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水淹七军,于禁的七军三万兵马下落如何?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关羽水淹七军,于禁的七军三万兵马下落如何?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月色如遇梦 访问量:4357 更新时间:2024/2/20 2:08:02

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是其一生功绩和威望的顶峰,此战关羽攻取襄樊围困曹仁,随后一举击溃前来救援的于禁七军共三万兵马,曹操大惊之下差点想迁都至邺城以避关羽兵锋。对于此战的详情以及后续情况就不多说,稍微了解三国的都知道,但是对于关羽水淹七军后庞德被杀于禁投降,随同于禁一起投降的七军三万兵马的下落无论演义或者是正史都语焉不详,那么于禁的七军三万兵马下落如何?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我们大概分析一下。

首先要确定的是为何说于禁的七军是三万兵马?这里有几个论据和记载可以说明:第一,《通典.兵典》记载:“二部为校(八百人,立尉),二校为裨(千六百人,立将军),二裨为军(三千二百人,有将军、副将军也)。”裨将军之上是偏将军和杂号将军,于禁七军应该是曹操从不同地方抽调兵力组成,以于禁当时位居左将军来看七军每军的主将至少得是偏将军和杂号将军这个级别,这里就至少有两万多兵马了,再加上于禁左将军本部人马一共有三万人马不足为奇。

第二,《华阳国志》记载:“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汉水暴长,皆为羽所获”,明确说于禁七军有三万兵马;《三国志-孙权传》记载“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这里也明确说关羽俘虏了于禁三万兵马,综合以上三点来看,于禁的七军有三万兵马是可信的。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这三万兵马的下落如何?如前所说“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也就是说关羽把这三万人马送回了荆州后方安置,关羽这样安排应该是出于两个方面原因:第一,关羽很忙,虽然水淹七军,但襄阳和樊城依然没拿下来,战略目的还没达到,可以预见的是后面曹操的援军会源源不断而来;第二,关羽在襄樊前线的兵力有多少?估计最多四万多人,对关羽来说3万降卒数量太过庞大,一个安置不好会出大乱,放到荆州后方等战争结束再慢慢处理。

后面的事情就都知道了,孙权暗中向曹操称臣偷袭荆州,吕蒙白衣渡江拿下了荆州,江陵落入吕蒙之手,《三国志-于禁传》记载:“会孙权禽羽,获其众,禁复在吴。文帝践阼,权称藩,遣禁还。”于禁和他的七军三万兵马也一同落入了孙权之手,曹丕登基后,孙权称臣把于禁归还给了曹丕,那么三万士卒有没有一同归还呢?这个相当有可能。

于禁在东吴其实生活得挺舒服,孙权对他很好,那么孙权为何又要把于禁归还给曹丕呢?因为刘备来了,而且是来势汹汹,刘备一为关羽复仇二为夺回荆州,兵势很强很快攻入吴境;当时吴国形势很不乐观,吕蒙已死,陆逊还没出任大都督,为了避免两面作战,所以孙权向曹丕求和并送还于禁,三万兵马并非小数目,曹丕和魏国朝廷上下不可能会对此置之不理,所以送还这三万兵马很有可能也是孙权称臣的条件之一,对孙权来说生死存亡之际同时三万多魏国降卒杀又杀不得,还有可能存在隐患,借此求和之机送还给曹丕也是顺水推舟之意,所以于禁的七军三万兵马相当大的可能是跟随于禁一起回到了魏国,算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了。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战国策》,《三国演义》等

标签: 关羽于禁孙权曹操吕蒙

更多文章

  • 曹丕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的真相:于禁不是归降,关羽也没有那么傲慢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曹丕,关羽,于禁,庞德,三国,汉朝,军事政策,曹操麾下

    关云长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军两员大将一死一降,五子良将中第一个晋位四方将军假节钺的于禁成了笑柄,庞德则成了威武不屈的典范。于禁之所以成为三国笑柄,也是拜《三国演义》所赐,这本书把于禁写成了一个跪地乞降的胆小鬼。但是我们翻看三国正史就会发现,曹丕应该是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真相的:于禁不是归降,

  • “襄樊之战”时,曹仁和于禁,究竟谁的官职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曹仁,于禁,曹操,前将军,征南,襄樊之战,汉朝,三国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发动北伐,围攻襄樊,驻守襄樊的曹魏大将曹仁不敌,于是曹操派大将于禁驰援曹仁。我们都知道,曹仁与于禁都是曹魏集团的核心武将,地位都非常的高,但是军队出征在外只能有一个统帅,那么,“襄樊之战”时,曹仁与于禁,究竟谁的官职更大?其实要想解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了解当时

