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著名的四个男宠下场均十分悲惨,唯有沈南璆之死与政治无关

武则天著名的四个男宠下场均十分悲惨,唯有沈南璆之死与政治无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124 更新时间:2024/3/16 9:51:32

薛怀义:因获宠一步登天,因失宠获罪被杀

薛怀义本名冯小宝,本是市井出身,原是洛阳卖药的小货郎,因身材结实魁梧,再加上能说会道而被千金公主的侍女看中,进而勾勾搭搭。结果,两人在公主府幽会时被千金公主发现,薛怀义后被千金公主送入宫中,献给了武则天。

《旧唐书》有载,武则天对于薛怀义极为满意,“有非常材用,可以近侍”,侥幸获宠的薛怀义就此被留在了宫中。虽说在古代皇权社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身为女性的武则天也不得不有所顾忌。为了便于想用,武则天便让冯小宝削发为僧,在洛阳西建白马寺,以其为主持,并改名薛怀义。

薛怀义凭借武则天的宠幸,堪称一步登天,市井出身的他先后被拜为左威卫大将军、右卫大将军等,更是被加封为鄂国公、柱国,甚至让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认薛怀义为季父。然而,一飞冲天的薛怀义却颇有些暴发户心态,变得极为飞扬跋扈,不仅多有违法之事,甚至对官员随意打骂,但由于武则天的关系,就连宰相也对其无可奈何,但这却为其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武则天年纪本就偏大,对于床帏之事并不算太过热衷,再加上登基称帝后身边男宠逐渐增多,薛怀义很快便被人所取代。薛怀义很清楚,他如今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于武则天,然而失宠后的他没想着去重新获宠,反而耍起了小脾气,先是赌气不再进宫,后见武则天并未想念自己,又想方设法地讨其欢心,可惜始终没能挽回。

武曌

之后,因爱生恨的薛怀义便在证圣元年(695年)正月十六放火烧毁了天堂和明堂,此举直接触怒武则天,再加上此前得罪朝中大臣,薛怀义顿时成为了众矢之的。半月之后,即延载二年(695年)二月四日,薛怀义被处死。关于薛怀义的死因,史书上记载了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见于《实录》,后来又被《资治通鉴》采纳,说薛怀义是被武则天的堂侄武攸宁暗杀的。暗杀的地点,就在洛阳宫城内的瑶光殿:“僧怀义益骄恣,太后恶之。既焚明堂,心不自安,言多不顺;太后密选宫人有力者百余人以防之。壬子,执之于瑶光殿前树下,使建昌王武攸宁师壮士殴杀之,送尸白马寺,焚之以造塔。”第二种说法见于《旧唐书》,说冯小宝是被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的乳母张夫人率领壮士暗杀的,“其后益骄倨,则天恶之,令太平公主择膂力妇人数十,密防虑之。人有发其阴谋者,太平公主乳母张夫人令壮士缚而缢杀之,以辇车载尸送白马寺。其侍者僧徒,皆流窜远恶处。”第三种说法见于李商隐所写的《宜都内人传》。宜都内人是武则天的宫女,她规劝武则天,男为阳,女为阴,武则天如果用男宠,那就以阴求阳,自毁长城。因此必须除去男宠,培养自身阳刚之气,只有这样统治才能长久。武则天听了之后觉得有道理,因此就下令杀了冯小宝。按照这样的说法,武则天对冯小宝就是明杀,不是暗杀了:“武后篡既久,颇放纵,耽内习,不敬宗庙,四方日有叛逆,防豫不暇。时宜都内人以唾壶进,思有以谏者。后坐帷下,倚檀机,与语问四方事。宜都内人曰:‘大家知古女卑于男耶?’后曰:‘知。’内人曰:‘古有女娲,亦不正是天子,佐伏羲理九州耳。后世襄姥,有越出房ト断天下事者,皆不得其正。多是辅昏主,不然抱小儿。独大家革天姓,改去钗钏,袭服冠冕,符瑞日至,大臣不敢动,真天子也。然今者内之弄臣狎人,朝夕进御者,久未屏去,妾疑此未当天意。’后曰:‘何?’内人曰:‘女阴也,男阳也。阳尊而阴卑,虽大家以阴事主天,然宜体取刚亢明烈,以消群阳,阳消然后阴得志也。今狎弄日至,处大家夫宫尊位,其势阴求阳也。阳胜而阴亦微,不可久也。大家始今日能屏去男妾,独立天下,则阳之刚亢明烈可有矣。如是过万万岁,男子益削,女子益专,妾之愿在此。’后虽不能尽用,然即日下令诛作明堂者。”不过李商隐《宜都内人传》本身就是小说式的史料,其可信度有待考证。其次,假若武则天听了“内人”的劝说,摒弃男宠,那么她以后的众多男宠(比如张易之、张宗昌兄弟)该如何解释呢?第四种说法见于唐人张垍所撰写的《控鹤监秘记》:“公主应命出,密遣宫人设伏要道,召怀义入见瑶光殿,及至,公主在殿上大喝曰:‘拿贼!’伏者尽起,执怀义两手而缚之,怀义犹崛强,欲作困兽斗,适武攸宜以锤自后猛击之,脑裂而死。公主命武以车载其尸还白马寺,龛而焚之,善遣寺中僧众,及怀义蓄以自卫之力士,籍寺产入官。”虽然关于其死因目前还有争议,但其被杀显然与失宠和触怒武则天有关。

