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长城耗费的时间,其实没几年。
如果按《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时间,为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由秦将蒙恬监督修造。但据称,始皇帝三十年(前217年)已开始修建,约至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结束,满打满算总共七年。
自汉至清,历朝历代,秦始皇都是当政者的最大“反面教员”,没有“之一”。
说他“遗臭万年”有些夸大——拢共也没经过这么长时间。但说“遗臭两千年”,绝非戏言——秦始皇就像一个“筐”,所有帝王恶行都可以往里装。修长城这件事,亦是如此。以致,后来还有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流传甚广,信者无数,其实属于“莫须有”。
“秦长城”,是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旧长城基础上,修整而成的——总体走势没变,长度亦无增加,主要工程应是“葺其颓坏”,勾连加固,以易于屯守。
长城
但无论如何,修整长城如此大的工程,又是在崇山峻岭之间,不动用十数万、数十万人力,大概很难完成。其所用土石、物料运输、人吃马喂、监工督查,等等等等,不耗费巨大财力也不可能完成。
还要说的是,与修整上述长城同时,为了防止内部发生叛乱,秦始皇还下令拆除了内地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长城”。这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为了争霸,兼有抵御西北游牧族落的目的,秦、楚、齐、燕、韩、赵、魏等国,在烽火台和列城等单体建筑基础上,再利用已有的大河堤防或附近山脉,逐段构建城墙、关塞,并使之相连,形成了最初的“长城”。
秦始皇下令,重新修整了西起今甘肃岷县,向东到陕西绥德黄河边的秦旧“长城”,使之与从河套高阙西来的赵国北“长城”相连,渡黄河到山西、河北北境,再利用燕国北长城,抵达辽东。
实际上,秦之后的西汉、东汉、北魏、北齐、北周、隋、辽、金、明各代,均曾大规模修筑或增筑长城。
明代,是长城修筑史上最后一个朝代,也是规模远远超过秦的朝代。
长城
明长城,东起辽宁丹东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8851.8千米。
明长城,修筑规模之宏大,防御功能之完备,所用材料之坚固,用时用工之多,均大大超过以往历朝,秦始皇更难望其项背。
除去被辽、金,加上后来的元“挤兑”得越来越往南的两宋,再除去强大的唐,以及“满蒙一家”的清,各朝修筑长城,不外都为了抵御西北部的游牧族落。
那又何以单单责怪秦始皇一朝修长城呢!
长城,修筑历经十余个朝代,延续两千多年,是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建筑工程”。如果把历代修筑的长城合计计算,总长度达到21196.18千米。
其“工期”之久,“长度”之长,规模之大,举世无与伦比。这不仅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民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深刻渴望,也是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真实写照。
长城,不愧是傲娇世界的中国宝贵物质文化遗产和人类建筑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