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三章 罪欲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三章 罪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4616 更新时间:2024/1/15 23:21:05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三章 罪欲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戎马生于郊”。天下无道,君主穷兵黩武,连年战争,国力虚弱,供给缺乏,连士卒的护甲都生虫了,军帐破败的燕雀都在上面恐巢了。韩非子细仔入微的写实,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为君主的无道感到愤慨。老子的“戎马生于郊”一句抵得上所有描写战争残酷的话,巨大的战争消耗,已无力支撑战争继续下去,连怀孕的母马都被征用上战场,结果行至郊外就产下了马驹,这是有违天道的事,是极其残忍的事情。

有道与无道,战争与和平,善与恶,都是阴阳互为相对存的形式,是什么产生了“阴暗”,又是什么让人性的阴暗面暴发?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意思是罪过中没有比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更大的了。老子的意思是欲望是万恶之源,欲望让人性的阴暗面暴发,是世间争斗不停的根本原因。

韩非子讲了一个故事“翟人有献丰狐、玄豹之皮于晋文公。文公受客皮而叹曰:‘此以皮之美自为罪。’”意思是有个翟国人把大狐、黑豹的皮进献给晋文公。文公接受客人的兽皮后感叹道:“狐豹因为皮美给自己带来了祸害。”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重耳,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能悟出“此以皮之美自为罪”的道理也不愧为春秋霸主,这句话所含的哲理一直为中国人所尊奉,也就是现在人所说的做人要低调,同样谚语也说:人怕出名,猪怕壮。

含蓄内敛不张狂,低调隐忍不自为,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护身之法。狐豹的美皮本是自己骄傲的资本却成了别人祸害的原因。有时候自以为是的优点恰恰是害死自己的缺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收敛低调,做人最好平凡甚至平庸一些。一个人的优点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是用来炫耀的。

韩非子讲完故事接着举了二个例子来说明因贪图美名和财宝而亡国的故事,第一个是“夫治国者以名号为罪,徐偃是也”意思是国君因为名号而带来祸害的,徐偃王就属于这种情况。徐偃王,西周时期徐国第32代国君。周穆王末年,徐偃好行仁义,前来归顺的东夷国家有四十多个。周穆王巡视各国,听闻徐君威德日远,遣楚国袭其不备,大破之,杀偃王。其子遂北徙彭城,百姓从之者数万。在天子面前炫耀美名,结果就是找死。

第二个故事“以城与地为罪,、虢是也”意思是因城池与地理造成祸害的,虞、虢就属于这种情况。公元前655年,虞国君贪图晋献公的宝马和珍玉,借道给南下讨伐虢国的晋国军队,晋军灭虢国回师途中,顺手牵羊又灭亡了虞国。韩非子在《十过》中说:十过奚谓顾小利?昔者晋献公欲假道于虞以伐虢。韩非子将虞君的行为例为十过之顾小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贪小便宜吃大夸,历史本就是君主的生活史,君主也是人,所以他犯的错也是我们普通人犯的错,只不过他犯错要亡国,这就是圣贤之说多为劝君之说的原因。韩非子说:“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意思是贪图小利,便是对大利的危害。何为大利,国家富强是大利,百姓幸福是大利。

 【翟人有献丰狐、玄豹之皮于晋文公。文公受客皮而叹曰:“此以皮之美自为罪。”夫治国者以名号为罪,徐偃王是也;以城与地为罪,虞、虢是也。故曰:“罪莫大于可欲。”】

“此以皮之美自为罪”这几乎是当下社会的真实写照,尤其是移到互联网时代,展示自己已成为时尚,“网红”遍天下的时代,传统的思想已经不再经典。贩卖“皮之美”就能成功,让社会变得浮燥浮夸,让奋斗变为笑话笑柄。但“皮之美”恰恰是“狐豹”自己的祸害,也是社会的祸害。正是因为是社会的祸害,才会招致律法的惩罚,成为自己的祸害。“皮之美”有市场,是人性阴暗的表现,是欲望所致,但终不会成为社会的主流。老子的“罪莫大于可欲”就是告诫。

标签: 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十过文公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九章 易妄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祸福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九章 易妄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弃道理,失民财”的天道地理,这一点不管是对一国之君,还是一国之民来说,都是至理。我们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君主弃道理而妄举动,既是有天子诸侯势尊和天下财富一样会失民失财。人生在世,才为基,财为实,实力是人生价值的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十九章 前识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前识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十九章 前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揭示了世间争执的根本原因,是沟通出了问题,礼确定了沟通双方的关系与方式,而人为的因素让关系变的势利,沟通内容变得虚假。物理介质的信息传输从来不会让产生争执,是因为联接协议与传输内容没有改变,比如电脑向U盘传输信息。礼确定的人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四章 福倚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事理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四章 福倚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答了如何才能获得事理。其实,韩非子的解答就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普遍规则,就是吃一堑长一智。我们所获得的每一份认知甚至是智慧都是“因祸得福”的结果,只有受伤了,我们才知道小锅是铁打的。韩非子从“人有祸”开始说起,认为“祸”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二十六章 利民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治国,法治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二十六章 利民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再论厚赏重罚的社会价值,重罚不仅在于惩罚盗贼,更是警示百姓,让民众对律法产生敬畏,不能违法,不敢违法,不想违法,行为规范。厚赏不仅在于奖励有功之臣,更是让全体民众明白君主治国的原则是有功必赏,促使臣民踊跃为君为国立功。重罚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六十四章 国本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圣贤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六十四章 国本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了莫知其极,则可有国。让人不知道究底,则可以拥有国家。只有规律,才会让人莫知其极,看不到根由底细,其实,世间的每件事物都让人莫知其极,即使是最简单的事物,也有其规律,但就是不知其极,因为它随时在变,而我们只看到了那一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四章 五奸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明君,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四章 五奸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用燕王子哙的例子告诉君主不明于任臣,不能知人善用,就是独善其身,勤政修身,依然会身死国亡。燕王子哙与赵君敬侯两人的个体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赵君敬侯不修德行,成天沉迷于酒色歌舞,狩猎玩乐,生活奢靡奖罚无度,但他却知人善用,明于任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二十 慈勇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林悟道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二十 慈勇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勇敢何来。我们说世俗世界是以人为中心,这只是说人是认知事物的主体,与事物作用的体验主体,并没有能左右事物的意思,反而有时候是被事物所左右。面对危险与困难,人的表现无非两种勇敢与懦弱,勇敢是对信仰与亲情的不怀疑不犹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八章 道在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尧舜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八章 道在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告诉我们天地万物得道成器,说得直白一些,就是万物获得“作用”才能成为物,天下万物皆有作用。就像人,只有将机体与意识相结交才能成为人,机体是意识的承载体,意识是机体作用的源力。杯子没有装水的作用,就不能称为杯子。道理就是这么简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一章 少祸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圣贤,律法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一章 少祸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让我们知道了老子“治大国者若烹小鲜”的原始含意,就是把握好火候,不要轻易屡屡翻动,意寓为管理大国的君主,不要轻易变更法令。天下之事,最难的就是火候的把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度”,尤其是像烹饪这一类工作,没有严格科学的标准可循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四章 亡臣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黄帝,骊姬,夏桀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四章 亡臣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强调了君术与法制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两点,一是个人,君主执术解决了政权与君权的问题,臣子师法解决了遵纪守法的问题,实现君尊吏治。二是国家,君主执术臣子师法就能政通人和,国家政策与法规就能贯彻落实,实现国治民安。相对论,让我们明白