沈南璆:年过半百无福消受

史书关于沈南璆的记载较少,《隋唐演义》中有“南璆房术,不让怀义,武氏恰也欢慰”的记载,但由于其年纪偏大,被武则天宠幸时已是年过半百的小老头,床帏功夫显然不至于太过厉害,很可能是借助了药物的原因。

沈南璆乃是太医出身,对于年老的武则天来说,床帏功夫应该只是次要,其身为太医善于照顾他人,再加上比飞扬跋扈的薛怀义更加善解人意,这应该才是武则天“移情别恋”的主要原因,而这也直接导致了薛怀义的失宠以及最终被杀。

然而,在野史小说里,沈南璆为了固宠颇有些不顾性命,明代徐昌龄的艳情小说《如意君传》说,他为了讨好武则天,在其有需求时,竟然服用药物壮阳,结果最终因此而暴死宫中。

张昌宗、张易之:凭借宠信插手政务,得罪满朝政变被杀

在太平公主的引荐下,张昌宗于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入宫,因而得到武则天的宠幸。不久之后,他又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推荐给武则天。此后,二张兄弟开始深得武则天宠幸,甚至直接负责掌管武则天的后宫“控鹤监”。

张昌宗、张易之

依靠武则天的宠信,二张也得以迅速崛起,就连武则天的武氏宗族和宰相宗楚客都争相拜访,甚至亲自替两人牵马递鞭。太子李显、相王李旦虽然是武则天的儿子,却不如二张更加亲近,为了讨好二张,他们甚至请求封张昌宗为王。而为了以示尊敬,满朝文武大臣甚至不敢直呼其名,只敢称两人为“五郎”、“六郎”。

武则天登基时,已经是67岁高龄,到后期执政已是有心无力,因而不仅跟外界联系变少,对朝政的控制力度也有所下降,而张氏兄弟则开始凭借武则天的宠信,自然承担起了对外联络的工作,此后开始逐渐插手朝政,而百官由于无法见到武则天,对两人的所作所为也是敢怒不敢言。

一次,李显的儿子邵王李重润和女儿永泰郡主李仙蕙、女婿魏王武延基暗中讨论二张擅权专政,却不想传到了张易之耳中。张易之便添油加醋地向武则天诬告了一通,结果武则天不仅将太子李显臭骂了一通,还责令李显鞫问子女。最终,邵王李重润和有孕在身的永泰郡主李仙蕙全部被逼自缢,而武延基也被二张逼死狱中。“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杀。延基,承嗣之子也。”

李显

此事的爆发,不仅使得李显失去了儿子、女儿、女婿和外孙,并直接促使了二张与李氏集团和武氏集团的彻底决裂。在李氏集团和武氏集团深刻意识到二张威胁的情况下,除掉张氏兄弟已经势在必行并且刻不容缓。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生病期间,张易之、张昌宗两人侍奉左右,严厉禁止其他人入内,而在李氏集团和宰相张柬之等人的主持下,在武氏集团的默许下,神龙政变爆发。张柬之、崔玄暐等人率领羽林军攻入皇宫,在迎仙宫杀死张易之、张昌宗两人,而他们的哥哥张昌期、张同休、从弟张景雄等人也全部被斩首,二张势力瞬间瓦解,武则天也被迫退位,禅位于太子李显。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最大的功绩养廉银制度何以失败?四个问题没有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养廉银与对部分官员的“爱”其实,对于官员,他的铁腕力度并不是最大的。在我统计的清朝一二品高官的经济案件共139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案例数分别为11例、20例、11例、58例。按照在位年限分别为顺治每年1例(从顺治七年开始算,之前是多尔衮时代,所以顺治实际掌权11年);康熙(从鳌拜被抓开

