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九章 道德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九章 道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4150 更新时间:2023/12/12 15:31:03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九章 道德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圣人“攘臂仍之”坚持上礼。圣人与普通人在本质上来说并无差别,只是圣人比普通人觉悟得早,更能坚持更有耐心。所以圣人让礼神之,而众人则贰,不专注三心二意。佛教经典《金刚经》中讲“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是对圣贤的解释,这句话的核心是“无为法”,我们在前面解释过“无为”就是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无为法,在佛教中是指宇宙间的无为大法,可以理解为宇宙运行的规律,宇宙的真相与全部,它无形无相,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为法”应该与“道”是一个意思。现在来解释这句话,大概意思是天下的圣贤们,都对无为法有深刻的认识,只是表述不同,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只是表相不同而已。也许,他们洞悉到了宇宙的起源,看到了那个奇点。而“道”的唯一性,正是那个奇点。

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这里老子说到“一”、“二”、“三”,乃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主要讲述了一、二、三这几个数字,并不把一、二、三看作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它们只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生命的演化也是这样一个过程,不得不说圣贤真是“神”。大道至简,越简单越接近真相,而我们现在离真相越来越远,是因为我们把简单过复杂了,眼前的迷雾越来越浓,“六根”越来越污浊。

与众人相对,圣人为道日损,驱散浓雾,去繁就简,达到“一”境,无限接近“道”,而这需要“攘臂仍之”的坚持。韩非子解释完“礼”后,开始总结“道、德、仁、义、礼”的关系,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它们好像一个巨大的“龙卷风”。韩非子对道与德的总结为“道有积而积有功;德者,道之功。”意思是道有所积聚,而积聚又有所功效;德也就是道的功效。道所积累的应该是能量,能量的聚集必然有所体现,将产生力并将这种力释放出来,作用在事物上的表相。龙卷风的形成,是由快速旋转并造成直立中空管状的气流形成,其实质是能量(热能)的不断积聚与转化,最终形成一种快速旋转的力,是这股力量形成了龙卷风。按韩非子的解释,这股旋转而上的力就是“德”,而力的来源就是能量“道”。

至此,道与德还是无形形相,无法看到,就是像重力一样,你只看到了苹果落地,却看不到重力,更看不到重力的来源能量--为什么一朵花能变成苹果。韩非子继续解释道“功有实而实有光;仁者,德之光。”意思是功效有实际表现,有实际表现就有光辉;仁也就是德的光辉。如果说道与德还是无形无相,那么“仁”已经有形有相了。《孟子·告子上》对仁的理解是“恻隐之心,仁也。” 恻隐之心就是同情与怜悯之心,是个体情感的表现,这是佛教讲得“一体同观”的感受,只有互联互通的情感才会有这种感觉。韩非子对“仁”的解释为“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喜人之福,恶人之祸。做为父母看到别人孩子受伤内心也会痛,这就是仁的表现。

【道有积而积有功;德者,道之功。功有实而实有光;仁者,德之光。】

在公司管理中,企业化与公司制度是一个不断升华与积累的过程。企业文化就是道与德,是公司发展的力量源泉。公司制度就是“仁”,是公司文化的精神与力量的体现。公司制度的特性就是通用性,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标签: 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圣贤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六章 微细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老子,老子说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六章 微细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是谓微明”与“损弱胜强也”。不露形迹地完成事业,求得在天下获取大功,这就叫微妙的明智。处在弱小地位而能注重自行谦卑克制,说的是弱能胜强的道理。这是韩非子对老子原话的社会实践性解释。老子的原意笔者认为是指人应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一章 利出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权柄,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一章 利出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民,国家律法的核心赏罚如何操作才是爱民,是重刑少赏,还是多赏轻刑?这的确是一个问题。韩非子并没有详细分析各自的利弊,说明到底那种方式才是真正的爱民,而是直接说重刑少赏就是真正的爱民,多赏轻刑是假爱民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一章 饬令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饬令,法令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一章 饬令宇宙是矛盾体,世界是矛盾体,社会依旧是矛盾体,其实人也是矛盾体。矛盾无处不在,矛盾产生能量,能量产生力量,力量推动世间事物的发展。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我们要随时解决问题,而问题会随时间不断出现与变化,所以我们还要讲与时俱进。学习和与时俱进是相辅相成的,缺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二章 相称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商君,臣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二章 相称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说明了君主能治理全国的秘密,就是用一国之目视全国,一国之耳听全国,其实,就是依靠全国系统性的政权体系来获得国家情况。韩非子提“一国目视与一国耳听”就是为了揭示申不害君术的不足之处:虽知弗言。做臣子不可以侵权越职,但可以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十章 小明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商纣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十章 小明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的含意。事情安定时容易维持,事情未露苗头时容易想办法处理。“未雨绸缪”来自《诗经-豳(bīn)风-鸱鸮(chī xiāo)》,意思是趁着天还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一章 义理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亲疏,贵贱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一章 义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重点讲了老子“义者”所包含的内容。我们说“义”是用来确定君臣、父子、朋友、贵贱、亲疏者关系与地位的。人类社会是伦理社会,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各种形式的关系将大家联系起来。在这些关系中最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血缘关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章 不虚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道家,无思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章 不虚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为什么要无为无思,是想让人的身心“虚”空,只有身心虚空了,“德”才能进入,人的心意才不会被其它所控制。韩非子认为贵无为虚,是为了“其意无所制”心意不受牵制。这里绝没有排它性,反而更具有包容性,因为“德”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五章 国无敌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官爵,智谋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五章 国无敌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社会发展中农商关系的处理原则,就是重农抑商。韩非子虽然没有直接说抑制商业的发展,但却说了重视商业发展的恶果,就是国家削弱。我们常说“无奸不商”,这是商业与资本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基于农耕文明的中国传统思想所设定的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七章 秦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红林,商鞅,奸臣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七章 秦法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总结了申不害实施“有术无法”的治国之策的后果,韩国依托强大的兵力奋力征战,却七十年都不能成就霸业,这就是有术无法的祸患。君主虽行为君之术,却没有在官吏中整顿法令,内忧外患致使国家发展后劲不足,国力不济,终不能成就霸业。国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章 爱民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章 爱民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借用他《用人》篇中的一段来说明君主治国的易攻,也就是从最难的治吏处着手治国,国家就容易治理。易攻,就是要从主要矛盾与主要困难入手,主要矛盾与主要困难解决了,次要矛盾与一般困难自然水到渠成迎刃而解。易攻是解决问题的原则,也是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