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辅张
辅张
明朝张居正的评价(明代第一首辅张居正的改革有多伟大)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8 16:01:34阅读:3133
看懂明朝的权力制衡,才能明白张居正的改革有多伟大。朱元璋是一位雄猜之主,自明朝开国以来,朱元璋就一直致力于做一件事:加强皇权,权力制衡。为了削弱相权,朱元璋把御史台单独拆开,建左都督府,负责监督所有官员,不受尚书台辖制,直接对皇帝负责。刘伯温便是代表。老朱觉得还不够,考虑到文官相互勾结,又成立锦衣
万历首辅张居正轶事:返乡乘32人抬“巨无霸”轿子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2 7:49:29阅读:3787
一次还乡理事,极其风光体面和耀武扬威公元1578年4月(明神宗万历六年)首辅张居正离京,回湖北江陵老家。这一次奉旨还乡,是为他一年前逝世的父亲办理丧事;谁都有死老子的必然性,但死了老子,竟劳驾皇帝操心,是绝无仅有的特例。冲这一条,张大人此行,可谓极其风光体面,极其耀武扬威。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记
万历首辅张居正:历史上唯一顺风顺水的改革家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1 13:55:59阅读:2442
一提张居正,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他在明代后期所推行的改革。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担任明神宗朱翊钧的首辅,达十年之久,是个有作为、具谋略、通权术的大政治家。张居正的改革,了不起,我打心眼里佩服他;但对他这种太厉害的人,绝无好感。凡强人,都具有一点使人讨厌的“侵略性”,他
明隆庆朝,高拱张居正重用王崇古,着手解决北部边境大患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4 5:35:47阅读:2897
明朝自朱棣夺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迁都北京以来,北方的蒙古是最大的边患。蒙古首领俺答汗多次带兵攻城略地,袭扰京城,犹如无人之境,嘉靖时期一度攻到北京城下,朝野上下惊慌失措。俺答汗的可怕之处有两个方面,一是他手中有彪悍的蒙古铁骑,更重要的手下还有一帮从明朝叛逃过去的汉奸邱富、赵全等人。赵全他们以蒙古人为
张居正挽救了大明, 其曾孙见证三位明朝皇帝国破身亡却无能为力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20:57:40阅读:4391
张居正像 张同敞,湖北江陵人,曾祖父就是励志改革、功绩卓著的万历首辅张居正。崇祯年间,张同敞因为祖上恩惠,被授予中书舍人的官职。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城,农民军进城后到处向崇祯朝官员索要金银,美名其曰“追赃助饷”,文武百官中一大部分被迫投降。张同敞选择藏匿在民间,趁夜偷偷潜逃出城,只靠两
张居正游走三角关系,造就明朝史上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2 22:14:36阅读:1266
真正让后人恶评如潮的,当从明孝宗的儿子明武宗朱厚照开始,朱厚照是一个非常个性的皇帝,不仅不按照正常的时间地点上朝听政,还常常离开京师出游,任用自己信任的武官和太监,大臣们对此很头疼,却又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来应对。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虽然生前好女色,却没有留下一儿半女,只能由自己的
明朝万历年间的政治交易:张居正和太监合作,完成一了不起的改革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1 7:53:39阅读:652
这一年,一个官吏向当时的大太监冯保行贿,想谋取两淮盐运使这个“肥差”。收人钱财,替人办事,冯保很快便去找了张居正,向他推荐了这位买官之人。张居正知道冯保收了贿赂,便答应了下来。这一行为让他的弟子很是不解,便张口询问“大人一直都在反腐倡廉,可您为什么还要重用一个行贿之人 呢?”张居正笑道:“如果重用一
元辅良臣张居正:他是大明朝的功臣,还是奢靡享乐的一代权臣呢?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9 14:08:53阅读:2790
(梦归秋辰:第368期)在历史的长河里,对于他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说他是一代良臣。毕竟在他的治理下,大明朝改变了嘉靖时期财政亏空的问题,整个王朝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当然这点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张居正的变法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变法之一。张居正当然批判张居正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的,一些人认为张居正出
张居正为了预防新政改革,人亡政息,奏请万历皇帝重修《大明会典》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5 4:36:33阅读:215
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由明代官府修撰的《诸司执掌》、《皇明祖训》、《大明集礼》、《孝慈录》、《大明律》等法律典籍汇编而成的《大明会典》正式予以颁行,这不仅标志着作为明代基本法的律、例和会典,均在万历十五年这一年成熟和定型,而且,展现出明代法制的完备体系和终极样貌,成为封建社会法制建设的巅峰和
明朝宰相张居正:治世之能臣,改变不了明朝江河日下的窘境
历史解密时间:2024/2/3 17:30:42阅读:2140
张居正出生于一个氛围比较好的家庭,从小父母就对他关怀备至。在他5岁的时候被送入私塾读书,由于他天资聪颖,又加上勤奋好学,甚至能够出口成章,过目成诵,在学业上有了很大的长进。嘉靖15年(公元1536年),年仅12岁的张居正凭借自身的真才实学在童试当中取得了头名秀才,可谓是名噪一时。嘉靖16年,他迎来了
大明王朝1573,海瑞与张居正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7 5:46:02阅读:2994
嘉靖帝朱厚熜本人性格复杂,在位前后四十五年,早期像个开明人君的样子,后期示人的却是另一副装神弄鬼的样子,所以人到中年的大明朝也就成了一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嘉靖、隆庆、万历从嘉靖末年到万历十年的这段时间,是大明朝局矛盾冲突大碰撞的黄金时代。不但帝国的皇帝和首辅换了,大明的内外政策也处于一个动荡变革的
万历为何在张居正死后差点对其开棺戮尸
历史解密时间:2024/1/31 6:45:00阅读:4801
在十六世纪中期,也就是明朝中期,大明王朝出现了各种内外问题,到嘉靖时期,明朝其实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尤其是嘉靖中期,嘉靖不再上朝理政,一门心思从事道教相关的事,炼丹、闭关、参坐成为主要工作,已无心朝政,主要靠严嵩一党处理国政。而严嵩一党腐败无能,导致国家政治混乱,民不聊生。海瑞曾感叹:“嘉靖者,家家
贵为帝师的张居正做错了什么?为什么死后会被万历皇帝抄家?
