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赤壁之战为什么能成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赤壁之战为什么能成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623 更新时间:2024/1/23 19:16:37

赤壁之所以能成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原因如下:

1,战争规模较大,是三国时期规模较大的三大战役之一。曹操号称83万大军南下,孙刘号称20万大军,是百万人的大战。三国时期能有如此大规模的战役除了官渡之战,夷陵之战就是赤壁之战了。

2,历史意义深远,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础,三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曹操兵败退回北方休养,孙权赢得胜利保住了江山,而刘备获得荆州益州之地,三足鼎立正式形成。

3,为后世树立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和信心。曹操岁兵多将广,但不识水性,骄兵必败。孙刘军力虽弱,但巧施妙计,万众一心。

因此,赤壁之所以能成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曹操赤壁之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赤壁之后怎么屡战屡败?

赤壁之战是曹操最接近能够一统天下的时候。如果这会儿刘备和孙权真的被曹操击败的话,曹操都不需要派兵马,只需要一封书信就能收降全国其他势力。这时候西凉的军阀,比如马超韩遂他们,名义上都是听从朝廷号令的。除此以外,就剩下汉中的张鲁和益州的刘璋。这二位其实早都有投降曹操的心思了。

曹操赤壁之战之后,自己这会儿也已经50多岁了。没有了自己年轻时候的雄心壮志,但也并不是屡战屡败,其中也消灭了西北割据的各个军阀们,从汉灵帝以来,凉州其实一直都反复叛乱,不怎么受中央的管理。曹操能够平定凉州也是很大一件功劳。

然后主要是汉中之战的失利,让曹操发现没办法一举消灭刘备。濡需口之战,发现没有强大的水军也很难攻克江东。这两件事让曹操明白了自己很难在有生之年完成统一天下的夙愿了。

建安十八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这会儿开始曹操的心思就已经不在对外作战上了。而是想着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和解决宫廷内部斗争以及培养接班人的问题。曹操晋升为公,是破坏了汉朝老规矩的,已经有了明显的僭越举动。很多氏族尤其以荀为首,都是极力反对曹操这样做的。

所以曹操老年以后,主要的精力都需要在内部斗争分歧上。确认了立曹丕为太子以后,也要搭建太子领导班子,解决给自己死后权力交接的问题。

我是小莹,感谢阅读!

东汉末期,魏蜀吴三足鼎立,而其中又以魏最为强盛。曹魏能独占鳌头,与其强悍的军事实力密不可分。作为执政者的曹操精通兵法,善用谋略,数次战役都可圈可点。曹操曾平定黄巾,降服吕布,于官渡之战大败袁绍。曹操的军事才能不容小觑。但是赤壁之后,曹操却屡战屡败,这是为何呢,我总结了四点。

一、蜀吴联手抗魏

曹魏的强大已然让蜀吴的统治者心生忌惮,蜀吴联手抗魏,曹操无法以一敌二。官渡之战后,曹军几乎势如破竹,又在长坂坡大败刘备。刘备已然不成气候,曹操便想乘胜吞并江东。曹操的如意算盘虽然打得很好,但是吴蜀的有识之士却不愿让曹操如愿以偿。当时,东吴多主和派,唯独周瑜鲁肃两人主张与曹魏一战。鲁肃又以一己之力说服刘备,与蜀国结盟,而诸葛亮也正有此意,双方一拍即合。魏国虽然实力强悍,但是蜀吴合力仍可与魏国一战。曹操本就因人多势众而托大,加之蜀吴合力抗魏,曹操也就只能折戟于赤壁。

二、作战时机不利

曹操后期的作战失败也与时机不利有关。作战不仅只靠军事实力,也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并未就此放弃,很快卷土重来,南征孙权。曹操已经攻破了孙权在江北所设的营寨。孙权不得已亲率七万大军与曹操对峙,但是相比曹操的四十万大军,几乎是以卵击石。但是江东乃水乡,多水上作战,而魏国士兵多是北方人。如此一来,曹操想取胜便极为艰难。加之春雨瓢泼,曹操不得已撤军北还。

曹操后期以攻为主,对于以逸待劳的敌人而言,无疑是不占优势的。夏侯渊与蜀军争夺定军山一地,但是却被黄忠所斩杀。曹操眼看下属无法夺取汉中,便自己率军亲征。刘备深知曹操实力,不愿与他硬碰硬,便加固城墙和堡垒。刘备避不出战,曹操也没有办法。魏国士兵多,最适合速战速决,否则数十万大军的粮草等问题都难以解决。曹操与刘备相持数月,终究难以拿下汉中。

三、兵力分散

魏国幅员辽阔,外在的敌人更多,不光与蜀吴对战,因而兵力比较分散。曹操在与刘备争夺汉中之时,刘备亲自率军前来,夏侯渊不敌刘备。曹操因此坐镇长安,亲自督战。与此同时,边塞并不消停,硝烟又起。曹操将曹彰等猛将派去北征,对抗乌桓鲜卑的联军。如此一来,不仅将领被分散到其余地方,兵力也随之分散。这样的局势对于曹操而言无疑是不利的。

