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我国古代战争史“十大名关”第一山海关,第二关潼关是怎样的情况?

我国古代战争史“十大名关”第一山海关,第二关潼关是怎样的情况?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488 更新时间:2024/1/23 16:15:10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古代战争史上,关隘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不少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一个关隘,真的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吗?难道不能绕过去吗?

确实是这样,没有绕不过去的关隘,就算是连点成线的万里长城,或者马奇诺防线,都有可能被绕过,更不说一个点的关隘了。那为什么还要派重兵守着关隘呢?我们来看看山海关。这个号称天下第一关的要地。

名曰山海关,这个关果然是连接着山海,这地方是靠海的一条走廊,号称辽西走廊,是东北与内地连接的重要通道。

山海关就屹立在这个通道上,北边连着燕山,南边直达渤海。

如果想绕过去,也不难啊,或者下海浮渡,或者绕道北边,总可以通过这道关。

明末时候的皇太极,肯定也是这样想的。

但是海路运兵,代价很大,需要造船,满洲人还不习水战,上船一晃,吐得七荤八素,还打什么账。

所以皇太极想骚扰大明,基本就是走北边绕道的办法。

上图所示,红色的先就是山海关扼守的辽西走廊,除此之外,还可以走上面蓝色和黄色的路线,不仅不好走,还绕的远。

但是这也不是办法,我们都知道,兵贵神速,北边连绵大山,不好走,特别是对于满洲的骑兵,简直是太憋屈。

行走缓慢,就有一个威胁,让对手知道了行踪,那就可以伺机打伏击,或者偷袭。

更重要的是,虽然能溜过去,但是还是把大军留在身后,这是个巨大的隐患,万一守关之兵调转枪口杀过来,可是要腹背受敌的。

皇太极就吃过这样的亏,天聪三年,皇太极决定绕过山海关,从北面绕道入关劫掠。当是这个决定一提出来,就遭到两大贝勒代善莽古尔泰的反对,理由是:“劳师远袭”、“粮匮马疲”、“众寡不敌”、“恐无归路”,这些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皇太极不听劝阻,坚持北道入关。

绕路攻破长城的几个关口,然后直奔京师,可把紫禁城里的崇祯皇帝吓得不轻,但是清军擅野战,不善攻城,再加上各地勤王军很快调集至京,皇太极军事上并没有占什么便宜,在出关退走之时,还遭到伏击,差点小命都丢了。这也是皇太极军事生涯上危险的一幕。

皇太极像

最后大清入关,还是靠吴三桂投降清军,多尔衮才可以带着大清骑兵,浩荡入关,最终夺取大明的天下。

由此可知,险关确实可以绕过,但是就算绕过去,也是很危险的,因为前后夹击,被包了饺子就不爽了。

篇幅所限,先说说山海关,潼关留着以后再分析。

敬请关注~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十大名关”指的是在我国历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十大著名军事关口,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著称,分别为山海关、潼关、嘉峪关、居庸关、友谊关、雁门关、紫荆关、剑门关、娘子关、武胜关,其中山海关、潼关最为著名,明代詹荣在《山海关志》有言:“畿内之险,惟潼关与山海关为首称。”。

山海关

名称由来

山海关古称榆关、渝关、临渝关、临闾关,山海关始建千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见古渝关地理位置不好,便在古渝关东六十里处建新关,因为新的关口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名曰山海关,因山海关的东城门上悬挂着一块由明代书法家萧显书,6米长,上写有“天下第一关”的大匾,故此得名“天下第一关”。

