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战争两军对阵,为什么将帅先拼杀?

古代战争两军对阵,为什么将帅先拼杀?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746 更新时间:2023/12/24 8:25:58

因为这都是演义小说作家们骗人的。看过《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都会发现,兽人首领阿索格是站在高峰之上指挥军队,这才是古代主将正确的操作方式。公元1004年,辽国名将萧挞凛萧太后辽圣宗南下侵宋。在澶州之战中,萧挞凛自恃勇猛,亲自率队到澶州城外探视地形。他原以为自己远在弓箭的射程之外,却不料已经被一种大杀器暗暗瞄准。

在之前的一天,张皓从契丹返回,并带来了辽军计划明天来袭的谍报。当时澶州守将李继隆便事先安排射程可达“千步”的三弓床弩准备伏击辽军。

所以这天当等候多时的威虎军头张瑰,终于发现了目标后,便将所有的床弩暗暗瞄准了萧挞凛。那时其实他并不知道领头之人是谁,但鲜明华丽的盔甲表明,此人在辽国地位必定不低。

一时间伏弩齐发,倒霉的萧挞凛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一矢击中额头,得追随的部下数十百人拼死才将其抢回。

不久就传来了辽军主帅萧挞凛中伏弩而死的消息,这成为了决定宋辽战争的重大事件,促成了檀渊之盟的签订,从此两国保持了长达百年的和平。

这就是现实中,主将到两军阵前浪的下场,所以历代兵书中,对于主将隐藏位置非常重视。斩首行动也并不是现在战争中才提出来的概念,而是古代就非常常用的战术。

关羽为何被评为三国历史上第一的武将,正是因为他在冷兵器时代成功实施了斩首行动。“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见良麾盖”几字被惜墨如金的史书记录下来,自有其深意。

著名的电影大师黑泽明在他的历史大剧《影》中就完美展现了军中大将应该所处的位置,应是如《孙子兵法》中所言的那样“不动如山”,而非是率先出战。

正如诸葛亮《将苑》所说:“直而有虑,勇而能斗,此千夫之将”。在古代战争中将领单挑恐怕只存在于春秋之前的贵族之战,在后世战争中,这种将领身先士卒的情况大多只存在于千人将的级别。

如果真的到了大将亲自出战基本是已到背水之战的时候了,不然主将一旦被敌方发现针对,就会落得和萧挞凛一样的结果,三军立刻失去指挥而可能导致溃败。

主将的单挑,或许是有的,但绝对不会是两军对垒的主要形式。

战争是集体的拼杀,每一方必然要竭尽所能,发挥本部军队最大的潜力。

在你死我活的紧要关头,哪还能顾得上讲究什么原则什么风度。

您说:“尤其是三国纷争时期,关羽在华北温酒斩华雄一战成名,那么两军对垒时为什么弓箭手不远距离射杀对方?而要压住阵脚报上主将名号先行厮杀一番?还有长枪手,勾弩手只是在一旁观战。”

想了解古代战争的样子,是不能只看小说的。《三国演义》是不靠谱的。

在历史上,华雄并不是关羽杀掉的,而是孙坚杀掉的。

主将单挑,小兵们都在充当看客吗?那是比武擂台赛吗?一些作者总是在胡扯,怎么吸引人就怎么胡扯。要不,作者都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战争了,因为大部分战争实际上就是群殴。不仅不知道该如何描述战争了,甚至于都无法说明双方为何胜败了。总是这样说,一方主将的失利或被杀直接导致那一方溃败。

主将固然重要,但是它不是决定因素,主将死了,就会必然失败吗?马上就会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吗?副将就不能接着担当起来指挥的职责了吗?这把人把军队想得也太幼稚了吧?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的灭亡和壬辰倭乱有关系吗?万历皇帝为什么要出兵救朝鲜?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万历二十年(一五九二年)日本统治者丰田秀吉派十四万精锐军队发动侵朝战争,连续攻克,汉城,开平,平壤,朝鲜国王逃到新义州,多次请求万历皇帝出兵援朝。朝鲜危亡在旦夕,万历经廷议,决定抗日援朝。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正义当先的明王朝,先后派大将李如松等名将入朝做战,击败日本侵略军,收复平壤,开城,汉城。在谈

