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三国时期的凉州在如今什么地方?

三国时期的凉州在如今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909 更新时间:2024/1/23 18:40:47

三国时期的凉州在今天的甘肃武威,接下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汉末三国时期的凉州人有多厉害。

1969年,甘肃武威,在备战备荒口号的指引下,当地群众挖掘了当地一座叫雷台的高大土台,要在这里修一所防空洞。

不久后,他们在雷台下面意外地挖到了一座古墓,几个胆子比较大的人沿着挖开的土洞钻进墓室,不成想,自此揭开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政治群体的神秘面纱。

接到施工方的报告之后,考古工作者对这座后来被称为“雷台汉墓”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雷台汉墓的墓主人是东汉末年凉州一带的一个官员,姓张,官职为“守张掖长”,也就是当时张掖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

别看张君只是一个地方的军事长官,但墓中出土的一组以墓主人生前出行车马仪仗为原型缩小后制作的铜车马仪仗队震惊了所有的考古人员。

这组仪仗队中,主车舆车通长36厘米,马高40厘米,奴婢俑高19.5-24厘米。铜车马出行仪仗,由38匹铜马、1头铜牛、1辆斧车、4辆轺车、3辆辇车、2辆小车,3辆大车、1辆牛车、17个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个奴婢俑组成。这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的东汉车马仪仗铜俑。

矗立在这只仪仗队最前面的,就是著名的铜奔马马踏飞燕。

按说墓主人只是一个地方的军事长官而已,他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出行排场呢?

这座墓中的惊人发现,让我们不禁联想到那个叱咤汉末三国魏晋时代的著名政治群体凉州武装豪族集团。

东汉中后期,活跃在汉朝西北边境的羌族开始与汉帝国进行军事对抗,这场被后世称为汉羌之战的战争,历时百余年。

而在汉羌百年交战的过程中,一些凉州当地的地主,借助镇压羌族变乱,朝廷给予各种便利资助的机会,趁机创建、培植和训练私人武装或者部曲,普通的豪强地主可能只有看家护院的家甲,而凉州集团的豪强地主,个个都是拥兵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的地方一霸。这就是被后世称为“凉州集团”的凉州武装豪族的发家史。

后来,这些人的势力强大到连汉帝国的地方长官都要对他们低头哈腰,低眉顺眼,他们每个人不但是富甲一方的土财主,更是拥兵自重的土皇帝。

到了东汉晚期,三国时代,天下大乱的时候,这些人开始借助自己的武装势力,兴风作浪。轻则割据自立,重则祸乱四方。正因为政府管不了,官员管不了,那位身为张掖长的张君,才能拥有阔气堪比皇族成员出行的仪仗队伍。

真正让凉州武装豪族集团名满天下或者说遗祸四方的人,是董卓。

董卓的得力部下,基本上个个都是实力比张君更猛更强大的凉州土霸王级别的角色,其中既有能征善战的武将,也有聪明绝顶的谋臣。

武将中,最为出类拔萃的,就是后来控制了东汉朝廷十余年的四位大将:李、郭汜、樊稠、张济。这四个人加上吕布和被关公砍了的华雄,被誉为董卓的“六府”,而开“府”就相当于颁发给这些豪族们可以拥有私人部曲的“通行证”。

在董卓死后,李、郭汜、樊稠、张济带领他们的部曲数十万人,血洗了朝廷,控制了汉献帝。朝廷被迫给他们加官封爵:李为车骑将军、开府,兼司隶校尉、假节,封池阳侯;郭汜为后将军,封美阳侯;樊稠为右将军,封万年侯;张济任镇东将军,封平阳侯。

而文臣方面,最有名的一个就是被誉为三国第一毒蛇谋士的贾诩。

凉州武装豪族集团成员,大多数身经百战,战斗力不一般,而且,由于他们长期在边境地区与少数民族作战,熟悉少数民族的战法,因此他们成为三国时期各方军阀势力拉拢的对象,不仅董卓依仗他们发家,在其他主要的割据者阵营中,也不乏来自凉州集团的大角色。

比如说袁绍的手下的名将鞠义,就是出身凉州的豪族,此人能征善战,屡建战功,而且他特别精通少数民族战法,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在袁绍和公孙瓒的战争中,他率领的“特种兵”大败公孙瓒手下的少数民族骑兵白马义从。

