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赤壁古战场今何在?如何?

赤壁古战场今何在?如何?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17 更新时间:2024/2/23 20:50:28

点灯熬蜡整到下半夜,弄了四五千字,回答了一个赤壁古战场的问题,居然没有阅读量,这让豹眼很不爽。

不是力作,起码是呕心,但这情况很伤情绪,已经不明白究竟如何来回答问题啦。

再借这个问题,换个角度,换个思维尝试一下吧。

问题的回答,满足自己的感觉是第一要的,但阅读者没感觉,自己也就无法满足感觉啦哈。

鉴于许多文章都从地理去考证赤壁古战场的归属,豹眼尝试着从史书记载的赤壁之战本身去探讨古战场所在的位置,认为这个角度应该是准确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推而广之,就是从战役的过程去探讨古战场,这更有必要。

但是反应一般,豹眼认为黄冈古战场的概率更大,那就从黄州赤壁的由来说起吧。

建安十三年(208)年,三国周瑜与曹操在赤壁干了一架。之后的史书都有记载这次战役,并称之为赤壁之战。尽管是一场决定魏蜀吴命运的大战,甚至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但没有人经常去看看这个地方,凭吊一下古迹,缅怀一下那些为国征战的将士。

随着战争硝烟的消散,赤壁也就淡出了历史的记忆。

北宋元丰二年(1079),八百多年过去了,湖州知州苏轼因为乌台诗案犯了事,锒铛入狱。好在命大没有被处死,出狱后就被贬到了湖北黄州(今黄冈市),做了个团练副使,也就是民间自卫队的副队长。

都清楚北宋那些事,杯酒释兵权后,老赵家对于军权是何等的忌讳,一个民间组织性质的自卫队,还是个副队长,这有多尴尬。

自负天下无敌的苏轼,此时心情有多不爽。闲来无事就到处溜达,看到一篇褐红色的大石壁,就感慨万千,作了赤壁二赋及《念奴娇赤壁怀古》。

虽然官职不大,但苏东坡可是当时的牛人,又蹭了三国周郎的热度,黄州赤壁也就火啦。凭吊怀古的、吟诗作词的、观光潇洒的,一时络绎不绝。

于是乎,东坡赤壁就成了周郎大战曹操的赤壁古战场。

细究起来,这事苏东坡并不是始作俑者。

早在唐朝时期,那些文人骚客就屡有感怀,像李白、杜牧都有杰作。

赤壁作者: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宰相杜佑之孙。有一肚子本领,但也没有充分的施展。

会昌二年(842年),杜牧被外放黄州刺史。朝官外放一般都是惩罚,这里就不去管它外放的原因啦。

在黄州刺史任上,杜牧就作了《赤壁》一诗。

诗的意思是说,自己在赤壁岸边的泥沙中发现了一枚还没有完全生锈的断戟,仔细磨洗之后,发现是当年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东西。边磨边看,也就有了感慨:倘若不是东风给周郎提供方便,恐怕江南二乔就被曹操捉去关进铜雀台里了。

这里的问题是,杜牧发现的这枚断戟,是从哪个赤壁得来的,没有定论。

作为黄州刺史,在黄州地面上溜达,很可能有赤壁的地方都去过,也可能越境在黄州之外的赤壁之处,发现了这个断戟。

即便如此,谁又证明这个断戟就是三国的遗物呢?

没有说服力,或许这就是杜牧发现断戟的赤壁没有成为杜牧赤壁的原因吧。

李白作诗的情况大致也是如此吧。

看一下赤壁不同说法的历史由来:

南朝宋人盛弘之的《荆州记》说,赤壁在今汉阳县的临嶂山,位于汉水之中。人称“汉阳赤壁”,又叫“临嶂赤壁”。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则说赤壁在江夏(今武昌)金口镇的赤矶山(在长江南岸),人称“江夏赤壁”。隋唐以下,新的说法不断涌现。唐太宗的四儿子李泰主编的《括地志》认为赤壁在蒲圻县西北八十里的赤壁山,人称“蒲圻赤壁”。这片地方自南唐以后划归嘉鱼县,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才重新划归蒲圻,所以又称为“嘉鱼赤壁”。

