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为什么古代打仗习惯下战书?

为什么古代打仗习惯下战书?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621 更新时间:2023/12/24 8:25:33

熟读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古代两军对垒都有一些规矩,比如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等。其中最让人们熟知并不解的就是下战书了,为什么古代打仗习惯下战书呢?

下战书为了降低损失

可能你会奇怪下战书不是为了消灭对方,怎么下战书会为了降低损失。

在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发生战事之时,下战书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这时诸侯国众多,多就代表诸侯国的土地不多,人口稀少,加上此时天子还有威严在管控局势,基本上诸侯国都不会大动干戈发动战乱。

各大诸侯国之间开战的缘由也是有点让人啼笑皆非,甚至各诸侯之间发生口角的小事也会发动战事,但是呢对于各个诸侯来说人口是至关重要,人口少随便受到一点损失各诸侯都是心疼不已。

为了利益也好为了出气也罢,此时诸侯发动战争的场面并不是我们所认知的场景,动不动就几十万大军战场厮杀。其实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场面很小,人员也不多,双方目的并不是要消灭对方,而是让对方知道实力强弱。

所以一般会以君子之战的借口先给对方一封战书,让对方有所准备,两军交战只是展现实力,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强大。

下战书为了师出有名彰显正义下站书在春秋时期已成了一种君子之战,所谓君子也有所为有所不为,道德约束,不义之战势必会为天下人所不耻,所以双方若发动战事不但要履行君子之战还有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此时战书的意义比之前可谓是更加重要,下战书不但可以降低双方的损失,还可以把战事原因向天下人表明,以战书来堵天下悠悠之口。

往往战事跟道德绑架在一起时,战事之中的任何细节都会跟道德有所关联,比如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不杀俘虏等成为道德共识。

倘若两军对战之时哪一方有违背道德,做出不义之举,这一方就会被其他诸侯群起而攻之,所以两军对战下战书成为一种习惯。

下战书不但但要表明争斗地点还要表明原因,让天下人公平去判断此战事是否违背道德,自己得到天下人的支持,变成正义的一方从而师出有名。

下战书为何慢慢会变成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威严已经到了可有可无之地步。

诸侯国之间随着繁衍生息,人口大幅度增加是之前的几倍甚至于几十倍,人口多自然军事力量也随之变强。

此时各大诸侯各自为政不再受周天子约束,实力的增强必然也会增加野心,诸侯国之间为了扩充领土抢夺资源,战事越来越频繁,频繁之中为君子之战而生的战书自然会成为历史。

诸侯之间为了扩大战争的成果,在有效的消耗对方的同时避免自己的损失,由下战书让对方有所准备变成了出其不意,奇兵制胜。此时的战事不在是为了彰显实力而是为了打击对方的有生力量,在奇兵之下占领对方的资源。

不是古代打仗喜欢下战书,现代战争同样也是如此。因为不宣而战是一种非常不道德的行为。

不宣而战的恶果在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不宣而战就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斥责日本是最卑劣的民族。在国会演讲时,罗斯福多次强调,日本偷袭珍珠港是蓄谋已久,但是直到偷袭结束,日本才向美国宣战,这就是欺诈。我们看罗斯福在国会演讲时所说的话

昨晚日本进攻了马来亚半岛,昨晚日本进攻了香港,昨晚日本进攻了关岛,昨晚日本进攻了菲律宾群岛,昨晚日本进攻了威克岛,今晨,日本进攻了中途岛。昨天,1941年12月7日,必须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蓄谋已久的攻击……根据日本的请求,他们仍在寻求政府与天皇会谈,以维护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就在瓦湖岛之后的一个小时,日本驻美国大使还向国务卿提交了正式回复。历史将会作证,进攻是蓄谋已久的精心策划的。军事是手段,政治是目的。你的军事可以用尽一切手段,兵不厌诈。但是你的目的一定要有足够的正当性,哪怕只是包装出来的正当性。因为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激励自己的士兵,瓦解别人的士气。否则即便是打胜了,政治目的仍然是达不到的。

在珍珠港事件前,美国国会一直担心被卷入战争。虽然很多人都看出来美国最后必然要参战,但是并没有那么急切。而且即便美国参战,也未必会有那么高的热情。但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当时美国的征兵广告就一句话:祖国需要你(IwantyouforUSarmy)。

就这简单的一句话,美国青年争相参军,甚至有些没有通过的人都自杀了。而美国百姓也积极为战争筹措军备物资。在战争期间,由于钢铁短缺,美国百姓自愿拆毁了自己家的围栏,汽车,甚至铁锅都送到金属回收站。

如果没有珍珠港事件,处于世外桃源的美国百姓根本不会有这么高的热情。而罗斯福如果强行试图把美国拖入战争,甚至会引起民众的反弹。正是由于日本的不宣而战,彻底惹恼美国人,美国全票通过了对日宣战。

宣战的目的不是说战争一定要有理由,但是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借口,可以让你事半功倍。做任何事都要讲究名正言顺,因为你最终要达到政治目的还是需要大多数人的拥戴,除非你能把这些大多数人都杀光,但是它只会让你事倍功半。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过这么一段

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室尊吾号。”楚国攻打随国,并非是一句“我蛮夷也”就一句话盖过去了,楚王实际上是给出了理由的,他是斥责王室不公。虽然他自己号称蛮夷,但是还是希望得到王室的承认的。只有王室承认他才能名正言顺。

