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晋时期的十六国混战,到底是有多么的动荡残酷?

东晋时期的十六国混战,到底是有多么的动荡残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034 更新时间:2024/1/16 15:33:12

期间北方各异族在北方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国家有数十个,大小不一,强弱不等,其中存在时间较长,且相对具有影响力的国家有16个,因此这段历史也被称作五胡十六国。

如果要用一篇文章来介绍这段123年的历史,那篇幅实在是太长了,少说都要几万字。因此本文就简单介绍下十六国年间的大事年表,具体的十六国情况,就等以后我再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详细介绍。

[var1]

[var1]

以下是十六国的大事年表:

公元304年,氐族李雄占领成都,自称成都王。同年匈奴刘渊在山西离石建立前赵。

306年,李雄自立为帝,国号“成”,但历史上一般称为“成汉”。

307年,白痴皇帝司马衷被司马越毒死,同年鲜卑的慕容嵬自称大单于。

311年,前赵刘渊之子刘聪攻破洛阳,俘虏晋怀帝司马炽,史称永嘉之乱。

316年,前赵刘渊的养子刘曜攻破长安,又把晋愍帝司马邺抓走了。自此西晋灭亡,中国正式进入十六国时期。

317年,琅邪王司马睿在建康自立为帝,从此东晋建立。也是在这一年,西晋的最后一位皇帝司马邺被刘聪干掉了。

319年,因为刘聪死了,于是刘曜称帝,但石勒不高兴了,在襄国自称赵王,于是前赵一分为二,石勒建立的赵国,便被称为后赵。

320年,晋凉州刺史张寔被他弟弟张茂杀死,随后张茂建立前凉。

329年,前赵被石勒打败,前赵灭亡,等到330年后赵的石勒就正式称帝。

337年,慕容皝建立前燕。

347年,东汉大将恒温进攻成汉,俘虏了成汉皇帝李势,自此成汉灭亡。

349年,后赵石勒的儿子石虎当上皇帝,不过很快就死了。同年,汉族的功臣,冉闵带领汉族进行大反击,屠杀异族二十余万人,极大的打击异族势力,令汉族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350年,冉闵在邺城建立冉魏。

351年,符健在长安称王,前秦建立。同年后赵灭亡。

352年,冉闵被前燕打败,冉闵兵败被杀,冉魏帝国灭亡。

370年,前秦王猛进攻前燕,随之前燕灭亡。

376年,前燕攻陷前凉,前凉灭亡。

383年淝水之战,前秦打败,从此一统北方的前秦陷入内乱境地。

384年,慕容垂称燕王,后燕建立。同年慕容泓反叛前秦,西燕建立。羌族的姚苌也自称万年秦王,后秦建立。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境地。

385年,西秦建立。

[var1]

[var1]

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吕光建立后凉。

394年,前秦皇帝符崇进攻,兵败被杀,前秦从此灭亡。

397年,北凉,南凉相继建立。

400年,后秦进攻西秦,西秦灭亡。同年李暠反叛北凉,建立西凉。

403年,南凉,北凉,后秦联合进攻后凉,自此后凉灭亡。

405年,益州兵变,谯纵在成都建立西蜀,全中国9国并立。

407年,赫连勃勃建立夏国,全中国10国并立。

409年,乞伏乾归令西秦复国,此时中国11个国家并立,是最为混乱的时候。

413年,东晋攻陷成都,西蜀灭亡。

414年,西秦进攻南凉,南凉灭亡。

417年,东晋收复长安,后秦灭亡。

421年,北凉进攻西凉,西凉灭亡。

431年,夏国进攻西秦,西秦灭亡。当时令夏国没有想到在他决定西迁的时候被吐谷浑国突袭,自此夏国灭亡。

436年,北魏灭北燕。

439年,北魏进攻北凉,北凉灭亡。自此北魏一统华北,持续135年的五胡乱华终于结束,从此南北对峙,中国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

[var1]

[var1]

如果五胡乱华从304年算起,便是持续了135年。在胡人异族的统治下,中原长期陷于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族人口锐减。

如果不是冉闵的出现,北方的汉族人民可能真的会被胡人异族屠杀殆尽。从刚才的十六国大事年表就能看出,当时的情况是有多么的混乱和惨不忍睹。仅仅是一个大事年表,就占据了这么大的篇幅,如果要详细写的话,这篇幅得有多少字?

因此十六国的具体情况我还是分段分篇章的进行描叙,因为不写个几万字还真的是不好解释。我希望能通过对十六国的介绍,能让更多人了解这段汉族人屈辱的历史,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原来在一千六百年前,汉族出现冉闵这个大英雄,保住了北方汉族活下去的希望。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西周灭亡跟童谣等几个历史传说有没有关联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周灭亡后诸侯争霸,朝代灭亡前童谣,西周灭亡的历史记载

    历史的传播主要是两个途径,一个是当朝史官的记录,一个是后世历史学家的补记。这都是非常重要的珍贵资料。那么,春秋战国初期,西周的灭亡到底是周幽王无道造成,还是褒姒乱政造成的呢?我们从《东周列国志》中好像发现了一些踪迹。[var1]关于西周灭亡,民间的理由倾向于周幽王为搏褒姒一笑戏弄了诸侯,等北狄真来侵

