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做朱元璋的妃子,生前吃苦,死后殉葬,这是真的吗?情景怎样?

做朱元璋的妃子,生前吃苦,死后殉葬,这是真的吗?情景怎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845 更新时间:2024/2/7 23:05:12

早年过的是衣食不足的穷苦生活,中年在军队里,在兵火喧天、白刃相接的紧张生活中,抓住了权力,四十岁以后,把全副精力放在处理国家事务,防备假想敌人上。精神永远集中在怎样保持那份大家当的问题上。时刻警戒着,提心吊胆,不让别人暗算。

想想朱元璋的前半生颠沛流离,穷苦紧张,过惯了苦日子,他会对谁有温情?除了与他同甘共苦的马皇后以外,后宫的妃子不过是他传宗接代,消遣的工具,前朝、后宫一堆事情,那根弦一直绷着。死后,他可以安稳享受了,如何会放过陪过他的女人。

做他的妃子,跟他过的那叫提心吊胆。为了他老朱家的江山能千秋万代,他大开杀戒,跟他打天下的功臣,基本上被他处理干净了。

那对待后宫妃子呢?一言难尽。

首先,做他妃子必须要能吃苦,朱元璋做过游方僧,四处讨饭,所以他能够吃得苦,马皇后也是一个勤俭的皇后,穿洗过的衣服,到破都不肯换新的。所以他的后宫就要求必须节俭,那些如花似玉的妃子只有服从的份。

其次,朱元璋又是个拼命三郎,在古代的皇帝里,论勤政,估计朱元璋能列榜首。大大小小的事务,一定亲自办理,天不亮就办公,一直到深夜,没有休息,也没有假期,更谈不到调剂精神的娱乐。可想而知,做他的妃子,漫漫长夜,独自消遣的多数。

刘伯温曾经预测过“阉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朱元璋为了江山,特别又听到宫人与外边私通时,他的恐惧可想而知。祛除恐惧的唯一办法,就是把恐惧的事物消灭,朱元璋断定:“八千女鬼”就是指那些宫女,可是后宫达不到这个数量,于是太监强行凑了五千个宫女。

这五千无辜宫女被施行了“剥皮楦草”,惨叫声不绝于耳,在这些如花似玉的女子死后很多天,她们临死前的惨叫声仍然回荡在南京城和皇宫中。

只因为刘伯温的一句预言,五千宫女就无辜丧命,朱元璋还不满意,还说先干掉这五千女鬼,剩下的三千,等以后有了再杀,或者干脆让她们陪葬。这要成为一种制度,以后的皇帝都要遵守。

对待宫女如此,对待嫔妃也不会有情面。

朱标太子死后,朱元璋就让太子的两个宠妃为其殉葬。到了自己,他更不含糊。

《明史·太祖本纪》记载,“闰月癸未,帝疾大渐。乙酉,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这位经历过贫困,享受过富贵,做过行僧,当过皇帝,在马背上打过天下,也在龙椅上批过奏折的皇帝,终于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而随着他一起离开的,还有伺候他的那些妃嫔。

《彤史拾遗记》记载了朱元璋死后陪葬的情况,里面写道: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宫人十数人。

这句话告诉世人,为朱元璋殉葬的妃嫔共计四十六位,为其陪葬的宫女则有十多名。

如此大规模的陪葬,当时的赐死情景是什么样的呢?

《明朝小史》记载,“太祖崩,侍寝宫人尽数殉葬。”当时侍奉朱元璋的四十位嫔妃无一逃脱,全部都成了他的陪葬品。

她们多是位分较低或者膝下无子女的妃子。她们先是被安排聚在一处,吃一顿丰盛的饭。这一顿饭后,迎接她们的就是死亡的命运。至于死法,便是每人站在一个小凳子上,其上是横梁,横梁上便是那三尺白绫。

也有专家推测,除了缢刑以外,还有注射水银,水印防腐,毕竟妃子到地下也要保存好完美的容颜,伺候朱元璋。明明是带着满腔的不甘与愤恨,却连表现出一丝的不愿都不能,最可笑的是,每个嫔妃死之前都必须要痛哭一场,以示对太祖皇帝的哀悼。

遇上那些不愿意的,烈性的,便有一旁监督的人强制抓住她,用绳子毫不留情地将其勒死。他们完成了任务,太祖也有了所谓的陪葬品,而那些鲜活的生命却再也回不来了,只留下余温散尽后一具又一具冰凉的尸身,还有鬓边眼角抹不去的泪痕。

殉葬制度因为具有残忍性,泯灭人性,前朝的好多皇帝已经废除了这种酷刑,而朱元璋又重拾这个不人道的“人殉”制度,可以说是开历史倒车。

六百多年过去了,朱元璋留给后人的形象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雄才大略,一统天下;励精图治,勤政廉洁;严刑峻法,刚猛治国;心狠手辣,诛灭功臣。然而,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零散的材料,让人看到朱元璋对女人近乎疯狂嗜杀的丑恶面孔。

还好,他的后代英宗皇帝为了保护他的钱皇后,废除了殉葬制度,后宫妃子总算松了一口气。

喜欢文章加个关注,认同就点点手指转发收藏。

更多文章

  • 很多人说崇祯帝不杀魏忠贤,明朝就不会灭亡,这种说法对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崇祯不杀魏忠贤,崇祯怎么干掉魏忠贤,崇祯杀了魏忠贤的后果

