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和通泊之战战况如何?

和通泊之战战况如何?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4908 更新时间:2023/12/24 8:25:47

这一战清朝确实败的极惨,说全军覆没并不为过,而且损失的都是精锐部队。后果也非常严重,原定西北两路合围被彻底突破,清朝经营多年才取得的绝对优势几乎丧失。可以算做清朝中期军事上最惨痛的失败,需要重点指出的是,这次惨败清军的京营八旗也损失惨重,那是清朝最精锐的武力。

战争背景反复的准格尔康熙年间,噶尔丹东征,康熙连续三次御驾亲征终于平定,葛尔丹被杀。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侵入准格尔,并且挑动罗卜藏丹津反叛,罗卜藏丹津被年羹平定。继位不久的雍正与策妄阿拉布坦议和,划定边界。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暴毙,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开始着手训练火器兵“包沁”,并于1728年再次叛乱。1729年10月雍正发兵西北两路围剿葛尔丹,1730年策零请擒罗卜藏丹增议和,雍正决定暂缓进兵,中缓兵之计。1730年秋,完成集结的策零再次进攻清朝,战争一触即发。

1731年4月,北路军统帅靖边大将军富尔丹上表言科布多(今蒙古国科布多省)为进军咽喉,请筑城屯军,雍正诏准。同年5月,富尔丹移兵科布多。与此同时策零权衡西北两路对手,觉得北路军兵力稍弱,起兵北上。

军力对比暗含杀机的对手准格尔部:由策零亲自带领,将领涵盖准格尔部几乎所有精锐。

骑兵:24000名

炮兵:1000名

步兵:4000名

火器兵:1000名

总兵力3万,以骑兵为主,野战能力强悍,但缺乏工程器械,虽然炮兵的火炮较先进,但数量稀少,攻城能力很差。

清军:富尔丹亲自率队,顷承郡王锡保随军掌振武将军印、副将巴赛、查弼纳,前锋将军丁寿、副统领塔尔岱。云集各地将领数十名,可以说人才济济。

京营八旗兵:6000人(可以说在雍正朝京营八旗是单兵素质最好,装备最强的部队,所有兵员都是满洲和蒙古八旗中精选而来,前锋营的鸟枪配置率一度达到一半以上)。

车骑营:9000人(岳钟琪所创战车部队,每车宽两尺,长五尺,由五名士兵操作,是一种多功能部队,可以运粮,可以结阵防守,也可以阻挡骑兵冲击)。

奉天等地各驻军抽调部队:8800人(这部分兵员比较杂,有黑龙江达斡尔等部猎手出身的鸟枪兵精锐2000人,也有奉天的满洲骑兵,还有土默特等部的蒙古骑兵,还有宁夏的驻地步兵)。

总兵力23800人,部队构成非常庞杂,肯定存在令出多门的问题,而且主将是公爵,却由郡王掌将军印,本身就是重大问题。但优势也很明显,还有西路军配合,并且可以据城而守,只要不贪功冒进就问题不大。

战前准备简单的烟雾弹策零命令一万部队据河上游驻扎,剩下两万主力在河边的博克托岭埋伏,又让心腹塔苏尔海丹巴故意被清军抓住。此人供述策零虽然发兵3万,但与妹夫不和,所以实际兵力只有两万,而且已经分兵,其主力驻扎在博克托岭。

让人诧异的是久经沙场的富尔丹居然相信了,他决定率军主动出击,以宁夏兵将领素图和戴豪率4000兵为先锋,以前锋统领丁寿率本部为第一队,以土默特部马尔萨率本部为第二队,富尔丹本人率主力跟进,直扑博克托岭,想一举歼灭准格尔部主力。

战争经过单纯的各个击破六月初九:丁寿所部第一队抓获准噶尔巡逻兵,其称此地距离准噶尔部前锋部队不足三日路程,该前锋部队不足千人,尚未扎营。富尔丹令丁寿急行军,丁寿部连赶路数日,一无所获。

六月十七日:清军再次抓获巡逻兵,称2000人的准格尔部队驻扎博克托岭,富尔丹又令先锋素图部直扑过去,同时富尔丹将大营驻扎在和通泊附近。

六月十八日:丁寿部遇准格尔兵,斩敌400,其余均翻山逃窜。富尔丹坚定了博克托岭有小股敌军的信心,带领主力开始急行军。

六月十九日:富尔丹率主力与前锋部队汇合,开始向博克托岭进军。

六月二十日:清军进入博克托岭,伏兵四起,以骑兵居高临下向清军反复冲击。富尔丹亲自组织反击,奈何仰攻难进,豪无战果。这时的富尔丹才恢复了几分宿将本色,判断再不突围非常可能本全歼,于是下令突围。