地理位置

山海关位于距离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心15公里的地方,也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山海关北靠燕山,南接渤海,是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的连接处,也是两大平原之间最狭窄的地方,可以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因为山海关扼守辽西走廊,为抵御东北来敌的重要屏障。在古代,从华北平原去往东北有三条路:1、卢龙道:穿越卢龙口(今喜峰口),再经凌源、大凌河、朝阳,到达辽河流域。2、古北口道:从北京出发,经过顺义、密云,到达古北口,然后渡过滦河,到达平泉,再穿过巴林左旗,最后到达松嫩平原。3、傍海道(即辽西走廊):沿着辽西山地和渤海之间非常狭窄而又细长的平地前进,途经秦皇岛、绥中、葫芦岛等地区。前两条路皆沿河谷而行,又要在辽西山地的崇山峻岭之间不停穿梭,不便通行。唯有傍海道是平地,比较好走,但在辽之前,此道常年海侵,地表积水严重,“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楫”,只能等到冬天积水结冰时,才可以通过。辽建国后,侵占燕云十六州,辽西已成辽国腹地,辽国开始在辽西开荒建城,开拓通道。《旧五代史》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癸卯,帝与皇太后李氏俱北行,过蓟州、平州至榆关沙塞之地,又行七八日至锦州,又行数十程,渡辽水至黄龙府,即契丹所命安置之地”,这记载的是辽国押解晋出帝石重贵流放到东北的过程,走的就是辽西走廊,这说明辽西走廊在辽就己开通。参加金太宗完颜晟登极大典的北宋许亢宗写的《奉使行程录》中记载“由榆关东北傍海行,经迁州(山海关附近)八十里至莱州(绥中前卫),八十里至隰州(兴城东关驿),八十里至桃花岛(兴城菊花岛),一百里至红花务(连山高桥附近),九十里至锦州,八十里至刘家庄石山站附近),经由十三山下,一百里至显州(北镇)”,1184年,金世宗完颜雍从燕京出发,经过辽西走廊各州县到达了会宁府,此时辽西走廊尽皆治桥修道,路况大好,这也使辽西走廊成为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最便捷所通路。在明代,朝庭加深了对辽西走廊的控制,先后建立山海关、宁远等要塞。也就是说,当东北敌人从辽西走廊攻进来时,有锦州与葫芦岛防卫,当这锦州和葫芦岛两处防线均告破后,就只剩下山海关这一处防御了。这也是山海关地理位置的重要之处。

建筑情况

山海关的城池是一座周长为四千米的小城,与长城相连,其“以城为关”,由关城、城门、瓮城、东、西罗城、南北翼城,其中许多城楼因年代久远而消失了。戚继光出任蓟州总兵时把陆上长城牵引入海,修建入海长城(即老龙头)。

主城城墙高14米,厚7米,内部用土筑,外面再用砖包砌,共有城门四座,东称“镇东门”,西称“迎恩门”,南称“望洋门”,北称“威远门”,其中东门有“天下第一关”的匾额,12米高的城门台上有高13米、东西宽10.1米、南北长19.7米箭楼格式的城楼,楼分两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高8米。

四座城门外皆有瓮城(现仅存东门瓮城),其周长为318米,门向南开,西面墙长85米,北墙长83米,东墙长72米,南墙长77米,城高为13米。瓮城墙上宽度,西为15米,东为9.7米。

东罗城在东城门外,东侧与东城墙相连,东罗城是为了确保山海关主城不受攻击,构成彼此呼应、重关锁隘的防御布局,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修建的。东罗城东南、东北转角各设角台,上建敌楼。东罗城奴南北二水门,东北南三面护城河环卫。

西罗城己,无从考察,据《临榆县志》上所记载:“西罗城,傅大城之西关外,明崇祯十六年,巡抚朱国栋请建,工未毕,通改革中止。门一,在城西,曰‘洪宸’。城未建时,即有拱宸楼,不知何年始建。”。

南北翼城位于关城南、北二里处,建筑形制相同。《临榆县志》载:南北翼城城墙高二丈有奇,周三百七十七丈四尺九寸,城南北各有一门。是明巡抚杨嗣昌所建。

东城的防御最严密,由南至北建有靖边楼、牧营楼、镇东楼、临闾楼和威远堂等城堡和大大小小的敌台、烽火台。整个山海关组成了以主城为中心,瓮城与翼城为辅助的防御体系。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打仗前是否真的存在“斗将”这种现象?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在不少小伙伴们的印象当中,古人打仗的流程一般都挺套路。大致就是己方武力值爆表的大将出阵挑衅,找人单挑。随着谩骂、辱骂的不断升级,最后对方阵营里总有不长眼、不服的小哥上来迎战,双方你来我往,交战几个回合后,己方大将“唰”一刀劈下之后,对方便被劈落尘埃。GAMEOVER。随后,胜利的一方大将往往会再秀一