  • 公元前5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为啥会被吴国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吴国被楚国统治多少年,春秋五霸楚国争霸,楚国与战国七雄

    不过呢再强大的国家,也会有马失前蹄,阴沟里翻船的经历。就比如楚国和吴国之间的战争,沃土千里的楚国,竟然会在公元前506年被吴国攻破国都郢都,不仅当时的楚国老大楚昭王逃往出走,就连前任老大,楚昭王的父亲楚平王,都被伍子胥给掘墓鞭尸。[var1]这不禁令人好奇,为什么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到春秋末期,会被

  • 春秋战国石碏虽然大义灭亲,但也有失察之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石碏谏宠,石碏是什么材料,石碏大义灭亲全文拼音

    提到大义灭亲这个词,大家都想到出自春秋战国《左传》的一篇史记,从那时候开始,人们都把敢于对亲人的过错进行纠正,叫做大义灭亲。但是,作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卫国大夫石碏在儿子石厚小时候就跟卫桓公的弟弟州吁鬼混,他就发现了苗头,以至发展到唆使州吁弑兄夺位,犯下滔天大罪,他有没有失察之责呢?家教之责。现代教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为何鲁国却能活到前249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史称,秦始皇灭六国历史背景,秦始皇只灭六国为何却统一了齐国

    但再怎么不可能,鲁国最终还是活到公元前249年,此时离秦国吞并韩国,仅过去19年。离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也仅过去28年。相比于那些春秋时期就被吞并灭国的小国家来说,鲁国的运气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夹杂在齐国、楚国之间,鲁国能存活这么久实属不易。既然是小国,连战国七雄都排不进去,为何却可以存活到公元前

  • 秦国公主孟赢:本是嫁太子,却因美貌被公公收入后宫,记入史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国公主孟赢现状,孟赢太后,大公主为什么叫孟赢

    在电视剧《芈月传》中,秦王赢驷的长女孟赢公主,是芈月在秦王宫认识的难得性格脾气都相投的人,也是芈月的好朋友,曾经几次救助芈月于危难之中。后来为了国家利益,远嫁燕国,成为燕国的王后。[var1]孟赢公主前半生为了秦国,为了父王,牺牲自己的婚姻幸福,后半生为了自己的儿子筹谋,又牺牲了自己的爱情,他与苏秦

  • 嬴稷:战国“超长待机”的腹黑霸主,秦国灭六国的实际奠基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嬴稷简介,秦国灭六国的实际奠基人,嬴稷统一了六国吗

    [var1]对一个国君来说,他把大秦带到了一个新台阶,直接帮他曾孙子嬴政扫平了统一六国的障碍,是霸主、雄主。但对于他的对手和有利益冲突的人来说,就绝对是狠毒奸诈了,并且寿命超级长(在那个平均寿命30-40岁的年代,他活到75岁)在战国时期可是熬死了多位对手和亲人,堪称战国超长待机中的战斗机,在位时间

  • 起源于春秋战国的清明节,从追忆怀念演变为珍爱生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明节怀念爷爷怎么说,清明节怀念先烈感悟,清明节怀念语句图片

    清明节,作为对逝者的哀思和追忆,从古至今都是我国民间的一项重要节日。但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这个节日也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如今的清明节,不单单是对逝者的追忆,对过去式的怀念。相反,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绵长的珍惜。相传,春秋晋国公子重耳逃亡期间,因饥饿面黄肌瘦寸步难行,随行介子

  • 战国名将李牧之死,历史上有两种说法,哪种更可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武安君李牧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由于他作战勇敢有勇有谋,在历次战斗中都能险中取胜,深受人们的喜爱。即使到了现在,人们谈起李牧,不仅为他的军事才能折服,还为他的冤死感到惋惜。而对于李牧的死,《史记》和《战国策》都有记载,虽然结果都是以死为终,但过程却大相径庭,到底哪种说法更确切一些呢?按《史记》的记

  • 李世民:别人家的孩子,17岁营救隋炀帝,20岁封秦王,28岁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599年李世民出生,成为李渊的次子。自幼就十分聪明的他,什么博览全书、学习武艺都是他的基本功,可以说李世民能有后来的成就,跟他从小的勤奋是离不开的。就这么的,打小就优秀、努力的李世民,便受到许多长辈们的喜爱,尤其是右骁卫大将军长孙晟,在李世民不过15岁的时候,就把自己仅仅13岁的女儿许配给了李世

  • “我英武岂不类秦王李世民”——永乐皇帝第二子汉王朱高煦传记1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宗的盛世局面,汉王朱高煦正史,唐太宗打造了什么盛世

    [var1]永乐皇帝共有三个儿子,长子朱高炽、二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三人乃一母同胞,皆为常皇后所生。与其余二人不同,朱高煦长相英武,颇类朱棣。他身长七尺余,行动敏捷,善长骑射,且诡诈多智,常以材武自称。据说,他两腋生有若龙鳞者数片,因而自命不凡。朱高煦自小便为人狡黠狠愎。太祖皇帝时召集秦、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