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杀死太平公主是借机向唐睿宗夺权

唐玄宗杀死太平公主是借机向唐睿宗夺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458 更新时间:2024/2/7 10:13:49

杀太平公主之前,李隆基的皇位需要加引号

李隆基于景云三年(712年)八月初三继承皇位,可是直到第二年七月初四才接管了所有权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在此之前,太上皇李旦还称“朕”,照常发布命令,以“诰”相称,每五天上朝一次,地点是太极殿,三品以上官员任务及重大刑狱政务还由他决断。李隆基则自称“予”,所发布的命令以“制”或“敕”相称,每天在武德殿上朝,处理其余政务。

这样一来,与其说李隆基是皇帝,其实更像是李旦的一个“秘书”,他只是替父亲分担了一部分政务。总之,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李隆基只做了“半个皇帝”。最重要的是,他这“半个皇帝”也坐不稳,很有可能被废,因为太平公主一直在背后捣鬼、使绊子。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明争暗斗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三子,又称“李三郎”。太平公主是李旦的妹妹,武则天的幼女。按辈分,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姑妈。武则天在位时,一直打压李姓子孙,所以太平公主与李隆基都没什么权势。尤其李隆基,当时还是一个小孩子,也只能在武则天的威严之下“装孙子”。

太平公主

李显复位后,李唐宗室的地位才得到了提升。太平公主还有了开府的资格,可以组建一个类似“小朝廷”的团队。李隆基则结交了一帮羽林军头目的朋友。正是有了这些资本,所以姑侄二人联手,于景云元年(710年)铲除了韦皇后一党,然后拥立李旦复位。

李旦继位后马上面临选立太子的问题,所幸目前为止,唐朝在这方面还没有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一直都是能者或贤者居之,所以李隆基便成了众望所归的太子。但是太平公主打心眼里排斥李隆基,原因很简单,她想保有权势,发现李隆基不好对付。而从李旦的角度出发,迫切希望改变唐朝权力中心长久以来那种“阴盛阳衰”的局面,且非处事果敢、英明睿智的三子李隆基莫属。

太平公主终究不甘心,于是搞了一连串的小动作:比如鼓动、支持李旦长子李成器去争太子位;当面要求宰相们奏请李旦改换太子等等。太平公主处心积虑,结果事与愿违,白折腾。一来李成器不想成为下一个“李建成”,二来以宰相姚元之为首的一帮大臣也不买她的账。

无奈之下,太平公主又在其他方面做起了文章,比如当李旦授权李隆基处理一些政务时,她总是指手画脚、横加阻挠。意图很明显,就是想压制李隆基的权势,而后再找机会将其拿下或替换。太平公主之所以有这样的自信,完全是李旦的袒护、纵容的结果。比如太平公主想让“闺中蜜友”崔湜当宰相,只是在李旦面前抹了几把眼泪就实现了。

其实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不和睦,最闹心的是李旦。李旦疼爱妹妹,又寄厚望于儿子,不愿亲人间倾轧,所以想尽力平衡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的关系。但这样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如何控制局面,不使事态严重,在李旦看来,也只剩下及早让位这条路可走。没过几天,李旦遇到了一个契机。

李隆基

原来太平公主又出了一条计谋,她指使一位掌管天文方面的官员向李旦上奏,说根据天象推演,李隆基即将武力夺位。李旦明白太平公主的用心,不过是借刀杀人,让他废除那个“大逆不道”的太子。于是李旦干脆顺水推舟,决定传位李隆基。太平公主发现弄巧成拙,无力挽回,只好劝李旦保留一些权力。

当时的李旦还没有到了“安享晚年”的年龄,另外他认为有必要“扶”李隆基走上一段路看看,再则也想在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打打太极”,尽可能平息二人间的矛盾,所以最终听从了太平公主的建议,让了“半个皇位”出来。

李隆基出其不意冲困局,太平公主功亏一篑

只要李旦还说了算,太平公主认为自己还有废掉李隆基的机会。太平公主并不是盲目乐观,她是有资本的,她的手下可以说是人才济济、能文能武。

当时朝中共七位宰相,其中窦怀贞岑羲、崔湜、萧至忠等人五位充当了太平公主的拥趸;另外太子少保薛稷、新兴王李晋也甘其心腹;再则左羽林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等人,及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寺卿唐晙、胡僧慧范等人都是太平公主的忠实党羽。