六月二十一日:策零发觉清军突围意图,猛攻清军两翼,富尔丹将主力一分为二分别支援,但天降大雨冰雹,救援未果。

六月二十二日:东翼觉罗海兰突出重围,丁寿、素图两名将领自杀;西翼主将塔尔岱苦苦支撑,富尔丹于是命令最精锐的达斡尔鸟枪兵支援,结果鸟枪兵刚一接敌就溃散,西翼部队覆没,塔尔岱仅以身免,马尔齐自杀。

六月二十三日:富尔丹率清军残余主力突围,回到和通泊大营,策零趁其立足未稳,包围大营。蒙古科尔沁部骑兵陷在大营外,作为主力的土默特部骑兵回军救援,这时其余清军见土默特部大旗居然在敌军中,错认主力已被包围,纷纷溃散。

六月二十四日:清军将领永国、觉罗海兰、岱豪自杀,查弼纳、巴赛、达福、马尔萨、舒楞额战死。主将富尔丹混在乱兵中突围成功,准格尔部一路追击到河边收兵。

七月初一:残余清军退回科布多城,仅余2000人,副统领塔尔岱也身受重伤,几乎不治。

战役总结自古知兵非好战这场战役的第一责任人无疑是主将富尔丹,他一错再错,终于将清军全部葬送在阿尔泰山边。从军力到军队结构没有一样占优势,他就敢相信一个俘虏的话主动出击;从地形到天气没有一样明确,他就敢主动和前锋部队汇合,终于把清军送进了包围圈。

这样也就罢了,发现中伏后不赶紧突围,心存侥幸的仰攻山头,把宝贵的战马消耗了近5层,这时候再想突围已经千难万难。最后就是建在和通泊的大营,居然依湖而建,准格尔包围大营的时候只需要两面就行,营内清军突围就是在用添柴战术送人头。这么多问题汇集到一起,全军覆没一点都不意外。

这一系列错误的源头其实只有一个,富尔丹被一个贪字迷惑,因贪功而好战,因好战而求战,终于不可收拾。

我们知道大清一向是欺软怕硬的主,在跟明军交锋时那是以一当十,无往不胜。在和李自成过招的时候,也是砍瓜切菜一般,如入无人之境。在扬州、在嘉定面对手无寸铁的百姓,八旗子弟个个奋勇当先,神兵天降一般;可这些军队都是欺软怕硬的主,就是俗话说的见神敬见鬼弄。

跟俄国人打如此,跟英法打也如此,跟八国联军打跟日本打同样战无不败。可谓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但大清也不是绝对的内战内行,有一次在内战中也遭遇过惨败,全军覆灭,这就是鲜为人知的和通泊之战。1644年,多尔衮带着十万清军进京,满清取代了明朝成为中国新一代统治者。

与此同时,中国西北的准格尔部羽翼也渐渐丰满,悄悄崛起,在头领噶尔丹的带领下国力蒸蒸日上,生机勃勃,

在17世纪末期,雄心勃勃的噶尔丹已经不满足于蒙古草原那一片天空,他要重现先人辉煌、重建千秋伟业。噶尔丹带兵东进,壮志未酬,死在东征的路上。噶尔丹的接班人的准噶尔汗策也是个有仇必报的好汉,他厉兵秣马,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悄悄向东发展。

眼看着准格尔地盘滚雪球似的不停扩展,康熙心里毛了,怕这个噶尔丹成了气候,威胁到满清江山。于是康熙爷发威御驾亲征,但几次都收效甚微,都没有把噶尔丹打服了。而且噶尔丹精通游击战的16字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把康熙气得嗷嗷叫,干瞪眼。满清一直想剪除这个心头大患,但一直力不从心。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1731年(雍正九年)机会终于来了。一天,探马来报,准格尔内部分裂,早就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的大清趁着这个机会,派出七万雄兵杀向准格尔。

