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凌河之殇,明军的无能,祖大寿的无奈

大凌河之殇,明军的无能,祖大寿的无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爱历史说说 访问量:3420 更新时间:2024/1/15 15:18:59

崇祯四年,大明帝国已内忧外患,后金实际领导者已经变成皇太极

他急于巩固汗权,于是策划了大凌河之战,此战一举奠定了辽东战局。

大明朝辽东官军精锐一战尽墨,战役中皇太极将围点打援,和谈,攻坚战的战术精髓玩弄得淋漓尽致,在努尔哈赤临终前政治上做出了几大贝勒轮流执政的部署,皇太极凭借千里奔袭的战功,在实力上已经凌驾于后金任何派系势力。

展开大凌河之战前,他效仿中原王朝建立六部,巩固了后金的皇权领导制,而千里奔袭也让后金劫掠了许多财物,为此战积累了物质基础。

同一年,孙承宗正式成为大明在辽东的军政主官,为了抢救崩溃的士气,他派遣明军收回了永平四城,并且在大凌河布置防线。

由于前期主要将领祖大寿犯了错误,回到关内后便知耻后勇,亲自带兵收复永平,所以孙承宗将抢修大凌河的任务留给了祖大寿,大凌河全长400余公里,是辽东和中原的重要交通枢纽。

从前历代王朝讨伐辽东都免不了借用这条水道,袁崇焕曾几次试图修复,但都遭到后金的阻止,对于这条关键水道的争夺,明朝和后金你来我往从不曾停歇。

到了七月,皇太极准备针对大凌河方向的战役紧锣密鼓地展开。

一方面他调动八旗军积极操练,另一方面请来了蒙古协从军。

八月初,后金分兵两路开始进发,准备在大凌河与锦州连接处设立防线,阻断双方的联系,另外,皇太极则亲率主力夺取大凌河城。

同月六日,明军和八旗军于大凌河城下不期而遇,于是大打出手,对于后金军的突然来袭祖大寿毫无准备,他镇守的这座坚城曾经数度毁于战火,此次重新筑城并没有足够的时间,面对汹涌的攻势也只好闭关不出,等待救援。

八旗军作战向来采用攻坚的办法。

然而由于之前宁锦之战失利也让皇太极改变策略,决定围而不攻。他下令在城外挖四条深沟,并筑起一道高墙,阻断大凌河城的内外通道,此次祖大寿率兵前来布置防线,并没有做好长期的后勤准备,城中只有短期的粮草,眼看八旗军不攻城,采用长期围困。

顿时军心大乱,“逆奴围凌,连挖四壕,弯曲难行,器具全备,计最狡矣。”,此时只有等待援兵,否则八旗军不需要攻城就能以逸待劳,双方进入了僵持阶段,整整十天都并没有任何军事动作,皇太极想试探祖大寿对明朝的忠诚,便派人进入大凌河城劝降,结果遭到了拒绝。

八月中旬,接到求援的松山明军派了2000人前来救援,结果自然是杯水车薪,双方一接触援军就被击败灰溜溜的逃走。

又过去十天,由总兵宋伟率领的6000援军赶到城下,但是八旗军准备充分,以优势的兵力再度将援军赶走,宋伟回到住地,经过一番准备。

于九月再度来援,这一次败得更惨,皇太极亲率小股部队对6000明朝正规军展开了正面冲击,没想到战果惊人,明军毫无战斗意志,一触即溃,数千人的军队顿时烟消云散。

此时对大凌河城的围困已经接近一个月,将士们心情开始焦躁,八旗军在城外穿上明军的衣甲假扮援军,祖大寿中计,派兵接应,结果险些中伏,他自己侥幸逃生。

在围困将近五十天后,大凌河城终于弹尽粮绝,连战马也被杀掉充当军粮,“炊骨析骸,古所未闻”。

九月末,皇太极收到消息,城中已经饿死了一万多人,可是祖大寿态度坚决,愿为明朝尽忠,皇太极几度派人送去书信,对方丝毫不为所动,九月二十四,在孙承宗调兵遣将下,一支临时拼凑的4万援军终于集结到位,二十七日,大量的援军已经开到距离大凌河城不足20里的地方。

此时八旗军早已枕戈待旦,双方一遭遇就立即展开掩杀,此时的八旗军已经今非昔比,装备了先进的红衣大炮,明军急于求成,但发现八旗军居然配备了火器,一时间阵脚大乱,双方一交手,4万明军便溃败,一路上又遭遇了数次骑兵袭扰。

结果连除了总兵宋伟,吴襄等人外全部投降。

十月初七,眼看最后的援兵力量被击溃,皇太极信心满满地再次投递书信给祖大寿。

此时他手下还有2万多条生命,远水不救近渴,这位大明悍将也不得不认真考虑对方的劝降,当月二十五日,他派遣麾下4名大将前往后金营地商讨投降事宜,受到了皇太极的高规格礼遇。

三天后,祖大寿打开大凌河城门,八旗军入城,“顷大凌河之役,城中人相食,明人犹死守,及援尽城降”。

此战结束,大凌河之战导致明朝在辽东的70多位将领或阵亡或被生俘,几万精锐在城外覆没,随祖大寿一起作战的关宁铁骑则名存实亡,后金在获得大凌河城之后还收编了一万多明军精锐,实力大增。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明朝大将祖大寿曾经拼死抵抗,为何投降满清后就销声匿迹了?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祖大寿,袁崇焕,吴三桂,皇太极,崇祯

    1918年,一个英国皮货商将一座重达150吨的古墓从中国盗取出来,运到了加拿大。墓中之人就是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这座墓成为加拿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当时,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馆长仰慕中国文化,他出了一大笔钱,请皮货商克罗夫茨到中国弄一座完整的古墓回来。克罗夫茨来到中国后,研究了一番,将目光转到了北京永泰