历史解密时间:2024/2/6 14:37:26阅读:4875
张居正触碰到了万历皇帝的逆鳞,其实被抄家也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逃脱的必然,而且从种种迹象表明,万历皇帝已经忍他很久了,此举也是为了泄愤,如果真的是因为政治缘故,也不至于让诸多旁观者都看不下去。张居正一手促成万历中兴的局面是不假,但是呢这一切也是有大前提的,也就是皇帝自然有他自己的想法与决策,如果皇帝想要
明朝最有才能的武将,为何“成也张居正,败也张居正”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8 12:15:45阅读:601
此时的戚继光面临着军备废弛,将怯兵弱的局面。单从兵力来说,有明一代在东南沿海的驻军也不算少,仅在南京周边就有12万之多,但偏偏总是出现几十个倭寇追杀成千上百明军的尴尬场面。为了扭转局势,戚继光只能从零开始,编练新军。在兵源选择、军饷配额、组织机构、武器配置以及排兵布阵等各个方面,戚继光都亲力亲为,他
一代权臣张居正为何死后遭到全盘清算?只因万历皇帝痛恨他这点
历史解密时间:2024/2/9 19:50:53阅读:3439
张居正自幼天资聪颖,尤精通考试,被誉为神童,深受当地士人、官员重视。幸运的是,他没有像方仲永一般浪费自己的天赋,而是不断努力,年纪轻轻便得中进士,成为庶吉士,从此平步青云。后来他主导的变法更是一度使日薄西山的大明王朝短暂地焕发新机,可谓“再造大明”的功臣。 能考上进士,证明他的学术水平自然不差——在
从“清算”张居正的那一刻起,万历皇帝就将明朝带入一条不归之路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8:16:05阅读:1977
万历皇帝执政的48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解读:万历十二年之前和万历十二年之后。万历十二年为什么是个分割点?因为这一年明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已经过世两年的张居正被“清算”了!万历皇帝在展开对张居正清算的同时,也将张居正坚持推行了近十年的“万历新政”给一一否认、并悉数抹杀。很多现代学者都认为,从万历皇帝清
大明首辅张居正太妖孽!敢对皇帝破口大骂,更是和李太后有一腿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22:31:08阅读:278
张居正5岁识字,7岁通读六经大义,12岁就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因为张居正实在太帅,所以甚至和李太后有一腿。而且几乎是万历皇帝的第二个亲爸爸了,从小教万历如何做皇帝,时常对万历破口大骂。这点我就很佩服了,因为做到最极致的赵高和曹操也并没有敢明面上骂皇帝
明朝第一首辅张居正,死后却被万历皇帝抄家,他究竟犯了什么错?
历史解密时间:2024/2/29 23:17:24阅读:3932
万历元年(1572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任首辅。在这十年之间,他大力的进行改革。实施“一条鞭法”,实行“考成法”,任用重戚继光,申时行等人。在他的改革下,明朝百事苏醒,重新焕发活力。在经济上,国库日渐充实,农民负担降低;在政治上,改善了官员们贪赃枉法的问题;在军事上,外族不敢再进犯。张
明朝第一首辅张居正,变法变化挽救大明,堪称真正的政治家!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6 15:05:51阅读:1111
变法的过程是权力的重塑过程,是利益的再分配过程。从商鞅到王安石,从张居正到梁启超、谭嗣同,变法者们必须面对不同利益阶层的挑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成功的道路。晚明的我们,百业凋零,江河日下。朝廷既不能内安百姓,又无法外抚四夷,我们又一次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上。在这内忧外患的关键时期,一场变法挽救了地
万历皇帝算昏君吗,作为张居正的弟子,万历帝有何作为?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44:46阅读:1036
有一点值得关注一下,万历三大征之中,重启了不少铜钱制造厂,万历是真的重视搞钱,而且他非常确信他的直属太监系统比文官搞钱清廉+有效......,万历缺官不补其实是好事,缺的主要南京的和一些方面大员,基层的县州府并不缺,对百姓来说,正常税役并不是负担大头,两百年形成的科派常例规矩才是百姓负担大头,没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