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西周灭亡跟童谣等几个历史传说有没有关联

春秋战国,西周灭亡跟童谣等几个历史传说有没有关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094 更新时间:2024/1/23 16:12:15

历史的传播主要是两个途径,一个是当朝史官的记录,一个是后世历史学家的补记。这都是非重要的珍贵资料。

那么,春秋战国初期,西周的灭亡到底是周幽无道造成,还是褒姒乱政造成的呢?我们从《东周列国志》中好像发现了一些踪迹。

[var1]

关于西周灭亡,民间的理由倾于周幽王为搏褒姒一笑戏弄了诸侯,等北狄真来侵犯时,诸侯无动于衷。但这个故事的发生就带来几个疑问:褒姒怎么选到王宫的?她为什么不笑?西周时有没有烽火台?还有那个童谣山崩地裂跟西周灭亡有没有关联?

在《东周列国志》上,确实有童谣的记载:月将升,日将浸;檿弧箕服,实亡周国。而实际上,这句童谣并非就是周幽王上台后才编排的,在他的父亲周宣王时代就有了。据史料记载,周宣王生下周幽王后,就在全国遍查身背弓矢的人,结果有对夫妇正好相似,他们在逃往褒国的路上看到了没有父母的褒姒,就收养了她。周幽王继位后,褒国人褒姁因触犯周幽王,褒国人就把褒姒敬献周国。这里同时解答了褒姒怎么去周王室和童谣的两个疑问。

[var1]

那么,周幽王上台后跟发生山崩地裂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简单,古代人并不知道自然界还有D震一说,而西周正处于秦岭D震带边缘,且古时地质灾害频发,发生这样的事情并不为奇。既然自然界上的因素并不能影响西周灭亡,那就只有一个原因,人为因素。

首先,褒姒为什么不笑?一个人不笑原因有很多,心理压抑,疾病造成,天生不会笑,这几样都有可能。而且,作为一国之君,周幽王应该知道国家跟一个女人谁轻谁重的关系,褒姒不笑应该是疾病的因素占主要的。

其次,烽火戏诸侯的可信度有多高?答案是二分之一。因为什么?据史料记载,烽火台比长城要早不假,起源也在西周,主要是防止北狄入侵所建,建造的目的就是相互传递狼烟,发出警报。

[var1]

那么,周幽王为搏褒姒一笑而点燃烽火的事有没有呢?这个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在2012年的时候,清华大学在整理春秋战国的竹简时,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点滴记载,反而有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国的记录,这完全颠覆了史学家们的认知。

但我们可以想像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战争,都要进行必要的战争准备,被误会的烽火戏诸侯事件会不会是一次周幽王为检验王室号令,而进行的一次诸侯演习行为呢?

既然以上分析都证实西周灭亡跟烽火戏诸侯关联不大,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从史料分析和清华大学整理竹简发现的记载,西周灭亡完全是西周宫廷内斗造成了,这也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各个王朝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周幽王废太子宜臼母子,从而引起西周跟申国的矛盾,导致申侯联合北狄打败西周,这个才是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

[var1]

根据战国竹简记载的依据,申侯联合北狄打败西周,也是周幽王先挑起来的,然后才有申侯带领北狄灭亡西周的结果。从这点上讲,西周灭亡跟褒姒有一定的关联,但不是主要的。但为什么后世会把西周灭亡都算在褒姒头上呢?这与当时的信仰有关。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意识形态并存,而且又特别依赖封建迷信,没有眼见为实的东西也口口相传,结果就变成了事实。商周以后,每逢重大事件,王室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这与当时人们的心理寄托就有很大的关系。

[var1]

童谣也好,山崩地裂也好,不仅在西周,在其它各朝都有发生,但周幽王昏庸无道,褒姒又恰逢侍周,西周因她儿子立储而发生战事灭亡,后世自然要把这笔账算在她头上。

读者朋友,你对西周灭亡怎么看的,请分享你的想法吧。(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文章

  • 公元前5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为啥会被吴国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吴国被楚国统治多少年,春秋五霸楚国争霸,楚国与战国七雄

    不过呢再强大的国家,也会有马失前蹄,阴沟里翻船的经历。就比如楚国和吴国之间的战争,沃土千里的楚国,竟然会在公元前506年被吴国攻破国都郢都,不仅当时的楚国老大楚昭王逃往出走,就连前任老大,楚昭王的父亲楚平王,都被伍子胥给掘墓鞭尸。[var1]这不禁令人好奇,为什么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到春秋末期,会被

  • 春秋战国石碏虽然大义灭亲,但也有失察之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石碏谏宠,石碏是什么材料,石碏大义灭亲全文拼音

