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兵家必争之地幽云十六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兵家必争之地幽云十六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440 更新时间:2024/1/23 19:56:05

幽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燕云十六州”。

“燕云”这一名称最早现于《宋史-地理志》,燕云十六州包括今北京、天津全境、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等广大地区,面积约10.5万平方公里。

(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具体有:

幽州(又称燕州,今北京市)

檀州(今北京密云)

顺州(今北京顺义)

儒州(今北京延庆)

蓟州(今河北蓟县)

瀛州(今河北河间)

莫州(今河北任丘北)

涿州(今河北涿州)

妫州(读:gui,今河北怀来)

蔚州(读:yu,今河北蔚县)

武州(今河北张家口宣化区)

新州(今河北涿鹿)

应州(今山西应县)

寰州(今山西朔州东)

朔州(今山西朔州)

云州(今山西大同)。

燕云十六州所在地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原农耕汉族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天然屏障。

由于处在边境地区,故其战略意义非常重要。失去燕云十六州这个天然屏障,将导致中原王朝直接暴露在北方草原民族的铁蹄之下。故自秦始皇时起,即对这一地区非常重视,此后历代中原王朝亦是如此。

公元936年,时任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起兵反叛,不久其即被后唐大军兵围太原,就在战争处于胶着之际,石敬瑭被迫向契丹求援。时年九月,契丹军南下解了石敬瑭之围,并帮助其击败后唐军。

所谓无利不起早!

契丹亦是如此。

灭掉后唐后,石敬瑭自立为帝,作为对自己恩人契丹的回报,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这一重要战略屏障献于契丹,并每年向契丹称臣纳贡,光布匹就达30万。

除此之外,为表忠心,石敬瑭竟认比自己小十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而自己则成了被后世贻笑千载的的“儿皇帝”。

(后人绘石敬瑭向辽太宗跪拜)

由于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献给了契丹,使得中原王朝丧失了抵抗游牧民族南下的重要保护屏障,亦使辽国的疆域直接扩展到长城沿线,给后世中原王朝埋下了巨大隐患,尤其是北宋,造成北宋政权深受北方游牧民族威胁长达二百余年。

可以说,燕云十六州对宋朝的衰败与灭亡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也是自那时起,往后的中原朝代皆没有完全收复该地。

宋朝立国后,宋太祖赵匡胤曾打算用金钱向辽国赎回该地,但没有成功。

1125年,金朝灭辽。

不久,金兵又大举南下俘虏了北宋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燕云十六州便成为金朝疆域。

蒙古崛起后,不出几年又灭掉金朝。1213年,燕云十六州被蒙古帝国占领。

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后,命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上歼灭元朝残余势力。于1368年,攻克原元朝都城大都,使得燕云十六州自石敬瑭献于契丹始,在非汉族统治450余年后重回汉人势力范围。

影响明朝历史走向,震惊中外的重要事件“土木堡之变”亦发生于此。

明朝灭亡,清军于1644年入关,该地再次落入非汉人统治疆域,且直到1912年清廷覆灭。

清帝退位后,燕云十六州归北洋政府接管。抗日战争爆发后,又落入日本人手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燕云十六州再次回归中国版图之上。

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

转眼间,千载已过。

燕云十六州在这一千多年时间内,起起落落,几易其主。

其中的幽州更是逐步成为了北方重镇,成为了金、元、明、清的都城所在地,成了新中国的首都,今天的北京市。

燕云十六州作为中原汉族王朝的重要战略屏障,既见证了历代王朝的兴衰起伏,朝代更迭;更亲历了华夏历史进程的一步步走向。

燕云十六州,燕是今北京市,云是今大同市。

十六州大致包括今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廊坊、承德、保定、衡水、张家口、大同、忻州、朔州等地。

这些地方是传统上的边境地区,汉高祖白登之围就在此地,安禄山也是从这里起兵谋反的。

北魏南迁以前,大同是它的都城所在。辽国得到十六州以后,在燕州建了南京析津府,在云州建了西京大同府。后来金国在辽南京基础上建立金中都,元朝在金中都基础上建立元大都。后来北京成为中国明、清、民国和共和国的首都。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满清进攻明朝,朝鲜积极出兵帮忙,满清当年是如何对待朝鲜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此题还是有一点小瑕疵的,其实在丙子之役(皇太极第二次发动对朝鲜的征服战争)后,尽管朝鲜屈服于清朝,并且助兵助粮,但是这态度实在算不上积极,最多只能是消极应付,这敷衍的态度有时候会气的皇太极暴跳如雷,恨不能身上装个翅膀直飞汉城痛扁朝鲜国王李。皇太极第二次征朝鲜是在崇德元年(1636)十二月,清军集结1