    明朝的饿灭亡背后因素有很多,制度的腐朽、激烈的党争以及政府、官僚与百姓之间的离心离德等等,都是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正所谓千里大堤,始于蚁穴,明朝灭亡是许多问题的积累造成的。这其中,东林党是影响较大的一股力量,但魏忠贤也是另一股破坏的力量。因此,不杀魏忠贤,只能说是暂时稳定朝堂局势,而从根本上改变不了

  • 一代明君宋仁宗,嫔妃众多,为什么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仁宗是哪位明君,历史宋仁宗的嫔妃,一代明君宋仁宗52集

    皇帝从不缺女人,按道理,他的妃子也非常多。怎么没有子嗣呢?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存活下来。《宋史》记载,仁宗一生共生了16个孩子,有3个是儿子,全夭折了,最大的仅活到4岁。第一个名叫赵昉,母亲是俞德妃;第二个名叫赵昕,母亲是苗贵妃(就是剧里苗心禾);第三个是赵曦,母亲是朱才人。剩下的13个全是女儿,但活

  • 谄势要而蔑礼法:明朝后期朝班礼制的紊乱是权力跳出品级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的考核制度,僭越礼制,明代加强皇权措施的评价

    隆庆六年,左都御史葛守礼上疏言:“我朝设官分职,品制虽在,却人情务于好上,法制废于因循,官名九品,混若一途,纲纪絮矣”,呼吁申明礼制,重拾旧规。但是此奏疏如石如大海,没有形成任何影响,明朝中后期,除了四、五品官员尚能依序立班,五品以下皆已“杂立”。这与洪武时代的九品十八班井然有序相比,此时的朝班已经

  • “海东青”——大金朝的崛起挑战,终结了辽、西夏、北宋三方鼎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阿城,它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市东南23公里处,阿什河流经这里,女真族就生活在阿什河领域。女真族中有一个完颜部落,在酋长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在公元11世纪末逐渐强大。这个族群壮大的巅峰,就是历史上的金帝国,它不仅成了西夏的威胁,也灭掉了北宋。我们来说说海东青。它是女真人尊奉的一种吉祥物,是一种小鸟的名字。这

  • 宋代的长耳朵官帽,真的如大家所说是为了防止大臣交头接耳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代官帽双翅为何折叠,宋代官帽特征,宋代官帽为什么那么长

    宋代官帽并不是皇帝发明而是历史演变而成其实在北宋以前早已有之的长脚罗幞头。幞头起初由一块中国民间的包头布逐步演变成衬有固定的帽身骨架和展角的完美造型,前后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最后形成帽身端庄丰满,展角于动势中扩大视觉空间,使虚实动静结合,于平衡中求变化,脱戴方便,华贵而又活泼的华夏民族冠帽,因此,它

  • 崇祯临死前,左良玉手握80万大兵,为什么不去救驾?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崇祯上吊的历史资料,明亡后左良玉的80万大军哪去了,有八十万军队为何不救崇祯

    他即位后有六年西北一带发生旱灾,出现了大量的灾民,按道理朝廷应该赈灾,可国库空虚,又没钱赈灾,那么老百姓只有起义,陕西、甘肃、山西都发生了大面积的农民起义。崇祯帝没办法,只有派兵镇压,在这镇压西北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批猛人,比如洪承畴,曹文昭,孙传庭等,左良玉也是其中一位。就在剿灭农民军的当中

  • 清兵尚未南下,明朝还有力量,为啥孔衍植就投靠清朝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孔衍植后人,孔衍植是谁的后代,清兵入关明朝时有多少军队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的英豪气节,在我们数千年的历史中都是灵魂与脊梁的支撑,先秦左丘明认为是“临患不忘国,忠也”,孔圣也认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一人,于天启元年(1621年)承袭了祖上的爵位,天启七年(1627年)得了太子少保的加爵,而到了崇祯三年(1630年)再一次晋升为太子太傅,可以说

  • 白起被踢出武庙十哲是因为杀降么,赵匡胤表示:怀柔罢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白起为什么被踢出武庙,白起赵匡胤,武庙十哲是谁封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套在白起身上尤为深刻,作为曾经的底层士兵,白起一步一个坎逐渐走到了武安君的高位上。梁启超曾经考证过,战国时期纷争四起死去的兵士为两百万人,而白起便霍霍了半数,虽说梁启超所说不一定对,但白起显然也担起了“人屠”的赫赫凶名。也正是如此,白起最大的争议点便是嗜杀如命,对于秦是不败的战

  • 宋朝一位死刑犯上了刑场无惧生死,竟被当场释放还重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被流放的死刑犯,古代死刑犯为什么要满门抄斩,宋朝历史纪录片

    詹直被判死刑,他的儿子詹慧明听闻后,非常伤心,于是跑到婺源县衙,请求代父去死,为邻居老婆偿命,可县衙认为这是胡闹,坚持原判。詹慧明没办法,跑去徽州府衙请求,并对府衙的官员说:“无以报罔极恩,幸有两弟可以养母,乞代父刑以存父。”话中的大概意思就是我无以回报父亲的恩情,幸好有两弟弟可以赡养母亲,祈求代替

  • 明太祖朱元璋和儿子明成祖朱棣相比,谁的功绩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历史上得国最正的皇帝,没有之一。自贫寒之身起家,一路上腥风血雨,经历了群雄争霸以及元朝镇压的时代,通过各种策略以及任用贤能,逐步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问鼎天下,开创了大明两把余年的基业,可以说,没有朱元璋的艰苦奋斗,朱家的后世子孙恐怕早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粒尘埃。1、结束了蒙元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