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是其一生功绩和威望的顶峰,此战关羽攻取襄樊围困曹仁,随后一举击溃前来救援的于禁七军共三万兵马,曹操大惊之下差点想迁都至邺城以避关羽兵锋。对于此战的详情以及后续情况就不多说,稍微了解三国的都知道,但是对于关羽水淹七军后庞德被杀于禁投降,随同于禁一起投降的七军三万兵马的下落无论演义或者是正史都语焉不详,那么于禁的七军三万兵马下落如何?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我们大概分析一下。
首先要确定的是为何说于禁的七军是三万兵马?这里有几个论据和记载可以说明:第一,《通典.兵典》记载:“二部为校(八百人,立尉),二校为裨(千六百人,立将军),二裨为军(三千二百人,有将军、副将军也)。”裨将军之上是偏将军和杂号将军,于禁七军应该是曹操从不同地方抽调兵力组成,以于禁当时位居左将军来看七军每军的主将至少得是偏将军和杂号将军这个级别,这里就至少有两万多兵马了,再加上于禁左将军本部人马一共有三万人马不足为奇。
第二,《华阳国志》记载:“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汉水暴长,皆为羽所获”,明确说于禁七军有三万兵马;《三国志-孙权传》记载“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这里也明确说关羽俘虏了于禁三万兵马,综合以上三点来看,于禁的七军有三万兵马是可信的。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这三万兵马的下落如何?如前所说“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也就是说关羽把这三万人马送回了荆州后方安置,关羽这样安排应该是出于两个方面原因:第一,关羽很忙,虽然水淹七军,但襄阳和樊城依然没拿下来,战略目的还没达到,可以预见的是后面曹操的援军会源源不断而来;第二,关羽在襄樊前线的兵力有多少?估计最多四万多人,对关羽来说3万降卒数量太过庞大,一个安置不好会出大乱,放到荆州后方等战争结束再慢慢处理。
后面的事情就都知道了,孙权暗中向曹操称臣偷袭荆州,吕蒙白衣渡江拿下了荆州,江陵落入吕蒙之手,《三国志-于禁传》记载:“会孙权禽羽,获其众,禁复在吴。文帝践阼,权称藩,遣禁还。”于禁和他的七军三万兵马也一同落入了孙权之手,曹丕登基后,孙权称臣把于禁归还给了曹丕,那么三万士卒有没有一同归还呢?这个相当有可能。
于禁在东吴其实生活得挺舒服,孙权对他很好,那么孙权为何又要把于禁归还给曹丕呢?因为刘备来了,而且是来势汹汹,刘备一为关羽复仇二为夺回荆州,兵势很强很快攻入吴境;当时吴国形势很不乐观,吕蒙已死,陆逊还没出任大都督,为了避免两面作战,所以孙权向曹丕求和并送还于禁,三万兵马并非小数目,曹丕和魏国朝廷上下不可能会对此置之不理,所以送还这三万兵马很有可能也是孙权称臣的条件之一,对孙权来说生死存亡之际同时三万多魏国降卒杀又杀不得,还有可能存在隐患,借此求和之机送还给曹丕也是顺水推舟之意,所以于禁的七军三万兵马相当大的可能是跟随于禁一起回到了魏国,算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了。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战国策》,《三国演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