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赤壁之战导致三分天下,为何曹操会在最关键的时候输掉?

赤壁之战导致三分天下,为何曹操会在最关键的时候输掉?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708 更新时间:2024/1/23 19:16:39

答:有以下几点

1.《三国志魏书武帝本纪》记载:“(建安)十三年,秋八月,公南征刘表。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中另一处记载:“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由此可得出结论,由于风土习惯的不同,导致曹操军队身染疾病,造成大多的伤亡,加之北方人不熟悉水战,所以使得凭借一场赤壁之战造就了周瑜。

2.造成赤壁之战曹操最失败的还是在他个人,首先曹操之前率大军攻打刘表,结果大兵压境之下,刘表病死,荆州内乱,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荆州。第二:东吴当时的状况分为两派,主战和主降,所以内部不团结。而且曹操打荆州时不费吹灰之力,而东吴的10万军队根本不可能跟曹操83万大军相抗衡。所以曹操打赤壁之战是抱着虐菜鸟的想法去的!

在记载中:“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从侧面可以印证到,曹操只要听从建议做好上文中所做的,那么荆州必然唾手可得,可是老天就是这么爱开玩笑,也是历史有缺的地方。

望采纳

任何战争,无论古今,都会首先考虑“天时地利人和”即所谓的战争三要素。汉未著名的“赤壁之战”中,曹操在“天时、人和”上拥有一定优势,但是,在很关键的“地利”上,则陷入严重的不利。反观孙吴方;君臣无惧曹操讹诈威胁,坚决对曹抵抗。在周瑜大都督的正确指挥下,曹操输掉了这一关键战役。

(赤壁之战双方态势图)

在赤壁大战前的半年,周瑜发动了重要的“江夏之战”,击败了刘表手下大将黄祖,夺取了汉水进入长江的重要关隘沔口,并且趁机向西扩展到陆口一线,这里距离赤壁仅有十里路程。

这个战役有两个意义:

一,提前为吴军进行作战热身。

二,军队西移至陆口,为在赤壁消灭曹魏大军作好了战场的选址准备。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十月,江夏战役结束后半年,已经攻占了荆州的曹操,立即剑指东吴,只见江中的战船密、北岸铁骑飞扬,大战一触即发!

周瑜和鲁肃是坚定的主战派,在孙权的赞叹声中,坚决要和曹军血战到底。

我们现在应该搞清楚的是,曹操在军队人数上存在极度夸张的办法,以图在声势中压垮兵力仅有三万的东吴,所谓“八十万”大军的威胁,在精明的周瑜统计下,除去荆州降军七、八万,曹操军只有十万多人,加在一起实际上仅有二十万左右。

另一个应该清楚的是,赤壁之战古战场就是现在位于长江南岸的湖北省蒲圻市西北的赤壁镇。

赤壁大战的序幕徐徐拉开,犹如武林高手的对决,揭幕战仅仅是试探性质,当然,这是曹操当时的看法。

而周瑜心中的秘密则是把曹军引到赤壁对岸一个叫乌林的地方。据《三国志》五十四卷周瑜传:“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己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这就说明,刚一开战,曹操并没有在长江南岸停留、驻扎;但是,熟悉地形地貌的周瑜,抢先守住南岸之赤壁,一旦曹操进入了北岸之乌林,将再次与曹军作战。

时年不到三十六岁的周瑜,虽然面对的是业已五十四岁的曹操,但是,周瑜此战的智商和谋略,超过了曹操。

周瑜最大的智慧就是对战场地址的选择

它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赤壁附近的陆口,曾经是荆州刘表的地盘,也是部下大将黄祖的军事要塞,防守设施齐全,现在这里作为东吴的势力范围,周瑜等于是在自己的家门口作战。而且赤壁所在的长江南岸地形是地势陡峭的连绵山岗,易守难攻,周瑜占尽“地利”优势。

而赤壁对岸的曹军驻地乌林地区,是广阔而低洼的沼泽湿地,楚国时代的“云梦泽”就是这里。

这种沼泽低洼地带,兵法上称为“沮泽”,凡是指挥将领,都会避开这些险恶之地。

孙子兵法.九地篇》认为:“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地。”

