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避世的客家村

避世的客家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087 更新时间:2024/1/18 0:31:27

做田野调查,与当地人搭讪,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是笔者多年的感受。有次在布袋澳与一位八旬老太太问寒问暖,发现海角的另一边,有一个隐世客家村。她的婆家祖祖辈辈都住在该山村。

按照梁婆婆的指点,笔者即时沿着海岬岖路前往,来到大环头村。维基百科没有这条村的词条或史料,Google有两条相关新闻:一条巨蟒闯进民居厨房觅食,一棵沉香老树被不法之徒锯倒窃走。

后来笔者才发现,这是避世客家村,村民尽皆刘姓,源自粤东梅州兴宁。如果没有人去挖掘整理,这类蕴藏丰富文史信息的香港古村落,将湮灭在岁月的烟尘中。

客家人浪迹天涯,只要安顿下来,通常要设祠堂。祠堂载有族谱,记录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在大环头村遇到一位抱着孙子的老者,闲聊之间得知他的家族迁徙到香港已经二十多世了。毗邻的水上人家却没有这个传统,这就是客家人走到天涯海角都能溯源寻根的最主要原因。

大环头的村民,除了长者在祠堂的节庆聚会中还说客家话,年轻一代大都“识听唔识讲”了。这一流变是大环境使然。当年英国殖民政府关闭了所有包括客家话在内的以本土语言授课的乡村学校,只使用粤语、英语教学。在香港人口的结构变迁、政府政策以及现实考量的背景之下,原本的客家语言与文化渐呈弱势,被主流的粤语逐渐取代。

考察客家文化,有一个细节不可错过。客家宗族祠堂的楹联、对联、族谱、祖训,不仅继承诗书传家的风雅,往往蕴含大量的历史信息。譬如,《刘氏族谱》对客家刘姓历史概括为:“始于陶唐,显于三代,著于春秋,盛于汉室,派衍中山,望着涿郡,积庆洛阳,蜚声闽峤。”文采飞扬之间,足见族群薪火传承的历史。

彭城(今江苏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里。大约在公元前205年,项羽以三万铁骑,在此地一举击溃刘邦的五十万大军。史上又称睢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刘邦九死一生地逃到邑下,稳住阵脚,励精图治。力能举鼎的西楚霸项羽,最后终于丢了江山。

与窝在藤椅中“晒太阳”的两鬓飞霜阿爷攀谈,说“已没有很亲的亲人,所以再没回故乡”。笔者梳理粤东客家史多年,知道客家刘氏之近代始祖是刘开七,民间尊为“开七公”,原籍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宋朝末年,官拜潮州总镇守。公元1208年,刘开七率兵往兴宁岗背平乱,殁于营,葬于岗背黄峰嶂。

开七公的儿子刘广传,任江西瑞金知县时,令其十四房裔孙之中的部分迁回兴宁。客家刘氏经过多次辗转迁徙,从兴宁再次分迁珠江三角洲、粤东、粤北、港台及马来半岛等世界各地,开枝散叶,世代繁衍,形成了客家刘氏支派。栖居香港西贡的大环头村刘姓,应是其中之一脉。

与大环头村多位村民闲谈,发现他们已没有兴宁乡音,近似惠阳、宝安的客家话,而且多数人从未回过故土。其实他们的家乡还是值得自豪的。兴宁刘氏总祠是中国目前已知占地面积最大的单姓宗祠建筑物。刘姓源自的后裔刘邑,是中国第四大姓。据考证,客家刘氏又是刘姓最庞大的支系,占全国刘姓大约四成。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盆菜的风俗及时尚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农历新年的各种宴席,包括酒楼人气最旺的年夜饭,都取消了。订盆菜与亲朋好友在家相聚,成为不错的选择。香港除了酒楼饭馆,大家乐、美心这类快餐连锁店都外卖盆菜。盆菜是香港新界的传统食物,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客家乡村大致上都建有祠堂,是拜天祭祖、开会议事之地,也是聚集村民煮吃盘菜的地方。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居

