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铁木真为报仇,对塔塔尔部的俘虏使用了车轮斩

铁木真为报仇,对塔塔尔部的俘虏使用了车轮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做梦的人 访问量:2461 更新时间:2024/1/28 8:49:01

铁木真的弟弟别勒古台告诉也客扯连,铁木真要把身高达到车轮高的塔塔儿男人一律处死,女人全部降为奴隶。也客扯连大惊失色,他联合所有的塔塔儿人要与铁木真鱼死网破。

世仇

塔塔儿部是蒙古乞颜部的世仇。当年铁木真的祖父俺巴孩汗就是被塔塔儿部所擒,把他交给了金国,被残忍地钉在木驴上而死。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也是被塔塔儿人毒死的。因此,这两个部落之间有着血海深仇。

铁木真一直都想要消灭塔塔儿部,为祖辈报仇,为他的霸业扫清障碍。可是塔塔儿部太强大了,而且他们还依附于金国,一对一的打起来,铁木真自认不是对手。于是,铁木真利用塔塔儿人与金国的关系,设计制造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当时的铁木真已经与安答札木合翻了脸,而塔塔儿人却趁机勾结札木合攻打铁木真。在当时,金国人怕蒙古各部联合起来反抗他的统治,曾经规定蒙古各部不准结盟。而塔塔儿人公然参加了扎木河的联军,这对于金国来说就是一种背叛。

设计

铁木真准确地把握住了时机。为了让金人相信塔塔儿人的背叛,他还派人冒充塔塔儿人去侵犯金国的边境。他这样做,就是要切断塔塔儿人与金国之间的联系,引导金国去讨伐塔塔儿部。

果然,金国在不断收到边境的汇报之后,对塔塔儿人已经怒不可遏了。

公元1196年,金章宗派左丞相完颜襄巡视边境,主要目的是要声讨塔塔儿部。他先派人就边境屡次被骚扰的问题,向塔塔儿人提出了责难,但塔塔儿人没有做,当然不会承认,可是又拿不出证据来。

完颜襄让塔塔儿部的族长蔑古真薛兀勒图,来向他当面解释,但蔑古真薛兀勒图怕步当年俺巴孩的后尘,不敢前去。这更坐实了他的罪证,完颜襄于是通令蒙古各部征讨塔塔儿。铁木真的计策大功告成了。

讨伐

铁木真接到金国要求起兵征讨塔塔儿的指令后,立即召集部众,即刻起兵。战前,他历数塔塔儿人的罪孽:“塔塔儿人与我有杀父杀祖之仇,如今,报仇的机会来了,我们要借此机会,一鼓作气把他们除掉。”在铁木真的动员之下,手下将士信心十足,誓要报当年之仇。

此时的塔塔儿部已经四面楚歌,铁木真与克烈部的汗兵合一处从北向南进攻,金国的军队从南向北进攻。塔塔儿部抵挡不住节节败退,最后以蔑古真薛兀了图的死,为这场战斗画上了句号。

这一战,虽然塔塔儿人损失惨重,但是毕竟他的根基强大。若经过数年的休整,很快就会休养生息过来。为了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公元1202年,铁木真再次带兵攻打塔塔儿。

为求一举歼灭对方,战前他与部下约法三章。一,与敌交战时,不能因为贪恋财物而放弃追击敌人。二,缴获的财物归部落共有,统一分配,不得私自占有。三,如果被敌人打退,退到最初出发的阵地时,要立即发起反攻,不攻者处斩。

铁木真的这些规定,大大的束缚了兵士掠夺财物的欲望,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强化了士兵的纪律性。这一战,铁木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也彻底打败了塔塔儿人,还俘获了大量的俘虏。

杀俘虏

接下来,如何处置这些俘虏成了部落贵族们商讨的重点。最后商议的结果,凡是身高达到车轮的塔塔儿男子一律处死,女人和儿童都沦为奴隶。

被俘虏的塔塔儿人时刻关注着自己的命运,他们急切地想知道商议的结果。也客扯连是铁木真的妃子也遂和也速干的父亲,也是一名塔塔儿人。他偷偷躲在议事的帐篷外打探消息,正好遇见铁木真的异母兄弟别勒古台走出来,他赶紧上前询问结果。

别勒古台是个粗人,完全没想那么多,就把铁木真的决定告诉了他。也客扯连大惊失色。面对灭族的危险,他不得不回去转告其它塔塔儿人,既然无论如何都是死,那就只有殊死一搏了。

当铁木真的人去处死俘虏时,塔塔儿人的手里都暗藏了一把刀子,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铁木真的手下虽然最终杀死了俘虏,但己方也同样损失惨重。

铁木真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灭掉塔塔儿一族,但是草原的部落之间都互有来往,尤其是各部落之间的通婚,所以面对这种大规模的屠杀,很多人起了恻隐之心。

就拿铁木真的弟弟合撒儿来说,铁木真给了他800名塔塔儿儿童,但是合撒儿的妻子也是塔塔儿人,她不忍心杀自己的同胞,所以偷偷留下了400个孩子。此外,其他人也暗自放了一些人,这样塔塔儿人才不至于被灭族。

