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傍晚要准时关城门,回来晚了还能进去吗?有何历史依据?

古代傍晚要准时关城门,回来晚了还能进去吗?有何历史依据?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079 更新时间:2023/12/8 7:43:45

这么说吧,在古代,城门都是准时关门的,除非有最高指挥者命令或者特殊的通行证件(比如有战事,八百里加急),除此之外是万万不可能打开城门的。

若是要强行通过,估计小命就葬送于此了,那么有没有其他小路或者暗道可以悄悄进城呢?

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一个巨大区别,就是中原王朝喜欢筑城。在封建专制王朝,除了个别的强悍武装,比如霍去病手下的汉军、唐朝的玄甲军,宋朝的背嵬军等,大多数情况下,中原王朝的部队并不是游牧民族的对手。

骑兵是游牧民族的优势,好比匈奴、突厥、契丹、金国、蒙元,如果单纯依靠野战,中原王朝占不到太多优势,于是修建城池、要塞,便成了最好的办法。以静制动、居高临下、坚壁清野,无数战事证明了坚城的重要性。

一般到了夜晚,城池会关闭城门,越是重要的城池越是如此,那么一般情况下,有野外的小路可以出城吗?

曹石之变

城和城不一样,有的是普通城池,有的是皇城,而有的是边塞重镇,城池的量级不同,其守备情况也有所不同。

皇帝住在皇城,那么其守备力量也更为完善的,以明朝为例,到了夜晚,皇城必定是要关闭的。没有特殊情况,谁也进不了皇城,这样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护皇帝的安全。

公元1461年,大宦官曹吉祥一党决定造反,曹吉祥在宫中接应,都督同知曹钦领兵攻入皇城。在起兵当天,曹钦宴请众番将,宴会途中,达官马亮偷偷溜走,将曹钦要造反的消息告诉了恭顺侯吴瑾:

“其部下都指挥马亮告变于恭顺侯吴瑾,瑾趋语镗。镗草奏,叩东长安门,自门隙投入内廷,始得集兵缚吉祥,守皇城诸门。”

吴瑾手下没有兵,于是他找到了正在值班的武将孙镗,两个商量后,马上到了宫门前,他们必须先把消息传入宫中,告知英宗朱祁镇

此时,天色已晚,宫门早已关闭,吴瑾和孙镗职位都不低,可是他们就是进不了宫,为了通知皇帝,他们写了个纸条,上写:

“曹钦反,曹钦反!”

从宫门缝给递了出去,朱祁镇得知消息后,才将曹吉祥抓获,并派兵守卫皇城。

由此可见,皇城的大门关闭后,要想进去就十分困难了,所谓的乡野小路更不会有,皇帝的安全高于一切,安保工作必须做到滴水不漏。

钓鱼城对抗蒙军36年

公元1258年,蒙哥汗率大军进攻合州钓鱼城,这里是南宋的军事要塞。经过数位将领的营造和修建,城防极为坚固,而且兵力、粮草充足,在蒙军进攻之前,此地已经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

“西门之内,因满地为池,周回一百余步,名曰天池。泉水汪洋,旱亦不涸。池中鱼鳖,可掉舟举网。又开小池十有三所、井九十二眼,泉水春夏秋冬,足备不干。”

合州钓鱼城在今重庆市,处于在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汇处,城池相对高度300米,易守难攻。宋军在此经营多年,城中有良田,有泉眼,有池塘,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具备,因此,宋军在此坚守了36年。

在蒙哥汗率军进攻之时,钓鱼城的守将名为王坚,在他的统领下,宋军浴血抵抗,蒙军进攻数月毫无效果。宋军只知道防守,不知道反击吗?非也,钓鱼城虽然险要、坚固,但宋军小股部队也经常晚上偷营劫寨,杀得蒙军战战兢兢。

宋军如何偷袭蒙军呢?

就是通过城池的小路和暗门。

有人问了,那么蒙军为何不能从小路或者暗门杀进钓鱼城?