红军长征路上的草地,就是属于沮地;兵法称为圮地,“”就是崩溃的意思。所以红军迅速撤离北上,离开了这个凶险之地。

再谈谈赤壁面对的长江水势,在赤壁的上下游,水面都是一千五百米到三千米,而赤壁江面仅有一千一百米,水面在此收窄,江流格外湍急。

火烧赤壁,如果火借风势,必然要把下风的战船燃成一片火海。

周瑜所在的南岸赤壁,由于地势高陡,江风遇阻反吹向北岸。周瑜在夺取陆口的战斗中,就曾经指挥黄盖使用火攻,从而大败黄祖。

周瑜精心策划了这个圈套,只要曹操进入了这个陷阱,必败无疑。

以后的黄盖诈降曹操,等候风向,实施火攻,曹操中计,东南风起,火烧战船,曹操败走华容道,于是汉未纷争结束,三国鼎立,其中过程各位都很清楚,余不再叙。

结束语:赤壁之战是周瑜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有利条件,利用北兵不善水战,水土不服的窘境,取火攻的熟悉战法,使曹魏水军陷在狭窄、湍急的江面,无法展开优势兵力,从而导致大败,此战也成为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与“井径之战”“淝水之战”一样,成为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浅谈蒙宋阳平关之战,为何蒙军入蜀已呈必然之势?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宝鸡到成都中间,有一个小镇名叫阳平关,它就是蜀道的锁钥。它的北边是秦岭山脉,南面是大巴山,嘉陵江水依镇而过,据传说当年赵子龙就在此镇守。蒙古、宋朝之间爆发的阳平关之战,是南宋保卫四川的关键之战。此关的守将就是南宋名将曹友闻,他是宋初名将曹彬的12世孙,以忠义闻名,也是著名的“进

  • 你知道许昌有哪些名人故事吗?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河南许昌历史悠久,名人众多,今天介绍几位1988年以后授衔的许昌籍解放军高级将领,他们是:△刘永治,河南鄢陵人,解放军上将军衔。1944年11月生,196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大学学历。历任陆军集团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兰州军区政治委员、解放

  • 割据敦煌的归义军是如何灭亡的?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归义军最后是被西夏吞并的。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51年),河西大族出身的张议潮领导沙州汉人起义,驱逐吐蕃势力后,消息传回了唐都长安,中原人心为之一振。失去了六十年的河西走廊终于回归唐土。宣宗皇帝听说后,也是十分振奋,便下旨设置归义军,治所就设在沙州,首任归义军节度使由张仪潮出任这就是归义军的来由。关

  • 兵家必争之地幽云十六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幽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燕云十六州”。“燕云”这一名称最早现于《宋史-地理志》,燕云十六州包括今北京、天津全境、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等广大地区,面积约10.5万平方公里。(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具体有:幽州(又称燕州,今北京市)檀州(今北京密云)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蓟州(今河

  • 满清进攻明朝,朝鲜积极出兵帮忙,满清当年是如何对待朝鲜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此题还是有一点小瑕疵的,其实在丙子之役(皇太极第二次发动对朝鲜的征服战争)后,尽管朝鲜屈服于清朝,并且助兵助粮,但是这态度实在算不上积极,最多只能是消极应付,这敷衍的态度有时候会气的皇太极暴跳如雷,恨不能身上装个翅膀直飞汉城痛扁朝鲜国王李。皇太极第二次征朝鲜是在崇德元年(1636)十二月,清军集结1

  • 明朝靖难之役,朱棣历史上到底是怎么反败为胜的?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靖难之役历时三年,历经十六次大的会战,其中,朱棣方胜十二次,败四次。整体而言,靖难之役分为两个阶段,题主所说的反败为胜的转折点,或者说表面上的原因,应该发生在第一阶段北方平原战场结束,朱棣转而开辟南方战场的节点上,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北方平原战场的所谓“败”,倒不如说是朱棣方进

  • 靖康之耻具体发生在今天哪里,详情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北宋靖康之耻的真正原因及过程。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讲述的是在北宋公元1126年间,北方的女真族攻占当时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并掳走北宋皇帝宋钦宗、太上皇宋徽宗和皇室、宫女嫔妃、大臣等数十万平民的事件,由于此事年发生于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下面我们一起看看靖康之耻

  • 上古时期涿鹿之战的真相,蚩尤究竟是谁?或真实存在过吗?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逐鹿之战,历来描写者很多,很多描写甚至赋予了玄幻色彩,因此,显得扑朔迷离。我认为,远古时期,那场大规模战役应该是真实发生过,而对比世界其他地区同时期类似战役的描写,逐鹿之战的细节相对靠谱,抛开呼风唤雨、召唤天神等玄幻色彩后,基本可以说得通。逐鹿之战应该发生过,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特点决定的对于逐鹿之战

  • 谁知道明万历年间援朝平倭的战争详解?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1592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从釜山登陆,连陷汉城,平壤。应朝鲜请求,明神宗派李如松率军援朝,和倭寇争夺平壤,初战失利,游击史儒战死,但明军加强攻势,最终夺取平壤,倭酋小西行长弃城败逃,中朝联军乘势收复汉城。光复朝鲜。到1597年,丰臣秀吉再次侵朝,此时战事主要在海上,明军和朝鲜李舜

  • 赤壁之战诸葛亮和周瑜谁的功劳大,曹操是自己烧掉战船撤退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很显然,这首词是赞扬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英雄气概。周瑜在赤壁之战的功劳是世人皆知的。诸葛亮只是在之前,被刘备派为联络代表,到江东解说了一番联盟的必要性。《蜀书-先主传》记载“(孙刘联军)与曹公战于赤壁”。《吴书-吴主传》记载:“瑜,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