两位大文豪杜牧和苏轼,都在黄州呆过,后人就给赤壁取了一个文赤壁的雅号。给人的感觉就是文人们玩出来的。而其他的赤壁,那是周郎大战的地方,就成了武赤壁。

就说这个南朝宋人盛弘之的《荆州记》,离赤壁之战也过去了二百年。之后的北魏郦道元、唐太宗的儿子,就更远啦。他们也就是一家之说而已。

蜀汉、晋朝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都不足以确证,后世的东西哪能确证呢?

就像豹眼引经据典一样,都是网上搜来的,古人反复咀嚼的东西,能有多少味道呢?

在豹眼看来,阅读这些故事,比去计较究竟古战场在哪里更有意味。

但就题主的问题,豹眼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那就是从战役的过程去探求其真相,而不是依据哪个人在哪个时候说过哪个话。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撰写的《英雄记》,他可是桃花源中人,他说曹军从汉水而下,到了浦口,准备渡过江去与周瑜决战,还没等渡江就被周瑜一把火给烧了。

史料记载,刘备屯居樊口,眼巴巴等着周瑜到来,周瑜来了就安排与曹操决战。

刘备被曹操赶得如惊弓之鸟,绝不会主动再与曹操交战。

这些都是史料所记载的当时战役的细节,如果可信的话,据此豹眼判断,赤壁之战就在樊口对面的黄州地界的赤壁附近展开。

其他的乌林、华容区等地理概念,就不再嗦啦,友友们自己去品味吧。

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公元208年,建安13年,刘备和孙权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今如何】

赤壁有文赤壁和武赤壁两处。其中文赤壁在湖北省黄冈市境内,武赤壁在湖北省蒲圻市(今赤壁市)境内。

赤壁的旅游资源。赤壁大地到处闪耀着三国古文化的灿烂光华,流溢着秀丽的江南风光,展示着奇特的风土人情,是旅游胜地,令宾客神往。这里有驰名中外的三国古战场遗址赤壁名胜风景区;有水质清澈碧绿、800多个岛屿星罗棋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陆水湖;有医疗保健功能独特的“神泉”五洪山温泉;有山高清凉的避暑胜地雪峰山庄;鬼斧神工、闻名遐迩的天然溶洞群,窈窕婆娑的莽莽竹海,滴翠飘香的万亩茶园,羊楼洞明清石板街等。形成了“观赤壁、游陆水、探溶洞、登雪峰、浴温泉”的旅游格局,赤壁旅游令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三国古战场赤壁名胜风景区赤壁名胜风景区,位于赤壁市西北38公里处。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曹操平定了北方,亲率数十万大军挥师南下,直逼东吴。面对强大的敌人,吴主孙权采纳手下谋士的建议,联合刘备共同抗曹。当时,曹军驻扎在赤壁江北,孙刘联军驻扎在南岸。吴国孙权的都督周瑜用部将黄盖的火攻之计,烧得曹军连环船溃不成军。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弱小的兵力大破号称八十万大军的曹操,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特别是在中国军事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今,赤壁是我国古代著名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又正位于三国旅游线和三峡旅游线交汇处,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陆水湖风景区陆水湖景区位于湖北省赤壁市境内,水域面积57平方公里,湖中800多座岛屿、半岛星罗棋布,因此,又有“千岛湖”之称。陆水湖群山环抱,岛上竹木花草繁茂,湖中水质澄明碧透。水上碧波荡漾,白鹭翔集,鱼舟轻发,快艇如织。湖岸树木葱郁,翠竹挺拔。陆水湖风景区以山幽、林绿、水清、岛秀闻名遐迩,是避暑消闲、旅游度假、康复疗养及水上运动的理想之地。2002年5月,被国务院、建设部审批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避暑胜地雪峰山在陆水湖南岸,汽车沿盘山公路而上,约20分钟便登临海拔681米的避暑胜地雪峰山,此山因唐朝咸通二年雪峰和尚建雪峰寺于此而得名。雪峰山总面积18平方公里,主峰临陆水湖拔地而起。山上林木茂盛,有杉木、楠竹一万四千三百多亩。亚热带植物种类繁多,春有樱桃、映山红、秋有柑桔、野生猕猴桃等。盛夏时,山上气温低于市区5℃左右,是著名的避暑休闲胜地,站在雪峰山顶,鸟瞰陆水湖风景区,八百座岛屿尽收眼底。山上建有雪峰山庄、剑石村宾馆,可接待大型会议及团体游客食宿。

