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军事战争,从东北入华北,为什么只能走山海关?

古代军事战争,从东北入华北,为什么只能走山海关?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402 更新时间:2024/1/23 16:15:10

我们知道古代边防主要依靠天然屏障和人工屏障。

天然屏障即是崇山峻岭,交通不便,大军无法通过。人工屏障是修建城池,重军把守,长城便是其中之一。

北京地区,有着天然的屏障,西有太行山脉,北有燕山山脉。

这两处山脉把北京城完整的包了起来,所以北京古时候还有着“北京湾”的叫法。

通过此图我们可以看出,大军从东北方向进入,想要绕过山海关进去北京地区几乎不可能。

先不说崇山峻岭,即便你能绕过去,那么后续辎重粮草怎么办?给养怎么办?最后没办法还得撤军。

这个可以参考诸葛亮六出祁山就知道有多么困难了。

所以还得从山海关打过来,只有这样,辎重粮草才可以跟上进来,保证大军的后勤补给。

因为只有山海关这一狭小的地域,是没有高山阻隔的。

明朝时期,山海关一直都是由重军把守,想要突破太难太难了,一边是山,一边是海,都是易守难攻。

明朝末年,袁崇焕坚守山海关,努尔哈赤没能前进一步,还为此丢了性命。

要不是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多尔衮进关,估计清军没有那么快入关。

所以,正是这些原因山海关才被称为“天下第一关”。更是明长城的起点,是历史上重要的关口。

古代信息不发达,为什么大侠比武结果全江湖都知道,谁传出去的?

谢邀

“古代信息不发达,为什么大侠比武结果全江湖都知道,谁传出去的?”虽然古代信息不发达,但是象大侠比武这样的大事,还是有渠道传播的,主要他们各门派在全国各地有些地方都有交往的,有的是派专人到各地去通知的。不过他们的准备时间是非常长的,起码要提前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去通知,去约定。当然这些活动是极其希少的,并非是武侠电视剧里的频繁比武,在各地比武。只有以武会友的较多,武艺超群的人爱在外面巡回游历,会一会有超强武功的人。

我们这里武汉市旧社会经常有武功高强的人摆擂台,公开召开比武打擂活动、也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基本上几年就有人摆擂台,非常吸引人气,影响深远。有时候是为了占据码头而选择打擂,打赢了的自然就占据了码头,垄断了码头的活路和收入。解放后,这些恶习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总之,旧社会的江湖大比武都有他们自己的信息渠道,有些是派专人去通知的,虽然传递速度慢一点,但不会影响大比武的。

古代的信息不发达,那只是相对的,和网络、电信、传媒、物流、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相比,古代的信息传播速度肯定是落后的。但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古代的传播手段可是很高效的。比如哪里发生了灾情,一般都是八百里加急,远在天边的皇帝很快就会知道,并且及时组织人力物力等资源进行救援抗灾。

古人很聪明的,至少我觉得不比现在的人差。什么烽火、狼烟、信鸽,都可以传递消息。那些“假如唐朝有网友,世间太白何其多”的说法,在我看来非常不靠谱。我们出生的起点,可要比李太白死亡的终点高出好几个等级,接触的东西更是甩他老人家好几条街。

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那个问题,为什么武侠小说会出现在中国?

很多武侠剧中也有表现,这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村的荒野小店,要不就是,这是一间繁华都市中坐落在热闹地段的客栈,南来的、北往的、探亲的、进货的、等人的、聚餐的、赶路的、歇脚的,大家都聚集在了这里。进来喝口茶解解渴,吃点饭填跑肚子,吃吃喝喝不说话是不可能的,那多没意思,你聊聊你的见闻,我说说我的过往,他谈谈他的打算,乱哄哄一堂和气。

“打尖”一词就是这么来的,“这位客官里面请,小二上茶!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啊?”打发舌尖,除了用食物,还有话语。说着说着,这里出了什么怪事,那里有了什么奇事,朝廷发生什么大事,那家举办什么好事,全都知道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消息就这样被打探出来了。

若是在西方国家,武侠故事还真没办法往下走,因为他们的咖啡厅或餐厅,太安静了,你想打听消息,不存在的!