一方面蒙军几十万部队,人数众多,而宋军城下的暗门极为狭窄,有的地方只能容一人通过,如果蒙军从暗门进攻,那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根本毫无胜算。

然而,宋军则可以派出小股部队,在蒙军休息之时杀入敌营,等到得手之后,再从容地撤回来即可。

由此可见,坚固的城池并非没有小路,一些通道同样极为重要,换言之,城池是否有小路或者暗门,也是要看城池的用途和防御需要。

后金军攻不下山海关

在明朝末年,朝廷内忧外患,内部起义此起彼伏,外面辽东的后金政权虎视眈眈。1619年,萨尔浒之战明军败得一塌糊涂,元气大伤,从此之后,明军只能从战略进攻转为被动防守,难以发动大规模战役。

1621年,后金军进攻沈阳、辽阳,明军死伤惨重,辽东经略袁应泰自焚身亡。一时间,辽东陷入空前危机,数个城池接连失守,辽东几乎成了后金的不法之地。

明军抵御后金政权的最后屏障,就是山海关。1622年,孙承宗被任命为辽东督师,着手组织力量营建辽东防务体系,关宁锦防线就是此时开始修建的。

孙承宗、袁崇焕等人的战略构思就是以静制动,用筑城的方式向外推进,并以山海关、宁远、锦州为一线,构建纵向防御体系。

宁远大捷、宁锦大捷,证明了孙承宗、袁崇焕的策略是正确的,崇祯即位后,袁崇焕升任蓟辽督师,总览辽东防务。

史料记载:

“文龙既死,甫逾三月,我大清兵数十万分道入龙井关、大安口。崇焕闻,即督大寿、可刚等入卫。以十一月十日抵蓟州,所历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诸城,皆留兵守。”

关宁锦防线固若金汤,皇太极很难攻克,于是,皇太极选择了绕道。1629年,皇太极率大军,绕开防守严密的关宁锦防线,从龙井口、大安口攻入大明腹地。

为何皇太极要绕那么远攻入大明?主要原因就是关宁锦防线太过坚固,后金军很难攻下。对于山海关这种边防要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使明廷混乱不堪,但对山海关的重视程度并没有减少。

山海关会有野外的小路吗?

理论上说应该有,但对于关系到国家安危的边关要塞,明军不会留下盲点,换言之,除非山海关守将打开城门,否则后金军只能用人命去填。

皇太极绕的路,不在明朝境内,而是借路蒙古,并且是突然进攻,一时间,让明军极为被动、险象环生。皇太极的这次进攻并没有成功,但他坑死了袁崇焕,还让明军还损失数名大将:

“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

城池是人建造的,那么就难免会有漏洞,纵使没有什么乡野小路,想要攻下也并非没有可能。正所谓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城池是死的,人是活的,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肯做,总是会有出路的。

在印度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中,连巴基斯坦跟印度这种世仇,国境线那里还有几条暗道呢,更何况一座城池了,只不过非必要不使用,或者封堵住罢了。

当然,对于平民来讲,就算是有小路或暗门,那也不是给你准备的,死了这条心吧,进不去的!

我们县城地处华北平原,古皇道进北门,出南门。县城不大,由于地处交通要冲,加之比较富庶,完全是砖砌的城墙,这在县级城墙还是少见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京途中,曾短暂驻跸,留下了“南京到北京,小县数栾城”的说词。我们村就在县城附近,出东门不到两华里,村里留传不少关于城门的故事。

城门每天准时关闭,准时开。但冬天关得早,夏天关得晚,遇到特殊日子关得更晚。比如正月十五元霄节,连续三天,四乡人们到城里观花灯,游城墙,要在亥时(9一11点)才关城门。城门关了,没有特别紧急的情况,是不会开城门的。城里人不让出,城外人不让进。每逢村里人要到城里走亲访友或有其它事情,家里大人一再嘱咐,早点回来,记住关城门时刻。万一关在城里,对不起,只能住一夜了。有一次,家里有老人急病,需要请城里的老中医兰先生诊治。家里人好说歹说,守城的兵丁就是不让进城。由于城门准时关门,商旅人家又喜欢起早贪黑,便催生了东西南北关的商户发展。木器行,石料行,骡马行,车马店,粮食油料棉布几乎都跑到了城外。

城里人回去晚了,是进不了城的,只能在城外将就一宿。如果遇到战时,就更进不了城了。太平天国林风祥北伐军曾围困攻打县城。县城四门紧闭,谁都不许出入,也没能挡住北伐军占领县城。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么打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赤壁之战”描写的极为精彩。不过,《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毕竟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际上赤壁之战的过程并不复杂,分为“赤壁初战”和“火烧乌林”两部分。简单叙述一下这场战争的过程吧。曹军南下,刘琮投降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之后,开始讲战略中心转向南方。

