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与管仲之间的代沟:教你如何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

齐桓公与管仲之间的代沟:教你如何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982 更新时间:2024/3/5 18:30:02

管仲之所以能够得到齐桓公的重用,实际上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齐桓公需要管仲在齐国推行变法,一个是齐桓公需要管仲在国内帮助自己制衡那些旧臣们。但不同年代出生的人,身上总会有不同时代留下的烙印,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反响,这即是所谓的代沟现象。俗话说,三年一代沟,即便出生的时间相差三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齐桓公与管仲之间的代沟当然是有的,这种代沟不仅是由年龄的不同,更因为生活的环境不同,所处的阶层不同所决定。齐桓公在成为齐国国君之时,大致年龄二十来岁,而管仲则至少接近四十岁,这就是说在年龄上两个人已经是两代人了,他们之间的代沟会存在吗?

史书载:“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管仲曰:臣有宠矣,然而臣卑。”当年管仲回归齐国朝堂,与齐桓公之间有过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在这段对话里就能看出齐桓公与管仲本身是属于不同世界的人,其间的代沟相当之大,甚至达到几不可调和的地步。管仲回归齐国朝堂之时,管仲曰:“臣有宠矣,然而臣卑……臣贵矣,然而臣贫……臣富矣,然而臣疏……”,管仲认为自己卑贱,不能与朝堂中的权臣们对抗;认为自己贫穷,无法与贵族们对抗;认为自己曾经跟随齐桓公的政敌公子纠,实际上跟齐桓公的关系比较疏远,容易遭到齐桓公的猜忌。管仲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在朝堂之上没有党派力量,管仲当年站错了队伍,跟齐桓公身边的随臣们是有矛盾的。这是管仲担忧的问题,这既是代沟,但正也是桓公与管仲二人可利用的东西。

[var1]

管仲可以说是相当老奸巨猾的,在对付齐桓公这个年轻人的问题上,管仲显然采取的是退而求之的策略,降低身段站在卑微的角度,既便于向齐桓公求取权力,又能求取财富,为即将到来的政治变革准备好足够的财力和物力。当然齐桓公拜管仲为仲父这个事情,可能不在管仲的计划之中。从鲍叔牙与管仲之间的关系看来,管仲很有可能是知道齐桓公要在众多功臣之中选拔相国这个消息的。如高氏、国氏等臣都是相国这个位置的潜在竞争者,可是刚刚在齐国发生的内乱之事,让齐桓公心有余悸。齐国旧贵族们既然可以弑杀齐襄公,也就是说同样可以弑杀齐桓公,国高家族跟公孙无知、连称、管至父这样的贵族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一旦在朝中掌握巨大力量,就很可能形成对国君的巨大威胁,齐桓公需要建立自己的嫡系,而且不能有传统的党派力量。

齐桓公这个人是相当有魄力的人物,当年刚刚回归齐国,在立国未稳时就敢于带领齐国军队与鲁国开战,而且更是能将深入齐国的鲁国大军驱逐出境,可见其厉害之处。这种魄力当然跟齐桓公的年轻气盛和野心勃勃有关,当时的卫国内乱、郑宋混战,只有鲁国稍强,但齐国自齐僖公时代就已经强盛起来,而齐襄公的内乱只是在短短数月之间就已平定。自从郑庄公死后,中原已经很久没有平衡格局的力量,齐桓公的野心自然是要成为中原的政治主宰者。因此在刚刚打完鲁国而后,齐桓公又带着大军要去打宋国,而管仲对此是反对的。跟齐桓公不同的是,管仲是老成持重、洞察秋毫的,齐桓公重视军事征服,而管仲重视的是国家力量崛起,这种崛起不仅仅只是军事那么简单。

[var1]

齐桓公与管仲之间的代沟,第一是在财富的问题上,齐桓公把齐国市租全部交给管仲管理,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二是在权力的问题上,齐桓公封管仲为上卿,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三是地位的问题,齐桓公认管仲为仲父,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这三个事情,不管是齐桓公还是管仲,其实都是一种赌博,都是在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让代沟的负面作用能够促成正面效益。齐桓公是凭着年轻,赌管仲是个人才。而管仲则是赌一生的失败能够在此终结,希望齐桓公就是能够与自己紧密配合的那个国君。这种赌博的主动性,让齐桓公和管仲两人的代沟实际上注定就要被填平,只是填平的时间问题而已。齐桓公在即位第一年和第二年,没有听从管仲的劝阻,而是贸然与鲁国、宋国开战,结果遭到惨败,齐桓公也才意识到管仲之意,但齐桓公还不愿意真正的放权给管仲。

实际上齐桓公当时因为战争的失利,回归齐国而后甚至还推行增加赋税的政策,在齐国强力推行的是尚武政策,更多是想发挥贵族们的作用,以武力封赏贵族子弟,这即导致贵族子弟为争夺权力相互攻杀,朝政显现混乱之势。而管仲对此不闻不问,反而任意纵容其发生,这种情况可能也触动齐桓公,作为齐国国君也发现了国家发展的问题所在,齐国要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这些老旧贵族们,齐国需要新鲜的制度,需要新鲜的军队,这些新鲜的血液才是齐国称霸中原的关键。齐桓公终于认识到管仲的深谋远虑所在,与管仲之间的沟通愈加密切,管仲的“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等政策终于在齐国得到了推行,齐桓公削弱旧贵族和任人唯贤的氛围形成了,齐桓公与管仲之间的代沟终于得到了消除。

更多文章

  • 韩国第一个被秦灭,为何却说赵国灭亡,才是五国真正崩溃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与赵国之战,韩国和赵国关系好吗,赵国何时被秦国灭掉

