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你最喜欢古代哪一支“特种部队”?

你最喜欢古代哪一支“特种部队”?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428 更新时间:2024/1/23 16:15:09

干部团是红军时期的“特种部队”,也是一支精锐劲旅,负责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被喻为是“御林军”,新中国成立后,从干部团走出了2位共和国大将、2位上将、4位中将,这在一个团的历史上还是少见的。

1934年10月长征前,中革军委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与第一步兵学校、第二步兵学校和特科学校合并,组建干部团。由陈赓任团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钟伟剑(后毕士悌)任参谋长,莫文骅任政治处主任,方强任党总支书记。

干部团,顾名思义,全部由干部组成,他们都是红军中的骨干分子,装备是清一色的冲锋枪和钢盔。下辖三个步兵营、一个特科营、一个上级干部队,共1480余人。

干部团在陈赓的率领下,在长征中一路浴血奋战,敢打硬拼,战功卓著。土城战役,由于情报不准,双方激战激烈,陷入拉锯战,干部团参战后,如猛虎下山,打退了川军郭勋祺部的进攻,扭转了战局,毛泽东兴奋地说:这个陈赓,以后可以当军长。

二战遵义,干部团又一马当先,打得吴奇伟部全线溃退,俘虏3000余人。尔后,又长途奔袭,强占金沙江畔皎平渡,为中央红军过河,扫清了障碍。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中革军委决定,干部团与红四方面军的红军学校合并,成立红军大学。干部团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干部团虽然时间不长,但却走出了一批共和国将军,据统计有:团长:陈赓,大将军衔。政委:宋任穷,上将军衔。政治部主任:莫文骅,中将军衔。总支部书记:方强,中将军衔。一营政委刘道生,中将,二营政委丁秋生,中将,4营营长韦国清,上将,上级干部队(原中央红军大学)队长肖劲光,大将。

这个干部团历害吧,同意的,请点赞。

问题:你最喜欢古代那一支“特种部队”

我是斜阳几度,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精锐部队都有很多。比如:汉代的羽林卫,三国时期的虎豹骑,无当飞军;唐代李世民的玄甲军;宋岳飞的背嵬军等等。但是只论特种部队,我觉得东汉班超率领的三十六人使节团算得上是真正的古代特种部队。

特种部队,都是承担特种作战任务的部队。特种部队一般都小规模独立行动,很少在正面战场和大部队作战。讲究的是神不知鬼不觉,精准、快速、高效完成任务,经常起到一剑封喉的作用。比如斩首、偷袭、突袭、侦查、渗透等。班超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就是完美典范。

班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外交家,是千古传颂的民族传奇。从汉明帝末年开始,他带领三十六骑,在无任何财力人力支援的情况下,几乎以一己之力,在西域对抗匈奴势力。班超平定广袤的西域,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为大汉王朝建立了不朽功业。

班超在洛阳时,为官府抄书,奉养老母,工作异常辛苦。想起自己近而立之年,却无所成就,他不禁投笔感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这就是投笔从戎典故的由来。

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明帝命窦固、祭肜、耿秉等大将兵分四路出击北匈奴。班超投笔从戎,被封为假司马,随奉车都尉窦固军至天山。

班超率人马攻打伊吾(今新疆哈密一带),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大胜,随后被窦固任命为使节,与从事郭恂率三十六人出使鄯善国。从此,班超率领这三十六人的特种部队开始了杨威异域的征战。(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惧使西域。)

鄯善国就是古代楼兰国,班超的偶像之一傅介子当年在此降伏楼兰国。到达鄯善国后,国王一开始对汉使非常友好,接待规格很高。但是没过几天,鄯善国王对待他们忽然怠慢起来。

班超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告诉其他使节团成员,恐怕是匈奴的使节也来了,此时鄯善国王对于降汉还是降匈奴,心里狐疑不定,形势很危险,要提前防备。班超还从仆人哪里诈出了匈奴使节的信息。

然后召集随行的三十六人,一起饮酒。酒酣之际,班超激励他们说:“诸位与我一起出使西域,以求立功。如今匈奴使节才到没几天,鄯善王就开始怠慢我们了。如果鄯善王把我们送给匈奴人,我们必死无疑。大家看该怎么办?我觉得不如乘机杀了匈奴使者,逼迫鄯善国投降。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的一番话把众人激惹得热血沸腾,在班超的带领下,大家展开偷袭。

时值深夜,班超把三十六人分为几组。一组使用火攻;一组藏于匈奴使者营地后方,封住后门;自己带领主要人手携带弓箭伏于住处大门口。其时匈奴众人睡得正甜,忽见火光,又听到后门大呼小叫,神忙意乱,往门口逃去又中了埋伏。这一战匈奴被烧死了上百人,被汉使杀死了三十多人,匈奴使者团全军覆没,汉朝使节却无一伤亡。

随后班超召见鄯善国王,并奉上匈奴使者的首级。鄯善国王吓得腿脚发软,对天发誓效忠于汉室,并派王子入汉朝为人质。

这是古今中外第一次特种作战,以三十六人杀敌国使者,逼迫鄯善投降。班定远可谓千古一人!

