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萨尔浒之战,如果你当明军统帅,怎么赢得战争?

萨尔浒之战,如果你当明军统帅,怎么赢得战争?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824 更新时间:2024/2/23 7:54:09

萨尔浒之败不是前敌统帅责任,谁去都会败,除非你是皇帝,或者内阁首辅是张居正那样人物;

说杨不行的,看看洪承畴,洪承畴后来是稳打稳扎吧,没有分兵出击吧,怎么还是败了?还有天下军事奇才卢象升怎么也败了?

说刘挺作战不行,李如柏,杜松怎样不配合,说杨瞎指挥,都是见识浅薄,他们都参加过抗倭援朝战争,刘挺参加万历三大征所有战役,怎么就在萨尔浒全军覆没了?不是前线问题,甚至根本不是军事问题

萨尔浒之战明军之败,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大转折,八万多明军精锐(外加伪军和朝鲜友军三万多人)轻敌冒进,分路行军,结果被两万人左右的建州女真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所谓“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从此之后,明朝野战机动兵力全无,在东北战略态势被迫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萨尔浒之战的失利,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必然性上说,明中期以来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下滑严重,特别是万历三大征,严重透支了国力,导致八万人打一万这样基本顺丰包邮的优势作战也能失利。其次,万历爷没钱了,所以不能对后金好整以暇缓以图之,只能要求各部克期进剿,速战速胜的心态又埋下了另一个雷。第三,根据以往经验,女真人作战手法类似东北解放前的土匪,有利可图就聚集成团鼓噪而攻,一旦失利就星散四野,再图恢复。为了防止建州奴再化整为零漏过去,再埋隐患,这次不得不搞了个四路进攻的大战略把后金四面退路都变成战场,但却没考虑到四路将领狼上狗不上、更利于后金内线作战各个击破的情况。另外,当地地形确实不利于大兵团展开,山高林密,对手又是以逸待劳、熟悉地理的当地土著,所以后世饱受诟病的分兵之计,其实当时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偶然性上说,明朝以往对女真各部所采取的各种对策,在此战中竟然全部失灵,比如屡试不爽的收买敌对部落甚至部落内部贵族充当带路党的策略,这仗就几乎没有体现出来。再如,会战中如果任何一路明军能聪明点,不陷入并不擅长的野战中,而是一旦遇袭就发挥火器优势掘壕或凭险自守,等待援军里应外合,那么努尔哈赤能否自由地一路去就很难说了。

那么,如何打赢萨尔浒呢?办法多的是,毕竟明朝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帝国,捏死几个留辫子的土寇太容易了。所谓上兵伐谋,此兵伐交,再次攻城,奥妙就在其中。

首先,最好的方式就是伐交,不出一兵一卒,用朝廷几百年积累的信誉来收拾你以朝廷名义下达诏书,向女真各部、临近的蒙古部落以及朝鲜发出号召,封官许爵高额悬赏,干嘛呢?带领大家搞“团建”团(结起来)(共灭)建(州),财富女子牛羊归各部,首级首恶归朝廷,点赞之后再发你个大红包一个建州女真成年男性首级就算它一百两银子吧,搁北京能买院落两进,河南买田十几亩呢,就买个卤过的建州死人脑袋,过分吗?就这样,也就顶多花二百万两银子就能完事,而这点钱,是萨尔浒之战万历实际付出的经济成本,也就江南苏州一地半年的矿税而已,比日后动辄每年上千万的辽饷练饷便宜多了,但不仅能灭一心腹大患,还能增进周边地区对中央的感情,更能慑服其他图谋不轨者,你说多划算?

伐谋的话,也很简单,一点不费钱,但收效要慢点。当时女真社会生产能力很低,粮食布匹工业品甚至连食盐都不能自给,必须依赖封赏和易货贸易,而他们提供的毛皮对中原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中原提供给他们的金属粮食甚至纺织品才是货真价实的生活必需品。所以,因为女真有叛乱,禁止各地与女真人交易尤其是严禁铜铁粮盐布火药各项流入女真,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同时还可以晓谕女真各部,自己清理了门户把努尔哈赤首级交来再说通商朝贡的事,这等于逼着大家关起门来把努尔哈赤咔嚓咔嚓剁掉。

最下策,就是军事进剿,这个其实也容易,那就是曾国藩那套“结硬寨,打呆仗”,以国家实力为依托,囚笼政策,步步为营,不断蚕食建州人地盘削弱其有生力量,同时约束各部,不与其展开野战。后来熊廷弼等人经略辽东时也采用此法,就是各处建城,步步为营,欺负女真人缺乏攻城利器,以基建为战斗力,向后金地盘慢慢推进。这就逼着建州军队不得不放弃擅长的野战模式,像宁远之战那样,不得不转为不擅长的攻坚战这就给明军大量装备的火枪、三眼铳、各路将军炮、专治步兵骑兵各种不服的虎蹲炮们创造了歼敌良机。

