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是内忧外患,咸丰在处置才能上略高崇祯么,情况远非如此

同是内忧外患,咸丰在处置才能上略高崇祯么,情况远非如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609 更新时间:2024/2/7 23:05:00

提及崇祯,除了煤山那棵老树外,便是崇祯的生性多疑,这也使得这位殚精竭虑的帝王有了颇多的争议,更是为王朝的崩塌背上了不少的骂名。

然而,事实上崇祯应当来说是明朝难得的实干家,但纲纪早已败坏,而崇祯与底下的百官互不信任,这就使得明廷本就破败不堪的马车难以为继了。

在崇祯朝,内有李自成张献忠乘机作乱,外有八旗铁骑日夜叩关,崇祯自然不希望成了末代帝王,十余年的勤政终究无力回天,毕竟“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更何况百官的敷衍也使得焦虑的崇祯丧失了对于文武的信任,这也使得崇祯疑心重重,自然疑人不用就成了无人可用。

事实上,不仅仅崇祯时期内忧外患,后世的咸丰一朝也是如此,太平天国的席卷不可谓不剧烈,而列强也正虎视眈眈,然而清廷还是又撑过了半个多世纪,这又是为何呢?

同是内忧外患形势依旧不同

事实上,虽说同是内忧外患,但咸丰朝所经历的依旧有所不同,且各方的态度也截然相反,这也是咸丰对待臣下“用人不疑”的重要缘由。

在当时,虽说英法发动了侵略,然而并非企图摧毁清廷而是为了割地赔款,这就使得清廷有了回圜余地,能够全力抗击太平天国。另一方面,列强对于太平天国态度也远差于清廷,因此甚至为清廷出了一份力,在这里外患又有了奇怪的转变。

咸丰时期,曾国藩得到了重用,组建了湘军以抗击太平天国,而广西提督向荣、此前挨批的琦善都得到了重用,这或许给人一种错觉,即咸丰不在意过错之人,能够用人不疑。

然而事实上,官僚的挨批不过是正常,有降有升属实正常操作,而咸丰对于这些所谓“戴罪”之人的重用就成了一些人认为的用人不疑。

咸丰时期内忧外患并非咸丰操作得当才保下了家业,或许含糊其辞地说就是清廷此刻气数未尽,但咸丰想要得一顶用人不疑的高帽却是想都不能想。英法联军一来,咸丰便撂下挑子逃之大吉,美其名曰“木兰秋狝”,将指挥谈判交付给了恭亲王奕訢。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轰塌,既有曾国藩的指挥有素更是内部矛盾不断的结果。

清廷早在老乾隆手头就走向了下坡路,至于嘉庆道光或许还称得上不错,而咸丰就难以言表,不堪重用或许更为妥当。同是内忧外患,咸丰用人不疑,崇祯疑人不用,这一话题应当来说是不严谨的。

结语:

事实上,从崇祯与咸丰对待部下的态度就可见一斑,但这也只是一个方面,并非全部。崇祯朝的无力回天与环境背景都有着莫大的关系,天灾更是超过了以往,而朝堂中人更是尸位素餐,一系列的缘由如何不让崇祯焦虑,而这样的臣下也实在很难令人信服,因此崇祯的疑心是合情合理的,只是这也成了最后的稻草,成了后世所争议的一点。

至于说,咸丰为何用人不疑,这一点确实如此但却没有那般能够吹嘘,在当时清廷各方面还是完备的情况下,咸丰有资本如此,一切不过是按部就班罢了。更何况,两个时期百官的态度更是关键,崇祯朝多是占着茅坑的闲人,而咸丰朝大吏能吏辈出。

如果非要讲出个理由来,只能说气数未尽,形势不同罢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吃个桃桃就凉凉,比宋代男人簪花何如?皇帝与好汉的选择泾渭分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男人爱簪花,其实与上层统治阶层不遗余力地推崇有着莫大关系。宋人本就有有好古之癖,当宋帝看到唐懿宗时有朝廷宴饮、命群臣戴花饮酒的习俗,便也想将其发扬光大,可谁知,一开始似乎就受到了来自群臣的暴击。庆历七年,御史言:“凡预大宴并御筵,其所赐花,并须戴归私第,不得更令仆从持戴,违者纠举。”很多官吏在拿

  • 做朱元璋的妃子,生前吃苦,死后殉葬,这是真的吗?情景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给朱元璋殉葬的46位妃子,朱元璋没有被殉葬的妃子,朱元璋妃子殉葬电视剧

    早年过的是衣食不足的穷苦生活,中年在军队里,在兵火喧天、白刃相接的紧张生活中,抓住了权力,四十岁以后,把全副精力放在处理国家事务,防备假想敌人上。精神永远集中在怎样保持那份大家当的问题上。时刻警戒着,提心吊胆,不让别人暗算。想想朱元璋的前半生颠沛流离,穷苦紧张,过惯了苦日子,他会对谁有温情?除了与他