    提到大义灭亲这个词,大家都想到出自春秋战国《左传》的一篇史记,从那时候开始,人们都把敢于对亲人的过错进行纠正,叫做大义灭亲。但是,作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卫国大夫石碏在儿子石厚小时候就跟卫桓公的弟弟州吁鬼混,他就发现了苗头,以至发展到唆使州吁弑兄夺位,犯下滔天大罪,他有没有失察之责呢?家教之责。现代教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为何鲁国却能活到前249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史称,秦始皇灭六国历史背景,秦始皇只灭六国为何却统一了齐国

    但再怎么不可能,鲁国最终还是活到公元前249年,此时离秦国吞并韩国,仅过去19年。离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也仅过去28年。相比于那些春秋时期就被吞并灭国的小国家来说,鲁国的运气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夹杂在齐国、楚国之间,鲁国能存活这么久实属不易。既然是小国,连战国七雄都排不进去,为何却可以存活到公元前

  • 秦国公主孟赢:本是嫁太子,却因美貌被公公收入后宫,记入史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国公主孟赢现状,孟赢太后,大公主为什么叫孟赢

    在电视剧《芈月传》中,秦王赢驷的长女孟赢公主,是芈月在秦王宫认识的难得性格脾气都相投的人,也是芈月的好朋友,曾经几次救助芈月于危难之中。后来为了国家利益,远嫁燕国,成为燕国的王后。[var1]孟赢公主前半生为了秦国,为了父王,牺牲自己的婚姻幸福,后半生为了自己的儿子筹谋,又牺牲了自己的爱情,他与苏秦

  • 嬴稷:战国“超长待机”的腹黑霸主,秦国灭六国的实际奠基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嬴稷简介,秦国灭六国的实际奠基人,嬴稷统一了六国吗

    [var1]对一个国君来说,他把大秦带到了一个新台阶,直接帮他曾孙子嬴政扫平了统一六国的障碍,是霸主、雄主。但对于他的对手和有利益冲突的人来说,就绝对是狠毒奸诈了,并且寿命超级长(在那个平均寿命30-40岁的年代,他活到75岁)在战国时期可是熬死了多位对手和亲人,堪称战国超长待机中的战斗机,在位时间

  • 起源于春秋战国的清明节,从追忆怀念演变为珍爱生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明节怀念爷爷怎么说,清明节怀念先烈感悟,清明节怀念语句图片

    清明节,作为对逝者的哀思和追忆,从古至今都是我国民间的一项重要节日。但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这个节日也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如今的清明节,不单单是对逝者的追忆,对过去式的怀念。相反,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绵长的珍惜。相传,春秋晋国公子重耳逃亡期间,因饥饿面黄肌瘦寸步难行,随行介子

  • 战国名将李牧之死,历史上有两种说法,哪种更可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武安君李牧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由于他作战勇敢有勇有谋,在历次战斗中都能险中取胜,深受人们的喜爱。即使到了现在,人们谈起李牧,不仅为他的军事才能折服,还为他的冤死感到惋惜。而对于李牧的死,《史记》和《战国策》都有记载,虽然结果都是以死为终,但过程却大相径庭,到底哪种说法更确切一些呢?按《史记》的记

  • 李世民:别人家的孩子,17岁营救隋炀帝,20岁封秦王,28岁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599年李世民出生,成为李渊的次子。自幼就十分聪明的他,什么博览全书、学习武艺都是他的基本功,可以说李世民能有后来的成就,跟他从小的勤奋是离不开的。就这么的,打小就优秀、努力的李世民,便受到许多长辈们的喜爱,尤其是右骁卫大将军长孙晟,在李世民不过15岁的时候,就把自己仅仅13岁的女儿许配给了李世

  • “我英武岂不类秦王李世民”——永乐皇帝第二子汉王朱高煦传记1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宗的盛世局面,汉王朱高煦正史,唐太宗打造了什么盛世

    [var1]永乐皇帝共有三个儿子,长子朱高炽、二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三人乃一母同胞,皆为常皇后所生。与其余二人不同,朱高煦长相英武,颇类朱棣。他身长七尺余,行动敏捷,善长骑射,且诡诈多智,常以材武自称。据说,他两腋生有若龙鳞者数片,因而自命不凡。朱高煦自小便为人狡黠狠愎。太祖皇帝时召集秦、晋、周、

  • 春秋争霸赛:强大的诸侯,为何只争霸,而不是直接取代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诸侯争霸实力排名,天子和诸侯,史记天子与诸侯的思维导图

    春秋时期开启诸侯争霸的时代,为何强大的诸侯国,没有取代周天子的地位,进而重新建立新秩序,成为新的天子呢?这在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中,并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面临的压力与问题,并不是每一个诸侯能够制衡的。周朝建立到平王东迁洛邑,建立成周政权。开始东周时代的新秩序重建,而这时的诸侯国形势已经不是周初建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