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谁知道明万历年间援朝平倭的战争详解?

谁知道明万历年间援朝平倭的战争详解?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32 更新时间:2024/1/16 19:54:20

公元1592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从釜山登陆,连陷汉城,平壤。应朝鲜请求,明神宗如松率军援朝,和倭寇争夺平壤,初战失利,游击史儒战死,但明军加强攻势,最终夺取平壤,倭酋小西行长弃城败逃,中朝联军乘势收复汉城。光复朝鲜。到1597年,丰臣秀吉再次侵朝,此时战事主要在海上,明军和朝鲜李舜臣率领的水军在露海上痛歼倭寇,焚倭船三百艘,歼敌一万多人,战斗中李舜臣和明朝七十岁老将邓子龙都壮烈殉国,倭寇彻底战败,倭酋九鬼嘉隆和加藤清正败回本土,丰臣秀吉在忧郁中毙命,至此援朝逐倭历时七年,中朝联军取得彻底的胜利。

为什么有人说日本侵略朝鲜,明朝清朝都会出兵救助?

对于中国古代中央政权而言,朝鲜半岛作用的凸显主要是在明清时期。为在这个时期朝鲜半岛对于中原朝而言如此重要,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也是最为直观且明显的,便是明清时期的领土已经直接和朝鲜半岛直接接壤,而且这两个王朝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仅有的几个(另一个是元)以北京作为首都的朝代。

汉时直接对朝鲜设立四个郡,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比较混乱的时期,朝鲜半岛也得以脱离中原王朝的束缚大肆发展,最后反而成为了中原的大患,甚至使得强大的隋朝因此分崩离析,到唐时依旧是大威胁,直到最后高宗时期才平定高句丽,安史之乱后唐对周边地区影响力大为下降,朝鲜半岛也开始自立山头。

从汉一直到唐时期,朝鲜一直作为边地存在的,而且如果我们有看过朝鲜的地形图,我们可以发现朝鲜半岛是大致是北高南地,东高西低的地形,而我国东北与其接壤处也是山地纵横,所以这便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而且距离中原中心距离遥远,两地交流不易。所以当中原王朝实力强大之时,朝鲜半岛无法抵抗之时就会直接依附中原,当中原大乱或者实力不足之时,其又会立刻反叛自立为王,所以这也形成了朝鲜半岛的侍大主义以及容易反复的民族性情。

到了明清时期,两朝国都都是设在北京,这与朝鲜半岛的距离也不再如同之前那样遥远,两地交流更加频繁,而如果朝鲜半岛被攻击也意味着国都直接暴露在兵锋之下。所以朝鲜被攻击之后,作为宗主国的第一反应永远是救援。

第二,就明清两代,这个时期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正好是由陆权海权过渡的时期。而朝鲜半岛的西面正好是中国渤海地区,渤海对于中原来说既是屏障又是软肋,如果朝鲜半岛被占领,也就意味这中国北边大部的海疆不靖,这个比从陆地上导致的威胁更大。

很巧合的是,明清两代在彻底失去朝鲜半岛之前都曾经面临过从海上过来的威胁。明朝在嘉靖时期的倭乱,对江浙地区的打击极为严重,这也使得明重新重视水师,让荒废多年的大明水师重获光明,也正是这样的,在之后万历年间的朝鲜之役明军水师对于日本水师有碾压式的装备优势。

而清时也同样面对过海上的威胁,当然这主要是英国,同样的也是使得清王朝更加重视海军的建设。

更为巧合的是,两个王朝的崩溃也多是在失去对朝鲜半岛的控制之后。满清降伏朝鲜后,明也失去了牵制满清后方的重要根据地,使得明在对东北的军事花费过大,这也直接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同样的清王朝,在日本控制朝鲜半岛之前,虽被迫大开通商口岸,但这也带来了大量的税收,使得清王朝国库丰盈,即使在经过太平天国之乱后,清王朝也不至于分崩离析,甚至国内还出现了未有的盛世景象,但在日本拿下朝鲜半岛之后,清王朝乃至之后的民国政府都是举步维艰,盖因如上述所言,朝鲜一失,北边海疆不靖,外国势力也可以依次慢慢渗入中国。

明清乃至现在,我们都清楚朝鲜半岛的重要性,也在全力争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力,所以有时候国家的一些政策我们就可以看得出一些端倪,也正是如此,使得现在那个地区的人民以及政府有些自视甚高了,身处夹缝之中,连待价而沽都不算,只能说是事大主义,连些自主的能力也没有。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诸葛亮和周瑜谁的功劳大,曹操是自己烧掉战船撤退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很显然,这首词是赞扬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英雄气概。周瑜在赤壁之战的功劳是世人皆知的。诸葛亮只是在之前,被刘备派为联络代表,到江东解说了一番联盟的必要性。《蜀书-先主传》记载“(孙刘联军)与曹公战于赤壁”。《吴书-吴主传》记载:“瑜,普

