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赤壁之战诸葛亮和周瑜谁的功劳大,曹操是自己烧掉战船撤退的吗?

赤壁之战诸葛亮和周瑜谁的功劳大,曹操是自己烧掉战船撤退的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696 更新时间:2024/1/23 20:22:22

“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很显然,这首词是赞扬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英雄气概。周瑜在赤壁之战的功劳是世人皆知的。诸葛亮只是在之前,被刘备派为联络代表,到江东解说了一番联盟的必要性。

《蜀书-先主传》记载“(孙刘联军)与曹公战于赤壁”。《吴书-吴主传》记载:“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

赤壁之战,曹操的大败主要是三个原因:

一,中了黄盖的诈降之计或是火攻之计。

二,曹军不习水战。

三,曹军中大规模发生瘟疫。

首先第二个原因,基本可以去除,因为没有资料说明赤壁这片水域发生了大面积水战。

关于瘟疫,《吴书-周瑜传》记载:“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魏书-郭嘉传》记载:“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从此可以看出,赤壁之战时,曹军已有瘟疫发生,在退兵时更加严重了,在巴丘时就烧点了所剩船只。

曹操在日后还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这一点,曹操明显有不承认失败的意思,但是烧船确实是有的。

单说赤壁之战,曹操确实是被黄盖的火攻之计打败的。但是曹军在撤退时烧点了大量剩余的船只,说明赤壁之战,曹军并没想象中损失的厉害。

或者说,赤壁之战,曹军参战军队并不代表曹军的主力。也正是这个原因,曹仁才能与周瑜刘备在江陵对战一年多。

赤壁之战,毫无疑问是周瑜的功劳大。曹操确实也烧了不少的战船撤退,这当然是不想把战船留给东吴了。不过,赤壁之战是被夸大的太离谱了,包括诸葛亮的神奇智慧。这些都是要归功于,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先生。

赤壁之战,如果根据尊重历史的话,是和诸葛亮没什么关系的。诸葛亮最大的功劳是促成了孙刘联合,史书只字未提他在军事上的贡献。《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曰:'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於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於赤壁,引军归。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

根据《周瑜传》所书,赤壁开始,曹操军中就已经发生疫病,才一交战就败退,两军隔江对峙,是黄盖献策火攻,大败之。但《吴主传》写的却是“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先主传》的表述是“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病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武帝》云“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由此观之,我们大概可以这么认为:火攻是没跑的了,但这次火攻未必伤了曹军元气,曹操也许自己确实放了把火,只是把剩余的船烧掉而已。后边的大疫才是不得不退的直接原因。当然了,没有赤壁火攻也轮不到孙刘等到曹军疫情败走。所以杜牧才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最后补充一点,赤壁之战,鲁肃之功不在周瑜之下多少,他是东吴阵营中最先力劝孙权与曹操对抗并建言联合刘备的。只是被演义完全抹掉了而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赤壁古战场今何在?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点灯熬蜡整到下半夜,弄了四五千字,回答了一个赤壁古战场的问题,居然没有阅读量,这让豹眼很不爽。不是力作,起码是呕心,但这情况很伤情绪,已经不明白究竟如何来回答问题啦。再借这个问题,换个角度,换个思维尝试一下吧。问题的回答,满足自己的感觉是第一要的,但阅读者没感觉,自己也就无法满足感觉啦哈。鉴于许多文

  • 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谢安叔侄如何做到以少胜多?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组成87万大军南下,自称投鞭可以断流,以一举灭晋。晋相谢安使谢玄等率北府兵8万迎战,在洛涧(即洛河,在今安徽淮南东)大破秦军前哨,苻坚登寿阳城,见晋军严整,遥望八公山上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这就是成语“草木皆兵”的由来。晋军进至淝水,要求秦兵后移,以便渡河决战。苻坚想乘晋军半渡时

  • 宁远大捷的真实情况是什么?袁崇焕被杀后为什么老百姓争相食其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宁远大捷阻止了后金汗国南下进军的步阀。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汗王在不到一年时间两度折戟于宁远城下。在红衣大炮(明朝皇帝敕封红衣大炮为安寇平掳大将军)的威力下,后金八旗铁骑死伤无数,最后皇太极无可奈何之下悻悻然撤兵回盛京。对这场战役后金汗国死伤人数明清双方记载都语焉不详,似乎有意隐瞒。明朝官方史料称:“

  • 统万城战役中,坐拥坚固城池的夏军,为何却被北魏骑兵击败?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统万城战役是北魏和胡西夏的以骑兵攻城的经典战例载入史册。北魏能战胜拥有固若金汤城池西夏几条因素如下:1.当时胡西夏新王巳故,国内争权夺利纷乱的内忧。2.又界入了与西秦战争削弱了战力的外患。3第一次诱敌出城歼灭其夏兵力。4.坚壁清野扫清了城池附近可依靠有生条件。5.西夏弃城逃避引已恐乱。6.北魏王当机

  • 朝鲜身为明朝的附属国,是怎样的被清朝征服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有过好几次战争。在著名的萨尔浒战役中,朝鲜曾经出兵1万3000人助战。但萨尔浒战役中,明军大败,朝鲜援助也被击溃,伤亡数千人,多名高级军官包括主帅姜弘立在内投降。当时满清为了拉拢朝鲜,将被俘的朝鲜军官都放了回去。此战失败以后,朝鲜国王光海君判断辽东局势转为满清占优,开始转为中立,

  • 为什么我觉得万历朝鲜战争明军被日本爆的挺惨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一场结果早已盖棺定论的战争,却成了如今各种争论不休的话题,直到现在万历年间,当时在朝鲜半岛上,明军是VS日军的那场对决“到底谁更惨”,始终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同时,更要去了解,首先是看《明史》是由来谁“编纂”的,包括当时的日本&朝鲜,站在其各自的立场上,是如何记录这段历史的。从公元1592年3月

  • 朝鲜战神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如何完败日本倭寇?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真实的鸣梁海战大家也许知道之前韩国有一部电影,创下了韩国本土票房记录,名字叫《鸣梁海战》。电影以1597年的“鸣梁大捷”为背景,讲述了李舜臣率领12艘战船在绝境之下战胜330艘日本战船的故事。韩国史学界认为,李舜臣以12-13艘战船迎战日本133艘战船和200艘运输船,并且取得了击沉31艘,击伤92

  • 古代军队打仗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是如何准确传达军令的?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啊!在冷兵器时代,军队没有电话电报互联网,人员之间只能通过可见光、文字与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即古代的人力信息体系主要是以原始的声光系统为主的信息体系。从战役角度上讲,其代表有驿马传信、飞鸽传书、烽火通信等。驿马传信即乘马传递信息,是早期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秦汉时期,我国形成了一套专门的

  • 为何长平之战30年后,赵国才被秦国所灭?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之所以很多人会提出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家这样一个普遍的心理共识:长平之战之后,赵国精锐主力大军遭受重创,赵国国力被严重削弱,几乎是奄奄一息,灭掉这样一个奄奄待毙之国,应该是轻而易举的。而历史的事实表明,长平之战后,秦昭王又连续发动了三次灭赵大战,全部失败,直到秦始皇的灭赵战争为止,这个奄奄待

  • 打仗的时候,会有很多意外发生,你觉得战争史上发生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是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东北蒋军精锐第九兵团本来是有机会逃出生天的,黑山阻击战打到10月25日的时候,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从截获的我军文件上发现,东北野战军攻锦主力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赶来,他深知所谓“克复锦州”已经是梦话,再不跑路就得全军覆灭,于是决定不顾一切向营口逃窜。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再进攻东野十纵的阻击阵地,也不顾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