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献之的名气本来比王羲之还要大,为什么最终输给了自己的父亲

王献之的名气本来比王羲之还要大,为什么最终输给了自己的父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近灵说历史 访问量:4662 更新时间:2023/12/9 22:08:47

在中国的书法界中,王羲之的地位似乎永远高高在上,不可撼动,“书圣”这个称号,就是最好的诠释。说到王献之,虽然公认为一流的书法家,但总是不由自主地在心中加上一个头衔:书圣王羲之的儿子。其实,王献之在晋朝当时乃至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地位是要高于王羲之的,甚至是当之无愧的一哥。然而两个皇帝,却无情地将他踢下了神坛。

也许有人不会相信王献之曾经名气更大过,那么我们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王羲之的书法水平自不待言,而且就在永和十一年写下不朽名作《兰亭序》仅仅两年后,他就辞官回到会稽。当时的他在书法艺术上已经到了巅峰,然而仕途不如意,自觉了无生趣。

此时他甚至将朝廷的信件委托给学生任靖所写,而任靖的水平与王羲之的相差无几,一般人几乎认不出来。虽有一些瑕疵不如王羲之的,朝廷的人都以为是王羲之年老水平退步,并称为“末年书”。王羲之对这个学生也很满意,并且让几个儿子都跟着任靖学习,这就是“逸少亡后,子敬年十七、八,全仿此人书”。

这件事后来被曝光后,对于王羲之的名声大有损失,也直接到了当时人对他的评价。

然而,更重要的还是王献之书法水平的突飞猛进。王献之的书法,一开始当然是学习王羲之的,后来又学习其他名家,比如张芝草书。也许在气势磅礴方面,王献之不如其父,但是他的书法作品却有一个公认的特点——媚趣。这种媚趣不是阴柔的,而是阳刚的,是在雄浑险峻之处,呈现光彩照人的姿态。

那么,王献之在当时人心目中的地位到底怎样呢?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叫作“盛极一时”。直接声称自己就是效仿王献之的书法家有桓玄、宋文帝刘义隆羊欣、薄绍之、谢灵运、孔琳、邱道护、齐高帝萧道成、萧思活、范晔等等。特别是羊欣,在当时广收门徒,大力推行王献之的书法,使之发扬光大,影响深远。

在看书法名家的评价,梁朝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说: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这里的逸少就是王羲之的字,将王献之说成“冠世”,地位应该是第一了吧?梁朝的陶弘景甚至认为“比世皆尚子敬(王献之)书”,甚至到了“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钟繇),于逸少亦然”的地步。

然而,就在梁朝的时候,王献之的名气开始走下坡路,而他的父亲王羲之被抬高,始作俑者就是梁武帝。他在与陶弘景讨论时,提出了“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一下子将王羲之的地位抬高到王献之之上。不久,他再次抬高王羲之:

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此时,梁武帝还征求过陶弘景的意见。以前对王献之推崇备至的陶弘景,面对皇帝的质疑,完全不敢提出相反的看法,唯唯诺诺表示同意。

如果说梁武帝还只是在个人态度上倾向于王羲之,那么另一个皇帝则以巨大的影响力,颠覆了此前的排序,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王羲之疯狂的崇拜者,不惜重金征求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这还不算,他竟然对王献之大加诋毁,甚至到了失态的地步:

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其枯树也,虽槎枋而无屈伸;其饿隶也,则羁羸而不放纵。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欤!

由于他的个人好恶,极大影响了唐朝的看法。从此王羲之走上了书法界的最高峰,而王献之则再无翻身之地。尤其是在唐太宗征集字画中,大量的王献之的书法作品被丢弃,有些石刻甚至被铲掉名字,就是怕皇帝看见不高兴。

历史是公正的,此后的书法家,仍然对王献之推崇备至,没有任何一个评论家、著作家敢将王献之的作品排在一流之后。北宋书法家米芾仍然固执地认为王献之的水平就是自古以来第一,而张旭、怀素等都是学习他的书法而来。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连唐太宗自己的书法,一点都不像王羲之的,倒像是模仿王献之的。

标签: 王献之

更多文章

  •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何部分同名?比这个组织的这个动作嚣张多了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王献之

