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攻灭高句丽、百济之后,唐军又在朝鲜半岛驻扎了多少年?

攻灭高句丽、百济之后,唐军又在朝鲜半岛驻扎了多少年?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400 更新时间:2023/12/24 8:25:23

继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后,唐高宗派兵在660年攻入百济首都泗,668年攻入高句丽首都平壤,设立都护府并驻军,后来由于昔日盟友新罗反叛,和唐朝西部吐蕃势力崛起,唐军撤出,676年,新罗统一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中南部。所以,从660年到676年,唐军在朝鲜半岛驻扎了约16年。

655年,高句丽和百济联军入侵新罗,攻占新罗33个城池,新罗国王金春秋向唐求援。唐高宗派苏定方薛仁贵等大将率领大军,攻击高句丽和百济。在唐朝和新罗联军灭亡了百济、高句丽后,唐高宗将这两个国家的领土纳入大唐版图,派兵驻守。

高句丽和百济两个国家的残余势力,都有过复国运动。668年,大批高句丽残余势力妄图复国,公开叛乱反对唐军的统治,并得到新罗国王金法敏的支持。百济灭亡后,旧臣鬼室福信将在日本做人质的扶余丰接回为王,并请日本派援军帮百济复国。663年,倭国倾2.7万全国精锐进攻新罗,唐将刘仁轨在熊津江口与日本激战,4战都以唐军胜利告终。

在高句丽和百济灭亡后,新罗一直以朝鲜半岛的霸主自居,欲图从唐军手里夺取昔日高句丽和百济土地,统一朝鲜半岛。而且,昔日盟友的新罗,觉得高句丽和百济灭亡后,唐朝对其产生更大的威胁。

新罗不仅支持高句丽战士,支持残余反抗力量,而且在672年,新罗公开撕毁盟约反唐。新罗国王金法敏派大军进入唐统治下的百济故土,占领城池,并派军驻守。

唐高宗再次派74岁的刘仁轨率领大军远征新罗,大破新罗军,新罗国王金法敏遣使入唐谢罪。而此时,唐朝正在与吐蕃交战,有意将军事力量向西转移,最终决定在朝鲜半岛上进行战略收缩,676年唐朝将在平壤的安东都护府迁到辽东,默认新罗对大同江以南的统治。

其实,大唐在朝鲜半岛的战争,获益最大的是新罗,不仅消除了高句丽和百济的进攻,并且最终在唐朝默许下,统一了朝鲜半岛,这个差点被灭亡的新罗,开创了“新罗统一时代”,以唐朝诸侯国自居,常常用“大唐新罗国”等作为全称。

答案是3年。

唐灭高句丽,设安东都护府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九月,唐与新罗联合灭亡高句丽。十二月,“剖其地为都督府者九,州四十二,县百。复置安东都护府,擢酋豪有功者授都督、刺史、令与华官参治,仁贵为都护,总兵镇之”。

唐朝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任命右威卫大将军、平阳郡公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率兵2万镇抚辽东。所辖包括辽东半岛全部、朝鲜半岛北部、吉林西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原百济故地。

新罗叛乱,唐军平乱吐蕃和新罗的介入打乱了这一局面。是年,吐蕃北犯吐谷浑部,朝西陲震动。就在唐廷商议西援吐谷浑时,新罗开始侵扰唐熊津都督府所辖的前百济旧地,唐朝遣使问罪,新罗“遣钦钝角干、良图波珍餐入唐谢罪”,同时暗中却在鼓动高句丽遗民叛乱,唐朝新罗战争爆发。

唐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唐廷派薛仁贵率军西援吐谷浑,辽东防务一时空虚,高句丽遗民“大长钳牟岑率众反,立藏外孙安舜为主”。这样,唐朝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局,而新罗利用唐军暂无暇南顾之机,于唐咸亨二年(671年),攻占了泗要塞,并建立了所夫力州,占领了前百济的全部领土。

唐咸亨元年(670年),唐朝派高侃、李谨行率偏师前往辽东平叛。经过四年的战争,才最终平定了高句丽遗民叛乱。唐上元元年(674年)正月,唐朝派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率军南伐新罗。在累战不利的情况下,新罗王金法敏被迫遣使入朝谢罪。唐朝既往不咎“复法敏官爵”。唐上元三年(676年)二月,又正式将安东都护府治所迁往辽东故城(即今辽宁辽阳)。

安都都护府西迁,唐军回撤唐朝战胜新罗,为什么还要将都护府北迁呢?这应与两国在半岛的实力消长有关。虽然唐朝整体国力远胜新罗,但随着吐蕃在西南的崛起,唐廷已经不能全力经营半岛。是时,吐蕃“尽收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与凉、松、茂、等州相接,南至婆罗门,西又攻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自汉、魏已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