  • 武则天在内政方面的举措差强人意,在对外战争中却不断失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要说她是极优秀的皇帝,似乎还没到那个份上,要说十分糟糕也不至于,毕竟也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任用贤能与酷吏武则天善用人,这个是很多后世的人所给予的评价。但是,在这方面有所矛盾。对于有才能的人,武则天从来都不会吝啬欣赏和提拔。她先是改良了原有的科举制度,将每年平均的录取人数增多。后来,又创立了

  • 雍正留下遗诏,列出五个人名让乾隆予以照顾,但仅有两人结局不错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遗诏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雍正总结了继位以后取得的政绩,第二部分主要是交代了自己死后传位给宝亲王弘历;第三部分交代了一些未解决的重大政务;第四部是本文的重点,所以将该部分全文列出:弘历仰承祖宗积累之厚,受朕训诲之深,与和亲王弘昼同气至亲,实为一体,尤当诚心友爱,休戚相关。亲正人,行正事,

  • 武则天借助唐高宗取得大权,高宗驾崩后架空两个儿子最终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身在桥上,怎能拆桥?唐高宗李治不仅仅是武则天的丈夫,而且还是她的政治盟友、权力的源泉;武则天如果站在李治的对立面,其地位就失去了法理基础,权力也就丢掉了抓手。武则天是一位头脑清醒的政客,而不是毫无章法的悍妇,这就是她与儿媳妇韦皇后的最大区别。从尼姑到皇后,武则天的秘诀,就是不断寻找盟友。当初李世民驾

  • 雍正王朝:老十三送邬先生侍女到底是何用意,监视邬先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王朝电视剧距今已有二十年之久,可谓是经久不衰,可以说是清宫剧中的一个难以企及的巅峰。而剧中的一众人物更是使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诸如侠肝义胆的老十三、职场达人张廷玉和图里琛、老狐狸佟国维、老实人张五哥等等,而焦晃版康熙和唐国强版雍正更是经典至极,可以在这些演员的用心演绎之下,这些人物是被刻画的是惟妙

  • 唐玄宗得以登基、掌权与三次政变关系密切,在政变中逐步巩固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李隆基的上位史,可以说是李家内斗的血泪史。他的发家和“三次清除外戚的政变”有关——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李隆基主导了第三次“唐隆政变”,最后发家。垂拱元年(685年),李隆基出生于东都洛阳,他的父亲李旦在一年前刚被立为皇帝,李旦虽然是皇帝却没有听政的权利,军政大权被李隆基的祖母武则天掌控着,

  • 清朝县衙和电视剧中的一样吗?别再被骗了,它规模堪称“小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升堂、威武,这是古装电视剧中十分常见的一幕,在古代可不像现代社会,大小事务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所管辖,在古代,大事小事几乎全部由县衙的知府一个人说了算,所以每次出现大事小事,很快就是升堂。也不知是不是道具组比较缺钱的原因,影视剧中清朝的县衙给人一种十分廉价的感觉,但事实上,即使是最低级别的县衙,其规模都

  • 唐朝虽实行三省六部制但因政治形势不同导致宰相权力和数量均有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即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的长官即中书令、侍中和尚书左右仆射,其中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原本是尚书令,武德年间,李世民曾在朝中做尚书令,因此,李世民继位之后,尚书令不再有人任职,而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变成了原本是副手的尚书左右仆射。这三省的最高长官就是唐朝的天然宰相,在武德年间到贞观前

  • 清朝灭亡了一百多年,清皇陵仍有守墓人,他们是谁?工资谁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以来,尤其是宗法社会下,祖坟之地事关子孙后代的发展,因此不论上至达官贵族,或下至黎民百姓,都尤为重视祖宗之地。而作为封建王朝的皇族,则更加重视陵墓的建设,以及守护。守护陵墓不仅守护家族“风水”,更是怀着对祖宗的敬仰之心,感恩之德,保护他们最后的净土。而且在古代陪葬制度之下,皇陵无疑成为盗墓者眼中

  • 唐朝的法律规定有五种处罚方式,其形式制度既影响后世也影响外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武德七年(624年),正式颁布新律《武德律》,为唐朝法律奠定基础。《旧唐书》有载:“撰定律令,大略以开皇为准。于时诸事始定,边方尚梗,救时之弊,有所未暇,惟正五十三条格,入于新律,余无所改。”唐太宗继位后,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修改《武德律》,是为《贞观律》。唐高宗继位后,又命长孙无忌删修《贞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