再比如曹操手下的名将丘兴、丘俭父子,也是世居凉州的豪强出身,父子两代都战功赫赫,尤其是儿子丘俭,曾经率军长途远征,打败高句丽,俘虏了高句丽的国王。

总之,凉州豪族集团是汉羌战争中崛起的军阀性质的地方政治集团,这个集团极深的影响了整个汉末、三国的历史,后来他们也成为魏晋时期建国于凉州地区的“五凉”(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所仰仗的重要力量。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今天我们就去马腾马超,董卓,韩遂马岱这些三国牛人的故乡「凉州」去看一看。

中华九州,先雍后凉凉州,随之而来的还有西凉,雍凉等字眼,所以要说凉州,就不得不谈雍州,要谈雍州,就不得不谈「中华九州」的由来。

在古籍「尚书」的记载中,九州即冀州,豫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和雍州,这就是「中华九州」。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包括冀州,幽州,并州,豫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益州,凉州,朔方及交趾,即「十三刺史部」。

汉武帝在参照古九州的基础上,也做了一些调整,其中一点就是将雍州改为凉州。古籍中的雍州包括今陕西全部,甘肃,宁夏,青海及新疆部分地区,而汉时首都在长安,长安周边地区归属「司隶校尉部」管理,故凉州的地理位置范围比雍州要小一些。

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凉州的郡治一般都在今甘肃省武威市,古城姑藏,我们比较熟悉的甘肃酒泉,张掖等地区均在其管辖范围之内。

凉州是汉羌交接融汇地带,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中原王朝能直接管理的最西北地区和军事重镇。汉武帝时期出使西域或出击匈奴,很多时候都是从凉州出塞,包括霍去病出击匈奴,李广利出击大宛等。

凉州因为是民族融合部,所以民风彪悍,悍不畏死,又由于游牧部落的存在,当地民众的战斗力十分强悍,有「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之说。

东汉末年,董卓之所以能顺利入京把持朝政,便是借助西凉地区的军事力量。后来马腾韩遂马超等之所以能够割据一方,亦是如此。

一直到近代民国时期,盘踞青海,宁夏等地的马鸿逵,马步芳的马家军依然十分彪悍,红军西路军的失败便与其有关。到了解放战争后期,中国野战军横扫大西北,最终彻底摧毁了马家军。

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凉州长期作为中原王朝的西北大门和重要的军事要塞,成为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黄金节点。

三国时期魏蜀对峙时,凉州依然是双方非常重要的战略地盘。特别是蜀汉,一直希望利用马超马岱等在西凉的影响力,向西凉渗透。在蜀汉,马超,魏延乃至后期的姜维都一直遥领凉州刺史一职,可见蜀汉政权对凉州的重视。

西晋灭亡后,北方进入「五湖乱华」的大混战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中原战火涂炭,凉州因其远离中原,成为北方相对安宁的地方。大批北方士族和战乱中的平民百姓纷纷西迁凉州,特别是凉州的首府姑臧(武威)。

中原人口的大量迁入,带去了先进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姑臧一时繁荣无比,与东晋首都建康有「北有姑臧,南有建康」之说。在唐朝时,凉州首府姑臧更成为唐朝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古凉州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脉络,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节点。古凉州地区,今甘肃西部的武威,酒泉,张掖等地,必然也会借此东风蓬勃发展,并带动甘肃及西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时代在变迁,凉州并没有消失,它就在我们身边,甘肃武威市下辖的「凉州区」便是见证。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在古代女性出行在外是如何解决内急的?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一、解决办法:1、古代的女性都很细心的,大户人家的不用担心,路上都会带马桶。2、普通女子出门都会做好准备少喝水,出门时间短不需要方便的;如果时间长了感到内急会有些麻烦,如果在闹市里,确实没条件去厕所,也只能先憋着回住处再去解决了。所以古代女性有时需要受点罪,具备憋尿的功夫,如果出远门,或许一天都不上