平时,附近有女真人出没狩猎挖参就嗖一箭叭一枪的搞搞冷箭冷铳运动,小队来攻就开枪开炮,大队来攻就释放狼烟坚守待援。囚笼政策的同时,再辅以上述其他政治手段,或挑拨离间或重金贿赂,估计也就大半年到两三年的时间吧,一个几万人口带甲不超两万的小部落,也就收拾得差不多了。按照女真人以往的尿性,碰到这种情况,努尔哈赤的下场一般就是舍弃离心离德的部众,带领部分精锐和亲属突围而去,或到蒙古草原边缘地带流浪当马贼,或到朝鲜打家劫舍当土匪,总之,难成气候,被人抓住献人头是早晚的事。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戚家军在对阵倭寇时基本全胜,为何调到北方打鞑子军就没怎么赢过?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答:在戚继光有生之年,他所带领的戚家军,始终是神一般的存在,南征扫北,未尝一败!提问问题的网友说“戚家军在对阵倭寇时基本全胜”,口气还是有些怯生生、不自信。说明他对戚家军了解太少了。我可以付责任地告诉你,戚家军在对阵倭寇时,不是“基本”全胜,而是全部全胜。不但全胜,而且胜得惊艳,胜得漂亮,手段直接,

  • 三国时期的凉州在如今什么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时期的凉州在今天的甘肃武威,接下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汉末三国时期的凉州人有多厉害。1969年,甘肃武威,在备战备荒口号的指引下,当地群众挖掘了当地一座叫雷台的高大土台,要在这里修一所防空洞。不久后,他们在雷台下面意外地挖到了一座古墓,几个胆子比较大的人沿着挖开的土洞钻进墓室,不成想,自此揭开了中国历

  • 在古代女性出行在外是如何解决内急的?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一、解决办法:1、古代的女性都很细心的,大户人家的不用担心,路上都会带马桶。2、普通女子出门都会做好准备少喝水,出门时间短不需要方便的;如果时间长了感到内急会有些麻烦,如果在闹市里,确实没条件去厕所,也只能先憋着回住处再去解决了。所以古代女性有时需要受点罪,具备憋尿的功夫,如果出远门,或许一天都不上

  • 二战期间有哪些奇葩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常德会战期间的一件事。常德会战是抗战中,最惨烈的几次防御战役。防御这里的74军第57师官兵,同强大的敌人血战十多日,最终全军覆没。期间,却有一起斗智斗力的事情,现在看起来很奇葩。日军反复攻击国军一处碉堡。战前,这个碉堡前修筑了很多工事,最外层有大量砍倒的树枝,上面都是很尖锐的树杈

  • 古代傍晚要准时关城门,回来晚了还能进去吗?有何历史依据?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这么说吧,在古代,城门都是准时关门的,除非有最高指挥者命令或者特殊的通行证件(比如有战事,八百里加急),除此之外是万万不可能打开城门的。若是要强行通过,估计小命就葬送于此了,那么有没有其他小路或者暗道可以悄悄进城呢?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一个巨大区别,就是中原王朝喜欢筑城。在封建专制王朝,除了个别的强悍

  •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么打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赤壁之战”描写的极为精彩。不过,《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毕竟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际上赤壁之战的过程并不复杂,分为“赤壁初战”和“火烧乌林”两部分。简单叙述一下这场战争的过程吧。曹军南下,刘琮投降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之后,开始讲战略中心转向南方。

  • 清朝甲午战争中清军有没有打胜日本的小战役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就说说清军胜利的辽阳东路争夺权战。1894年11月,日军决定夺取辽阳,奉天,第3师团和第5师团分别两路进军。先导部队就是混成第10旅团,11月13日,日军侦察队,步兵大尉足立武政带领1个中队作为尖兵进入到赛马集,遭到清军依克唐阿部队的伏击,八旗骑兵突然冲进日军队伍当中,最后,日军逃回出发地。另外

  • 高丽弹丸之地为何让隋唐那么头疼?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导读:隋唐时代,战争频发,吐谷浑、突厥、吐蕃等国均有战争发生,在隋唐史上,有一个国家,被两代帝王征讨,那就是高句丽,一个弹丸之地,让两个朝代的帝王头疼不已。为了对付这个高句丽,隋炀帝冒着灭国风险,也要诛灭于它,唐太宗甚至为之御驾亲征。为了征服高句丽,隋唐两朝,都做了无尽的努力,但是为什么这么一个小国

  • 为什么从汉朝到隋唐、蒙古都要发兵进攻朝鲜,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老龙史社品读历史,希望让你有所收获!在朝鲜旧土上曾经存在多个政权,比如卫氏朝鲜、高句丽、新罗、百济等等,这其中有一些和当时的华夏政权是处于友好的,也有冲突不断的,但是抛开政治军事等方面不谈,之所以数个朝代都欲对这个地方的政权除之而后快,而是有其内在原因的。一、大陆接壤的唯一农耕国家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

  • 赤壁之战的立头功的是周瑜还是诸葛亮?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虽然说决战前孔明出谋献策,草船借箭,用火功的方法来取胜。那只是序曲。头功当然是周瑜了。因为孙刘联军,主要是周瑜率领的三万水军,成为击败曹操的主力军。这是其一。赤壁之战,主要是周瑜指挥的。这是其二。取胜的关键人物是黄盖,胜负难料时,黄献计,诈降。才使得火烧赤壁圆满成功。把曹操的水军烧得干干净净,如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