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一章 愚首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一章 愚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1666 更新时间:2023/12/8 23:04:41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一章 愚首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严厉批判所谓的前识先知是“婴众人之心”迷人心志,惑人思想,看似玄奥实则儿戏。对于此种行为韩非子认为“华焉殆矣”是华而不实之为,极度危险之举,危险不单指听信者,还有行詹子之术者。如果“詹子之术”形成组织,那与邪教无异,后患无穷,韩非子正是看到了前识先知对君主对社会对百姓的祸患才会极力地反对。纵使詹之类有自己的学说与成就,前识之术,也犹如走刀口,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害人利器,这对人的心志要求极高,一般普通人很难把握与控制,这也是韩非子极力批判的原因。有些学说可以普世教育,而有些就只能控制在学术范围内。

老子对于前识之术的态度也很明确,而且其评价更是釜底抽薪“道之华也”,意思是前识只是“道的虚华的表现。”道,自然规则,无形无相,无所不在,无所不能,这是道本身的特质。前识之术正是利用了道的特质与人的认知局限性进行迷惑与欺骗的。前识之术看似有严格的程序、庄严的形式表相,实则是故弄玄虚毫无实际意义。人类欲望不止想要无尽的财富与权力,还想拥有“造物主”一样的能力,前识之人就是这样。被造者是不可能拥有与创造者一样的特质与能力。

对于何詹与弟子的前识之争,韩非子很生气地说了一句:出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当然他的原话是“尝试释詹子之察,而使五尺之愚童子视之,亦知其黑牛而以布裹其角也。”意思是不妨放弃詹何的明察,而叫五尺愚童去看,也知道是黑牛而用白布包着它的角。为什么,明明可以用最简单的办法就能解决的问题,还要搞得如此复杂呢?大道至简,简单的事情搞复杂要么私利当道,要么故弄玄虚,终归与道而论,还是私利当道。何詹并不是不知道让书童去看一下自然就知道的道理,只是那样做了,就体现不出他的“能力”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明白,那些大师越是厉害的把戏越是能用最直接的方式看破,只要你不迷惑其中。

通过“五尺之愚童子视之”韩非子认为“故以詹子之察,苦心伤神,而后与五尺之愚童子同功。”意思是所以用詹何的明察,劳心伤神,然后才能和五尺愚童同等效果。同样的效果,所花费的成本却不一样,那就采用成本最低的那个,这是现代经济管理学的经典理论。那些所谓的前识之人投入巨大的成本却换来一个错误的结果,还不如一个书童看一眼的效果。这其中的成本差额才是前识们的目的,他们才不在乎什么结果。所以老子说:“愚之首也。”意思是前识“是愚蠢的开端”。欲望与贪婪让人变得愚蠢。

老子对于前识的总结:“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意思是《老子》说;“前识是道德虚华的表现,是愚蠢的开端。”老子在二千多年前就告诉世人,那些所谓的先知都是“道”的虚华表现,而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可以用任何外在的表相所表现出来的,所以不管是施术者还是听信者,前识都是愚蠢的开始,远离邪恶就是聪明,遵从上帝就是智慧。

 【尝试释詹子之察,而使五尺之愚童子视之,亦知其黑牛而以布裹其角也。故以詹子之察,苦心伤神,而后与五尺之愚童子同功,是以曰:“愚之首也。”故曰:“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在公司管理中,按制度管理与工作就是大道至简,旦凡是把事物整复杂的必有猫腻存在。企业化是制度深入人心的自然升华,公司制度是实践证明高效可行的行为准则,所以一切超越和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都是“前识”,是道之华与愚之首。

标签: 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老子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六章 别黑白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红林,奸臣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六章 别黑白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详细讲解了亡国之臣的亡国行径。如何消灭一个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蛊惑君主,通过君主的昏庸无道使国家陷入混乱,达到亡国的目的。这就是擒贼先擒王的策略。抛开世俗的善恶论,能让一个国家消亡的奸臣绝对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他既是谋略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三 避塞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圣贤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三 避塞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万物有害”的痤疽(cuó jū)爪角之害与纲罗爪角之害。痤疽爪角之害,是违背生活常识与共识的伤害,这里要重点解释一下什么是“痤疽”,只有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才能将问题重视起来,这是世人惯有的思维。痤疽,释义为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一 忠节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自然界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一 忠节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万物有害”,他是由“兕虎之害”引出的“万物有害”,这里的有害,并不是指事物本身有害,而是指人如果不按事物的发展规律行事就会受到伤害。事物本身是客观存在的,无有害无害之分,事物并没有主动去伤害人,而是人主观违背了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三章 罪欲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十过,文公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三章 罪欲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戎马生于郊”。天下无道,君主穷兵黩武,连年战争,国力虚弱,供给缺乏,连士卒的护甲都生虫了,军帐破败的燕雀都在上面恐巢了。韩非子细仔入微的写实,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为君主的无道感到愤慨。老子的“戎马生于郊”一句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九章 易妄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祸福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九章 易妄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弃道理,失民财”的天道地理,这一点不管是对一国之君,还是一国之民来说,都是至理。我们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君主弃道理而妄举动,既是有天子诸侯势尊和天下财富一样会失民失财。人生在世,才为基,财为实,实力是人生价值的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十九章 前识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前识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十九章 前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揭示了世间争执的根本原因,是沟通出了问题,礼确定了沟通双方的关系与方式,而人为的因素让关系变的势利,沟通内容变得虚假。物理介质的信息传输从来不会让产生争执,是因为联接协议与传输内容没有改变,比如电脑向U盘传输信息。礼确定的人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四章 福倚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事理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四章 福倚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答了如何才能获得事理。其实,韩非子的解答就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普遍规则,就是吃一堑长一智。我们所获得的每一份认知甚至是智慧都是“因祸得福”的结果,只有受伤了,我们才知道小锅是铁打的。韩非子从“人有祸”开始说起,认为“祸”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二十六章 利民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治国,法治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二十六章 利民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再论厚赏重罚的社会价值,重罚不仅在于惩罚盗贼,更是警示百姓,让民众对律法产生敬畏,不能违法,不敢违法,不想违法,行为规范。厚赏不仅在于奖励有功之臣,更是让全体民众明白君主治国的原则是有功必赏,促使臣民踊跃为君为国立功。重罚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六十四章 国本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圣贤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六十四章 国本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了莫知其极,则可有国。让人不知道究底,则可以拥有国家。只有规律,才会让人莫知其极,看不到根由底细,其实,世间的每件事物都让人莫知其极,即使是最简单的事物,也有其规律,但就是不知其极,因为它随时在变,而我们只看到了那一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四章 五奸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明君,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四章 五奸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用燕王子哙的例子告诉君主不明于任臣,不能知人善用,就是独善其身,勤政修身,依然会身死国亡。燕王子哙与赵君敬侯两人的个体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赵君敬侯不修德行,成天沉迷于酒色歌舞,狩猎玩乐,生活奢靡奖罚无度,但他却知人善用,明于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