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写下“粒粒皆辛苦”的李绅,原来是贪官酷吏?骄奢生活令人唏嘘

曾写下“粒粒皆辛苦”的李绅,原来是贪官酷吏?骄奢生活令人唏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679 更新时间:2024/1/20 23:14:48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悯农》,将农民劳作的艰辛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成为了教育孩子珍惜粮食的典范之作。而作为这首诗的作者,李绅也永远地活在了小学课本之中。

人人皆感叹:能写出如此诗句的人,必然是一位贫苦出身,深知百姓疾苦的好官,亦或者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士,然而,真实历史中的李绅,可谓是与“贫苦”这一词毫不相干,他甚至是当时贪淫苛政的代表人物,那么,李绅究竟是如何从众人皆知的“悯农诗人”,成为后来的贪官酷吏的呢?

一、官宦世家出身

李绅,字公垂,大历七年(772年)出生于湖州乌程县的一个官宦家庭,其爷爷李敬玄为唐高宗李治时期的宰相,其父李晤则曾辗转多地当过县令,可以说,李绅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官三代。

不过,童年时期的李绅却未能因这个身份而得到优待,反而生活过得十分凄凉。这只因在其六岁时,父亲李晤便早早地离世了,只留下李绅与母亲卢氏相依为命,家中没有了当官的父亲,也就没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年纪尚小的李绅,生活品质瞬间一落千丈,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官宦家庭出身的李绅得以有机会了解到底层百姓的疾苦。

没有了父亲,母亲卢氏独自承担起了李绅的教育问题,她丝毫不敢松懈,对他的功课监督十分严格。还好,李绅也是个争气的孩子,他熟读古书典籍,对书中的内容都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尤擅写诗,在几十年之后,更是与白居易元稹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诗体。

贞元十四年(798年),休假回家乡的李绅与正欲回朝廷的李逢吉相遇,此时的两人都还未成为朝廷中的重要人物,两人一起登高望远,李绅看着烈日炎炎地里幸苦劳作的农民,有感而发作下《悯农》。

二、考中进士,进入朝廷

或许是自小受到家庭的影响,小小年纪的李绅一直都有个当官梦。他曾多次赴京求取功名,可惜的是,一直遗憾落榜。

不过在他求取功名期间,结识了不少后世所熟知的“大人物”,包括韩愈、韦夏卿、白居易、元稹等,这些人都被李绅的才华所吸引,在后来的日子里与他交往甚密,特别是白居易和元稹,三人因考试而结识,后来又在朝廷中成为同僚。

直到元和元年(806年),李绅终于成功考中进士,此时的他,已经27岁。

为官的前几年,因看够了百姓的疾苦,李绅尽职尽责,一心想做个好官,挽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可惜的是,他还并未明白官场的法则,屡屡被贬。

李绅一生当中担任过多个官职,其中包括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翰林学士等,后来的他甚至还加入了牛李党争,成为了李党中的重要人物。但在此后的几年,随着李党的失势,他也遭到贬谪,又过上了飘零的生活。

一直到李绅69岁时,他才再次回到朝堂,官至宰相,封赵国公,这也是他从政几十年中,官职的顶峰了。也许是过够了飘零落寞的生活,年迈的李绅不再是当年那个忧国忧民的好官,他开始享受权力带来的快感,骄奢淫欲成当时之最。

三、漠视百姓疾苦,生活奢靡

为官后的李绅不仅爱美食,还爱美女。

据传,李绅尤爱吃鸡舌,别的部分不吃,常常命人专门将鸡的舌头割下,而其余部分则丢掉,严重的时候,每天甚至要杀几百只鸡,而每日光吃饭的花费,就达几百两银子,有时则上千两,光一日的开销就是足够一户普通人家吃上好几年。

其次,李绅还爱包养私妓,他担任司空时,众人皆知其家中有着成群的美貌私妓,连刘禹锡都曾为其中一名私妓写下一首《赠李司空妓》:“鬟鬌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从此诗中可以充分说明,当时的李绅家中私妓之多与其对此等歌舞之事的“司空见惯”。

官运亨通后的李绅,不仅生活奢靡,还无情无义。

对于以前他称之为“叔叔”的老朋友李元将,不仅不记得其从前对自己的情义,甚至当他来拜访时,让其自称为“孙子”才使得李绅暂且满意。而对于那些无权无势的平头百姓,他甚至连看都不愿意多看一眼。

而为何将李绅称为酷吏呢?据记载,他对待自己曾经的同年进士崔同学,不但不网开一面,反而将他罪不至死的仆人处以极刑,还暴打了崔同学几十大棍。为了讨好李党之首李德裕,强行将罪名不大的吴湘送上断头台。

在他统治区域内的百姓,因惧怕其苛政,纷纷逃往他处,李绅不仅对此置之不理,反而将百姓比作是“麦糠”一样的“贱民”,不知当他在说这句话时,是否想起过自己曾作的《悯农》之诗?

小结

因果轮回,报应不爽,会昌六年(846年),年75岁的李绅在扬州病逝,而他生前的所作所为也在唐宣宗即位后被翻了出来,他一生追求功名利禄,死后终究还是被剥夺了曾经的爵位,并且子孙后代永不得为官,这也算是对这位酷吏的惩罚吧。

李绅的诗句被后人永远的铭记,他可以被称作一位好的诗人,但不是一位好的政客,过度的沉迷于权势,终究还是一场空!