这一次是楚国强势,但是到了楚国弱势的时候呢?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讨伐楚国。楚王派屈完出使到齐桓公军中。屈完问齐桓公为什么讨伐楚国,齐桓公说:“楚国没有向周天子进贡苞茅,周天子曾赐予齐太公征伐大权”。这明显都是借口,但是楚国屈服了,然后又承认错误,还保证以后一定按时上贡。

无论是齐桓公尊王攘夷还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都是让自己更加名正言顺。一支军队如果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是注定不能成为一支强大的军队的。

就像抗日战争期间,国军打的也非常顽强,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为自己的民族而战,败了就成了亡国奴。但是在内战时,他们可以成十万,甚至数十万的投降,因为他们知道即便败了也还是中国的公民。

而战书的目的就是告诉自己的士兵,以及对方的士兵,还有处于观望态度的天下人,在为什么而战。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乾隆时期清朝打赢过什么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1.平定准噶尔彻底解决准噶尔蒙古部,迫使战败的阿睦尔撒纳逃亡沙俄,将北疆纳入中国版图,置伊犁将军驻扎北疆,移民实边,加强控制,夯实了国家多新疆的行政。2.平定大小和卓大小和卓祖先是中亚的阿帕克和卓,传教进入天上南路,在叶羌汗国支持下,成为天山南路宗教领袖,妄图称王称霸,阿帕克和卓之孙玛罕木特被准噶尔

  • 平壤之战清政府准备的如此充足,为何最终仍会大败?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甲午战争中的平壤之战,可以说是整个甲午路战场上打得最像是近代化战争的一场战役,因为有大量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陆军部队投入战斗,所以即使是清军一方,也显得不是那么菜。不过这场战役前,清政府一方根本谈不上准备充足,实际上是非常的不充足,最主要的两点就是兵力不足和后勤补给跟不上,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最后清军放弃平

  • 萨尔浒之战,如果你当明军统帅,怎么赢得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萨尔浒之败不是前敌统帅责任,谁去都会败,除非你是皇帝,或者内阁首辅是张居正那样人物;说杨不行的,看看洪承畴,洪承畴后来是稳打稳扎吧,没有分兵出击吧,怎么还是败了?还有天下军事奇才卢象升怎么也败了?说刘挺作战不行,李如柏,杜松怎样不配合,说杨瞎指挥,都是见识浅薄,他们都参加过抗倭援朝战争,刘挺参加万历

  • 戚家军在对阵倭寇时基本全胜,为何调到北方打鞑子军就没怎么赢过?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答:在戚继光有生之年,他所带领的戚家军,始终是神一般的存在,南征扫北,未尝一败!提问问题的网友说“戚家军在对阵倭寇时基本全胜”,口气还是有些怯生生、不自信。说明他对戚家军了解太少了。我可以付责任地告诉你,戚家军在对阵倭寇时,不是“基本”全胜,而是全部全胜。不但全胜,而且胜得惊艳,胜得漂亮,手段直接,

  • 三国时期的凉州在如今什么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时期的凉州在今天的甘肃武威,接下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汉末三国时期的凉州人有多厉害。1969年,甘肃武威,在备战备荒口号的指引下,当地群众挖掘了当地一座叫雷台的高大土台,要在这里修一所防空洞。不久后,他们在雷台下面意外地挖到了一座古墓,几个胆子比较大的人沿着挖开的土洞钻进墓室,不成想,自此揭开了中国历

  • 在古代女性出行在外是如何解决内急的?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一、解决办法:1、古代的女性都很细心的,大户人家的不用担心,路上都会带马桶。2、普通女子出门都会做好准备少喝水,出门时间短不需要方便的;如果时间长了感到内急会有些麻烦,如果在闹市里,确实没条件去厕所,也只能先憋着回住处再去解决了。所以古代女性有时需要受点罪,具备憋尿的功夫,如果出远门,或许一天都不上

  • 二战期间有哪些奇葩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常德会战期间的一件事。常德会战是抗战中,最惨烈的几次防御战役。防御这里的74军第57师官兵,同强大的敌人血战十多日,最终全军覆没。期间,却有一起斗智斗力的事情,现在看起来很奇葩。日军反复攻击国军一处碉堡。战前,这个碉堡前修筑了很多工事,最外层有大量砍倒的树枝,上面都是很尖锐的树杈

  • 古代傍晚要准时关城门,回来晚了还能进去吗?有何历史依据?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这么说吧,在古代,城门都是准时关门的,除非有最高指挥者命令或者特殊的通行证件(比如有战事,八百里加急),除此之外是万万不可能打开城门的。若是要强行通过,估计小命就葬送于此了,那么有没有其他小路或者暗道可以悄悄进城呢?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一个巨大区别,就是中原王朝喜欢筑城。在封建专制王朝,除了个别的强悍

  •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么打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赤壁之战”描写的极为精彩。不过,《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毕竟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际上赤壁之战的过程并不复杂,分为“赤壁初战”和“火烧乌林”两部分。简单叙述一下这场战争的过程吧。曹军南下,刘琮投降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之后,开始讲战略中心转向南方。

  • 清朝甲午战争中清军有没有打胜日本的小战役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就说说清军胜利的辽阳东路争夺权战。1894年11月,日军决定夺取辽阳,奉天,第3师团和第5师团分别两路进军。先导部队就是混成第10旅团,11月13日,日军侦察队,步兵大尉足立武政带领1个中队作为尖兵进入到赛马集,遭到清军依克唐阿部队的伏击,八旗骑兵突然冲进日军队伍当中,最后,日军逃回出发地。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