至于说大侠比武的结果是怎么让全江湖都知道的,我觉得是目睹实况的人传播出去的,于是人们口口相传,这个消息就在坊间迅速传开了。再加上说书的一渲染,大家对各路英豪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人言可畏”、“三人成虎”,也与此有关。

PS:图片源于网络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你最喜欢古代哪一支“特种部队”?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干部团是红军时期的“特种部队”,也是一支精锐劲旅,负责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被喻为是“御林军”,新中国成立后,从干部团走出了2位共和国大将、2位上将、4位中将,这在一个团的历史上还是少见的。1934年10月长征前,中革军委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与第一步兵学校、第二步兵学校和特科学校合并,组

  • 我国古代战争史“十大名关”第一山海关,第二关潼关是怎样的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古代战争史上,关隘的作用是很明显的。不少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一个关隘,真的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吗?难道不能绕过去吗?确实是这样,没有绕不过去的关隘,就算是连点成线的万里长城,或者马奇诺防线,都有可能被绕过,更不说一个点的关隘了。那为什么还要派重兵守着关隘呢?我们来看看山海关。这个

  • 古代打仗前是否真的存在“斗将”这种现象?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在不少小伙伴们的印象当中,古人打仗的流程一般都挺套路。大致就是己方武力值爆表的大将出阵挑衅,找人单挑。随着谩骂、辱骂的不断升级,最后对方阵营里总有不长眼、不服的小哥上来迎战,双方你来我往,交战几个回合后,己方大将“唰”一刀劈下之后,对方便被劈落尘埃。GAMEOVER。随后,胜利的一方大将往往会再秀一

  • 陕西靖边县儿子活埋母亲事件说明什么问题?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说明了人性的丧失,人味的缺少。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人活得都比较自私,缺少感恩的心很难为别人着想甚至父母,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因果。不是这子的吗?谢谢邀请!这起儿子活埋老母亲事件,至少说明三个问题。1不要欺负老实人,尤其那种平时的闷葫芦。这种人的恨意全部埋藏在心里,他不善言辞,也不屑言辞。恨意爆发出来却是可

  • 古代战争中什么时候才会埋锅做饭?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战争中,大军进兵前,三更埋锅造饭,五更进食,并做必要的准备,平明进兵。大军的顺序,分为前锋、中军和后卫。前锋多是悍将壮兵,冲锋陷阵,不能折了锐气。中军为主帅所处重地,兵多将广,乃枢纽之所在。后卫是预备队,提供后勤保障,兼顾护卫中军后方的安全。古代人打仗,多数光明磊落,两军阵前,使者来回穿梭,谈判

  • 三国时期,古人如何打“群架”,古阵法面纱如何揭开?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古人打仗可不是我们平常那种一窝蜂往上冲?打群架?no,no,打仗可不是打群架。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明清冷兵器时代,无数的军事家为了打赢战争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那想出的东西那是一套一套的,就比如阵法。阵法?我们大多数要么是从一些小说看到,

  • 为什么说“应州大捷”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比较奇怪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瞎猫碰上死耗子,糊涂皇帝瞎指挥,却意外打了个大胜仗。说实话,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透露着诡异,很多地方甚至令人无语,最后赢的也莫名其妙。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糊涂皇帝,他在位期间宠信以“八虎”为首的宦官,任用江彬等小人。同时他还营建“豹房”,疏于朝政,经常玩失踪,跑出去微服私访,朝臣们拿这位皇

  • 为什么古代战争战胜方会烧杀抢掠,侮辱妇女,甚至屠城?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为什么古代打仗赢的一方总是要烧杀抢掠,侮辱妇女,甚至屠城?原因有四点:一是震慑敌人。通过屠城方式彻底击垮敌人的战斗意志。清军入关后,在征服南明并强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时,受到汉族人民的激烈反抗,清军在江南一带制造了多起屠城事件。最有名的当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据《扬州十日记》记载,清军在攻进扬州

  • 古代为什么基本没有巷战?往往都是城破了兵将就溃散再无战斗力,为什么不能组织巷战节节抵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古代完全没有巷战的理由!大家想想看,古代城市和现代城市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没有高高的城墙和绕城的护城河。这个原因很简单,古代是冷兵器时代,面对冷兵器,高大坚实的城墙,可以说是守城一方最大的依仗,也是最坚固的屏障。无论对方用何种武器,刀枪剑戟,都无法破开城墙的防御。所以,古代攻城,只能通过云梯

  • 古代中国过春节,如果在战争期间,交战双方会休战吗?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打仗讲究一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基本上战争都爆发在秋收之后,由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更依赖于粮草的充足与否,否则就会因为粮草不济而自乱阵脚,导致大军不攻自破。更重要的是春节处于寒冬时节,发动战争的挑起方还得在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下,付出更大的人力物力来供应军需粮草,这对进攻方是相当不利的,增加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