  • 明朝靖难之役,朱棣历史上到底是怎么反败为胜的?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靖难之役历时三年,历经十六次大的会战,其中,朱棣方胜十二次,败四次。整体而言,靖难之役分为两个阶段,题主所说的反败为胜的转折点,或者说表面上的原因,应该发生在第一阶段北方平原战场结束,朱棣转而开辟南方战场的节点上,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北方平原战场的所谓“败”,倒不如说是朱棣方进

  • 靖康之耻具体发生在今天哪里,详情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北宋靖康之耻的真正原因及过程。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讲述的是在北宋公元1126年间,北方的女真族攻占当时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并掳走北宋皇帝宋钦宗、太上皇宋徽宗和皇室、宫女嫔妃、大臣等数十万平民的事件,由于此事年发生于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下面我们一起看看靖康之耻

  • 上古时期涿鹿之战的真相,蚩尤究竟是谁?或真实存在过吗?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逐鹿之战,历来描写者很多,很多描写甚至赋予了玄幻色彩,因此,显得扑朔迷离。我认为,远古时期,那场大规模战役应该是真实发生过,而对比世界其他地区同时期类似战役的描写,逐鹿之战的细节相对靠谱,抛开呼风唤雨、召唤天神等玄幻色彩后,基本可以说得通。逐鹿之战应该发生过,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特点决定的对于逐鹿之战

  • 谁知道明万历年间援朝平倭的战争详解?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1592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从釜山登陆,连陷汉城,平壤。应朝鲜请求,明神宗派李如松率军援朝,和倭寇争夺平壤,初战失利,游击史儒战死,但明军加强攻势,最终夺取平壤,倭酋小西行长弃城败逃,中朝联军乘势收复汉城。光复朝鲜。到1597年,丰臣秀吉再次侵朝,此时战事主要在海上,明军和朝鲜李舜

  • 赤壁之战诸葛亮和周瑜谁的功劳大,曹操是自己烧掉战船撤退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很显然,这首词是赞扬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英雄气概。周瑜在赤壁之战的功劳是世人皆知的。诸葛亮只是在之前,被刘备派为联络代表,到江东解说了一番联盟的必要性。《蜀书-先主传》记载“(孙刘联军)与曹公战于赤壁”。《吴书-吴主传》记载:“瑜,普

  • 赤壁古战场今何在?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点灯熬蜡整到下半夜,弄了四五千字,回答了一个赤壁古战场的问题,居然没有阅读量,这让豹眼很不爽。不是力作,起码是呕心,但这情况很伤情绪,已经不明白究竟如何来回答问题啦。再借这个问题,换个角度,换个思维尝试一下吧。问题的回答,满足自己的感觉是第一要的,但阅读者没感觉,自己也就无法满足感觉啦哈。鉴于许多文

  • 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谢安叔侄如何做到以少胜多?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组成87万大军南下,自称投鞭可以断流,以一举灭晋。晋相谢安使谢玄等率北府兵8万迎战,在洛涧(即洛河,在今安徽淮南东)大破秦军前哨,苻坚登寿阳城,见晋军严整,遥望八公山上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这就是成语“草木皆兵”的由来。晋军进至淝水,要求秦兵后移,以便渡河决战。苻坚想乘晋军半渡时

  • 宁远大捷的真实情况是什么?袁崇焕被杀后为什么老百姓争相食其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宁远大捷阻止了后金汗国南下进军的步阀。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汗王在不到一年时间两度折戟于宁远城下。在红衣大炮(明朝皇帝敕封红衣大炮为安寇平掳大将军)的威力下,后金八旗铁骑死伤无数,最后皇太极无可奈何之下悻悻然撤兵回盛京。对这场战役后金汗国死伤人数明清双方记载都语焉不详,似乎有意隐瞒。明朝官方史料称:“

  • 统万城战役中,坐拥坚固城池的夏军,为何却被北魏骑兵击败?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统万城战役是北魏和胡西夏的以骑兵攻城的经典战例载入史册。北魏能战胜拥有固若金汤城池西夏几条因素如下:1.当时胡西夏新王巳故,国内争权夺利纷乱的内忧。2.又界入了与西秦战争削弱了战力的外患。3第一次诱敌出城歼灭其夏兵力。4.坚壁清野扫清了城池附近可依靠有生条件。5.西夏弃城逃避引已恐乱。6.北魏王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