  • 关羽死后,为何于禁也离奇死亡?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关羽,于禁,曹操,曹魏,孙权,东吴,庞德,三国,汉朝

    关羽生平玩过最大的一次投资便是将荆州数万精锐投向于北伐曹魏的中原重镇“襄樊”,倘若此次投资可以成功,便可以一举打破老曹辛辛苦苦布置的中原工事,非但如此还可以重创曹魏的士气!只可惜,关羽此次进兵,却成为了人生之中最后一次军事行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众所周知,公元219年关羽命傅士仁和麋芳把守后方,

  • 于禁在曹魏官至“左将军”,这到底是多大的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于禁,左将军,曹魏,曹操,关羽,前将军

    在官职上,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册封为魏王。同年八月,曹操以钟繇为相国,于禁也在后来迁为左将军,假节钺。对于左将军一职,也成为于禁在曹魏最高的官职了。那么,问题来了,于禁的“左将军”,到底是多大的官职,地位有多高?一《三国志》中记载:(于禁)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左将军

  • 三国很多投降的人没事,为什么后期于禁投降关羽却遭到曹丕蔑视?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关羽,曹丕,于禁,曹操,夏侯霸,张郃

    古代的任何一个时期,“忠”都是主旋律,这不会改变。不过,乱世中战争频繁,这个标准难免相对降低一点,特定情况下的投降是可以被接受的。就拿曹操麾下来说,张辽本属吕布,徐晃本属杨奉,张郃本属袁绍,文聘本属刘表,庞德本属马超,甚至连本属刘备的关羽也曾短暂效力曹操。可以说曹操半数以上的异姓名将都是投降来的,却

  • 于禁乃五子良将之首,为何战败后当场投降?怕死绝不是投降的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于禁,曹操,关羽,蜀汉,曹魏,刘备

    于禁这个名字估计不经常看《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不太了解,但水淹七军这个成语相信没人不知道。公元219年即东汉建安二十四年,蜀汉(这会儿刘备还只是汉中王)大将关羽围攻曹魏重镇樊城,而曹操则派遣于禁与庞德前往支援,双方最终在樊城外各自安营扎寨。后面的故事笔者猜想大家也都知道,于禁等人的营寨因为扎在低洼之

  • 赵云曾遭遇许褚、于禁、李典三人围殴,为何依然能轻易脱险?

    历史解密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赵子龙,许褚,李典,于禁,文丑,张飞

    穰山之战赵云能轻易脱险不奇怪啊,一来他武艺本来就比许褚等人中任何一人都高,二来像他这个级别的高手,除非用大军四面围死,否则很难围住。赵云被许褚等围攻前,曾经和许褚电调过一次,两个人战了三十合不分胜负。不过这次两人虽然战平,但是打的时间不长,不等于说他们的武艺水平就一样了,综合看的话,要赵云强于许褚。

  • 于禁:最悲惨的五子良将,晚节不保是否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于禁,曹操,关羽,孙权,张辽,曹仁

    建安二十四年,襄樊一战牵动着三方势力的神经。此一战,季汉五虎上将之首关羽威震华夏,水淹七军更是令后人津津乐道。几家欢喜几家忧,当关羽的名号震惊中华时,五子良将之一,被曹操称为麾下最为"毅重"的将领于禁竟然拱手而降。反观昔日马超副将庞德,本可借此机会投降关羽。与马超一同效命季汉、再续前缘。意料之外的是

  • 关羽水淹于禁七军,七军包括哪些部队?可能有李典和朱灵旧部

    历史解密编辑:鱼的故事标签:关羽,李典,朱灵,于禁,张辽,张郃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对日后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那就是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曹仁驻守的樊城和襄阳(太守是吕常)一线被关羽围困;当时曹操刚从汉中前线败退下来,于是以于禁为主将庞德为副将率七军驰援曹仁,《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

  • 襄樊之战,关羽只是水淹于禁七军,为何就能威震华夏呢?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关羽,于禁,襄樊,曹操,曹魏,刘备

    东汉末年的襄樊之战,亦称为关羽北伐、襄樊战役或荆州争夺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援樊城,却遭遇了“霖雨”、“汉水泛溢”,以致于水淹七军。关羽趁机乘船进攻,俘获于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