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的真相:于禁不是归降,关羽也没有那么傲慢

曹丕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的真相:于禁不是归降,关羽也没有那么傲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灰脸娱乐说 访问量:4918 更新时间:2023/12/22 6:58:07

关云长水淹七军擒于禁庞德威震华夏,曹军两员大将一死一降,五子良将中第一个晋位四方将军假节钺的于禁成了笑柄,庞德则成了威武不屈的典范。

于禁之所以成为三国笑柄,也是拜《三国演义》所赐,这本书把于禁写成了一个跪地乞降的胆小鬼。但是我们翻看三国正史就会发现,曹丕应该是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真相的:于禁不是归降,关羽也没有那么傲慢。

所以曹丕在诏书中给襄樊之战下了结论:于禁之降,跟秦晋崤之战中的孟明视一样,既然于禁的做法跟孟明视一样,那么我也不介意做一回秦穆公!

在《三国演义》里,于禁成了一个嫉贤妒能胆小如鼠的奸诈懦夫,要不是他处处掣肘,庞德早就把关羽斩于马下了。

但是三国正史中的于禁,有时候连曹操都不怕,还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斩杀了许多为害百姓的青州兵——那可是曹操的起家班底兼嫡系部队,是曹操从黄巾军那里挖到的第一桶金。

正史中的于禁不贪财也不贪功,而且执法严明:“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

作为七军主将,于禁可能比庞德更想擒斩关羽,当然也不会阻止庞德阵前建功。事实上两军征战,关羽是不可能亲自操刀跟庞德单挑的,那他就不是名将而是莽夫了。

庞德很难凑到关羽跟前以刀对刀(那时候也没有长柄大刀),只能远远地放冷箭。《三国志》卷十八说的是庞德“射羽中额”,这说明双方距离较远,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当然也射不穿关羽的头盔。

既然没有一对一单挑,于禁阻止庞德斩杀关羽也就无从谈起,咱们还是来看看曹丕对襄樊之战于禁被淹一事的结论:“昔荀林父败绩于邲,孟明丧师于殽,秦、晋不替,使复其位……樊城之败,水灾暴至,非战之咎,其复禁等官。”

曹丕在诏书中引经据典拿荀林父和孟明视举例,这个不用解释,咱们都学过《秦晋崤之战》。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曹丕也承认于禁之败,非战之罪,属于数奇点儿背。

诏书中的话可以表明,曹丕经过长时间调查,已经知道了事情真相:于禁只是放下了武器,而没有归降关羽——归降与投降是两个概念。于禁败降,跟当年的荀林父之败、孟明视之降是一个性质,只是放弃了抵抗,而没有变节投敌。

关羽投降曹操之后受封偏将军,斩颜良之后受封汉寿亭侯,为曹操冲锋陷阵斩将搴旗,那叫归降;于禁投降后被关羽关进了大牢,说明他并不肯调转矛头去打曹军,所以受到的是战俘待遇。

于禁带领的七军有三万人,也就是说,他的麾下至少有三百个百人将和三十个千人将,这些人一股脑都投降了:“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这三四百个将领一股脑投降了,但是关羽一个也没收归己用,这说明从于禁到百人将,大家都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停止抵抗可以,反戈一击不干。

这时候我们就要来看关羽的度量了:熟读春秋左传的关羽,绝对不会对叩首请降的于禁那么不客气。

如果于禁真的归降了关羽,那将是轰动三国的惊天新闻:只要于禁披上蜀军(实际是汉军)战袍,往两军阵前一站,对曹魏的士气,就是毁灭性的打击,曹操闻讯后也会被气吐血。

作为一代名将,关羽不可能那么没头脑,也不可能那么傲慢,对送上门来的于禁冷嘲热讽后关进大牢。如果于禁肯归降,这样一个重量级敌将,是一定要送到成都交给刘备安排——这是大功一件,也可以表示对刘备的尊重。

但是关羽只把于禁关了起来,既不杀也不放,更不往成都送,这说明关羽对于禁归降还抱有希望:等我拿下樊城,再慢慢做你的思想工作,曹魏大势已去,你不降也得降!

于禁卑躬屈膝,关羽傲慢无礼,这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但这说法贬低了于禁,却也没有抬高关羽,作为魏蜀吴三国公认的“万人敌”、曹魏眼中蜀汉唯一的名将,关羽不可能对前战友这么冷酷,而且出于战略需要,他比任何人都想收服于禁。

但是不管怎么说,于禁没有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这是他抹不去的污点,他也为此深深自责,由于每日备受内心煎熬,于禁回归曹魏的时候,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文帝践阼,权称藩,遣禁还。帝引见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顿首。”

于禁肯定也在后悔当时为什要停止抵抗,如果他被关羽阵前射杀,那么死后的谥号就不是“厉侯”,而可能是“忠侯”“壮侯”了。

“厉”是个恶谥:“暴慢无亲曰厉、杀戮无辜曰厉。”这个谥号还不如没有,于禁被盖棺定论,成了令人不齿的降将。

于禁的投降遭到那么多人的唾弃,这就让熟读三国正史的人感到费解了:张辽张郃、关羽、黄权太史慈等人都是降将,怎么没人骂他们?是不是因为这些人在投降后又为新主公建功立业了?跟于禁比起来,这些人更值得尊重吗?

