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六章 微细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六章 微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1452 更新时间:2024/1/25 7:54:13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六章 微细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是谓微明”与“损弱胜强也”。不露形迹地完成事业,求得在天下获取大功,这就叫微妙的明智。处在弱小地位而能注重自行谦卑克制,说的是弱能胜强的道理。这是韩非子对老子原话的社会实践性解释。老子的原意笔者认为是指人应该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利用好客观实事,将人的意图融入其中,使计谋随事物的发展而圆满实现,这叫微妙明智。客观实事是事物规律的一部分,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变的,是无法改变的,我们不应该强力去改变客观实事,包括人,天下只有实事能教育人,没有人教育人的,这也是圣一直坚持道法自然的原因,没有实事作为课件,单凭人的说教是教育不了人的。有实事,才能“求是”,有“是”才能教人。

荀息利用了国君主贪图小利的客观实事才会有晋献公的胜利,假如虞国君主没有贪图小利的习性,我想荀息也不会刻意去先培养虞国君主贪图小利的习性再实施计谋,这不符合事物的规律,也不是顺势而为。计谋的价值是花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也就“损弱胜强”。付出弱小的代价战胜对方获得巨大的利益。同样,仇由国君的爱慕虚荣是本有的实现,智伯只是利用了这一习性。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出最大的价值,这是聪明。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见人性是最难改变的,这是计谋策划与成功的基础,人是事物的中心,计谋搞定了人也就搞定了事物。荀息与智伯就是搞了虞君与仇由国君,才会成功。计谋的所有因素中人是最难预测的,但人性是最好把握的,把握准了人性,人也就能把握好。

韩非子今天给我们明喻老子的“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天下的难事必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必定开始于微细。韩非子认为“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意思是有形状的东西,大的必定从小的发展起来;历时经久的事物,成群的必定从单个地积累起来。

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看,韩非子说的是对的,从单细胞到像人类这种复杂生命的进化可以明白“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再宏伟的工程也是从一块地基开始的。这样的教育语言我们从小就听过,但其真正的内涵不只是积累,更为重要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我们浮躁,是因为耐不住事物发展的过程,总想超越事物发展所需的时间而直接获得事物的结果。有多少人想一夜暴雷,结果输得一无所有,有多少人想提前享受,结果负债累累,网贷的悲剧很大程度在于受害者不明白财富的积累需要时间,好日子是奋斗出来。成功,是时间的积累,不是巧取豪夺。

韩非子按老子的意思总结道“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意思是因此要想控制事物,就要从微细处着手。细节决定成败,也许,这才是真正的解释。做对了事物的每一个环节,积累下来就是成功。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意思是解决难题要从易处着手,想干大事要从小处着手。

解决难题要按实际情况与自身实力来找突破口,这里的“易”就是自身实力与难题实情相切合,既要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又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实力。切不可不切实际地去解决难题,既不能自不量力直接解决难题中最硬的部分,又不能妄自菲薄去解决难题中最轻的部分。再大的事物也是由细小的部分组成,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

生活不易,酸甜苦辣需要我们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成功更难,千头成缕需要我们理清头绪做好每件事。我们逾越不了时间,就无法超越时间所承载的事物,事物的进展又有先后的规律顺序,所以过好每一天就是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一章 利出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权柄,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一章 利出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民,国家律法的核心赏罚如何操作才是爱民,是重刑少赏,还是多赏轻刑?这的确是一个问题。韩非子并没有详细分析各自的利弊,说明到底那种方式才是真正的爱民,而是直接说重刑少赏就是真正的爱民,多赏轻刑是假爱民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一章 饬令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饬令,法令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一章 饬令宇宙是矛盾体,世界是矛盾体,社会依旧是矛盾体,其实人也是矛盾体。矛盾无处不在,矛盾产生能量,能量产生力量,力量推动世间事物的发展。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我们要随时解决问题,而问题会随时间不断出现与变化,所以我们还要讲与时俱进。学习和与时俱进是相辅相成的,缺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二章 相称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商君,臣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二章 相称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说明了君主能治理全国的秘密,就是用一国之目视全国,一国之耳听全国,其实,就是依靠全国系统性的政权体系来获得国家情况。韩非子提“一国目视与一国耳听”就是为了揭示申不害君术的不足之处:虽知弗言。做臣子不可以侵权越职,但可以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十章 小明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商纣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十章 小明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的含意。事情安定时容易维持,事情未露苗头时容易想办法处理。“未雨绸缪”来自《诗经-豳(bīn)风-鸱鸮(chī xiāo)》,意思是趁着天还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一章 义理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亲疏,贵贱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一章 义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重点讲了老子“义者”所包含的内容。我们说“义”是用来确定君臣、父子、朋友、贵贱、亲疏者关系与地位的。人类社会是伦理社会,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各种形式的关系将大家联系起来。在这些关系中最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血缘关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章 不虚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道家,无思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章 不虚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为什么要无为无思,是想让人的身心“虚”空,只有身心虚空了,“德”才能进入,人的心意才不会被其它所控制。韩非子认为贵无为虚,是为了“其意无所制”心意不受牵制。这里绝没有排它性,反而更具有包容性,因为“德”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五章 国无敌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官爵,智谋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五章 国无敌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社会发展中农商关系的处理原则,就是重农抑商。韩非子虽然没有直接说抑制商业的发展,但却说了重视商业发展的恶果,就是国家削弱。我们常说“无奸不商”,这是商业与资本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基于农耕文明的中国传统思想所设定的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七章 秦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红林,商鞅,奸臣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七章 秦法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总结了申不害实施“有术无法”的治国之策的后果,韩国依托强大的兵力奋力征战,却七十年都不能成就霸业,这就是有术无法的祸患。君主虽行为君之术,却没有在官吏中整顿法令,内忧外患致使国家发展后劲不足,国力不济,终不能成就霸业。国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章 爱民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章 爱民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借用他《用人》篇中的一段来说明君主治国的易攻,也就是从最难的治吏处着手治国,国家就容易治理。易攻,就是要从主要矛盾与主要困难入手,主要矛盾与主要困难解决了,次要矛盾与一般困难自然水到渠成迎刃而解。易攻是解决问题的原则,也是为事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九 处静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圣贤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九 处静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老子的“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 这句话现在常用的解释是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却自己走向死路的,也占了十分之三。但韩非子的解释是人活着,就要动,而动的结果就是走向死亡,也都体现在四肢与九窍这十三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