  • 和通泊之战战况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这一战清朝确实败的极惨,说全军覆没并不为过,而且损失的都是精锐部队。后果也非常严重,原定西北两路合围被彻底突破,清朝经营多年才取得的绝对优势几乎丧失。可以算做清朝中期军事上最惨痛的失败,需要重点指出的是,这次惨败清军的京营八旗也损失惨重,那是清朝最精锐的武力。战争背景反复的准格尔康熙年间,噶尔丹东征

  • 古代大规模交战后的尸体是怎么处理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战争可谓是人类文明双生儿,全世界有记载中的战斗个人类文明粗略估算是2:1,平均一年就有两次战争。可以说是兵锋年年有,狼烟岁岁烧。那么问题就有了,不管是几方交战和胜负如何,战场上总会留下或完整或残缺不全的大量尸体,当然,这里也包含了真死或装死的仁兄们!战场上成百上千的尸体处理一直是和大问题,一个

  • 如果你在古代骑一辆自行车上街,会发生什么情景?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既然是如果,那就假设一下喽在古代骑一辆自行车,街上的行人是都没有见过自行车的,所以是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有疑惑是肯定的,也有猜着看的,也有拦下我问的,不过我不认为会引起骚乱,或者惊慌。不要把古人想象得太蠢或者古板,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不是已经都发明出来木牛流马了么?古代人的智慧不可小觑,古代的发明也

  • 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发生在郑州还是新乡?为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是一系列战斗组成的大决战。战斗的地点有多处,但最终的决战在官渡,因而史称“官渡之战”。但这个官渡究竟是在郑州还是新乡,一直存在争议。大多数史料认为是郑州的中牟县境内,而且中牟县的官渡镇有古战场的旅游开发,很像那么一回事,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官渡是在新乡阳武县。

  • 有人说两次万历朝鲜战争奠定了此后东亚三百年的历史,你怎么看?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万历朝鲜战争,即朝鲜所说的壬辰倭乱,日本所言的文禄·庆长の役。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是在日本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武家代表人物丰臣秀吉。因为这场战争,东亚各个阵营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万历十六年,即日本天正十六年(1588年),虽然日本重臣太阁丰臣秀吉基本完成了对日本的统一,但是日本

  • 隋朝是征服朝鲜半岛而耗空国力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三征朝鲜只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急功近利开凿大运河,不顾实际情况劳命伤财,大动劳役,干戈。原因之三是任用奸臣,朝纲混乱,荒淫无度,加速灭亡。隋炀帝杨广三次东征高丽(即朝鲜半岛)是消耗国力最大也是国家最后一次被他挥霍的“机会”。好战分子杨广三次东征高丽,第四次国库空虚,实在无力支撑,而作罢。一征高丽大

  • 攻灭高句丽、百济之后,唐军又在朝鲜半岛驻扎了多少年?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继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后,唐高宗派兵在660年攻入百济首都泗,668年攻入高句丽首都平壤,设立都护府并驻军,后来由于昔日盟友新罗反叛,和唐朝西部吐蕃势力崛起,唐军撤出,676年,新罗统一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中南部。所以,从660年到676年,唐军在朝鲜半岛驻扎了约16年。655年,高句丽和百济联军入侵

  • 在古代哪个朝代允许百姓挎刀佩剑?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记着好像五代剩以十六。中国最早的禁武令是秦始皇收九州之兵,铸十二铜人。在随后的朝代里并未禁止百姓挎刀佩剑。唐朝的书生都有佩剑的习惯。如李白。但是,历朝历代都不允许百姓持有弓弩甲胄。一直到宋朝建立,宋代最早的“禁武令”颁布于北宋开宝年间。当时,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限制民间武装力量的发展,公开下令:“京都士

  • 骑墙术不好玩,皇太极两次征伐朝鲜王国,为何加速明朝灭亡速度?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导读:明朝后期,后金和大明鏖战。朝鲜奉大明王朝为正朔。朝鲜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其实和毛文龙是一样的。就是在后方牵制后金,使得后金不能全力进攻明朝。只有先全力征服朝鲜,才能去掉后顾之忧。整合朝鲜和后金的实力后全力攻打大明。明朝失去了毛文龙和朝鲜两个支点后,只能在正面战场实打实的比拼消耗。如果仅仅是这样还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