战争是残酷的,有战争就会有杀戮,这也意味着会有许多无辜的生命死于战火之中。

铁木真最终成就了霸业,但是却不知有多少亡魂死在了他的铁蹄之下。

更多文章

  • 新婚之夜,铁木真的妻子被掳走,9个月后救回妻子时已经有了身孕

    历史解密编辑:赵林云教授标签:儿帖,蔑儿,乞人,身孕,铁木真,成吉思汗,蒙古骑兵

    1180年,铁木真在新婚之日遭遇埋伏,新婚妻子被掳走。9个月后铁木真救回妻子,但此时身怀有孕的妻子却让他无所适从。铁木真的妻子孛儿帖和铁木真是娃娃亲,两人9岁时便已定下这一生的情缘。此后铁木真的一生便有了一个强大的后盾。孛儿帖带给铁木真从家庭到事业的全面支持,可谓一代贤后。9岁时的铁木真随父亲前往别

  • 因老婆受凌辱,铁木真定下一条恶毒的百年铁律,差点灭掉欧洲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成吉思汗,铁木,蒙古,蔑儿,乞惕

    因老婆受尽凌辱,铁木真定下一条恶毒的百年铁律,差点灭掉欧洲在中国历代王朝的版图当中,元朝的疆域面积最大,北抵俄罗斯,东到达东海,南到南海,向西甚至一度扩展到了中欧,差点灭掉印度。这么庞大的一个帝国,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数一数二的。这个帝国的奠基者,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世人皆知成吉思

  •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汗位争夺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江涵谈生活标签:忽必烈,阿里不哥,蒙哥,孛儿只斤·窝阔台,蒙古帝国,耶律楚材

    由于蒙古帝国生长环境的因素,蒙古帝国直到元太宗窝阔台时代还带着浓厚的游牧习气,蒙军在伐金的进程中除了在华北地区屠城外还经常破坏农田,甚至窝阔台还曾经表达过将中原变为牧场的想法。在耶律楚材等一干大臣的劝诫下,窝阔台对农耕文明的恶劣态度稍有收敛,但他还是固执的认为农耕完全没用。耶律楚材深知蒙古人要想长久

  •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争:旭烈兀的态度是关键,4年内战决定胜负

    历史解密编辑:飞鱼说体育标签:忽必烈,阿里不哥,旭烈兀,蒙哥汗,孛儿只斤·窝阔台

    公元1259年,蒙古第4位大汗蒙哥汗,在攻打南宋的时候,于重庆钓鱼城突然辞世。大概率是被某一位南宋小兵的乱箭给射杀了。这事儿发生以后,蒙古大汗的位置再次空了出来。蒙哥登基的时候,便将大汗的位置,从窝阔台系转移到了托雷系。因此托雷系的实力大增,窝阔台系已经不具备争夺大汗的资本。如今自然是要从托雷的后人

  •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内战期间,南宋有没有趁机出兵收复失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忽必烈,阿里不哥,贾似道,宋军,宋理宗

    在蒙古大汗蒙哥死在前线后,他的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了争夺大汗之位开始了内战,1260年,这一年的3月和5月,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分别自立为大汗,随即交战,一共打了四年多,从1260年(宋理宗景定元年)开始,打到1264年(景定五年)结束。那么,这四年多的内战时间里,南宋有没有趁机攻打蒙古收复失地呢?答

  • 忽必烈为何能打败阿里不哥夺得汗位?终究还是归功于汉文明的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忽必烈,阿里不哥,蒙哥,孛儿只斤·窝阔台,拖雷,成吉思汗

    早在成吉思汗晚年之时,就已经出现了争夺汗位的斗争苗头,最终在一番激烈的夺权争斗后窝阔台抢得先机继承了汗位。不过,蒙古一直以来的习惯是幼子继承蒙古本土的领地,再加上拖雷作为成吉思汗最疼爱的小儿子,他拥有成吉思汗绝大部分的军队,所以,很多蒙古贵族其实都不满窝阔台称汗,而支持拖雷登上汗位的宝座。结果,托雷

  •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中的河西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忽必烈,阿里不哥,蒙哥,河西,阔端,西夏

    河西地区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河西地区的范围和方位在历史上不尽相同,一般普遍指黄河以西地区,汉代河西地区大体包含今甘肃和青海以西地区。唐代以河西走廊为主,蒙古灭西夏后尽占其原地。河西地区南有祁连山,北连漠北沙漠,东接中原汉地,西通西域多国,既是维护中原稳定的重要屏障,同时也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

  • 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怎么与忽必烈争汗位?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思考这个世界标签:蒙哥,大汗,汗位,元朝,小说家,阿里不哥,元世祖忽必烈

    作者:西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孛儿只斤·阿里不哥(约1219年―1266年),又译阿里布哥,蒙古贵族。元睿宗拖雷第七个儿子,元宪宗蒙哥之弟,元世祖忽必烈之弟。蒙哥在位时,阿里不哥驻守在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素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1259年8月11日蒙哥去世。1260年5月5日,忽必烈

  • 白朴意境很是幽美的一首元曲,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白朴,沙鸥,烟波,白苹,秋江,鸥鹭

    秋天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季节,没有春的温柔,也不如夏的火热,但却胜过冬的凋零。特别是秋意浓浓之时,梧桐叶黄,古色苍苍,满山的红叶,临风的飒爽,让游客们都忘记了俗世的烦躁,再也无须假装一份孤傲。元代一位才子也感叹于一片美丽的秋景,创作了一首意境幽美的作品。《沉醉东风·渔夫》白朴 〔元代〕黄芦岸白蘋渡口,绿

  • 白草红叶黄花:白朴散曲【越调天净沙】

    历史解密编辑:小李飞飞标签:白朴,散曲,马致远,元好问,越调天净沙,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1226一1306以后),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先生。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移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白朴生于金末,是元好问的通家子弟,在文学上得益于元好问颇多,金亡后不仕。后迁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与诸遗老放情山水,诗酒为乐。他工杂剧,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