班超随后带领三十六人的特种部队继续西行,在于阗杀巫师,国王投降。第二年春天,到达疏勒国(今新疆喀什)。疏勒国已经被匈奴人支持的龟兹国(今新疆库车)所灭,此时的国王是龟兹人,名叫兜题。班超先派部下田虑去招降疏勒,并告诉田虑:“兜题不是疏勒人,国人不会为他卖命。如果他不投降,立即抓捕他。”田虑到了之后,兜题果然丝毫没有归降的意思。田虑趁他不备,上前将他劫持。兜题部下四散奔逃。这是一次典型的特种部队斩首行动。

田虑马上派人通知班超。班超进入疏勒,召集疏勒将领官吏,诉说龟兹人对疏勒犯下的罪行,并立故疏勒王的侄子忠为王。疏勒人大喜,表示支持班超。忠等人请求杀死兜题。为了宣示威德,班超拒绝了,并释放兜题回龟兹。班超成为疏勒的占领军司令。疏勒成为班超在西域的第一块根据地。

班超以三十六人纵横西域,当机立断、果断勇敢,书写了一段传奇人生,更创造了中国特种小分队在异域的神话。牵制住了匈奴从而保住西域的太平,制止匈奴在西域的恃强凌弱,更维护了西域诸国和平往来,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明朝王夫之就赞誉他古今未有奇智神勇而能此者。历史定评:班超之后,再无班超。这大概是历史对一个人的最高褒奖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我国古代战争史“十大名关”第一山海关,第二关潼关是怎样的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古代战争史上,关隘的作用是很明显的。不少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一个关隘,真的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吗?难道不能绕过去吗?确实是这样,没有绕不过去的关隘,就算是连点成线的万里长城,或者马奇诺防线,都有可能被绕过,更不说一个点的关隘了。那为什么还要派重兵守着关隘呢?我们来看看山海关。这个

  • 古代打仗前是否真的存在“斗将”这种现象?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在不少小伙伴们的印象当中,古人打仗的流程一般都挺套路。大致就是己方武力值爆表的大将出阵挑衅,找人单挑。随着谩骂、辱骂的不断升级,最后对方阵营里总有不长眼、不服的小哥上来迎战,双方你来我往,交战几个回合后,己方大将“唰”一刀劈下之后,对方便被劈落尘埃。GAMEOVER。随后,胜利的一方大将往往会再秀一

  • 陕西靖边县儿子活埋母亲事件说明什么问题?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说明了人性的丧失,人味的缺少。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人活得都比较自私,缺少感恩的心很难为别人着想甚至父母,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因果。不是这子的吗?谢谢邀请!这起儿子活埋老母亲事件,至少说明三个问题。1不要欺负老实人,尤其那种平时的闷葫芦。这种人的恨意全部埋藏在心里,他不善言辞,也不屑言辞。恨意爆发出来却是可

  • 古代战争中什么时候才会埋锅做饭?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战争中,大军进兵前,三更埋锅造饭,五更进食,并做必要的准备,平明进兵。大军的顺序,分为前锋、中军和后卫。前锋多是悍将壮兵,冲锋陷阵,不能折了锐气。中军为主帅所处重地,兵多将广,乃枢纽之所在。后卫是预备队,提供后勤保障,兼顾护卫中军后方的安全。古代人打仗,多数光明磊落,两军阵前,使者来回穿梭,谈判

  • 三国时期,古人如何打“群架”,古阵法面纱如何揭开?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古人打仗可不是我们平常那种一窝蜂往上冲?打群架?no,no,打仗可不是打群架。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明清冷兵器时代,无数的军事家为了打赢战争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那想出的东西那是一套一套的,就比如阵法。阵法?我们大多数要么是从一些小说看到,

  • 为什么说“应州大捷”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比较奇怪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瞎猫碰上死耗子,糊涂皇帝瞎指挥,却意外打了个大胜仗。说实话,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透露着诡异,很多地方甚至令人无语,最后赢的也莫名其妙。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糊涂皇帝,他在位期间宠信以“八虎”为首的宦官,任用江彬等小人。同时他还营建“豹房”,疏于朝政,经常玩失踪,跑出去微服私访,朝臣们拿这位皇

  • 为什么古代战争战胜方会烧杀抢掠,侮辱妇女,甚至屠城?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为什么古代打仗赢的一方总是要烧杀抢掠,侮辱妇女,甚至屠城?原因有四点:一是震慑敌人。通过屠城方式彻底击垮敌人的战斗意志。清军入关后,在征服南明并强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时,受到汉族人民的激烈反抗,清军在江南一带制造了多起屠城事件。最有名的当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据《扬州十日记》记载,清军在攻进扬州

  • 古代为什么基本没有巷战?往往都是城破了兵将就溃散再无战斗力,为什么不能组织巷战节节抵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古代完全没有巷战的理由!大家想想看,古代城市和现代城市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没有高高的城墙和绕城的护城河。这个原因很简单,古代是冷兵器时代,面对冷兵器,高大坚实的城墙,可以说是守城一方最大的依仗,也是最坚固的屏障。无论对方用何种武器,刀枪剑戟,都无法破开城墙的防御。所以,古代攻城,只能通过云梯

  • 古代中国过春节,如果在战争期间,交战双方会休战吗?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打仗讲究一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基本上战争都爆发在秋收之后,由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更依赖于粮草的充足与否,否则就会因为粮草不济而自乱阵脚,导致大军不攻自破。更重要的是春节处于寒冬时节,发动战争的挑起方还得在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下,付出更大的人力物力来供应军需粮草,这对进攻方是相当不利的,增加了战

  •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虎牢关是现在的哪里?在此都发生过哪些历史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虎牢关,又称为成皋关、汜水关、古崤关,虎牢关的位置位于现在河南荥阳市区西北十六公里的汜水镇内。在古代,虎牢关是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据《穆天子传》中的记载,虎牢关之名,是和周穆王有关的。其记载的是:“天子猎于郑,有虎在葭中,七萃之士擒之以献,命蓄之东虢,因曰虎牢。”由此可见,虎牢之名是因周穆王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