    以公元前230年消灭韩国为始,以公元前221年灭齐为终,中间相隔十载,可历史学者孙皓晖先生在他的著作《大秦帝国》中却说“战国时代完全被终结的趋势,真正开始是从赵国灭亡之时”。[var1]究竟赵国是公元前222年还是公元前228年被灭,对于史学家们来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无论是这两个时间点中的

  • 齐国由强盛到衰落,历经800多年,为何没逃过灭国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齐国最鼎盛时期有多强,齐国的灭亡是哪一年,齐国是怎么从强大变成衰败的

    齐国由此诞生,而后历经八百多年的发展,最终为秦所亡。[var1]秦在接连灭掉五国之后,才将齐收入囊中。秦国为攻克齐国,花费很大心思。纵观齐国历史,方知其为何难以攻破。春秋时期,分封制导致周天子权力分散,地位影响日趋衰弱。诸侯王势力大增,国家逐渐走向分裂,群雄争霸。齐国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建立以

  • 魏国建立几十年,皇族大权旁落,罪魁祸首正是这个冒牌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魏国历史上有几个明君,魏国简介及历史,魏国历代国君及关系

    高平陵政变,是曹氏皇族的全面失败,可以说这次失败之后,魏国已经进入了魏失其鹿天下逐之的局面。无论谁胜谁负曹氏都很难夺回大权了。而对曹爽来说,更是灭门之祸。在魏明帝死前的宫廷政变之后,曹爽一系可以说是曹氏皇族的唯一栋梁支柱,人臣之极,手握顾命大权,权倾朝野,兄弟并握兵权,然而不出十年就一败涂地,其中原

  • 面对荆轲秦王为何不以剑挡?嬴政:像《大秦赋》那样佩剑我先砍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荆轲和嬴政是兄弟吗,嬴政是怎么处置荆轲的,嬴政大战荆轲

    编者按:近期,热播电视剧《大秦赋》宣告完结。那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刺杀——荆轲刺秦王,也再次被搬上了荧屏。于是大家又看到了那经典的一幕:荆轲在拿匕首刺秦王嬴政的时候被躲开,秦王想拔剑反击却拔不出来。那么,有个堪称老生常谈的话题又要被说一下了。秦王为啥拔不出剑来?[var1]秦王嬴政为啥拔不出剑来?主要

  • 魁父、黄父,“父”多为都城后缀?试论春秋都邑为何多以“父”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乱世出人才,战乱的环境变相给中国文化生长的机会,甚至春秋孕育文化的环境自由度达到了后人难以匹敌的高度。遍地花开的文化呈现欣喜景象,但也受到中国未统一的限制影响了语言系统的特征,这些特征一直到如今都在保持作用。一、春秋时期:文化肆意成长的年代春秋战国时期的衔接阶段对于当时的文人而言是精神可

  • 韩国学者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亮出3大“铁证”,我方仅回应了2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国人对孔子的评价,韩国称孔子是韩国的是真的吗,韩国和孔子有什么关系

    韩国在整个国际社会当中,有这么一个外号,叫做“偷国”,这是因为韩国自身没有什么历史,因此会剽窃他国历史充实己身,而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就是中国。时至今日,韩国民众还一直坚称汉服、泡菜乃至筷子之类的我国文化遗产,都是韩国发明的,让无数国人听了之后都无不愤怒。而更无耻的是,在韩国不仅仅只有民众如此认为,韩

  • 鸭绿江发现蔺相如戈,揭秦国灭赵缺失真相,专家:重大历史课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韩国覆灭后第二年,秦军在王翦统率下向赵国发起猛攻,最终邯郸城破,赵王迁被俘。但赵公子嘉却率其宗数百人逃亡代地,被立为代王。[var1]所以,赵国虽然是秦灭韩后第二个进攻目标,但直到公元前222年燕国灭亡,秦将王贲“还攻代,虏代王嘉”,赵国的残余军事力量才算彻底覆灭。因此,司马迁明确将“秦既虏迁,赵

  • 最终一统三国的司马懿,在三国前期谋略值能排多少,在魏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马懿十大谋略,司马懿是怎么样统一三国的,司马懿谋略到底多厉害

    [var1] 司马懿是非常特殊的人,至少在曹魏阵营中他比较特殊。爱读三国的朋友能够发现,在鼎立的三国时代,魏蜀吴三方的风格迥异:曹魏出将才,经常涌现出那些即能冲锋陷阵,又能领兵攻守的人物,比如张辽、曹仁、张郃、夏侯渊这些人;东吴出帅才,阵前厮杀的不多,但运筹帷幄的不少,像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些人

  • 最终“灭六国”彻底实现华夏统一,是汉武帝完成的,而不是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灭六国的过程,秦始皇灭六国真实案例,秦始皇统治六国是哪几个国家

    很明显,所谓的“六国”根本没有被消灭。“六国”(齐楚燕韩赵魏)的复辟和分裂力量,生命力极为顽强,实际成为了华夏统一进程的对抗者和颠覆者。也就是说,只有从根源上消灭六国的复辟力量,才能谈得上华夏的真正统一。这不仅包括版图形式,也包括古代国民的国族认同。[var1] 秦始皇的统一,一度遭到破坏 从战国后

  • 魏国谋士献一条毒计,兵不血刃灭了蜀吴,如今却成美国“杀手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魏蜀吴谋士大比拼,魏国的谋士有多厉害,魏国的重要谋士

    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当今宜先文后武。”贾诩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位鬼才,人称“毒士”,以算无遗策著称,听贾诩话的人,无往不利;不听贾诩话的人,往往要吃大亏。贾诩谋略与诸葛亮不同,诸葛亮背着沉重的责任,做事免不了瞻前顾后;但贾诩始终冷眼旁观,以最清醒的姿态为主公献计。[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