四、自身原因

当然曹操后期的屡战屡败也与其自身因素相关。后期曹操年事已高,赤壁之战时,曹操已是五十四岁高龄。曹操的身体素质大不如前,自然战绩也就不如以前辉煌。另外,曹操此时已经是名为臣子,实为人君,加之魏国一家独大,曹操难免会比较自大。骄兵必败,曹操的失败也与此相关。

尽管曹操后期的败绩较多,但也不能因此否定他的军事才华。他精通兵法,又善于用兵,对北方的统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值得称道的枭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没能力还是没兴趣?为何中原王朝历来对朝鲜半岛网开一面?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其实朝鲜的情况类似于清代之前的蒙古、西藏,主要是中国的国家军事扩张并没有达到这个区域,施加的更多的是文化影响。清末袁世凯驻军朝鲜时曾上书朝廷,请求将朝鲜作为一个省并入中国,但那时中国的国力已经不支持统治朝鲜了。从中国历史上看中国的军事扩张在隋唐时期就已经达到了顶峰,之后的各个朝代均把军事作为辅助手段

  • 赤壁之战导致三分天下,为何曹操会在最关键的时候输掉?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答:有以下几点1.《三国志魏书武帝本纪》记载:“(建安)十三年,秋八月,公南征刘表。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中另一处记载:“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由此可得出结论,由于风土习惯的不同,导致曹操军队身染疾病,造成大多的伤亡,加之北方人

  • 浅谈蒙宋阳平关之战,为何蒙军入蜀已呈必然之势?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宝鸡到成都中间,有一个小镇名叫阳平关,它就是蜀道的锁钥。它的北边是秦岭山脉,南面是大巴山,嘉陵江水依镇而过,据传说当年赵子龙就在此镇守。蒙古、宋朝之间爆发的阳平关之战,是南宋保卫四川的关键之战。此关的守将就是南宋名将曹友闻,他是宋初名将曹彬的12世孙,以忠义闻名,也是著名的“进

  • 你知道许昌有哪些名人故事吗?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河南许昌历史悠久,名人众多,今天介绍几位1988年以后授衔的许昌籍解放军高级将领,他们是:△刘永治,河南鄢陵人,解放军上将军衔。1944年11月生,196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大学学历。历任陆军集团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兰州军区政治委员、解放

  • 割据敦煌的归义军是如何灭亡的?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归义军最后是被西夏吞并的。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51年),河西大族出身的张议潮领导沙州汉人起义,驱逐吐蕃势力后,消息传回了唐都长安,中原人心为之一振。失去了六十年的河西走廊终于回归唐土。宣宗皇帝听说后,也是十分振奋,便下旨设置归义军,治所就设在沙州,首任归义军节度使由张仪潮出任这就是归义军的来由。关

  • 兵家必争之地幽云十六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幽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燕云十六州”。“燕云”这一名称最早现于《宋史-地理志》,燕云十六州包括今北京、天津全境、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等广大地区,面积约10.5万平方公里。(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具体有:幽州(又称燕州,今北京市)檀州(今北京密云)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蓟州(今河

  • 满清进攻明朝,朝鲜积极出兵帮忙,满清当年是如何对待朝鲜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此题还是有一点小瑕疵的,其实在丙子之役(皇太极第二次发动对朝鲜的征服战争)后,尽管朝鲜屈服于清朝,并且助兵助粮,但是这态度实在算不上积极,最多只能是消极应付,这敷衍的态度有时候会气的皇太极暴跳如雷,恨不能身上装个翅膀直飞汉城痛扁朝鲜国王李。皇太极第二次征朝鲜是在崇德元年(1636)十二月,清军集结1

  • 明朝靖难之役,朱棣历史上到底是怎么反败为胜的?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靖难之役历时三年,历经十六次大的会战,其中,朱棣方胜十二次,败四次。整体而言,靖难之役分为两个阶段,题主所说的反败为胜的转折点,或者说表面上的原因,应该发生在第一阶段北方平原战场结束,朱棣转而开辟南方战场的节点上,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北方平原战场的所谓“败”,倒不如说是朱棣方进

  • 靖康之耻具体发生在今天哪里,详情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北宋靖康之耻的真正原因及过程。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讲述的是在北宋公元1126年间,北方的女真族攻占当时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并掳走北宋皇帝宋钦宗、太上皇宋徽宗和皇室、宫女嫔妃、大臣等数十万平民的事件,由于此事年发生于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下面我们一起看看靖康之耻

  • 上古时期涿鹿之战的真相,蚩尤究竟是谁?或真实存在过吗?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逐鹿之战,历来描写者很多,很多描写甚至赋予了玄幻色彩,因此,显得扑朔迷离。我认为,远古时期,那场大规模战役应该是真实发生过,而对比世界其他地区同时期类似战役的描写,逐鹿之战的细节相对靠谱,抛开呼风唤雨、召唤天神等玄幻色彩后,基本可以说得通。逐鹿之战应该发生过,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特点决定的对于逐鹿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