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戚家军在对阵倭寇时基本全胜,为何调到北方打鞑子军就没怎么赢过?

戚家军在对阵倭寇时基本全胜,为何调到北方打鞑子军就没怎么赢过?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883 更新时间:2023/12/8 2:45:38

答:在戚继光有生之年,他所带领的戚家军,始终是神一般的存在,南征扫北,未尝一败!

提问问题的网友说“戚家军在对阵倭寇时基本全胜”,口气还是有些怯生生、不自信。说明他对戚家军了解太少了。

我可以付责任地告诉你,戚家军在对阵倭寇时,不是“基本”全胜,而是全部全胜。

不但全胜,而且胜得惊艳,胜得漂亮,手段直接,不用讲究太多战术,面对面,硬碰硬,遇敌必亮剑,亮剑必胜,除倭干脆利落,自身极少有伤亡。

嘉靖四十年(1561年),新练成的六千戚家军,靠一双脚板,身背五斤小米,翻山越岭,迂回转战上千里,在短短数日之内,在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地频频出击,神出鬼没,十三战十三捷,天下名扬。

在清除江浙一带的倭寇后,移师福建,与敌激战于横屿、牛田、林墩,三战皆捷,倭寇震怖,犹如鸟兽散。

此后,连续发起平海卫、仙游、王仓坪、蔡丕岭四战,将福建境内的倭寇清洗得干干净净。

倭寇都往哪儿逃呢?

放眼东南沿海,实在没有容他们依附之所,被迫窜往安南。

安南是哪儿?就是今天的越南一带。

戚继光都不屑亲自出手,分遣部下追至安南,将倭首吴平的脑袋割下带回,这才心满意足。

随后,戚继光变换了战场,带领部分戚家军调往京师,督阵蓟辽。

注意,这部分戚家只有三千人而已。

三千人,而且是步兵,除非是孙悟空或观世音菩萨显灵,否则是不可能吃掉数十万鞑靼骑兵的。

所以,在京师,戚继光向隆庆皇帝提出对付鞑靼的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练十万戚家军,堂堂堂正正出征鞑靼,扫除心腹之患,一劳永逸。

中策是在不能满足练十万兵的前提下,退减为练五万兵,练成之后,虽然不能进剿鞑靼,也可以抵挡他们扰边,可使边境获得十数年安宁。

下策是在不能满足练五万兵的前提下,再减为练三万兵,虽然不一定能抵御鞑靼侵犯,却也可乘隙一击,使之不敢太过肆无忌惮。

但是,这上中下三策中,隆庆皇帝都没法采用。

最后,是戚继光自己抽调出蓟镇现有兵力中的三万人来进行了一些简单训练。

请问,这三万人能算标准的“戚家军”吗?

不能算吧?

但是,戚继光还是利用自己带来的三千纯正的“戚家军”和这三万人合在一起,于隆庆二年(1568年),大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入寇的蒙古铁骑三万,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

万历三年(1575年),长秃率兀良哈铁骑五万入寇,戚继光出塞包抄,团灭这五万蒙古骑兵,活捉长秃。

此后,十余年间,鞑靼慑于戚继光之威,敬而远之,不再敢犯边。

作为一代名将,没有了敌人,没有了对手,是很寂寞的。

万历十一年(1583年),戚继光无限寂寞地告别了边塞。

戚继光和戚家军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横绝一世的神兵天将,值得我等后人引以为傲,膜拜永远。

戚家军在对阵倭寇时基本全胜,为何调到北方打鞑子军就没怎么赢过?这问题只对了一半,实际情况是戚家军在北方也是保持了全胜纪录,杀的北方骑兵,比倭寇还多。

戚家军抗倭可谓战果辉煌:新河战斗,倭寇死伤二百八十余人,戚家军仅阵亡三人;花街战斗,倭寇伤亡一千余人,戚家军伤亡合计三人。在这场五战五胜歼敌五千五百余人的“台州大捷”中,戚家军累计伤亡不足二十人。就是主动进攻的横屿之战,也是全歼岛上倭寇,己方伤亡共计十三人。史料还特别标明戚家军斩杀的是“真倭”,可不是海盗冒牌货。但即使是面对货真价实的倭寇,戚家军杀起来也不像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似乎更像一场狩猎:武装到牙齿的猎人在追杀掉进陷阱里的蠢猪和饿狼。