综上,太平公主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排挤掉李隆基也不是没有可能。李隆基也明白太平公主这颗“定时炸弹”的危胁,只是一时找不到拆除的时机与方法,所以他选择了等待。但此后发生的事情让李隆基渐渐失去了耐心。

李旦

就在李隆基继位的三个月后,契丹与奚部落劫掠了渔阳,于是李旦发布诰令,让李隆基去巡边。李旦的任务是让李隆基从唐朝的西北边境一直巡视到东北边境,还需处理将领调整、士卒训练等事务。这样一来,李隆基形同被外放,至少一年半载的时间要同朝廷分离。这个主意是否与太平公主有关,已经不得而知,但对她肯定有利,她可以乘机做很多排挤李隆基事情。或许等到李隆基风尘仆仆归来之时,唐朝廷变了天地,没了他的位置。

李旦也意识到了可能出现的变数,所以也没有催促李隆基出发,以致于转过年来还没有确立行程。后来李旦又把时间定在了八月份(713年)。所以对于李隆基来说,他必须抢在八月之前把父亲截留的那部分权力夺过来,成为完整的皇帝,这样他才能避免被“流放”的命运。但是他又不能直接朝父亲“开枪”,所以只能以太平公主为突破口。恰逢此时的太平公主自认为胜券在握,放松了对李隆基的警惕。

史书记载,七月初李隆基接到密报,说太平公主一党要于初四对他采取行动。于是,李隆基于提前一天同王毛仲、高力士、王守一等人,率领三百军士将太平公主的大部分同党斩杀。第二天,李旦宣布去做真正的太上皇,一切军国大权均由李隆基掌管。

李隆基动手当天,闻讯后的太平公主便躲入了山中寺庙。李隆基也没有派人去抓,因为已经没有了必要。三天之后,太平公主自行回到家中,稍后等来了李隆基“赐死”的诏命。

如果李隆基继续放任太平公主捣鼓下去,那么他这个“皇帝”很有可能就要完了。所以李隆基杀太平公主不过是一个“剑走偏锋”的招数,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的目的是实现对皇权的浸透。而对于太平公主来说,她不断地给李隆基挖坑,到最后却埋葬了自己。

更多文章

  • 吐蕃自身的诉求和与印度的亲密关系导致其不断攻打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吐蕃和唐朝的冲突,吐蕃几次攻打唐朝,吐蕃为什么会攻打唐朝

    不得不说,吐蕃这种违反常规的做法让人诧异。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下具体原因。最初吐蕃攻打大唐只为得到一个认可大唐王朝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最鼎盛的代表,无疑在汉族人民心中拥有着无比伦比的崇高地位。但不能因为唐朝的强大而忽略了吐蕃的实力,两者存在差距,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悬殊。吐蕃是西藏地区第一个真

  • 刘裕加入北府军戎马半生得以篡位,但身后主少国疑埋下祸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裕篡位的野史,北府刘裕,刘裕篡位为何杀掉晋恭王

    这群人遍及全国,并且控制了国家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各方各面,这些士族从出生就可以依靠着家族的力量从而获取全社会的资源(文化方面的表现就是两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神童最多的时期)。本来如果晋朝没有外部的祸患,那么像刘裕这样的人是很难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的。但是偏偏在这样一个时代,因为晋朝王室的内乱从而被

  • 隋文帝思虑周全、君臣踊跃献策和隋朝的雄厚国力是四个月灭陈之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文帝开创隋朝却因女色而死,隋朝隋文帝简历,隋文帝建立隋朝时间

    开皇元年(581年),北周执政杨坚,从小外孙宇文衍的手中抢走了皇位,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帝国——隋。而8年后,隋文帝杨坚便完成了统一华夏的使命。之所以这么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隋帝国继承的基本盘,是宇文家两代4人呕心沥血创下的雄厚家底。把时间倒回到50年前。中大通二年(530年),尔朱荣死后,北魏帝国陷

