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古代边防主要依靠天然屏障和人工屏障。
天然屏障即是崇山峻岭,交通不便,大军无法通过。人工屏障是修建城池,重军把守,长城便是其中之一。
北京地区,有着天然的屏障,西有太行山脉,北有燕山山脉。
这两处山脉把北京城完整的包了起来,所以北京古时候还有着“北京湾”的叫法。
通过此图我们可以看出,大军从东北方向进入,想要绕过山海关进去北京地区几乎不可能。
先不说崇山峻岭,即便你能绕过去,那么后续辎重粮草怎么办?给养怎么办?最后没办法还得撤军。
这个可以参考诸葛亮六出祁山就知道有多么困难了。
所以还得从山海关打过来,只有这样,辎重粮草才可以跟上进来,保证大军的后勤补给。
因为只有山海关这一狭小的地域,是没有高山阻隔的。
明朝时期,山海关一直都是由重军把守,想要突破太难太难了,一边是山,一边是海,都是易守难攻。
明朝末年,袁崇焕坚守山海关,努尔哈赤没能前进一步,还为此丢了性命。
要不是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多尔衮进关,估计清军没有那么快入关。
所以,正是这些原因山海关才被称为“天下第一关”。更是明长城的起点,是历史上重要的关口。
古代信息不发达,为什么大侠比武结果全江湖都知道,谁传出去的?
谢邀
“古代信息不发达,为什么大侠比武结果全江湖都知道,谁传出去的?”虽然古代信息不发达,但是象大侠比武这样的大事,还是有渠道传播的,主要他们各门派在全国各地有些地方都有交往的,有的是派专人到各地去通知的。不过他们的准备时间是非常长的,起码要提前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去通知,去约定。当然这些活动是极其希少的,并非是武侠电视剧里的频繁比武,在各地比武。只有以武会友的较多,武艺超群的人爱在外面巡回游历,会一会有超强武功的人。
我们这里武汉市旧社会经常有武功高强的人摆擂台,公开召开比武打擂活动、也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基本上几年就有人摆擂台,非常吸引人气,影响深远。有时候是为了占据码头而选择打擂,打赢了的自然就占据了码头,垄断了码头的活路和收入。解放后,这些恶习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总之,旧社会的江湖大比武都有他们自己的信息渠道,有些是派专人去通知的,虽然传递速度慢一点,但不会影响大比武的。
古代的信息不发达,那只是相对的,和网络、电信、传媒、物流、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相比,古代的信息传播速度肯定是落后的。但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古代的传播手段可是很高效的。比如哪里发生了灾情,一般都是八百里加急,远在天边的皇帝很快就会知道,并且及时组织人力物力等资源进行救援抗灾。
古人很聪明的,至少我觉得不比现在的人差。什么烽火、狼烟、信鸽,都可以传递消息。那些“假如唐朝有网友,世间太白何其多”的说法,在我看来非常不靠谱。我们出生的起点,可要比李太白死亡的终点高出好几个等级,接触的东西更是甩他老人家好几条街。
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那个问题,为什么武侠小说会出现在中国?
很多武侠剧中也有表现,这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村的荒野小店,要不就是,这是一间繁华都市中坐落在热闹地段的客栈,南来的、北往的、探亲的、进货的、等人的、聚餐的、赶路的、歇脚的,大家都聚集在了这里。进来喝口茶解解渴,吃点饭填跑肚子,吃吃喝喝不说话是不可能的,那多没意思,你聊聊你的见闻,我说说我的过往,他谈谈他的打算,乱哄哄一堂和气。
“打尖”一词就是这么来的,“这位客官里面请,小二上茶!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啊?”打发舌尖,除了用食物,还有话语。说着说着,这里出了什么怪事,那里有了什么奇事,朝廷发生什么大事,那家举办什么好事,全都知道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消息就这样被打探出来了。
若是在西方国家,武侠故事还真没办法往下走,因为他们的咖啡厅或餐厅,太安静了,你想打听消息,不存在的!
至于说大侠比武的结果是怎么让全江湖都知道的,我觉得是目睹实况的人传播出去的,于是人们口口相传,这个消息就在坊间迅速传开了。再加上说书的一渲染,大家对各路英豪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人言可畏”、“三人成虎”,也与此有关。
PS: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