  • 清朝甲午战争中清军有没有打胜日本的小战役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就说说清军胜利的辽阳东路争夺权战。1894年11月,日军决定夺取辽阳,奉天,第3师团和第5师团分别两路进军。先导部队就是混成第10旅团,11月13日,日军侦察队,步兵大尉足立武政带领1个中队作为尖兵进入到赛马集,遭到清军依克唐阿部队的伏击,八旗骑兵突然冲进日军队伍当中,最后,日军逃回出发地。另外

  • 高丽弹丸之地为何让隋唐那么头疼?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导读:隋唐时代,战争频发,吐谷浑、突厥、吐蕃等国均有战争发生,在隋唐史上,有一个国家,被两代帝王征讨,那就是高句丽,一个弹丸之地,让两个朝代的帝王头疼不已。为了对付这个高句丽,隋炀帝冒着灭国风险,也要诛灭于它,唐太宗甚至为之御驾亲征。为了征服高句丽,隋唐两朝,都做了无尽的努力,但是为什么这么一个小国

  • 为什么从汉朝到隋唐、蒙古都要发兵进攻朝鲜,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老龙史社品读历史,希望让你有所收获!在朝鲜旧土上曾经存在多个政权,比如卫氏朝鲜、高句丽、新罗、百济等等,这其中有一些和当时的华夏政权是处于友好的,也有冲突不断的,但是抛开政治军事等方面不谈,之所以数个朝代都欲对这个地方的政权除之而后快,而是有其内在原因的。一、大陆接壤的唯一农耕国家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

  • 赤壁之战的立头功的是周瑜还是诸葛亮?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虽然说决战前孔明出谋献策,草船借箭,用火功的方法来取胜。那只是序曲。头功当然是周瑜了。因为孙刘联军,主要是周瑜率领的三万水军,成为击败曹操的主力军。这是其一。赤壁之战,主要是周瑜指挥的。这是其二。取胜的关键人物是黄盖,胜负难料时,黄献计,诈降。才使得火烧赤壁圆满成功。把曹操的水军烧得干干净净,如此痛

  • 赤壁之战中曹操二十万大军,为什么会败于不到两万的孙刘联军?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赤壁之战,就是一场遭遇战。其影响止于三分荆州,而三分天下则是以后的事情,跟赤壁之战没啥关系。三分荆州,曹操吃亏了吗?赤壁之战前,曹操即将拿下整个荆州,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龟缩在江夏郡。赤壁之战后,曹操只剩下荆州北部、刘备拿下了荆州南部、孙权拿下了荆州中部和东部。看着是曹操吃亏了。但放大尺度看,曹操真没吃

  • 古代军营中如何过年?有没有趁此机会出兵偷袭对手的案例?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春节是普天同庆的节日,这个节日放在中国古代,年味更浓,讲究更多,也更看重。所以在古代一般朝野上下,民间市井,乃至保境安民的军队都有许多庆祝活动。在过年期间,军队守卫着和平,当然更要提高警惕不能放假,但也有许多庆祝活动。部队都是青壮劳力,满满的荷尔蒙,因此,如兵器对决,骑马,射箭,蹴鞠,相扑等比武竞技

  • 为什么元朝征服了大半个亚洲,却留下了朝鲜半岛?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元朝并没有征服大半个亚洲,只是征服了东亚大部分地区。首先,元朝与蒙古四大汗国不是一回事儿,不要弄混了。朝鲜并没有被落下,被落下的地区多了,还有南亚、东南亚和日本。公元892年,朝鲜半岛进入“后三国”时代,分别是“新罗、后百济、泰封(后高句丽)”。新罗王族的弓裔898年建都在开城,称为“泰封国”,与新

  • 赤壁之战为什么能成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赤壁之所以能成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原因如下:1,战争规模较大,是三国时期规模较大的三大战役之一。曹操号称83万大军南下,孙刘号称20万大军,是百万人的大战。三国时期能有如此大规模的战役除了官渡之战,夷陵之战就是赤壁之战了。2,历史意义深远,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础,三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曹操兵

  • 没能力还是没兴趣?为何中原王朝历来对朝鲜半岛网开一面?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其实朝鲜的情况类似于清代之前的蒙古、西藏,主要是中国的国家军事扩张并没有达到这个区域,施加的更多的是文化影响。清末袁世凯驻军朝鲜时曾上书朝廷,请求将朝鲜作为一个省并入中国,但那时中国的国力已经不支持统治朝鲜了。从中国历史上看中国的军事扩张在隋唐时期就已经达到了顶峰,之后的各个朝代均把军事作为辅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