就在都护府迁离平壤的次年,“仪凤二年(677年),以吐蕃入寇,命仁轨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将刘仁轨调往西线以防御吐蕃。唐倾力与吐蕃交战,对东境自然采取守势,不愿与新罗在半岛长期对峙,空耗人力、物力。因此,在新罗称臣谢罪的有利条件下,将都护府迁离平壤,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671年平叛,677年撤军,一共3年。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在古代哪个朝代允许百姓挎刀佩剑?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记着好像五代剩以十六。中国最早的禁武令是秦始皇收九州之兵,铸十二铜人。在随后的朝代里并未禁止百姓挎刀佩剑。唐朝的书生都有佩剑的习惯。如李白。但是,历朝历代都不允许百姓持有弓弩甲胄。一直到宋朝建立,宋代最早的“禁武令”颁布于北宋开宝年间。当时,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限制民间武装力量的发展,公开下令:“京都士

  • 骑墙术不好玩,皇太极两次征伐朝鲜王国,为何加速明朝灭亡速度?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导读:明朝后期,后金和大明鏖战。朝鲜奉大明王朝为正朔。朝鲜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其实和毛文龙是一样的。就是在后方牵制后金,使得后金不能全力进攻明朝。只有先全力征服朝鲜,才能去掉后顾之忧。整合朝鲜和后金的实力后全力攻打大明。明朝失去了毛文龙和朝鲜两个支点后,只能在正面战场实打实的比拼消耗。如果仅仅是这样还只

  • 当时的后金为什么不进攻邻近的朝鲜,反而要进攻比自己大很多的明朝呢?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只要皇太极不傻,自然是要避免腹背受敌的局面的,更何况当时毛文龙与朝鲜关系密切。因此在后金入关之前就曾两次进攻朝鲜,并最终迫使朝鲜与其议和,与明朝断绝藩属关系,转而向后金(大清)臣服。简单介绍一下这段历史吧。朝鲜发生政变,与明朝关系弱化朝鲜身为明朝的藩属国,对大明一向比较恭敬,也曾与明朝两面夹击进攻后

  • 历史上有哪些因为瘟疫引起的战争?详细解答一下,感谢大神?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在封神榜中,吕岳,制毒练药的神医秘方,使用,瘟疫毒药,偷袭,西岐城,后来,在神仙帮助下,了瘟疫,这就历史的记载,铝岳,被封为,瘟疫,无天大帝的神位,民间传说,除了吕岳,在民间,还一位,瘟神,唉,他就禹强,她知名度不高,很多伙伴甚至都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也只知道他是传说的,封神间海神,而被称为瘟神的,却

  • 古代人的“求生欲”有多强?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求生看似只是简单的两个字,却蕴含着很多无奈,不得不说求生欲从地球上有生物以来所必备的。求生欲虽然是遇到危险以求自保的举动,可求生欲也使人们不断的征服大自然,也可以这么说求生欲不但是遇到危险的本能,也是让人类不断开拓,不断前进的一种力量。如今生活在安全环境的人们,因为一些日常琐事选择终结自己的生命,殊

  • 为什么古代打仗习惯下战书?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熟读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古代两军对垒都有一些规矩,比如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等。其中最让人们熟知并不解的就是下战书了,为什么古代打仗习惯下战书呢?下战书为了降低损失可能你会奇怪下战书不是为了消灭对方,怎么下战书会为了降低损失。在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发生战事之时,下战书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这时诸侯国

  • 乾隆时期清朝打赢过什么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1.平定准噶尔彻底解决准噶尔蒙古部,迫使战败的阿睦尔撒纳逃亡沙俄,将北疆纳入中国版图,置伊犁将军驻扎北疆,移民实边,加强控制,夯实了国家多新疆的行政。2.平定大小和卓大小和卓祖先是中亚的阿帕克和卓,传教进入天上南路,在叶羌汗国支持下,成为天山南路宗教领袖,妄图称王称霸,阿帕克和卓之孙玛罕木特被准噶尔

  • 平壤之战清政府准备的如此充足,为何最终仍会大败?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甲午战争中的平壤之战,可以说是整个甲午路战场上打得最像是近代化战争的一场战役,因为有大量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陆军部队投入战斗,所以即使是清军一方,也显得不是那么菜。不过这场战役前,清政府一方根本谈不上准备充足,实际上是非常的不充足,最主要的两点就是兵力不足和后勤补给跟不上,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最后清军放弃平

  • 萨尔浒之战,如果你当明军统帅,怎么赢得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萨尔浒之败不是前敌统帅责任,谁去都会败,除非你是皇帝,或者内阁首辅是张居正那样人物;说杨不行的,看看洪承畴,洪承畴后来是稳打稳扎吧,没有分兵出击吧,怎么还是败了?还有天下军事奇才卢象升怎么也败了?说刘挺作战不行,李如柏,杜松怎样不配合,说杨瞎指挥,都是见识浅薄,他们都参加过抗倭援朝战争,刘挺参加万历

  • 戚家军在对阵倭寇时基本全胜,为何调到北方打鞑子军就没怎么赢过?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答:在戚继光有生之年,他所带领的戚家军,始终是神一般的存在,南征扫北,未尝一败!提问问题的网友说“戚家军在对阵倭寇时基本全胜”,口气还是有些怯生生、不自信。说明他对戚家军了解太少了。我可以付责任地告诉你,戚家军在对阵倭寇时,不是“基本”全胜,而是全部全胜。不但全胜,而且胜得惊艳,胜得漂亮,手段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