要说抗倭全靠狼筅,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但狼筅在各种兵器中居功至伟,却是不争的事实。这时候就不能不让我们产生一个疑问:戚继光抗倭,为什么都是冷兵器而不用火枪火炮?要知道那时候已经是明朝中期了,早在明朝开国之初,沐英在云南,张辅在安南,打大象都用火铳,而且比普鲁士国王菲特列二世还早一百年发明了“三行火铳战法”:置火铳为三行,列阵中……前行退后,次行继之;又不退,次行退后,三行继之。对付没有什么盔甲的步兵穷鬼倭寇,火铳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在北京保卫战中,于谦用火铳打同样没有重甲的瓦剌骑兵,那也是狩猎式的虐杀。前辈的经验已经告诉戚继光火器的大面积应用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很多人看的戚继光的抗倭,还是采用比较原始的冷兵器对砍,却放弃当时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的火器不用,这戚继光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作为一代名将而且文武双全,戚继光的脑袋当然没有进水,也不会放着现钟不打却去炼铜。这是不过是写书的为了把抗倭战争写得更精彩激烈一些,这才让戚继光凭着鸳鸯阵跟倭寇死磕。而事实上戚继光有更好的武器,就像动画片的里“柯楠一集至少死一日本人,死亡笔记一集死一群日本人,火影忍者一集死一村日本人,迪迦奥特曼一集死一城日本人”一样,鸳鸯阵只能杀一群日本人,而戚继光手里是有能杀一村甚至一城倭寇的武器的,那就是当时最先进的火枪火炮和最早的坦克装着两门佛郎机大炮的战车。正是靠这些先进的武器,把科技转化成战斗力,这才创造了辉煌战绩,并将自己的战损降到最低点。

戚继光的戚家军除了以狼筅为招牌的鸳鸯阵,火器装备也是明军中最普及的,鸟铳(击发装置形如鸟嘴,不是打鸟的)的数量比京城神机营还多,就是重炮的威力与数量等少于京营。但是戚继光还有一支特种部队,那就是车营。史料记载,戚继光的车营火器比为43.60%,马营火器比为42.57%,步营火器比为48.02%,辎重营火器比为58.70%跟现在也有点像,炊事班是军队中最不好惹的存在。

戚继光车营的火器除了车兵个人所配付的火箭及鸟铳,每车都配置两门发射散弹的弗朗机,更有射程超过一千米的大将军炮,横屿之战就是戚继光先用大将军炮一通狂轰滥炸,干翻倭寇战船后又轰击倭寇大营,把倭寇打成了“罐儿里的王八”,最后才用列成鸳鸯阵的突击队强行登陆突破倭寇本阵,斩杀倭寇头领。那场战斗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一场教科书式的炮坦部协同作战的典范。

隆庆元年,戚继光及戚家军三千人调往蓟辽,步兵出身的戚家军火枪队骑上了战马,成为中国第一支火枪骑兵队,最后发展到车步骑营三万,拥有后膛的神威将军炮、佛郎机炮、大口径的加农炮。朵颜部酋长董狐狸率蒙古铁骑三万入寇,戚继光以车营抵挡,自己率八千铳骑(火枪骑兵)突袭董狐狸牙帐,大破朵颜三万铁骑,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长秃率兀良哈铁骑五万入寇,戚继光又率火枪骑兵队出塞包抄,一口气打垮五万蒙古骑兵,活捉长秃。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军成军到万历十一年戚继光去职,戚家军击败的敌军总数超过十五万有余,其中绝大部分是用大炮轰、火枪打而干掉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的凉州在如今什么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时期的凉州在今天的甘肃武威,接下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汉末三国时期的凉州人有多厉害。1969年,甘肃武威,在备战备荒口号的指引下,当地群众挖掘了当地一座叫雷台的高大土台,要在这里修一所防空洞。不久后,他们在雷台下面意外地挖到了一座古墓,几个胆子比较大的人沿着挖开的土洞钻进墓室,不成想,自此揭开了中国历