五洪山温泉开发项目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更好地开发利用五洪山温泉资源,赤壁市政府与以中国中旅(集团)公司为首的投资各方经过多次磋商,于2004年6月30日签订了《赤壁市五洪山温泉开发项目投资意向书》,决定以五洪山温泉为依托,发挥中旅集团的专业优势,兴建一处具有国内一流水平,集休闲、养生、度假、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温泉镇,为壮大我市旅游产业再添新亮点,为打造华中旅游名城作出新贡献。五洪山温泉项目规划面积为6500亩(约4.5平方公里),以蒲圻办事处七里冲村为主体,位于京广铁路和107国道之间。该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计划分三期78年建成,第一期投资5000万元,拟于2005年5月初开工,2006年元月投入营运。

中华三国陆逊营寨游览区三国陆逊营寨位于赤壁市北郊,为纪念三国东吴年青将领陆逊在此驻军屯田而兴建。陆逊曾两度在此拜将受任,一是公元219年出兵偷袭荆州,二是公元222年在此出兵,破刘备于夷陵,火烧连营七百里。

赤壁遗址位于赤壁市西北36公里的长江南岸,隔江与乌林相望,陆水由其东注入长江。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由蒲圻市出发,乘汽车可直达赤壁遗址,交通极为方便。

赤壁遗址是由3座小山组成,即赤壁山、南屏山和金鸾山。这3座小山起伏相连苍翠如海,再加上亭台楼阁错落地隐现于其间,景色益显秀美。其主要景点有赤壁摩崖、拜风台、凤雏庵和翼江亭等。这些景点相距不远,且有小径相连,极易寻觅。

赤壁山的西南临江处,岩斜亘300余米,怪石嶙峋,汹涌的江水直扑断崖,卷起千堆雪,声如巨雷。文人骚客来此凭吊者,自古不绝,故留下众多书。据说赤壁火攻时,周瑜站在矶头指挥,忽见冲天火光把断崖照耀得彤红一片,不觉豪兴大发,当场写下这两个楷书大字,令人刻石纪念。此传说虽不可靠,但它揭示了“赤壁”命名的由来。“赤壁”二字的近旁,还有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的画像石刻,它们与书法石,交相辉映,可谓书画并茂。

赤壁之战发生地点及争议:赤壁市赤壁山数百年来,历史学界对于“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问题多有讨论,诸说并起,被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一般统计,至少有七种“赤壁说”:蒲圻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从现当代观点来看,争论的焦点在蒲圻说和嘉鱼说之间,而历史学出版物和已发现文物证据更偏向于蒲圻说。

“三国赤壁古战场,赤壁之战发生地,现位于湖北咸宁赤壁市西北长江之滨的南岸(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汉,南临岳阳)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现为赤壁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谢安叔侄如何做到以少胜多?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组成87万大军南下,自称投鞭可以断流,以一举灭晋。晋相谢安使谢玄等率北府兵8万迎战,在洛涧(即洛河,在今安徽淮南东)大破秦军前哨,苻坚登寿阳城,见晋军严整,遥望八公山上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这就是成语“草木皆兵”的由来。晋军进至淝水,要求秦兵后移,以便渡河决战。苻坚想乘晋军半渡时

  • 宁远大捷的真实情况是什么?袁崇焕被杀后为什么老百姓争相食其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宁远大捷阻止了后金汗国南下进军的步阀。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汗王在不到一年时间两度折戟于宁远城下。在红衣大炮(明朝皇帝敕封红衣大炮为安寇平掳大将军)的威力下,后金八旗铁骑死伤无数,最后皇太极无可奈何之下悻悻然撤兵回盛京。对这场战役后金汗国死伤人数明清双方记载都语焉不详,似乎有意隐瞒。明朝官方史料称:“