  • 很多人说崇祯帝不杀魏忠贤,明朝就不会灭亡,这种说法对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崇祯不杀魏忠贤,崇祯怎么干掉魏忠贤,崇祯杀了魏忠贤的后果

    明朝的饿灭亡背后因素有很多,制度的腐朽、激烈的党争以及政府、官僚与百姓之间的离心离德等等,都是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正所谓千里大堤,始于蚁穴,明朝灭亡是许多问题的积累造成的。这其中,东林党是影响较大的一股力量,但魏忠贤也是另一股破坏的力量。因此,不杀魏忠贤,只能说是暂时稳定朝堂局势,而从根本上改变不了

  • 一代明君宋仁宗,嫔妃众多,为什么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仁宗是哪位明君,历史宋仁宗的嫔妃,一代明君宋仁宗52集

    皇帝从不缺女人,按道理,他的妃子也非常多。怎么没有子嗣呢?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存活下来。《宋史》记载,仁宗一生共生了16个孩子,有3个是儿子,全夭折了,最大的仅活到4岁。第一个名叫赵昉,母亲是俞德妃;第二个名叫赵昕,母亲是苗贵妃(就是剧里苗心禾);第三个是赵曦,母亲是朱才人。剩下的13个全是女儿,但活

  • 谄势要而蔑礼法:明朝后期朝班礼制的紊乱是权力跳出品级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的考核制度,僭越礼制,明代加强皇权措施的评价

    隆庆六年,左都御史葛守礼上疏言:“我朝设官分职,品制虽在,却人情务于好上,法制废于因循,官名九品,混若一途,纲纪絮矣”,呼吁申明礼制,重拾旧规。但是此奏疏如石如大海,没有形成任何影响,明朝中后期,除了四、五品官员尚能依序立班,五品以下皆已“杂立”。这与洪武时代的九品十八班井然有序相比,此时的朝班已经

  • “海东青”——大金朝的崛起挑战,终结了辽、西夏、北宋三方鼎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阿城,它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市东南23公里处,阿什河流经这里,女真族就生活在阿什河领域。女真族中有一个完颜部落,在酋长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在公元11世纪末逐渐强大。这个族群壮大的巅峰,就是历史上的金帝国,它不仅成了西夏的威胁,也灭掉了北宋。我们来说说海东青。它是女真人尊奉的一种吉祥物,是一种小鸟的名字。这

  • 宋代的长耳朵官帽,真的如大家所说是为了防止大臣交头接耳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代官帽双翅为何折叠,宋代官帽特征,宋代官帽为什么那么长

    宋代官帽并不是皇帝发明而是历史演变而成其实在北宋以前早已有之的长脚罗幞头。幞头起初由一块中国民间的包头布逐步演变成衬有固定的帽身骨架和展角的完美造型,前后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最后形成帽身端庄丰满,展角于动势中扩大视觉空间,使虚实动静结合,于平衡中求变化,脱戴方便,华贵而又活泼的华夏民族冠帽,因此,它

  • 崇祯临死前,左良玉手握80万大兵,为什么不去救驾?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崇祯上吊的历史资料,明亡后左良玉的80万大军哪去了,有八十万军队为何不救崇祯

    他即位后有六年西北一带发生旱灾,出现了大量的灾民,按道理朝廷应该赈灾,可国库空虚,又没钱赈灾,那么老百姓只有起义,陕西、甘肃、山西都发生了大面积的农民起义。崇祯帝没办法,只有派兵镇压,在这镇压西北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批猛人,比如洪承畴,曹文昭,孙传庭等,左良玉也是其中一位。就在剿灭农民军的当中

  • 清兵尚未南下,明朝还有力量,为啥孔衍植就投靠清朝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孔衍植后人,孔衍植是谁的后代,清兵入关明朝时有多少军队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的英豪气节,在我们数千年的历史中都是灵魂与脊梁的支撑,先秦左丘明认为是“临患不忘国,忠也”,孔圣也认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一人,于天启元年(1621年)承袭了祖上的爵位,天启七年(1627年)得了太子少保的加爵,而到了崇祯三年(1630年)再一次晋升为太子太傅,可以说

  • 白起被踢出武庙十哲是因为杀降么,赵匡胤表示:怀柔罢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白起为什么被踢出武庙,白起赵匡胤,武庙十哲是谁封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套在白起身上尤为深刻,作为曾经的底层士兵,白起一步一个坎逐渐走到了武安君的高位上。梁启超曾经考证过,战国时期纷争四起死去的兵士为两百万人,而白起便霍霍了半数,虽说梁启超所说不一定对,但白起显然也担起了“人屠”的赫赫凶名。也正是如此,白起最大的争议点便是嗜杀如命,对于秦是不败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