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晋抵御汉赵进攻之时仍在勾心斗角,灭亡也属必然

西晋抵御汉赵进攻之时仍在勾心斗角,灭亡也属必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954 更新时间:2024/4/14 7:52:19

于赵汉崛起期间,西晋仍在内斗,晋怀帝司马炽和东海王司马越争夺中枢实权,号召天下诸侯讨伐司马越,司马越的人望本亦不高,亦非什么忠臣,只是很不巧那时不适合内斗,司马炽此举把司马越活活气死,司马越的十万大军失去了主将,遭到石勒、王弥趁机进攻,几乎全歼,使西晋在北方的军事力量彻底瓦解。

此前西晋跟汉赵还打得有来有回,还没有到无还击之力的地步。

说起抗击汉赵可圈可点的战绩,自是不免提到前凉名将北宫纯、谢艾,二人均曾大破赵军,威震一时,但是有个家族他们当时的事迹更不为人所熟知,他们就是三国名臣贾诩的后人。

贾胤,魏太尉贾诩曾孙,永嘉二年(308年),刘渊派其子刘聪与王弥、刘曜、刘景等率精骑五万寇洛阳,司马越的主力很快就被刘聪等所击败,即将要向洛阳发动攻击,时任护军的贾胤率军夜战,斩杀敌将呼延颢,击溃敌众。

司马越也配合贾胤的行动反击,派参军孙询、将军丘光、楼裒等率帐下劲卒三千,自宣阳门袭击呼延朗,斩之。西凉将领北宫纯率西凉军队夜袭匈奴大营,杀死刘聪部下征虏将军呼延颢,令大司空呼延翼死于军中内乱。刘聪听闻而奔还。刘厉怕刘聪降罪,赴水而死,刘渊见作战不利,召刘聪等还师。

司马越

尽管贾胤不是击退赵军的主力,却在城前首次打开击败赵军的局面,给司马越、北宫纯营造出反击的势头。

贾胤的事迹自此以后不详,他的兄弟贾疋时任安定太守,此前曾起兵抗击河间王司马颙,算是偏向于司马越集团的人物。

贾疋气度不凡,甚得武者的人心。他的长官雍州刺史丁绰,因贪婪强横而失去民心,就联合南阳王司马模排挤贾疋。贾疋逃到泸水,与胡人彭荡仲和氐人窦首结为兄弟,率军击败丁绰、司马模的部队,军队日益强盛,按说像贾疋这样公然去打西晋的国王,无疑是造反行为。

但是贾疋很快得到晋愍帝司马邺重用,成为西晋新政府立足于关中的顶梁柱。当时各郡百姓忍饥挨饿,白骨遍野,百无一存。贾疋率领胡汉二万余人进攻长安,前赵太子刘粲听说这一情况,派刘曜、刘雅和赵染抗击贾疋。贾疋先进攻竺恢,没有成功,贾疋又拦路截击,大败前赵军。刘曜被流矢射中,撤退逃跑,竟成功将前赵暂时打出长安。

这时西晋在北方已经几乎没什么力量,司马邺返回长安时都遭遇多次盗贼袭击,连抵御贼兵的力量都没有,是阎鼎联络到贾疋,贾疋派州兵把司马邺护送回长安,暂时依靠关中之势抵御前赵侵略。

不久,贾疋跟胡人义兄弟彭荡仲反目成仇,他将彭荡仲杀死,遭到彭荡仲的儿子起兵复仇,贾疋一次战败后,夜间掉落山涧,被贼军所害。因为贾疋为人勇略有志节,以匡复晋室为己任,他不幸颠堕,时人都很痛惜。

张轨

贾疋、贾胤还有个兄弟贾龛是秦州刺史,酒泉太守张镇曾密谋让他代替前凉政权的创始人张轨,其兄贾胤说贾龛福德不够,没有代替张轨统治西州的实力。

贾氏兄弟于史书中事迹不多,但可看出皆一门忠烈,在西晋政权最末期仍试图扶持天下共主司马邺,捍卫西晋皇权。贾疋要不是死得太早,他真可以跟张轨、刘琨、王浚等一方诸侯相提并论。

贾氏兄弟曾祖贾诩官至魏太尉,是掌管国家军事的首官。贾诩早前曾跟李傕等人领兵击败孙坚,他有一位主公段煨非常害怕贾诩夺取兵权。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做注。贾氏实则是将门,只是曹操没有授予贾诩兵权,而非贾诩不懂带兵,故贾氏兄弟善战确实有迹可循。

此外还有些局部胜利,如幽州的王浚曾击石勒,并州的刘琨协同拓跋猗卢率军反攻,击败刘曜、刘粲,收复晋阳。

司马邺手下有两员名将麹允、索綝,多次率军与刘聪作战,彼此各有胜败,麹允两度夜袭刘聪,击败敌将乔智明、殷凯。索綝更是身经大小数百战,曾生擒敌将李羌,射杀赵染。

司马邺

贾疋、麹允、索綝是司马邺稳定关中的核心力量,逐渐成为西晋中枢名义上的权臣,这时惯性的内斗又开始了。建兴三年(315年),刘曜再度进攻长安,司马邺打算引南阳王司马保为援军,但司马保一直就有称帝之心,他只是司马懿弟弟的后代,根本不具备继承权。麹允打算把司马邺送往司马保那里,这样更为安全,但是索綝怕司马保挟天子以令诸侯,“麹允欲挟天子趣保,綝以保必逞私欲,乃止。”司马保派去长安增援的大将胡嵩又认为,如果助麹允、索綝击败赵军,肯定会进一步加强二人的权势。

就在众人勾心斗角的情况下,麹允、索綝无法抵抗赵军强大的军势力,在长安被围到断粮之际,“自长安以西,不复奉朝廷。百官饥乏,采稆自存。”司马邺向刘曜投降,还说:“误我事者,麹、索二公也!”