  • 地名变迁话沧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乡下的许多旧时地名,譬如香山、镇平、长乐、新安、归善、程江,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些地方,即是现在的中山、平远、五华、宝安、惠阳、梅县。在香港也一样,许多地名的变迁都有故事,折射的是历史沧桑。譬如港岛和九龙的大多数地名,由英国人以英军将领、政治人物命名,或直接从大不列颠的地方名移植而来,再音译成中文

  • 林村乡溯源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上星期写了一篇《许愿树的前世今生》,反应热烈,已移居英国的村民DavidLam甚至为文章提出一些订正,令笔者感动之余,如履薄冰。有读者来信问林村乡既是客家聚居地,能否阐述其源流,以支持此一说法。林村乡总共有二十六条村,要是每个村都溯源,真是“一匹布咁长”,亦可能“闷到抽筋”。笔者查阅了乡议局、乡公所

  • 许愿树的前世今生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林村许愿树,是香港市民在春节假期的打卡点,多年来人流畅旺,今年将无缘投宝牒许下新年神愿。至于善信可否在人流管制下参拜庙宇,现时暂未知安排。很多人不知道,林村并不只是一个村。全称林村乡,共有二十六个村庄组成。原住民绝大多数是从粤东、闽西迁徙而来的客家人。虽然地名「姓林」,但乡民并非以林姓为最多,而是锺

  • 客家从何处来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最近在《思考香港》发表了一篇题为「从深山奔向大江大海」的文章,简单介绍了客家人从中原南迁的源流。笔者随后收到一些海外乡亲来函追问,南迁的汉族民系有许多分支,「客家」的身份认同、称谓及相关研究何时确立?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也是众多海内外学者仍在考究的课题。笔者尝试通过所阅览过的一些资料作答,抛砖

  • 沉没在水底的三百年客家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万宜是香港最大的水库,储水量600亿加仑。东坝游人如织,笔者迎风伫立,却不胜慨叹。这里当年叫官门海峡,围堤筑坝之前,有十多个原始村落,包括烂泥湾村、沙咀村,如今沉埋水底。烂泥湾村有长逾三百年的历史,村内住有50多户人家,大约四百名客家人,以农业和渔业维生。1965年,香港政府计划在西贡官门水道兴建万

  • 圆墩古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一大早赶到荃湾青龙头,村长锺天养先生已在村边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茶餐厅等候了。此次访谈也是一次实地考察,由邻村的傅天宋师傅作陪。早就听说青龙头有三个客家村,座落在荃湾最西端。笔者研究客家文化逾二十年,却是第一次上山寻访圆墩古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该村建于十八世纪,高峰时有300多位村民,祖祖辈辈靠

  • 加勒比海彼岸的客家部落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上星期写了“一本客家字典的跨国故事”一文,提及客家辞典作者陈志明从广东移居南美的苏里南,再落户欧陆的荷兰。笔者收到海内外客家乡亲的大量反馈,其中有不少人惊叹客家人在全球五大洲四大洋“叭叭走”的能力,并问笔者能否介绍客家人在加勒比海落地生根的情况。笔者为此与苏里南中华会馆会长、《中华日报》前社长李学雄

  • 一本客家辞典的跨国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说到辞典,很容易想到新华字典、康熙字典、牛津字典、英汉辞典,等等,但没有人会想到客家辞典。前几年一位荷兰华侨编撰的客家辞典,备受全球客家部落的欢迎,问世至今印了三版均告售罄。笔者最近在社交媒体圈看到现第四版正准备印刷中,第一时间询问欧洲荷比卢崇正总会张挺宏会长,希望尽早订购以免向隅。其实,笔者是急人

  • 客家山歌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王东教授给笔者寄来《客家山歌大典》,分上下卷,收集了粤、赣、闽、台、南洋及海外的客家山歌逾万首,内容翔实丰富。山歌是客家人文历史的写照。一本在手,对客家族群的文化源流、习俗与传统,已足以窥一斑见全豹。2017年王东教授为笔者拙着写序。王东博士虽不是客家人,却对《客家学导论》作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