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一章 饬令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一章 饬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1057 更新时间:2024/1/25 7:53:56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一章 饬令

宇宙是矛盾体,世界是矛盾体,社会依旧是矛盾体,其实人也是矛盾体。矛盾无处不在,矛盾产生能量,能量产生力量,力量推动世间事物的发展。

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我们要随时解决问题,而问题会随时间不断出现与变化,所以我们还要讲与时俱进。学习与时俱进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学习就要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

天下万事万物只会随着时间不断地变化与前行,而不会因人的意志而改变与停留。问题的核心就是人类的思维总是滞后于时间的速度,精神远落后于物质的发展。人的自主意识让我们偏离了事物的本质,而人性阴暗的一面让我们远离了初心(本性)。持续学习和与时俱进就是为了让我们正确认知与不忘初心。

我们不断进行教育学习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要持续强化正确的思想与规范的行为,剔除那些与正确和规范相背的东西,保持思想的纯洁与永续的政治生命。持续学习和与时俱进,也是一个自我反省与检讨的过程,将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捯饬捯饬,看看是不是偏离了正轨,是不是生了病,需不需要治。

君主治国也要持续学习和与时俱进,将自己治国的理念与政策捯饬捯饬,看看是不是偏离了方,需不需要改正。对于法家来说,君主反省与检讨治国,重在检审是否还在依法治国,法治执行情况如。国家律法是君主治国思想与国家发展战略的集中体现,如果法治严谨,说明国家治理的好,如果法治松散,国家一定治理的不好。国家治理好了,自然也就发展进步了。

《韩非子-饬令》一篇,从篇名我们就能知道是专门讲整饬法令的。考试想要考的好,就要复习扎实,知识点掌握的牢。君主治国想要治理得好,就要不断强化法治,熟知法规,执法严明。《饬令》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君主要不断整饬法令,不但自己要整饬,还要在官吏中整饬,让他们时刻铭记法制,约束与规范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依法行政,执政为民不忘初心。

韩非子开篇明意,他说“饬(chì)令,则法不迁;法平,则吏无奸。”意思是:整饬法令,法令就不会随意改变;法令公正,官吏就没有奸邪的行为。饬令的目的,一是坚持依法行政,不要随时间、地域、民俗而发生改变,不能让潜规则代替法规,不能让乡约族规代替法则,更不能让某人的意志代替法替。二是加强法令的公正性,强化君民与官民一体的思想,增加社会意识与利益一体化。

不得不说韩非子的思想是超前的,他既看到了依法治国的好处,也看到了依法治国不利的地方。在依法治国的原则与前提下,不法官吏借依法治国的名头干徇私谋利的勾当,或者不论实际机械式的依法行政,损害百姓利益,这也是不对的。依法治国归根结底是为了百姓,如果损害了百姓的利益,这与依法治国的精神相背。

韩非子还说“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售法。”意思是:法令已经确定,就不要因为善良言论来损害法令。法律是无情的,犯了法就是犯了法,不能因其它原因而赦免。法律又是最有情的,她维护社会公平与保护民众利益。我们不能因为律法的有情而弱化它的无情,这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不能因为他人善意的言语与罪犯的悔改而改变刑罚。依法治国,就要有一个坚强而牢固的依靠,如要这个依靠总是变来变去,就不能作为依靠。地震强烈的地方盖不起高楼,也不能盖高楼。

【饬(chì)令,则法不迁;法平,则吏无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售法。】

房间要经常打扫,法令要经常整饬。房间清洁了住着才舒心健康,法令公正了官吏才会畏惧,民众才会遵守。饬令,不仅是要回归初心坚守底线,更是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特征与社会的需求,不能固步自封,一尘不变。

标签: 韩非韩非子-饬令饬令法令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二章 相称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商君,臣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二章 相称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说明了君主能治理全国的秘密,就是用一国之目视全国,一国之耳听全国,其实,就是依靠全国系统性的政权体系来获得国家情况。韩非子提“一国目视与一国耳听”就是为了揭示申不害君术的不足之处:虽知弗言。做臣子不可以侵权越职,但可以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十章 小明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商纣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十章 小明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的含意。事情安定时容易维持,事情未露苗头时容易想办法处理。“未雨绸缪”来自《诗经-豳(bīn)风-鸱鸮(chī xiāo)》,意思是趁着天还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一章 义理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亲疏,贵贱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一章 义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重点讲了老子“义者”所包含的内容。我们说“义”是用来确定君臣、父子、朋友、贵贱、亲疏者关系与地位的。人类社会是伦理社会,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各种形式的关系将大家联系起来。在这些关系中最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血缘关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章 不虚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道家,无思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章 不虚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为什么要无为无思,是想让人的身心“虚”空,只有身心虚空了,“德”才能进入,人的心意才不会被其它所控制。韩非子认为贵无为虚,是为了“其意无所制”心意不受牵制。这里绝没有排它性,反而更具有包容性,因为“德”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五章 国无敌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官爵,智谋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五章 国无敌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社会发展中农商关系的处理原则,就是重农抑商。韩非子虽然没有直接说抑制商业的发展,但却说了重视商业发展的恶果,就是国家削弱。我们常说“无奸不商”,这是商业与资本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基于农耕文明的中国传统思想所设定的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七章 秦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红林,商鞅,奸臣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七章 秦法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总结了申不害实施“有术无法”的治国之策的后果,韩国依托强大的兵力奋力征战,却七十年都不能成就霸业,这就是有术无法的祸患。君主虽行为君之术,却没有在官吏中整顿法令,内忧外患致使国家发展后劲不足,国力不济,终不能成就霸业。国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章 爱民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章 爱民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借用他《用人》篇中的一段来说明君主治国的易攻,也就是从最难的治吏处着手治国,国家就容易治理。易攻,就是要从主要矛盾与主要困难入手,主要矛盾与主要困难解决了,次要矛盾与一般困难自然水到渠成迎刃而解。易攻是解决问题的原则,也是为事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九 处静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圣贤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九 处静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老子的“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 这句话现在常用的解释是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却自己走向死路的,也占了十分之三。但韩非子的解释是人活着,就要动,而动的结果就是走向死亡,也都体现在四肢与九窍这十三件上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三章 先后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法家,吴国,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三章 先后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何为邦之利器,就是赏罚。不可以示人,意为不外借他人,“示”在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与祭祀有关,在这里可引申为献予,给予。这句话有很多种解释,我们不能说这些解释得对与错,本身圣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七章 数治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治国,官爵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七章 数治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国多力莫能侵”国家强大到天下没人敢入侵,这是多么好的状况。《孙子兵法·谋攻篇》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意思是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按韩非子的意思,应该是国强而拒侵之兵,这才是善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