  • 在古代女性出行在外是如何解决内急的?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一、解决办法:1、古代的女性都很细心的,大户人家的不用担心,路上都会带马桶。2、普通女子出门都会做好准备少喝水,出门时间短不需要方便的;如果时间长了感到内急会有些麻烦,如果在闹市里,确实没条件去厕所,也只能先憋着回住处再去解决了。所以古代女性有时需要受点罪,具备憋尿的功夫,如果出远门,或许一天都不上

  • 二战期间有哪些奇葩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常德会战期间的一件事。常德会战是抗战中,最惨烈的几次防御战役。防御这里的74军第57师官兵,同强大的敌人血战十多日,最终全军覆没。期间,却有一起斗智斗力的事情,现在看起来很奇葩。日军反复攻击国军一处碉堡。战前,这个碉堡前修筑了很多工事,最外层有大量砍倒的树枝,上面都是很尖锐的树杈

  • 古代傍晚要准时关城门,回来晚了还能进去吗?有何历史依据?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这么说吧,在古代,城门都是准时关门的,除非有最高指挥者命令或者特殊的通行证件(比如有战事,八百里加急),除此之外是万万不可能打开城门的。若是要强行通过,估计小命就葬送于此了,那么有没有其他小路或者暗道可以悄悄进城呢?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一个巨大区别,就是中原王朝喜欢筑城。在封建专制王朝,除了个别的强悍

  •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么打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赤壁之战”描写的极为精彩。不过,《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毕竟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际上赤壁之战的过程并不复杂,分为“赤壁初战”和“火烧乌林”两部分。简单叙述一下这场战争的过程吧。曹军南下,刘琮投降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之后,开始讲战略中心转向南方。

  • 清朝甲午战争中清军有没有打胜日本的小战役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就说说清军胜利的辽阳东路争夺权战。1894年11月,日军决定夺取辽阳,奉天,第3师团和第5师团分别两路进军。先导部队就是混成第10旅团,11月13日,日军侦察队,步兵大尉足立武政带领1个中队作为尖兵进入到赛马集,遭到清军依克唐阿部队的伏击,八旗骑兵突然冲进日军队伍当中,最后,日军逃回出发地。另外

  • 高丽弹丸之地为何让隋唐那么头疼?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导读:隋唐时代,战争频发,吐谷浑、突厥、吐蕃等国均有战争发生,在隋唐史上,有一个国家,被两代帝王征讨,那就是高句丽,一个弹丸之地,让两个朝代的帝王头疼不已。为了对付这个高句丽,隋炀帝冒着灭国风险,也要诛灭于它,唐太宗甚至为之御驾亲征。为了征服高句丽,隋唐两朝,都做了无尽的努力,但是为什么这么一个小国

  • 为什么从汉朝到隋唐、蒙古都要发兵进攻朝鲜,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老龙史社品读历史,希望让你有所收获!在朝鲜旧土上曾经存在多个政权,比如卫氏朝鲜、高句丽、新罗、百济等等,这其中有一些和当时的华夏政权是处于友好的,也有冲突不断的,但是抛开政治军事等方面不谈,之所以数个朝代都欲对这个地方的政权除之而后快,而是有其内在原因的。一、大陆接壤的唯一农耕国家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

  • 赤壁之战的立头功的是周瑜还是诸葛亮?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虽然说决战前孔明出谋献策,草船借箭,用火功的方法来取胜。那只是序曲。头功当然是周瑜了。因为孙刘联军,主要是周瑜率领的三万水军,成为击败曹操的主力军。这是其一。赤壁之战,主要是周瑜指挥的。这是其二。取胜的关键人物是黄盖,胜负难料时,黄献计,诈降。才使得火烧赤壁圆满成功。把曹操的水军烧得干干净净,如此痛

  • 赤壁之战中曹操二十万大军,为什么会败于不到两万的孙刘联军?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赤壁之战,就是一场遭遇战。其影响止于三分荆州,而三分天下则是以后的事情,跟赤壁之战没啥关系。三分荆州,曹操吃亏了吗?赤壁之战前,曹操即将拿下整个荆州,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龟缩在江夏郡。赤壁之战后,曹操只剩下荆州北部、刘备拿下了荆州南部、孙权拿下了荆州中部和东部。看着是曹操吃亏了。但放大尺度看,曹操真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