  • 二战期间有哪些奇葩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常德会战期间的一件事。常德会战是抗战中,最惨烈的几次防御战役。防御这里的74军第57师官兵,同强大的敌人血战十多日,最终全军覆没。期间,却有一起斗智斗力的事情,现在看起来很奇葩。日军反复攻击国军一处碉堡。战前,这个碉堡前修筑了很多工事,最外层有大量砍倒的树枝,上面都是很尖锐的树杈

  • 古代傍晚要准时关城门,回来晚了还能进去吗?有何历史依据?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这么说吧,在古代,城门都是准时关门的,除非有最高指挥者命令或者特殊的通行证件(比如有战事,八百里加急),除此之外是万万不可能打开城门的。若是要强行通过,估计小命就葬送于此了,那么有没有其他小路或者暗道可以悄悄进城呢?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一个巨大区别,就是中原王朝喜欢筑城。在封建专制王朝,除了个别的强悍

  •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么打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赤壁之战”描写的极为精彩。不过,《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毕竟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际上赤壁之战的过程并不复杂,分为“赤壁初战”和“火烧乌林”两部分。简单叙述一下这场战争的过程吧。曹军南下,刘琮投降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之后,开始讲战略中心转向南方。

  • 清朝甲午战争中清军有没有打胜日本的小战役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就说说清军胜利的辽阳东路争夺权战。1894年11月,日军决定夺取辽阳,奉天,第3师团和第5师团分别两路进军。先导部队就是混成第10旅团,11月13日,日军侦察队,步兵大尉足立武政带领1个中队作为尖兵进入到赛马集,遭到清军依克唐阿部队的伏击,八旗骑兵突然冲进日军队伍当中,最后,日军逃回出发地。另外

  • 高丽弹丸之地为何让隋唐那么头疼?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导读:隋唐时代,战争频发,吐谷浑、突厥、吐蕃等国均有战争发生,在隋唐史上,有一个国家,被两代帝王征讨,那就是高句丽,一个弹丸之地,让两个朝代的帝王头疼不已。为了对付这个高句丽,隋炀帝冒着灭国风险,也要诛灭于它,唐太宗甚至为之御驾亲征。为了征服高句丽,隋唐两朝,都做了无尽的努力,但是为什么这么一个小国

  • 为什么从汉朝到隋唐、蒙古都要发兵进攻朝鲜,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老龙史社品读历史,希望让你有所收获!在朝鲜旧土上曾经存在多个政权,比如卫氏朝鲜、高句丽、新罗、百济等等,这其中有一些和当时的华夏政权是处于友好的,也有冲突不断的,但是抛开政治军事等方面不谈,之所以数个朝代都欲对这个地方的政权除之而后快,而是有其内在原因的。一、大陆接壤的唯一农耕国家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

  • 赤壁之战的立头功的是周瑜还是诸葛亮?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虽然说决战前孔明出谋献策,草船借箭,用火功的方法来取胜。那只是序曲。头功当然是周瑜了。因为孙刘联军,主要是周瑜率领的三万水军,成为击败曹操的主力军。这是其一。赤壁之战,主要是周瑜指挥的。这是其二。取胜的关键人物是黄盖,胜负难料时,黄献计,诈降。才使得火烧赤壁圆满成功。把曹操的水军烧得干干净净,如此痛

  • 赤壁之战中曹操二十万大军,为什么会败于不到两万的孙刘联军?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赤壁之战,就是一场遭遇战。其影响止于三分荆州,而三分天下则是以后的事情,跟赤壁之战没啥关系。三分荆州,曹操吃亏了吗?赤壁之战前,曹操即将拿下整个荆州,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龟缩在江夏郡。赤壁之战后,曹操只剩下荆州北部、刘备拿下了荆州南部、孙权拿下了荆州中部和东部。看着是曹操吃亏了。但放大尺度看,曹操真没吃

  • 古代军营中如何过年?有没有趁此机会出兵偷袭对手的案例?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春节是普天同庆的节日,这个节日放在中国古代,年味更浓,讲究更多,也更看重。所以在古代一般朝野上下,民间市井,乃至保境安民的军队都有许多庆祝活动。在过年期间,军队守卫着和平,当然更要提高警惕不能放假,但也有许多庆祝活动。部队都是青壮劳力,满满的荷尔蒙,因此,如兵器对决,骑马,射箭,蹴鞠,相扑等比武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