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很显然,这首词是赞扬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英雄气概。周瑜在赤壁之战的功劳是世人皆知的。诸葛亮只是在之前,被刘备派为联络代表,到江东解说了一番联盟的必要性。
《蜀书-先主传》记载“(孙刘联军)与曹公战于赤壁”。《吴书-吴主传》记载:“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
赤壁之战,曹操的大败主要是三个原因:
一,中了黄盖的诈降之计或是火攻之计。
二,曹军不习水战。
三,曹军中大规模发生瘟疫。
首先第二个原因,基本可以去除,因为没有资料说明赤壁这片水域发生了大面积水战。
关于瘟疫,《吴书-周瑜传》记载:“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魏书-郭嘉传》记载:“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从此可以看出,赤壁之战时,曹军已有瘟疫发生,在退兵时更加严重了,在巴丘时就烧点了所剩船只。
曹操在日后还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这一点,曹操明显有不承认失败的意思,但是烧船确实是有的。
单说赤壁之战,曹操确实是被黄盖的火攻之计打败的。但是曹军在撤退时烧点了大量剩余的船只,说明赤壁之战,曹军并没想象中损失的厉害。
或者说,赤壁之战,曹军参战军队并不代表曹军的主力。也正是这个原因,曹仁才能与周瑜刘备在江陵对战一年多。
赤壁之战,毫无疑问是周瑜的功劳大。曹操确实也烧了不少的战船撤退,这当然是不想把战船留给东吴了。不过,赤壁之战是被夸大的太离谱了,包括诸葛亮的神奇智慧。这些都是要归功于,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先生。
赤壁之战,如果根据尊重历史的话,是和诸葛亮没什么关系的。诸葛亮最大的功劳是促成了孙刘联合,史书只字未提他在军事上的贡献。《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曰:'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於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於赤壁,引军归。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
根据《周瑜传》所书,赤壁开始,曹操军中就已经发生疫病,才一交战就败退,两军隔江对峙,是黄盖献策火攻,大败之。但《吴主传》写的却是“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先主传》的表述是“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病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武帝》云“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由此观之,我们大概可以这么认为:火攻是没跑的了,但这次火攻未必伤了曹军元气,曹操也许自己确实放了把火,只是把剩余的船烧掉而已。后边的大疫才是不得不退的直接原因。当然了,没有赤壁火攻也轮不到孙刘等到曹军疫情败走。所以杜牧才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最后补充一点,赤壁之战,鲁肃之功不在周瑜之下多少,他是东吴阵营中最先力劝孙权与曹操对抗并建言联合刘备的。只是被演义完全抹掉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