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在戚继光有生之年,他所带领的戚家军,始终是神一般的存在,南征扫北,未尝一败!
提问问题的网友说“戚家军在对阵倭寇时基本全胜”,口气还是有些怯生生、不自信。说明他对戚家军了解太少了。
我可以付责任地告诉你,戚家军在对阵倭寇时,不是“基本”全胜,而是全部全胜。
不但全胜,而且胜得惊艳,胜得漂亮,手段直接,不用讲究太多战术,面对面,硬碰硬,遇敌必亮剑,亮剑必胜,除倭干脆利落,自身极少有伤亡。
嘉靖四十年(1561年),新练成的六千戚家军,靠一双脚板,身背五斤小米,翻山越岭,迂回转战上千里,在短短数日之内,在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地频频出击,神出鬼没,十三战十三捷,天下名扬。
在清除江浙一带的倭寇后,移师福建,与敌激战于横屿、牛田、林墩,三战皆捷,倭寇震怖,犹如鸟兽散。
此后,连续发起平海卫、仙游、王仓坪、蔡丕岭四战,将福建境内的倭寇清洗得干干净净。
倭寇都往哪儿逃呢?
放眼东南沿海,实在没有容他们依附之所,被迫窜往安南。
安南是哪儿?就是今天的越南一带。
戚继光都不屑亲自出手,分遣部下追至安南,将倭首吴平的脑袋割下带回,这才心满意足。
随后,戚继光变换了战场,带领部分戚家军调往京师,督阵蓟辽。
注意,这部分戚家只有三千人而已。
三千人,而且是步兵,除非是孙悟空或观世音菩萨显灵,否则是不可能吃掉数十万鞑靼骑兵的。
所以,在京师,戚继光向隆庆皇帝提出对付鞑靼的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练十万戚家军,堂堂堂正正出征鞑靼,扫除心腹之患,一劳永逸。
中策是在不能满足练十万兵的前提下,退减为练五万兵,练成之后,虽然不能进剿鞑靼,也可以抵挡他们扰边,可使边境获得十数年安宁。
下策是在不能满足练五万兵的前提下,再减为练三万兵,虽然不一定能抵御鞑靼侵犯,却也可乘隙一击,使之不敢太过肆无忌惮。
但是,这上中下三策中,隆庆皇帝都没法采用。
最后,是戚继光自己抽调出蓟镇现有兵力中的三万人来进行了一些简单训练。
请问,这三万人能算标准的“戚家军”吗?
不能算吧?
但是,戚继光还是利用自己带来的三千纯正的“戚家军”和这三万人合在一起,于隆庆二年(1568年),大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入寇的蒙古铁骑三万,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
万历三年(1575年),长秃率兀良哈铁骑五万入寇,戚继光出塞包抄,团灭这五万蒙古骑兵,活捉长秃。
此后,十余年间,鞑靼慑于戚继光之威,敬而远之,不再敢犯边。
作为一代名将,没有了敌人,没有了对手,是很寂寞的。
万历十一年(1583年),戚继光无限寂寞地告别了边塞。
戚继光和戚家军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横绝一世的神兵天将,值得我等后人引以为傲,膜拜永远。
戚家军在对阵倭寇时基本全胜,为何调到北方打鞑子军就没怎么赢过?这问题只对了一半,实际情况是戚家军在北方也是保持了全胜纪录,杀的北方骑兵,比倭寇还多。
戚家军抗倭可谓战果辉煌:新河战斗,倭寇死伤二百八十余人,戚家军仅阵亡三人;花街战斗,倭寇伤亡一千余人,戚家军伤亡合计三人。在这场五战五胜歼敌五千五百余人的“台州大捷”中,戚家军累计伤亡不足二十人。就是主动进攻的横屿之战,也是全歼岛上倭寇,己方伤亡共计十三人。史料还特别标明戚家军斩杀的是“真倭”,可不是海盗冒牌货。但即使是面对货真价实的倭寇,戚家军杀起来也不像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似乎更像一场狩猎:武装到牙齿的猎人在追杀掉进陷阱里的蠢猪和饿狼。
要说抗倭全靠狼筅,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但狼筅在各种兵器中居功至伟,却是不争的事实。这时候就不能不让我们产生一个疑问:戚继光抗倭,为什么都是冷兵器而不用火枪火炮?要知道那时候已经是明朝中期了,早在明朝开国之初,沐英在云南,张辅在安南,打大象都用火铳,而且比普鲁士国王菲特列二世还早一百年发明了“三行火铳战法”:置火铳为三行,列阵中……前行退后,次行继之;又不退,次行退后,三行继之。对付没有什么盔甲的步兵穷鬼倭寇,火铳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在北京保卫战中,于谦用火铳打同样没有重甲的瓦剌骑兵,那也是狩猎式的虐杀。前辈的经验已经告诉戚继光火器的大面积应用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很多人看的戚继光的抗倭,还是采用比较原始的冷兵器对砍,却放弃当时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的火器不用,这戚继光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作为一代名将而且文武双全,戚继光的脑袋当然没有进水,也不会放着现钟不打却去炼铜。这是不过是写书的为了把抗倭战争写得更精彩激烈一些,这才让戚继光凭着鸳鸯阵跟倭寇死磕。而事实上戚继光有更好的武器,就像动画片的里“柯楠一集至少死一日本人,死亡笔记一集死一群日本人,火影忍者一集死一村日本人,迪迦奥特曼一集死一城日本人”一样,鸳鸯阵只能杀一群日本人,而戚继光手里是有能杀一村甚至一城倭寇的武器的,那就是当时最先进的火枪火炮和最早的坦克装着两门佛郎机大炮的战车。正是靠这些先进的武器,把科技转化成战斗力,这才创造了辉煌战绩,并将自己的战损降到最低点。
戚继光的戚家军除了以狼筅为招牌的鸳鸯阵,火器装备也是明军中最普及的,鸟铳(击发装置形如鸟嘴,不是打鸟的)的数量比京城神机营还多,就是重炮的威力与数量等少于京营。但是戚继光还有一支特种部队,那就是车营。史料记载,戚继光的车营火器比为43.60%,马营火器比为42.57%,步营火器比为48.02%,辎重营火器比为58.70%跟现在也有点像,炊事班是军队中最不好惹的存在。
戚继光车营的火器除了车兵个人所配付的火箭及鸟铳,每车都配置两门发射散弹的弗朗机,更有射程超过一千米的大将军炮,横屿之战就是戚继光先用大将军炮一通狂轰滥炸,干翻倭寇战船后又轰击倭寇大营,把倭寇打成了“罐儿里的王八”,最后才用列成鸳鸯阵的突击队强行登陆突破倭寇本阵,斩杀倭寇头领。那场战斗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一场教科书式的炮坦部协同作战的典范。
隆庆元年,戚继光及戚家军三千人调往蓟辽,步兵出身的戚家军火枪队骑上了战马,成为中国第一支火枪骑兵队,最后发展到车步骑营三万,拥有后膛的神威将军炮、佛郎机炮、大口径的加农炮。朵颜部酋长董狐狸率蒙古铁骑三万入寇,戚继光以车营抵挡,自己率八千铳骑(火枪骑兵)突袭董狐狸牙帐,大破朵颜三万铁骑,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长秃率兀良哈铁骑五万入寇,戚继光又率火枪骑兵队出塞包抄,一口气打垮五万蒙古骑兵,活捉长秃。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军成军到万历十一年戚继光去职,戚家军击败的敌军总数超过十五万有余,其中绝大部分是用大炮轰、火枪打而干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