  • 统万城战役中,坐拥坚固城池的夏军,为何却被北魏骑兵击败?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统万城战役是北魏和胡西夏的以骑兵攻城的经典战例载入史册。北魏能战胜拥有固若金汤城池西夏几条因素如下:1.当时胡西夏新王巳故,国内争权夺利纷乱的内忧。2.又界入了与西秦战争削弱了战力的外患。3第一次诱敌出城歼灭其夏兵力。4.坚壁清野扫清了城池附近可依靠有生条件。5.西夏弃城逃避引已恐乱。6.北魏王当机

  • 朝鲜身为明朝的附属国,是怎样的被清朝征服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有过好几次战争。在著名的萨尔浒战役中,朝鲜曾经出兵1万3000人助战。但萨尔浒战役中,明军大败,朝鲜援助也被击溃,伤亡数千人,多名高级军官包括主帅姜弘立在内投降。当时满清为了拉拢朝鲜,将被俘的朝鲜军官都放了回去。此战失败以后,朝鲜国王光海君判断辽东局势转为满清占优,开始转为中立,

  • 为什么我觉得万历朝鲜战争明军被日本爆的挺惨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一场结果早已盖棺定论的战争,却成了如今各种争论不休的话题,直到现在万历年间,当时在朝鲜半岛上,明军是VS日军的那场对决“到底谁更惨”,始终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同时,更要去了解,首先是看《明史》是由来谁“编纂”的,包括当时的日本&朝鲜,站在其各自的立场上,是如何记录这段历史的。从公元1592年3月

  • 朝鲜战神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如何完败日本倭寇?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真实的鸣梁海战大家也许知道之前韩国有一部电影,创下了韩国本土票房记录,名字叫《鸣梁海战》。电影以1597年的“鸣梁大捷”为背景,讲述了李舜臣率领12艘战船在绝境之下战胜330艘日本战船的故事。韩国史学界认为,李舜臣以12-13艘战船迎战日本133艘战船和200艘运输船,并且取得了击沉31艘,击伤92

  • 古代军队打仗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是如何准确传达军令的?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啊!在冷兵器时代,军队没有电话电报互联网,人员之间只能通过可见光、文字与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即古代的人力信息体系主要是以原始的声光系统为主的信息体系。从战役角度上讲,其代表有驿马传信、飞鸽传书、烽火通信等。驿马传信即乘马传递信息,是早期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秦汉时期,我国形成了一套专门的

  • 为何长平之战30年后,赵国才被秦国所灭?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之所以很多人会提出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家这样一个普遍的心理共识:长平之战之后,赵国精锐主力大军遭受重创,赵国国力被严重削弱,几乎是奄奄一息,灭掉这样一个奄奄待毙之国,应该是轻而易举的。而历史的事实表明,长平之战后,秦昭王又连续发动了三次灭赵大战,全部失败,直到秦始皇的灭赵战争为止,这个奄奄待

  • 打仗的时候,会有很多意外发生,你觉得战争史上发生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是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东北蒋军精锐第九兵团本来是有机会逃出生天的,黑山阻击战打到10月25日的时候,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从截获的我军文件上发现,东北野战军攻锦主力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赶来,他深知所谓“克复锦州”已经是梦话,再不跑路就得全军覆灭,于是决定不顾一切向营口逃窜。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再进攻东野十纵的阻击阵地,也不顾解放

  • 金人占领河南并移都开封,大量契丹人南迁,河南人是契丹后代吗?为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不是,不知道题主是什么打算,最好是没有目的。“大量契丹人”这个说法,对于汉族人来说,本身就不成立。就人口来说,古代的汉族人从来都是压倒性的优势。第一,契丹族人口历史上辽国的巅峰时期人口约在900万左右,这是往高了说,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非契丹族人,如被契丹占领的燕云十六州,起码有上百万汉人,还包括突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