  • 赤壁古战场今何在?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点灯熬蜡整到下半夜,弄了四五千字,回答了一个赤壁古战场的问题,居然没有阅读量,这让豹眼很不爽。不是力作,起码是呕心,但这情况很伤情绪,已经不明白究竟如何来回答问题啦。再借这个问题,换个角度,换个思维尝试一下吧。问题的回答,满足自己的感觉是第一要的,但阅读者没感觉,自己也就无法满足感觉啦哈。鉴于许多文

  • 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谢安叔侄如何做到以少胜多?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组成87万大军南下,自称投鞭可以断流,以一举灭晋。晋相谢安使谢玄等率北府兵8万迎战,在洛涧(即洛河,在今安徽淮南东)大破秦军前哨,苻坚登寿阳城,见晋军严整,遥望八公山上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这就是成语“草木皆兵”的由来。晋军进至淝水,要求秦兵后移,以便渡河决战。苻坚想乘晋军半渡时

  • 宁远大捷的真实情况是什么?袁崇焕被杀后为什么老百姓争相食其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宁远大捷阻止了后金汗国南下进军的步阀。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汗王在不到一年时间两度折戟于宁远城下。在红衣大炮(明朝皇帝敕封红衣大炮为安寇平掳大将军)的威力下,后金八旗铁骑死伤无数,最后皇太极无可奈何之下悻悻然撤兵回盛京。对这场战役后金汗国死伤人数明清双方记载都语焉不详,似乎有意隐瞒。明朝官方史料称:“

  • 统万城战役中,坐拥坚固城池的夏军,为何却被北魏骑兵击败?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统万城战役是北魏和胡西夏的以骑兵攻城的经典战例载入史册。北魏能战胜拥有固若金汤城池西夏几条因素如下:1.当时胡西夏新王巳故,国内争权夺利纷乱的内忧。2.又界入了与西秦战争削弱了战力的外患。3第一次诱敌出城歼灭其夏兵力。4.坚壁清野扫清了城池附近可依靠有生条件。5.西夏弃城逃避引已恐乱。6.北魏王当机

  • 朝鲜身为明朝的附属国,是怎样的被清朝征服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有过好几次战争。在著名的萨尔浒战役中,朝鲜曾经出兵1万3000人助战。但萨尔浒战役中,明军大败,朝鲜援助也被击溃,伤亡数千人,多名高级军官包括主帅姜弘立在内投降。当时满清为了拉拢朝鲜,将被俘的朝鲜军官都放了回去。此战失败以后,朝鲜国王光海君判断辽东局势转为满清占优,开始转为中立,

  • 为什么我觉得万历朝鲜战争明军被日本爆的挺惨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一场结果早已盖棺定论的战争,却成了如今各种争论不休的话题,直到现在万历年间,当时在朝鲜半岛上,明军是VS日军的那场对决“到底谁更惨”,始终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同时,更要去了解,首先是看《明史》是由来谁“编纂”的,包括当时的日本&朝鲜,站在其各自的立场上,是如何记录这段历史的。从公元1592年3月

  • 朝鲜战神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如何完败日本倭寇?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真实的鸣梁海战大家也许知道之前韩国有一部电影,创下了韩国本土票房记录,名字叫《鸣梁海战》。电影以1597年的“鸣梁大捷”为背景,讲述了李舜臣率领12艘战船在绝境之下战胜330艘日本战船的故事。韩国史学界认为,李舜臣以12-13艘战船迎战日本133艘战船和200艘运输船,并且取得了击沉31艘,击伤92

  • 古代军队打仗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是如何准确传达军令的?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啊!在冷兵器时代,军队没有电话电报互联网,人员之间只能通过可见光、文字与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即古代的人力信息体系主要是以原始的声光系统为主的信息体系。从战役角度上讲,其代表有驿马传信、飞鸽传书、烽火通信等。驿马传信即乘马传递信息,是早期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秦汉时期,我国形成了一套专门的

  • 为何长平之战30年后,赵国才被秦国所灭?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之所以很多人会提出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家这样一个普遍的心理共识:长平之战之后,赵国精锐主力大军遭受重创,赵国国力被严重削弱,几乎是奄奄一息,灭掉这样一个奄奄待毙之国,应该是轻而易举的。而历史的事实表明,长平之战后,秦昭王又连续发动了三次灭赵大战,全部失败,直到秦始皇的灭赵战争为止,这个奄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