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看似只是简单的两个字,却蕴含着很多无奈,不得不说求生欲从地球上有生物以来所必备的。求生欲虽然是遇到危险以求自保的举动,可求生欲也使人们不断的征服大自然,也可以这么说求生欲不但是遇到危险的本能,也是让人类不断开拓,不断前进的一种力量。
如今生活在安全环境的人们,因为一些日常琐事选择终结自己的生命,殊不知古人因为求生欲的本能创造了无数个奇迹,才让如今的社会安定祥和。
我们回归正题,古代人的求生欲到底有多强呢?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最能表现古人求生欲的莫过于此,古代我们都知道生产力低下,一切粮食收成全靠上天来决定。风调雨顺古人也是很难果腹的,不要被一些艺术作品所误导,风调雨顺丰收之年,底层民众交纳完税赋之后,基本上也是很少有余粮的。倘若遇到天灾之年,有可能颗粒无收,没有了粮食可食基本上古人的生存面临一定的威胁。
此时人之本能的求生欲就会迸发出来,古人没有粮食可以果腹,他们可以吃树皮、吃草根、甚至吃观音土来充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吃树皮草根,观音土看似几个简单的词语却是古人的无奈,是古人本能的求生欲,当时的场景是我们生活在如今社会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存在,这也是最能直接表现出古人求生欲的强大。更有甚者求生欲甚至战胜了理智和道德,易子而食,吃米肉也在所不惜。古人迸发本能求生欲除了天灾之外,还有战乱之时也能体现出古人求生欲的强大,通过一些艺术作品我们也许能看到,古代两军对垒,不管发生战事的原因为何,两军作战我们也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解之处。打仗是一定有伤亡的,为何冷兵器时代,古人打仗都是奋勇杀敌呢,简直就是不怕死一般的杀神。其实出了保家卫国和立下赫赫战功之外,里面也有求生欲的存在,两军交战,想要活下去唯一的途径就是斩杀敌军,把敌军打败自己才能活下去。可能有人会认为投降也可以活下去的呀,古代人是最看不起降兵的,一般降兵最后都是被处死的结局,比如项羽和白起坑杀降兵,求生欲让古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求生欲让古代兵士勇往直前。
当然古代两军交战出了战场上能体现出古人的求生欲之外,还有就是军粮,往往我们也能通过艺术作品看到一些片段,为将者时常以粮食可坚持几日的策略让兵士奋勇杀敌,将帅这么做还是为了激发兵士本能的求生欲,只有攻克城池才有粮食果腹,才能生存。当然守城将士同样由求生欲所支配,历史之中军队食人也时有发生,无非就是求生欲战胜了道德。
通过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古人求生欲是多么的强大,求生欲可以让人类不断开拓未知的世界,同样求生欲有时可以让人失去该有的道德和底线。
“求生欲”是人的本能,越是在恶劣的环境下,越能检验出一个人的求生欲到底有多强。在战乱频繁,生产条件低下的古代更能反应出来。
战场上流血牺牲屡见不鲜,那时的人们是怎样求生的呢?古代医疗条件落后,手上的战士得不到有效医治就会很快死亡。
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西政西夏时,他的部将布智儿受了严重的箭伤,失血过多,眼看小名命不保。成吉思汗令人牵来一头大黄牛,剖开牛肚子,挖出牛内脏,拔出这名伤员身上的箭。把这名伤员放进牛肚腹,不一会,伤员苏醒过来,保住了命。
部将布智儿攻城时“央中数矢,太祖亲视之,令人拔其矢,血流满体,闷扑几绝,”,“太祖命取一牛,剖其腹,纳布智儿于牛腹,浸热血中,移时遂苏”。成吉思汗也用了同样的办法救了他的另一员猛将郭宝玉。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代、抄马都镇抚郭宝玉,精通天文、兵法、骑射,是成吉思汗的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他跟随成吉思汗西征,经过投石机、巨弩炮和火油筒的洗礼。在讹夷朵战役中,弓弩齐发,矢石横飞,郭宝玉未能躲过,他身负重伤,“胸中流矢”,昏迷不醒。成吉思汗也是用了牛肚疗法救下他性命。“命刳牛腹置其中,少倾,乃苏”。
成吉思汗的这一求生方法得到广泛推广。
他的儿子窝阔台汗率领另一路军队攻打西京时,将领谢睦欢,在攻城时,身先士卒,登上城楼,但不幸连中三箭,又从城上摔下来,昏死过去,按说中一箭就够受,古代的箭端一般都有倒刺,有的上面还涂金汁,更容易感染。
窝阔台对这名超级重伤的将领不放弃,他令人拔掉谢睦欢身上的箭,令人牵过来一头牛,拴在木桩上,快速挖出牛内脏,让谢睦欢裸卧在牛腹内,过了很长时间,从鬼门关闯了过来。从此谢睦欢为报答窝阔台的救命之恩,发誓定拼死作战。每次作战,他更加奋勇杀敌,对死亡毫无畏惧,在仕途也平步青云,官至太原路金银铁冶达鲁花赤。
公元1274年(至元十一年)忽必烈带领元军灭宋,沿汉水南下,在沙洋、新城之战中,管军总管李庭坠于城下,但他仍继续站在城墙上指挥战斗,还中了箭,快死了。
“坠于城下,矢贯于胸,气垂绝”。总帅伯颜为挽救其性命,也使用过牛腹疗法,使其“良久乃苏”。
关于“牛腹疗法”成功的事例很多,也被广泛用于元朝作战医疗中,救了无数将士的性命。作为元朝的土方法流传下来,在我们看来未免不科学。但是在古代医疗条件局限性的情况下,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但这种办法也不失为一种求生的好办法,一定程度上促使人求生智慧的生成。不过,可以试试,万一出现奇迹呢!
李时珍还把他写进《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此也没有做合理的解释,只是说牛血能补气养血,可以一试。“牛血,伤重者,破牛腹纳入,食久即苏也”。
后来经过不断研究有人发现流血的伤员在带血的牛腹中,会促使血液凝固,促使伤口很快愈合,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止血的效果;另外刚杀的牛,牛腹中温度比较适合重伤者恢复体温,保温疗效好。
再者对于伤者来说,有很强的求生欲,这种求生欲望能促使自己很快苏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