更多文章

  • “襄樊之战”时,曹仁和于禁,究竟谁的官职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曹仁,于禁,曹操,前将军,征南,襄樊之战,汉朝,三国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发动北伐,围攻襄樊,驻守襄樊的曹魏大将曹仁不敌,于是曹操派大将于禁驰援曹仁。我们都知道,曹仁与于禁都是曹魏集团的核心武将,地位都非常的高,但是军队出征在外只能有一个统帅,那么,“襄樊之战”时,曹仁与于禁,究竟谁的官职更大?其实要想解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了解当时

  • 关羽死后,为何于禁也离奇死亡?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关羽,于禁,曹操,曹魏,孙权,东吴,庞德,三国,汉朝

    关羽生平玩过最大的一次投资便是将荆州数万精锐投向于北伐曹魏的中原重镇“襄樊”,倘若此次投资可以成功,便可以一举打破老曹辛辛苦苦布置的中原工事,非但如此还可以重创曹魏的士气!只可惜,关羽此次进兵,却成为了人生之中最后一次军事行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众所周知,公元219年关羽命傅士仁和麋芳把守后方,

  • 于禁在曹魏官至“左将军”,这到底是多大的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于禁,左将军,曹魏,曹操,关羽,前将军

    在官职上,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册封为魏王。同年八月,曹操以钟繇为相国,于禁也在后来迁为左将军,假节钺。对于左将军一职,也成为于禁在曹魏最高的官职了。那么,问题来了,于禁的“左将军”,到底是多大的官职,地位有多高?一《三国志》中记载:(于禁)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左将军

  • 三国很多投降的人没事,为什么后期于禁投降关羽却遭到曹丕蔑视?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关羽,曹丕,于禁,曹操,夏侯霸,张郃

    古代的任何一个时期,“忠”都是主旋律,这不会改变。不过,乱世中战争频繁,这个标准难免相对降低一点,特定情况下的投降是可以被接受的。就拿曹操麾下来说,张辽本属吕布,徐晃本属杨奉,张郃本属袁绍,文聘本属刘表,庞德本属马超,甚至连本属刘备的关羽也曾短暂效力曹操。可以说曹操半数以上的异姓名将都是投降来的,却

  • 于禁乃五子良将之首,为何战败后当场投降?怕死绝不是投降的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于禁,曹操,关羽,蜀汉,曹魏,刘备

    于禁这个名字估计不经常看《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不太了解,但水淹七军这个成语相信没人不知道。公元219年即东汉建安二十四年,蜀汉(这会儿刘备还只是汉中王)大将关羽围攻曹魏重镇樊城,而曹操则派遣于禁与庞德前往支援,双方最终在樊城外各自安营扎寨。后面的故事笔者猜想大家也都知道,于禁等人的营寨因为扎在低洼之

  • 赵云曾遭遇许褚、于禁、李典三人围殴,为何依然能轻易脱险?

    历史解密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赵子龙,许褚,李典,于禁,文丑,张飞

    穰山之战赵云能轻易脱险不奇怪啊,一来他武艺本来就比许褚等人中任何一人都高,二来像他这个级别的高手,除非用大军四面围死,否则很难围住。赵云被许褚等围攻前,曾经和许褚电调过一次,两个人战了三十合不分胜负。不过这次两人虽然战平,但是打的时间不长,不等于说他们的武艺水平就一样了,综合看的话,要赵云强于许褚。

  • 于禁:最悲惨的五子良将,晚节不保是否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于禁,曹操,关羽,孙权,张辽,曹仁

    建安二十四年,襄樊一战牵动着三方势力的神经。此一战,季汉五虎上将之首关羽威震华夏,水淹七军更是令后人津津乐道。几家欢喜几家忧,当关羽的名号震惊中华时,五子良将之一,被曹操称为麾下最为"毅重"的将领于禁竟然拱手而降。反观昔日马超副将庞德,本可借此机会投降关羽。与马超一同效命季汉、再续前缘。意料之外的是

  • 关羽水淹于禁七军,七军包括哪些部队?可能有李典和朱灵旧部

    历史解密编辑:鱼的故事标签:关羽,李典,朱灵,于禁,张辽,张郃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对日后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那就是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曹仁驻守的樊城和襄阳(太守是吕常)一线被关羽围困;当时曹操刚从汉中前线败退下来,于是以于禁为主将庞德为副将率七军驰援曹仁,《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

  • 襄樊之战,关羽只是水淹于禁七军,为何就能威震华夏呢?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关羽,于禁,襄樊,曹操,曹魏,刘备

    东汉末年的襄樊之战,亦称为关羽北伐、襄樊战役或荆州争夺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援樊城,却遭遇了“霖雨”、“汉水泛溢”,以致于水淹七军。关羽趁机乘船进攻,俘获于禁等

  • 一场败仗抹杀一生的功绩 名将于禁关键时候怎么还不如庞德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庞德,于禁,曹操,关羽,曹仁,孙权

    煮酒论三国上回说到关羽在水淹七军斩杀了白马将军庞德,其实说起水淹七军更应该说起的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关于于禁这个人物,我们先从他的出生开始说起。“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也。”当时的泰山郡属兖州地界,黄巾起义爆发之后,汉灵帝刘宏为了能能快速平定叛乱,允许地方豪强招募人马参加政府军队平定叛乱。三国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