司马邺、索綝被俘先后被害,麹允在狱中自杀。麹允性格仁厚,没有威严,这样人在和平时期是个不错的官员,但是在乱世中他提拔了许多没有素养的官员,又没法用威严驾驭这些人,诸将骄横恣肆,因此人情离散,羌胡跋扈,关中混乱。

索綝在紧要关头不愿意让司马邺移驾到司马保那里,使自己陷入孤立,也有些责任。

索綝、麴允无疑是忠烈之士,但确实才能有限,尽其力都无不能挽救西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晚清权臣肃顺:彻查科场黑幕,整顿官场贪污,咸丰帝死后被斩立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原创不易,不要吝啬给个鼓励~~1861年11月8日,寒风凛冽,京城内外一片萧索,唯独菜市口挤满了人,两旁的酒楼茶馆也人头攒动,甚至有人“驾车载酒,弛赴西市观之”,在众人火辣辣的目光中,一位穿着丧服的囚犯被带过来,民众怒不可遏,小孩子也往这人脸上砸土块、鸡蛋、烂菜叶,这人很快就面目模糊。行刑前,这人破

  • 武则天著名的四个男宠下场均十分悲惨,唯有沈南璆之死与政治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薛怀义:因获宠一步登天,因失宠获罪被杀薛怀义本名冯小宝,本是市井出身,原是洛阳卖药的小货郎,因身材结实魁梧,再加上能说会道而被千金公主的侍女看中,进而勾勾搭搭。结果,两人在公主府幽会时被千金公主发现,薛怀义后被千金公主送入宫中,献给了武则天。《旧唐书》有载,武则天对于薛怀义极为满意,“有非常材用,可

  • 雍正最大的功绩养廉银制度何以失败?四个问题没有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养廉银与对部分官员的“爱”其实,对于官员,他的铁腕力度并不是最大的。在我统计的清朝一二品高官的经济案件共139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案例数分别为11例、20例、11例、58例。按照在位年限分别为顺治每年1例(从顺治七年开始算,之前是多尔衮时代,所以顺治实际掌权11年);康熙(从鳌拜被抓开

  • 武则天在内政方面的举措差强人意,在对外战争中却不断失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要说她是极优秀的皇帝,似乎还没到那个份上,要说十分糟糕也不至于,毕竟也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任用贤能与酷吏武则天善用人,这个是很多后世的人所给予的评价。但是,在这方面有所矛盾。对于有才能的人,武则天从来都不会吝啬欣赏和提拔。她先是改良了原有的科举制度,将每年平均的录取人数增多。后来,又创立了

  • 雍正留下遗诏,列出五个人名让乾隆予以照顾,但仅有两人结局不错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遗诏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雍正总结了继位以后取得的政绩,第二部分主要是交代了自己死后传位给宝亲王弘历;第三部分交代了一些未解决的重大政务;第四部是本文的重点,所以将该部分全文列出:弘历仰承祖宗积累之厚,受朕训诲之深,与和亲王弘昼同气至亲,实为一体,尤当诚心友爱,休戚相关。亲正人,行正事,

  • 武则天借助唐高宗取得大权,高宗驾崩后架空两个儿子最终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身在桥上,怎能拆桥?唐高宗李治不仅仅是武则天的丈夫,而且还是她的政治盟友、权力的源泉;武则天如果站在李治的对立面,其地位就失去了法理基础,权力也就丢掉了抓手。武则天是一位头脑清醒的政客,而不是毫无章法的悍妇,这就是她与儿媳妇韦皇后的最大区别。从尼姑到皇后,武则天的秘诀,就是不断寻找盟友。当初李世民驾

  • 雍正王朝:老十三送邬先生侍女到底是何用意,监视邬先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王朝电视剧距今已有二十年之久,可谓是经久不衰,可以说是清宫剧中的一个难以企及的巅峰。而剧中的一众人物更是使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诸如侠肝义胆的老十三、职场达人张廷玉和图里琛、老狐狸佟国维、老实人张五哥等等,而焦晃版康熙和唐国强版雍正更是经典至极,可以在这些演员的用心演绎之下,这些人物是被刻画的是惟妙

  • 唐玄宗得以登基、掌权与三次政变关系密切,在政变中逐步巩固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李隆基的上位史,可以说是李家内斗的血泪史。他的发家和“三次清除外戚的政变”有关——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李隆基主导了第三次“唐隆政变”,最后发家。垂拱元年(685年),李隆基出生于东都洛阳,他的父亲李旦在一年前刚被立为皇帝,李旦虽然是皇帝却没有听政的权利,军政大权被李隆基的祖母武则天掌控着,

  • 清朝县衙和电视剧中的一样吗?别再被骗了,它规模堪称“小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升堂、威武,这是古装电视剧中十分常见的一幕,在古代可不像现代社会,大小事务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所管辖,在古代,大事小事几乎全部由县衙的知府一个人说了算,所以每次出现大事小事,很快就是升堂。也不知是不是道具组比较缺钱的原因,影视剧中清朝的县衙给人一种十分廉价的感觉,但事实上,即使是最低级别的县衙,其规模都

  • 唐朝虽实行三省六部制但因政治形势不同导致宰相权力和数量均有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即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的长官即中书令、侍中和尚书左右仆射,其中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原本是尚书令,武德年间,李世民曾在朝中做尚书令,因此,李世民继位之后,尚书令不再有人任职,而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变成了原本是副手的尚书左右仆射。这三省的最高长官就是唐朝的天然宰相,在武德年间到贞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