可是,这场精心准备的战争竟然以惨败结束。准格尔虽然地广人少,兵力不足,但游牧民族个个彪悍无比,身强力壮。而且蒙古人的兵器早已今非昔比,都已经鸟枪换炮,而且还是俄罗斯、欧洲那边的大威力火炮。虽然还有一部分是山寨的,但比起大清的武器,不知道先进了多少,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

清兵这次讨伐准格尔的统帅叫傅尔丹,这是个非常有头脑的将军,快到准格尔的时候,他担心自己孤军深入有去无回,兵分两路进攻,并特意留下一部分人马接应,然后带领主力安营扎寨,派先头部队先去探听虚实。

因为当时雍正发兵的时候,是根据情报准格尔内部因为接班人问题起了内讧,雍正才下令乘人之危攻打准格尔。但傅尔丹对此消息始终半信半疑,所以傅尔丹要先落实一下。

6月18日,清军先头部队赶到,到准格尔以后才发现人家严阵以待,根本就没有什么内讧,雍正爷想乘人之危却被人家挖坑。

当傅尔丹发觉有诈的时候,赶紧命令撤兵,可是已经为时已晚。

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首当其冲的是清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几千黑龙江八旗军,八旗军的先头部队遭到了准噶尔部队的新式火炮迎头痛击。八旗军不知所措,四散奔逃。

清军精锐被打散,准格尔士兵就像像狼群追杀羊群一样捕杀溃败的清军。为了整合溃散的士兵,傅尔丹派人向准格尔提出停战,谁知道准格尔那边竟然同意了,因为几天的激战,准格尔部队也需要修整补充。

6.23日,得到修整补充的准格尔部队向西山梁上的清军发起总攻,重整旗鼓的准噶尔军队,潮水般涌来。清军的反击被准格尔的火炮压制,再加上准格尔军中大量的火枪,西山梁的清军也被迅速击溃。

傅尔丹13000大军,此刻只剩下压阵的主帅和4000八旗兵了。清兵居高临下,艰难地抵御着准格尔军人的进攻,但防守已经毫无意义。因为他们的武器已经用尽,他们所考虑的就是如何减少伤亡,让更多的人全身而退。

6月25日,主帅傅尔丹在拂晓前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撤退事宜。此后,清军两拨人马两边掩护,一拨人前方杀出一条血路,保护这着军粮辎重向外突围。

走?哪里走?准格尔军吼声震天,杀声四起,三万大军四面八方杀来。

在数倍于自己的准格尔虎狼兵面前,清军官兵成了惶恐不安的羔羊,持枪的手瑟瑟发抖,说不清是几天没有吃饭的缘故,还是无边的恐惧。

总之,从士兵到将军全都失去了斗志,谁都恨爹妈少给了自己一条腿,谁都嫌自己跑得慢。

战马跑着跑着就栽倒了,士兵摔落马下,但后面的战马和很快从栽倒的战马和士兵身上踏过。最后阵亡的士兵至少有三成的士兵是败退途中被践踏而死,各种形状,惨不忍睹。

6月28日,清军溃退到达哈尔哈纳河,这时候他们已经弹尽粮绝,丢盔卸甲,往山林里藏匿。这时追兵赶到,又是一阵捕杀。一个时辰后,清兵除了个别残兵保护主帅逃生,其余悉数被杀害,无一活口。

不可一世的清军就这样在和通泊之战中全军覆灭,清军在此战中损兵折将近万人,清军军官14人丧生,仅主帅傅尔丹等4名将军生还。傅尔丹主帅败退京城带来的消息让雍正震惊,他急忙下令封锁消息,但不久后,清军惨败的消息还是通过小道途径传开。

和通泊一战把满清军队打怕了,雍正爷再也不敢提准格尔,全军官兵都得了恐准症。

痛定思痛,和通泊一战也让清军意识到兵器落后,他们根据战争中出现的问题,对自己的兵器开始改进,也算是没有白白挨打。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大规模交战后的尸体是怎么处理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战争可谓是人类文明双生儿,全世界有记载中的战斗个人类文明粗略估算是2:1,平均一年就有两次战争。可以说是兵锋年年有,狼烟岁岁烧。那么问题就有了,不管是几方交战和胜负如何,战场上总会留下或完整或残缺不全的大量尸体,当然,这里也包含了真死或装死的仁兄们!战场上成百上千的尸体处理一直是和大问题,一个