    架空历史剧《琅琊榜》的热播,让“麒麟才子”梅长苏吸粉无数。不少观众心中都在问,听起来高雅玄乎的“琅琊”是什么意思?发布琅琊榜的琅琊阁又位于何处? 其实历史上,的确有琅琊这个地名,就在今天的山东临沂一带,这里曾有琅琊邑、琅琊郡、琅琊道。东晋开国君主司马睿还曾经当过琅琊王。 不过,琅琊的最终出名却跟一

  • 王献之《上虞帖》,虽是赝品,依然不妨碍它成为镇馆之宝

    历史人物编辑:春和剧说标签:王献之

    《上虞帖》,又称作《夜来腹痛帖》。是唐朝人临摹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麻纸摹本。墨迹为王羲之晚年风格的草书,七行五十八字。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此帖被刊刻在《淳化阁帖》中。明朝时被录入《东图玄览》一书中。《上虞帖》全文为:“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末

  • 书法家王献之恃才傲物,结果被人逐出家门

    历史人物编辑:蔡蔡体育标签:王献之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被誉为“书圣”,数千年来的书法家可谓望尘莫及。王羲之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书法最优秀的是第七子,即最小的儿子王献之。《晋书》记载:“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殆,风流为一时之冠……”王献之,字子敬,少年时期就颇负盛名,虽终日闲居在家,容貌举止从不懈

  • 父亲叫王羲之,儿子叫王献之,父子之间为何不避讳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王献之

    在中国历史上,父子都是书法家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三国时期的钟繇和钟会父子,又比如唐朝时的欧阳询和欧阳通,再比如宋朝的米芾和米友仁父子。但是,最出名的还应是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王羲之自不待说,被后世尊为书圣,其实王献之也被尊为书坛亚圣,与父亲并称为“二王”。而且,王献之的名气一度超过父亲,在

  • 大书法家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儿子王献之也是后起之秀

    历史人物编辑:张殿力标签:王献之

    引子“入木三分”乃赞誉笔者书法精益,造诣颇深。据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皇帝要去祭祀,于是便令王羲之将祝词写于木板之上,派人雕刻出来。而王羲之笔力极其雄厚,笔墨直浸入木板三分之处,工人雕刻良久,于是便得入木三分一说。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自幼学

  • 王羲之书法世家第三代:王献之领衔率王凝之、王珣、王珉名留史册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王献之

    王羲之书法世家第三代,以王献之为领袖,与乃父齐名,世称“二王”。王羲之有七子,七子都善书,但载入史册者,唯王凝之、王徽之、王涣之、王操之与王献之五人。王凝之工草隶,《淳化阁帖》卷三有其行草一帖,7行60字。王徽之善正、草书,《淳化阁帖》卷三有其草书一帖,7行52字,《万岁通天进帖》有其行书一帖,名《

  • 王献之遇上霸道总裁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王献之

    王家兄弟有七人,最靠谱的是老二王凝之,最不靠谱的是老五王徽之,老七王献之则是人见人爱的佳公子,可是,有谁知道佳公子的心事,“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宋代诗人方岳写的这句诗送给王献之最好。谢道韫是谢安的侄女,有次恰逢下雪,谢安考谢家子弟,问,什么可以比作雪花?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

  • 王羲之小儿子王献之 令人唏嘘不已的一段生死虐恋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王献之

    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各个都练书法,但最有成就者,非小儿子王献之莫属。不过王献之,让后世记住的不仅仅是其书法上的成就,他与两位女性的生死虐恋,也让今人唏嘘不已。《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王献之(子敬)在生命弥留之际,道士问他,一生中可曾犯过什么错。他回答到:没有别的事,只记得与郗家小姐离过婚。寥寥

  • 王献之:娶了新安公主后,我成了全世界最倒霉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新安公主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他出生于东晋望族琅琊王氏,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本人也是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然而,这样一个天之骄子、高富帅,却有一段无可奈何的伴随一生的锥心之痛!这一切还要从王献之临死前说起!《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段记载: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

  • 王献之与妻离婚,改娶新安公主,其中隐情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雅俗共赏容标签:新安公主

    东晋虽然偏安一隅,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昌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出现了很多具有广大影响力的文人,给后世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便是其中的典型,他们儿子在书法领域的贡献,可以说是划时代的。由于他们出身于门阀士族琅琊王氏,因而也成为那个时代士族文人的典范。他们的一生与家族门阀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