  • 隋唐到两宋时行政区划始终波动,元朝后“州”便变成二级区划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代地方行政区划,区划调整和区划变更,元朝河南区划

    汉武帝时将全国划为十三州,东汉灵帝时正式成为行政区划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全面推行中央集权统治,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从而形成了“郡—县”二级行政区划。汉高帝刘邦建立西汉后,延续了这一制度,除分封于各地的诸侯王国外,中央直辖地区仍然沿用郡县制。西汉初期,为了尽快恢复社会生产和

  • 闽国统治者争权夺利荒淫无度且与中原政权交恶,最终被南唐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南唐攻打闽国,南唐灭南楚与闽国,吴越国帮宋灭南唐

    虽然,王审知时期不断向中原王朝进贡,祈求得到中原王朝的庇护,但是后世两代统治者与中原王朝却处于一种敌对关系当中。除了人为因素以外,还有自然原因,闽国地处现在的福建一带,封闭性的地理条件,让这个国家能够维持安稳,但福州、建州、泉州,这三个城市内部却缺乏向心力,这也导致了之后国内争斗的必然发生。统治阶级

  • 秦汉时平民多吃狗肉,直到隋唐时平民也很少能吃到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汉吃狗肉有什么讲究,秦汉时期吃狗肉风俗,宋代吃狗肉吗

    一是在较寒冷或多山林的地方,以狩猎为生,用吕思勉先生的话说,“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衣其羽皮”。二是在气候温热,植物茂盛之处,则食草木之实,以麻丝为衣。三是在河湖近旁,则以食鱼为主。这三种食物里,更主要的是第二种。这是伴随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农业革命的结果。《墨子·辞过》曰:古之民,素食而分处。按

  • 武则天的美貌和才华是其入宫之因,其性格与唐太宗不合故未受宠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为什么不受唐太宗宠幸了,唐太宗武则天的资料,刘晓庆版武则天和唐太宗

    民间丧礼的习惯,夫必须为妻齐缞杖期一年,但是此习惯不适用于皇帝。从汉文帝以来,皇帝另有居丧的单行制度—即是以日易月制,文皇对皇后之死哀痛甚深,从丧期过后,终身不再续弦立后。他选武则天入宫,已经是两年之后的事了。皇帝丧妻而不续弦,并不表示他就旁无姬妾。唐朝旧制:皇后与皇帝匹齐,母仪天下,统领六宫。这六

  • 杨素每次率兵出战前都会杀人立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尺素被杨素推下床,杨素个人简介,红拂女杨素死因

    据史书记载,杨素每次作战前,都会“以斩立威”,先拿部队中那些违反军纪的士兵开刀,无论轻重,全部斩首。每次杀人,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流血满地,以此“杀一儆百”,告诉士兵必须听令而行,否则必然军法处置。《隋书·杨素传》说:“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然大抵驭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每

  • 朱温经过数年经营,将唐朝变为其禁脔,并最终得以篡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温是怎么灭掉唐朝的,唐朝朱温的个人简介,朱温篡唐为什么没成功

    唐中和二年(882年)九月,经唐军围追堵截,及借师(雇佣突厥、沙陀、回鹘军队镇压农军)助剿,黄巢农军已现颓势,经过一番权衡利弊后,朱温铤而走险,诛杀黄巢派来的监军严实,率所部投降唐王朝。彼时远在成都的唐僖宗闻讯大喜,立即下诏授予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赐名全忠。自此,朱全忠率军加入

  • 诸葛亮用过1条毒计,唐朝一个穷汉也用了一次,发展成一个大军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最厉害的一计,历史上诸葛亮用过的计谋,诸葛亮一生中用过的所有36计

    诸葛亮虽然是绝世之才,但正所谓一物降一物。精明狡黠的司马懿,却完全看透了诸葛亮的伎俩。他敏锐察觉到诸葛亮有一个致命死穴:蜀汉从汉中出兵陇右、关中,必须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后勤粮秣供应极为不便,因此诸葛亮每次都急于寻找魏军主力决战,一心只想速战速决。只要魏国坚壁不出,凭坚固守,诸葛亮一方坚持不了多久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