:“我认识于禁三十多年了,没想到他在为难之时气节还不如庞德,没想到于禁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当了叛徒!”曹操的叹息有没有道理咱们且不去管他,襄樊之战水淹七军之后关羽的态度很是耐人寻味:对叩首乞降的于禁不屑一顾,却对宁死不屈的庞德好言相劝,难道关羽是个贱骨头爱听别人痛骂吗?是于禁的利用价值不如庞

  • 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的关羽,被杀前向孙权请降,却遭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庞德,关羽,孙权,于禁,刘备

    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的关羽,被杀前向孙权请降,却遭拒绝!汉末三国,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这短短的百余年内,无论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士,还是久经沙场、马革裹尸的武将,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节奏。在三国英雄人物中,除了在长坂坡七进七出的儒将赵云外,人们最敬佩的英雄当属义薄

  • 三国时期很多人投降都没事,为什么于禁投降就遭到了鄙视?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于禁,张郃,曹操,袁绍,曹丕,刘备

    于禁投降不同于别人,别人投降是真投,投了就不回去了。于禁则不同,于禁投降不算真正意义的投降,最多算放弃抵抗。他“投降”不久,因东吴占据荆州又被遣送回去了,回去之后他面对的是个不怎么大度的新主公,于是就悲催了。武将投降,原主人死亡或者战败,都不会面临于禁这样的尴尬。比如说吕布背叛丁原投奔董卓,丁原死了

  • 关羽水淹七军,于禁的七军三万兵马下落如何?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历史解密编辑:月色如遇梦标签:关羽,于禁,孙权,曹操,吕蒙

    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是其一生功绩和威望的顶峰,此战关羽攻取襄樊围困曹仁,随后一举击溃前来救援的于禁七军共三万兵马,曹操大惊之下差点想迁都至邺城以避关羽兵锋。对于此战的详情以及后续情况就不多说,稍微了解三国的都知道,但是对于关羽水淹七军后庞德被杀于禁投降,随同于禁一起投降的七军三万兵马的下落无论演义或

  • 曹丕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的真相:于禁不是归降,关羽也没有那么傲慢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曹丕,关羽,于禁,庞德,三国,汉朝,军事政策,曹操麾下

    关云长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军两员大将一死一降,五子良将中第一个晋位四方将军假节钺的于禁成了笑柄,庞德则成了威武不屈的典范。于禁之所以成为三国笑柄,也是拜《三国演义》所赐,这本书把于禁写成了一个跪地乞降的胆小鬼。但是我们翻看三国正史就会发现,曹丕应该是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真相的:于禁不是归降,

  • “襄樊之战”时,曹仁和于禁,究竟谁的官职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曹仁,于禁,曹操,前将军,征南,襄樊之战,汉朝,三国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发动北伐,围攻襄樊,驻守襄樊的曹魏大将曹仁不敌,于是曹操派大将于禁驰援曹仁。我们都知道,曹仁与于禁都是曹魏集团的核心武将,地位都非常的高,但是军队出征在外只能有一个统帅,那么,“襄樊之战”时,曹仁与于禁,究竟谁的官职更大?其实要想解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了解当时

  • 关羽死后,为何于禁也离奇死亡?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关羽,于禁,曹操,曹魏,孙权,东吴,庞德,三国,汉朝

    关羽生平玩过最大的一次投资便是将荆州数万精锐投向于北伐曹魏的中原重镇“襄樊”,倘若此次投资可以成功,便可以一举打破老曹辛辛苦苦布置的中原工事,非但如此还可以重创曹魏的士气!只可惜,关羽此次进兵,却成为了人生之中最后一次军事行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众所周知,公元219年关羽命傅士仁和麋芳把守后方,

  • 于禁在曹魏官至“左将军”,这到底是多大的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于禁,左将军,曹魏,曹操,关羽,前将军

    在官职上,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册封为魏王。同年八月,曹操以钟繇为相国,于禁也在后来迁为左将军,假节钺。对于左将军一职,也成为于禁在曹魏最高的官职了。那么,问题来了,于禁的“左将军”,到底是多大的官职,地位有多高?一《三国志》中记载:(于禁)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左将军

  • 三国很多投降的人没事,为什么后期于禁投降关羽却遭到曹丕蔑视?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关羽,曹丕,于禁,曹操,夏侯霸,张郃

    古代的任何一个时期,“忠”都是主旋律,这不会改变。不过,乱世中战争频繁,这个标准难免相对降低一点,特定情况下的投降是可以被接受的。就拿曹操麾下来说,张辽本属吕布,徐晃本属杨奉,张郃本属袁绍,文聘本属刘表,庞德本属马超,甚至连本属刘备的关羽也曾短暂效力曹操。可以说曹操半数以上的异姓名将都是投降来的,却

  • 于禁乃五子良将之首,为何战败后当场投降?怕死绝不是投降的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于禁,曹操,关羽,蜀汉,曹魏,刘备

    于禁这个名字估计不经常看《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不太了解,但水淹七军这个成语相信没人不知道。公元219年即东汉建安二十四年,蜀汉(这会儿刘备还只是汉中王)大将关羽围攻曹魏重镇樊城,而曹操则派遣于禁与庞德前往支援,双方最终在樊城外各自安营扎寨。后面的故事笔者猜想大家也都知道,于禁等人的营寨因为扎在低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