标签: 李绅白居易元稹悯农酷吏

更多文章

  • 远看悲天悯人,近看鱼肉乡里,李绅是如何做到两极分化的

    历史解密编辑:九门提督章鱼哥标签:李绅,李德裕,宰相,刘禹锡,白居易,节度使

    还记得我们小学课本里面的诗句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种句子但凡是吃过生活的苦,都会有所感触,让人不仅会感慨到底是如此慈悲心肠的人物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来呢,他一个是个爱民如子,才高八斗,风度翩翩......不,其实他是一个贪

  • 写出“粒粒皆辛苦”的李绅,为何当官后,却性情大变,祸害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树木标签:李绅,李德裕,粒粒皆辛苦,百姓,诗作

    在古代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话,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现在也是人们教育后代的观念,毕竟不论何时温饱问题都是大问题,温饱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试想一番如若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那么生存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大问题,也正因为生存之于人类极度重要,所以才使得老一辈人很注重劳动成果,比如农民顶着极

  • 写下《悯农》的李绅,后来成为了怎样的人?教科书不会告诉你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绅,悯农,李德裕,韩愈,刘禹锡,宰相

    《悯农二首》是我们学生时代,在课本里最早接触到的古诗之一。它描绘古代农民在烈日下锄禾田间,辛勤劳作的情形,告诉大家,应当珍惜粮食的来之不易。是少数把目光从田园山水、军旅伤怀,转移到现实的田间,描绘人民生活的疾苦的优秀唐诗。其诗作内容体现了中唐诗人对种田者,难能可贵的同情。但是后来却长时间卷入了“牛李

  • 写《悯农》名满天下的李绅,是爱吃鸡舌的贪官,老师都不愿提他?

    历史解密编辑:博览群书君标签:李绅,悯农,元稹,唐朝,诗人,刘禹锡,李德裕,唐宪宗,旧唐书,千古名句

    中国古代的才子佳人辈出,留下了大量经典的诗词。其中有一首神作叫《悯农》,因为通俗易懂,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辛苦和珍惜粮食的心声,引起世人的共鸣,被称之为千古名句,入选了各大语文课本,为学子们的必背古诗。但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说本诗的作者,其实是个大贪官,以至于现在的老师,都不愿过多地介绍他,往往就三

  • 李绅满怀悲悯写下“锄禾日当午”,为何日后却鱼肉百姓、害同僚?

    历史解密编辑:凌瑶读史标签:李绅,李德裕,白居易,悯农,元稹,刘禹锡

    "当真是酷暑难耐。"李绅擦了擦额间的汗珠,喃喃道。正值中午,日头晒得李绅整个人都蔫了。摸着火辣辣的脸颊,他侧身而望,想看看还有多久才能到达驿站。这一望,却望尽百姓的辛苦:远处田野间耕作的农民,顶着日头一锄又一锄地耕作着,汗水如雨而下,仿佛他们不知疲倦一样。旁边田垄上的水壶歪歪斜斜的倒在地上,可并没有

  • 李绅:悯农诗人的黑化与双标,节俭是别人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绅,悯农,元稹,诗人,唐朝,刘禹锡,白居易,李德裕,艺术家

    有一首古诗,你打小一定听过,而且多是在饭桌上,你教育不好好吃饭的孩子时,也一定会背过。没错,就是这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写下这首妇孺皆知的诗歌的唐朝诗人叫李绅,看他在诗中感念农民伯伯种地的辛苦,你是不是觉得他象大诗人杜甫一样心忧百姓疾苦,顾念苍生大地。其实,如果

  • 敦煌发现一册《唐人诗卷》,经过研究,发现李绅第三首《悯农》诗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李绅,悯农,唐诗,崔颢,唐朝,金圣叹,敦煌市,艺术家,唐人诗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的《悯农》,揭露了广大劳苦群众的困苦,表达了其本人对农民的真挚同情,作为五言绝句,小诗只有二十个字,虽然分有一二两首,但读来朗朗上口,早已成为了传世佳作,近日,在敦煌的“藏书窟”中,又发现了第三首《悯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 悯农李绅心怀天下,入仕后却穷奢极侈,为何前后那么"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清竹雅韵标签:李绅,悯农,刘禹锡,韩愈,悯农二首,白居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的这首《悯农》,可谓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很多人都会通过这个作品,先入为主的认为李绅是一个心系天下的善人。其实,不然他做的很多事情都与“善”无关,而且吃穿用度极为奢靡,根本不会去体谅农民疾苦。也不会悲悯百姓的辛苦劳作,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双面人”。所以说,评判一个人,

  • 为何写出“粒粒皆辛苦”的李绅,凿壁借光的匡衡长大后成为巨贪?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李绅,匡衡,宰相,刘恒,孝成皇帝

    李绅是唐朝著名诗人,他写的《悯农》家喻户晓,流传千古,他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诗,是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亲眼目睹了农民艰苦的劳作,艰难的生存状态。所以他有感而发,写出了这样两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在当时的社

  • 写下《悯农》提倡节约,晚年却铺张奢靡,是什么让李绅性情大变?

    历史解密编辑:清风文史标签:李绅,悯农,韩愈,元稹,节约,唐朝,诗人,刘禹锡,李德裕,唐穆宗

    今天我们在形容对一种现象或者一类事件十分熟悉的时候,往往会用司空见惯这个成语,该成语来源于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赴宴时作的一首诗。当时刘禹锡在京城接受了李绅的款待,宴会的奢华场面令刘禹锡震惊不已,便写下“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一句诗来恭维李绅,这令其十分受用,还将自己的歌姬赠送给了刘禹锡。而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