  • 陕西靖边县儿子活埋母亲事件说明什么问题?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说明了人性的丧失,人味的缺少。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人活得都比较自私,缺少感恩的心很难为别人着想甚至父母,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因果。不是这子的吗?谢谢邀请!这起儿子活埋老母亲事件,至少说明三个问题。1不要欺负老实人,尤其那种平时的闷葫芦。这种人的恨意全部埋藏在心里,他不善言辞,也不屑言辞。恨意爆发出来却是可

  • 古代战争中什么时候才会埋锅做饭?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战争中,大军进兵前,三更埋锅造饭,五更进食,并做必要的准备,平明进兵。大军的顺序,分为前锋、中军和后卫。前锋多是悍将壮兵,冲锋陷阵,不能折了锐气。中军为主帅所处重地,兵多将广,乃枢纽之所在。后卫是预备队,提供后勤保障,兼顾护卫中军后方的安全。古代人打仗,多数光明磊落,两军阵前,使者来回穿梭,谈判

  • 三国时期,古人如何打“群架”,古阵法面纱如何揭开?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古人打仗可不是我们平常那种一窝蜂往上冲?打群架?no,no,打仗可不是打群架。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明清冷兵器时代,无数的军事家为了打赢战争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那想出的东西那是一套一套的,就比如阵法。阵法?我们大多数要么是从一些小说看到,

  • 为什么说“应州大捷”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比较奇怪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瞎猫碰上死耗子,糊涂皇帝瞎指挥,却意外打了个大胜仗。说实话,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透露着诡异,很多地方甚至令人无语,最后赢的也莫名其妙。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糊涂皇帝,他在位期间宠信以“八虎”为首的宦官,任用江彬等小人。同时他还营建“豹房”,疏于朝政,经常玩失踪,跑出去微服私访,朝臣们拿这位皇

  • 为什么古代战争战胜方会烧杀抢掠,侮辱妇女,甚至屠城?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为什么古代打仗赢的一方总是要烧杀抢掠,侮辱妇女,甚至屠城?原因有四点:一是震慑敌人。通过屠城方式彻底击垮敌人的战斗意志。清军入关后,在征服南明并强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时,受到汉族人民的激烈反抗,清军在江南一带制造了多起屠城事件。最有名的当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据《扬州十日记》记载,清军在攻进扬州

  • 古代为什么基本没有巷战?往往都是城破了兵将就溃散再无战斗力,为什么不能组织巷战节节抵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古代完全没有巷战的理由!大家想想看,古代城市和现代城市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没有高高的城墙和绕城的护城河。这个原因很简单,古代是冷兵器时代,面对冷兵器,高大坚实的城墙,可以说是守城一方最大的依仗,也是最坚固的屏障。无论对方用何种武器,刀枪剑戟,都无法破开城墙的防御。所以,古代攻城,只能通过云梯

  • 古代中国过春节,如果在战争期间,交战双方会休战吗?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打仗讲究一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基本上战争都爆发在秋收之后,由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更依赖于粮草的充足与否,否则就会因为粮草不济而自乱阵脚,导致大军不攻自破。更重要的是春节处于寒冬时节,发动战争的挑起方还得在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下,付出更大的人力物力来供应军需粮草,这对进攻方是相当不利的,增加了战

  •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虎牢关是现在的哪里?在此都发生过哪些历史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虎牢关,又称为成皋关、汜水关、古崤关,虎牢关的位置位于现在河南荥阳市区西北十六公里的汜水镇内。在古代,虎牢关是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据《穆天子传》中的记载,虎牢关之名,是和周穆王有关的。其记载的是:“天子猎于郑,有虎在葭中,七萃之士擒之以献,命蓄之东虢,因曰虎牢。”由此可见,虎牢之名是因周穆王牢

  • 纵观中华历史,在哪个省发生的战争最多?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河南省!河南南利长江,西依山川,东出江淮,北控京津,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人杰地灵,战略之要地,得此可以扩充兵源,物资保障,四战之地,战略要冲,历来是兵家争夺的焦点,是平原腹地,故有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上可追朔到黄帝,下有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每场大战的胜败都决定着历史的走向!要了解夏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