  • 如果你在古代骑一辆自行车上街,会发生什么情景?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既然是如果,那就假设一下喽在古代骑一辆自行车,街上的行人是都没有见过自行车的,所以是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有疑惑是肯定的,也有猜着看的,也有拦下我问的,不过我不认为会引起骚乱,或者惊慌。不要把古人想象得太蠢或者古板,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不是已经都发明出来木牛流马了么?古代人的智慧不可小觑,古代的发明也

  • 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发生在郑州还是新乡?为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是一系列战斗组成的大决战。战斗的地点有多处,但最终的决战在官渡,因而史称“官渡之战”。但这个官渡究竟是在郑州还是新乡,一直存在争议。大多数史料认为是郑州的中牟县境内,而且中牟县的官渡镇有古战场的旅游开发,很像那么一回事,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官渡是在新乡阳武县。

  • 有人说两次万历朝鲜战争奠定了此后东亚三百年的历史,你怎么看?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万历朝鲜战争,即朝鲜所说的壬辰倭乱,日本所言的文禄·庆长の役。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是在日本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武家代表人物丰臣秀吉。因为这场战争,东亚各个阵营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万历十六年,即日本天正十六年(1588年),虽然日本重臣太阁丰臣秀吉基本完成了对日本的统一,但是日本

  • 隋朝是征服朝鲜半岛而耗空国力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三征朝鲜只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急功近利开凿大运河,不顾实际情况劳命伤财,大动劳役,干戈。原因之三是任用奸臣,朝纲混乱,荒淫无度,加速灭亡。隋炀帝杨广三次东征高丽(即朝鲜半岛)是消耗国力最大也是国家最后一次被他挥霍的“机会”。好战分子杨广三次东征高丽,第四次国库空虚,实在无力支撑,而作罢。一征高丽大

  • 攻灭高句丽、百济之后,唐军又在朝鲜半岛驻扎了多少年?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继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后,唐高宗派兵在660年攻入百济首都泗,668年攻入高句丽首都平壤,设立都护府并驻军,后来由于昔日盟友新罗反叛,和唐朝西部吐蕃势力崛起,唐军撤出,676年,新罗统一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中南部。所以,从660年到676年,唐军在朝鲜半岛驻扎了约16年。655年,高句丽和百济联军入侵

  • 在古代哪个朝代允许百姓挎刀佩剑?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记着好像五代剩以十六。中国最早的禁武令是秦始皇收九州之兵,铸十二铜人。在随后的朝代里并未禁止百姓挎刀佩剑。唐朝的书生都有佩剑的习惯。如李白。但是,历朝历代都不允许百姓持有弓弩甲胄。一直到宋朝建立,宋代最早的“禁武令”颁布于北宋开宝年间。当时,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限制民间武装力量的发展,公开下令:“京都士

  • 骑墙术不好玩,皇太极两次征伐朝鲜王国,为何加速明朝灭亡速度?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导读:明朝后期,后金和大明鏖战。朝鲜奉大明王朝为正朔。朝鲜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其实和毛文龙是一样的。就是在后方牵制后金,使得后金不能全力进攻明朝。只有先全力征服朝鲜,才能去掉后顾之忧。整合朝鲜和后金的实力后全力攻打大明。明朝失去了毛文龙和朝鲜两个支点后,只能在正面战场实打实的比拼消耗。如果仅仅是这样还只

  • 当时的后金为什么不进攻邻近的朝鲜,反而要进攻比自己大很多的明朝呢?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只要皇太极不傻,自然是要避免腹背受敌的局面的,更何况当时毛文龙与朝鲜关系密切。因此在后金入关之前就曾两次进攻朝鲜,并最终迫使朝鲜与其议和,与明朝断绝藩属关系,转而向后金(大清)臣服。简单介绍一下这段历史吧。朝鲜发生政变,与明朝关系弱化朝鲜身为明朝的藩属国,对大明一向比较恭敬,也曾与明朝两面夹击进攻后

  • 历史上有哪些因为瘟疫引起的战争?详细解答一下,感谢大神?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在封神榜中,吕岳,制毒练药的神医秘方,使用,瘟疫毒药,偷袭,西岐城,后来,在神仙帮助下,了瘟疫,这就历史的记载,铝岳,被封为,瘟疫,无天大帝的神位,民间传说,除了吕岳,在民间,还一位,瘟神,唉,他就禹强,她知名度不高,很多伙伴甚至都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也只知道他是传说的,封神间海神,而被称为瘟神的,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