  • 祖大寿投降清朝,最初有些迫不得已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祖大寿,吴三桂,孔有德,清军,袁崇焕,清朝

    在晚明降将里面,祖大寿的知名度比起洪承畴、孔有德、吴三桂,其实差远了。不过,祖大寿和吴三桂渊源很深——因为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当然,吴三桂后来投降清朝,却也并不是祖大寿的功劳。祖大寿当初投降清朝,其实多少也有一些被迫的意思——当时崇祯杀了袁崇焕,作为袁崇焕的旧部,祖大寿内心深处对崇祯朝廷,已经有了

  • 清史稿:辽东的祖大寿为何能在明、清之间左右逢源?他怎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祖大寿,辽东,袁崇焕,皇太极,吴三桂,洪承畴,明朝,清史稿,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清朝

    明末崇祯年间,明朝军队跟清朝(后金)军队在辽东地域反复拉锯。其中,涉及到的最关键人物,既不是被崇祯凌迟处死的袁崇焕,也不是后来献出山海关的吴三桂,而是长期镇守锦州的祖大寿及其家族。祖大寿凭借他镇守的锦州,以及祖家在辽东地区的庞大影响力,在明、清之间左右逢源。当明朝对关外局势焦头烂额之时,他反而成为过

  • 松锦大战:洪承畴被俘,祖大寿投降,皇太极为大清奠定一代基业

    历史解密编辑:草莓文旅标签:洪承畴,祖大寿,皇太极,明军,清军,吴三桂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是明朝边防上最重要的一座关隘。这座关隘,把大明和大清分隔开来。要灭明朝,必先攻山海关,这是皇太极和大清官员的共识。皇太极通过十多年时间,巩固了政权,解决了蒙古问题和朝鲜问题,然后,他开始把目光盯在山海关上。崇德五年(1640年),为了彻

  • 祖大寿十年间两度投降皇太极,心中也有挣扎与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小樊知识库标签:祖大寿,皇太极,洪承畴,吴三桂,袁崇焕,崇祯

    在袁崇焕被宣布罪名后出走,崇祯皇帝设法劝其回头。皇太极大展人才招降术,使其被迫投降,期间又曾背叛了与皇太极的“降约”,两朝均未讨好。在其身后,对其评价非常低,《明史》无传,《清史稿》将其列为“贰臣传“。他就是明末辽东汉军中的宿将祖大寿。作为袁崇焕心腹爱将,目睹他的大帅被逮捕的情景,非常惊讶,以至“战

  • 明末名将祖大寿的墓是不是在加拿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祖大寿,皇太极,洪承畴,崇祯,孔有德,吴三桂

    有人说祖大寿是汉奸是不恰当的。何谓汉奸?汉奸,当然属汉族的败类。这败类的性质败坏在哪儿呢?清无名氏 《汉奸辨》下的定义是:“所谓真汉奸者,助异种害同种之谓也。”即汉族中投靠外族或外国侵略者、甘心受其驱使、出卖祖国民族利益的人。祖大寿不过是一个败军之将,是在尽了自己最后一分力的情况下才降清的。说起来,

  • 祖大寿降清,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不得已而为之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祖大寿,皇太极,袁崇焕,努尔哈赤,吴三桂,崇祯

    祖大寿降清,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不得已而为之祖大寿,字复宇,明末清初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吴三桂的舅舅。在明朝时,祖大寿从基层游击军士干起,凭着多年摸打滚爬赢得的战功,屡获升迁,后驻守宁远。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军攻宁远,祖大寿还之以炮火,结果,努尔哈赤被炸城重伤,退回大本营后

  • 祖大寿与祖家将的组成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祖大寿,祖家将,孙承宗,袁崇焕,宁远,康熙

    祖大寿这个人是明末辽东将领中极富争议的一个人。说他是忠臣的也有,投降了清廷是不得已,然后又回到明朝这边;说他是奸臣、二臣的也不少。杀何可纲,不战而降,吃平民...等等问题。那么这样的人又是怎样起来的呢?据《宁远卫选簿》,祖大寿到了二十五岁,继承其父祖承训的卫所武官之宁远指挥佥事一职。“辽事”爆发后,

  • 祖大寿好不容易投降,皇太极却不重用他,当初又为何招降他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后金,崇祯,明朝,清朝,祖大寿,皇太极,袁崇焕,洪承畴,小说家

    明朝崇祯时期,在与皇太极率领的后金军战斗时,逐渐处于下风的原因,除了崇祯杀了袁崇焕,自断臂膀的行为外,还与明朝将领,纷纷降清有关系。在这些投降的将领中,有一位就是祖大寿。皇太极为了劝降祖大寿,费了很多功夫,可是祖大寿投降后,皇太极却不重用他。这就很奇怪了,既然皇太极费尽心思拉拢他,为何又不重用他呢?

  • 祖大寿只是投降了清朝,他的墓地,为什么却在遥远的加拿大

    历史解密编辑:吕肥肥来搞笑标签:祖大寿,皇太极,袁崇焕,洪承畴,崇祯,明军

    祖大寿的陵墓竟然在遥远的加拿大,这是怎么回事呢?要说明这个问题,咱们先来看看祖大寿这个人,这个被称为“最不像汉奸的汉奸”。祖大寿是明末勇将,他出身于宁远望族,其祖上历代为明朝武将。到他的父亲祖承训时,战功赫赫,后因抵御蒙古骑兵立有大功,被提拔为辽东副总兵。虎父无犬子,祖大寿长大后,也投身军旅,2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